後山的狼群─Lalauran (拉勞蘭)青年會

lalauran青年會作為一個整體,沒有外來經費補助、沒有計畫支持,自成一個生生不息、循環不已的部落生命體。它是一個家,一個「另類學校」,培養「獵人與勇士」的地方。

 台灣的原住民族群,在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政府殖民下,自身的傳統文化逐漸凋零流失。儘管近二十年來,原住民的自我文化意識與認同逐漸抬昇,但是在非原住民自治的整體環境下,在政府持續表面多元實質殖民的教育、生計體制下,年輕人必定得往大都市,尋求個人、甚至整個家庭至家族的生存。作為一個傳統文化根基: 與土地山林緊密連結的「生活方式」,無法持續下去。在社會大眾看不到的地方,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可能令人擔憂的、正實質的一點一點的消逝…。

面對這樣的隱憂,近幾年在屏東、台東的排灣族,許多部落紛紛再度成立了那流失已久的「青年會」(cakar),試圖找回失去近百年的部落凝聚力。傳統上,cakar是由部落未婚之男子、青少年所組成。部落各種大小事、粗活、戰爭、節慶儀式,都需要cakar。部落cakar的凝聚力與戰鬥力,決定了一個部落的興盛。

而在這許多的排灣族cakar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的lalauran(拉勞蘭)部落(lalauran有人口眾多的意思)。這個部落的cakar,有甚麼特別的地方呢?舉一個例子來說,在八八風災過後,它是筆者所知道的唯一有能力救自己、及援助他人的部落。

clip_image001

救災中的行動力量

Lalauran的青年之父: sakinu提到,在八八水災後的第二天,lalauran 青年會即成立自救組織。就像作戰指揮似的,在斷水、斷電、斷路的情況下,架設電視牆,讓民眾可接收最新資訊;成立供電中心,讓手機充電;成立中央廚房、全村共用糧食。高中以下的青少年,負責村內的修繕;大專以上的青年,負責當對外的志工。幫助許多災區的同胞,重建家園;除了自救,甚至擔起幫助同胞的責任。

讓Sakinu更為驕傲的是,在風災期間,道路阻斷與外界隔絕,當全村的米快吃完、長輩們猶豫不決時,青年們卻自告奮勇出資、出力,徒步十餘公里,走到金崙買米,屯糧以備不時之需。多出來的米,還可以分給村里的獨居老人。甚至在災後,青年會又北上到台北,為台東的災民募款、募家具。

Sakinu說:「現代的人,太強調知識、文字與頭腦。變的頭重腳輕,而忽略的親身的經驗。使得真的面對災難時,無能為力,只能依賴別人的救援。比起那些回部落的大學生,搞不好那些刺龍刺鳳的青年,還比較好用呢!是不是部落能在每一次碰到困難,不要只想著跟別人要錢、要物資;而是怎麼救自己!」他甚至還說:「我們拉勞蘭復原的相當快速,還有能力去幫助其他的同胞。就算是馬上有下一次的風災,我們也已經準備好了!」

Lalaulan青年會的起源

雖然這樣講未必適當,但大多數部落在面對風災時,因為種種因素、資源條件的限制,只能等待政府及慈善團體的救助…但無論正、反面的評價為何,那lalauran,又是如何成為如此有能量的部落呢?

十幾年前,lalauran與台東其他部落,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人口只有僅僅三十幾戶(lalauran人口眾多之稱,可是百年前的事了。而且三十幾戶裡面,還有包含阿美族的部落)。部落同樣面對在長期漢化、文明化、殖民下,文化、倫理分崩離析。原本倚靠山林的生活方式,被迫朝向都市工作。傳統祭儀文化消失,變的豐年祭要學阿美族。青少年飆車、肇事、酒醉鬧事。父母親找不到工作,在家酒醉。無奈的部落族人,只能在教會祈禱上帝,改變這一切。

那時剛任職警察的部落青年Sakinu Yalunglung,不忍心這樣下去;就開始試著學習組織青年會(cakar),凝聚部落的青少年。當然這是一件極需要耐心、謙卑、學習及能力的工作。部落的青少年,一開始也不理採sakinu。但sakinu的堅毅與無止盡的陪伴,漸漸讓孩子們感受到他的溫暖與真心;讓孩子們信任他、愛上他,也看到他攝人的威嚴與能力。樹立榜樣,建立會所倫理,漸漸讓孩子們心服口服的聚在一起。跟隨sakinu大哥學習,並為部落服務。

但是長久以來,部落傳統文化的流失、斷裂。有鑒於當時的排灣族文化,在部落並不明顯,sakinu就去向部落的老人家一一請教;同時也帶孩子們遠到屏東,去向傳統文化較完整的部落,虛心求教。sakinu說:「一開始,衣服穿得不得體的地方之類的,還會被屏東的人笑。但到了現在,沒有人會笑了。甚至當初我們去學習的部落,現在還會過來跟我們學習。」

一開始,也會有青少年們的家長質疑sakinu的做法。認為: 孩子們被這位大哥哥給利用了,跟著他不知道在幹甚麼,不如去工作賺錢。但是sakinu不畏族人的耳語。因為時間證明了: 孩子們在cakar裡,彼此學習成長,替自己的文化與自我,重新找到(或是創造)一個新的認同與歸屬感;而從中萌生了自信、尊嚴與信任感。這些也實質的表現在青少年們對學業、工作,及對家人、族人與部落的態度上。

sakinu說:「青年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可以在這邊互相訴苦、陪伴。我們過的是狼的生活(而都市裡的人過的是熊的生活;男人只要會賺錢,並只顧著鞏固好自己的勢力範圍);是群體、團隊、彼此環環相扣的生活。我們可能有做板模的、做有醫生。但在會所裡面,大家都一樣!」

clip_image002

圖片摘自獵人學校~Hunter school,圖中央為Sakinu

Lalauran之所以為lalauran

在青年會,他們認為男人的生命,共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雕塑期。只要聽話、服從,學習哥哥們做事的方法與態度。第二階段:服務。開始有想法的在做事情與學習。第三階段:服事。已經有想法的在做事情,並且知道該怎麼把事情做好。第四階段:完整。知道怎麼帶領及教導弟弟們。第五階段:LIKU(榮耀)。在這階段,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希望得到祖先的讚美。第六階段:生命。可以回憶、品嘗、述說自己這一生,所經歷的種種生命故事。

而在青年會裡,就建立起這樣嚴謹的倫理制度。約可分為三個階層:

小學生的小刀幫,就是在所謂的雕塑期,必須遵守哥哥們教導。國中生與高中生的斧頭幫,則是在服務與服事。除了學習與工作,並要認識與實踐:青年會是一個整體、團結。而在經過了完整的訓練之後,經過哥哥們(青年階級)的嚴酷考驗與認同,就可以晉升到青年階級-kanzan,也就是「完整」;這同時也是部落青年等了十幾年的成年禮。成為kanzan的意義與責任非凡;這不只是一種榮耀與榜樣。他也得負責教育整個青年會的弟弟們。

kanzan裡的大哥哥:約翰,曾對斧頭幫成員所說:「不要以為kanzan很屌、很厲害。kanzan沒有你們,我們什麼都不是。但你們也不能沒有我們。我們必須教育你們,我們是一體的,是彼此緊密結合環環相扣的!」但是青年一旦只要結婚,就得離開cakar,成為青少年們的精神領導;進入「榮耀」與「生命」的人生階段。

青年會成員,從小就接受哥哥們的磨練,練就一副好體格與吃苦、「撐住」、嚴謹的意志力與態度、以及十八般武藝。像是一般部落在辦豐年祭,大都是由長輩在籌備。但是lalauran的豐年祭,許多的場地布置、裝飾、遮陽架、入口意象,都是由青少年們自己動手、上山取材。

在這個過程中,cakar、長幼間的默契、團結、經驗的傳承,就給落實了。sakinu為了磨練青少年們,也要求上山取得的竹料,得徒步從山上扛回部落,而不是用貨車載。sakinu說:「雖然這樣很辛苦。但這是我能想到磨練人、讓一個人的身心靈,都能達到我理想狀態的境界的方法。」

Lalauran青年會,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不同於其他的部落的青年會,只有部落自己的青少年,lalauran還廣納不同部落、甚至不同族群的人(包含漢人),來加入青年會。在青年會中學習、接受磨練,及服務於lalauran。他們把手張開,接納任何人進入青年會;只要你堅決認同lalauran,並願意成為狼群中的一份子。

sakinu說:「我有一個夢想。我們要這個文化,能讓更多的人去參與、去認同。這樣大家就會覺得這個東西是對的!青年會,就像是個大聯盟的球隊。球隊比賽,就像是舉辦豐年祭;來看豐年祭的,就是球賽觀眾。我希望這個比賽大家能夠共襄盛舉,能多一些球隊,能夠互相良性競爭。已經有太多研究怎麼投球的人(指文化研究者、學者),但會投球的人太少了。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來當投手,一起來打這個大聯盟!」

為此,sakinu也常常帶領青年會去屏東、台東各個排灣族部落拜訪,慰問,結盟!讓別人看見:他們是這麼有力量;也同時刺激思考: 那自己同樣也是排灣族或是原住民,是不是也可以、或是也應該要這麼有力量!

lalauran青年會作為一個整體,沒有外來經費補助、沒有計畫支持,它自成為一個生生不息、循環不已的部落生命體。它是一個家、一個「另類學校」、一個培養「獵人與勇士」的地方。在青年會裡,沒有誰比較厲害;有的,只有對青年會及部落的使命與榮耀。

而lalauran青年會,除了作為一個凝聚自身部落力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也同時影響著、刺激著各個排灣族部落、甚至不同的民族,開始思考自己是誰? 是屬於哪裏? 要如何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與民族? 進而行動。讓排灣族,成為排灣族!讓多元文化,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實質的生活著!

山豬國際會議,台日原住民族交流

如果,沒有山豬,我們無法理解山豬活動的區域,我們唯有透過狩獵去瞭解,被山豬帶領進到一個未知的世界,打開我們跟自然互動的關係。

日本的朋友說:「如果,沒有山豬,我們無法理解山豬活動的區域,我們唯有透過狩獵去瞭解,被山豬帶領進到一個未知的世界,並打開我們跟自然互動的關係,山豬的存在呼應著另一個物種存不存在的價值意義。」這就是召開山豬會議的意義。

山豬真的有學校,山豬會開會,這一次山豬要開會。2010年的台日國際山豬會議,將在今年的11月在台灣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做第一次的舉辦。

第三屆的山豬高峰會議將從台日兩國原住民族群對於山豬的議題,重新去找到對於山豬不一樣和不同的觀點及看法。

2010台日山豬國際交流研討會

在2007年的12月獵人學校的發起人撒可努.亞榮隆(漢名:戴志強),受邀至日本西表島參加『二○○七年第二屆バブイサミット(山豬會議)』,撒可努先生在會議當中以台灣排灣族獵人的身分,將排灣族狩獵以及對於山豬的運用的知識與當地居民以及與會的日本學者分享。

隔年2008年由撒可努先生領隊,帶領著十位獵人學校的成員至日本沖繩縣西表島作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也藉著文化交流的活動讓獵人學校的學員對於西表島的歷史背景、文化、生活、祭典活動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且在交流活動中也讓西表島的居民對於台灣排灣族有初步的接觸與認識,且增進彼此的友誼。

在2009年的8月8日,台灣發生了史上的最大災難「八八風災」,這場災難讓高雄、屏東、台東…等許多的部落受到嚴重的傷害,也因著這場的災難讓台灣的國人慢慢的去省思對於台灣這塊土地我們到底做了什麼?讓大自然對台灣做出最大的反撲與警告,讓我們去深省人類與大自然已失去了共同生存的平衡點,對於大地我們失去了對於她的尊重與愛護。

而『バブイサミット(山豬會議)』的主旨是「拉進縮小人類的生活和大自然之間的乖離,透過彼此交流過去和山豬相關的狩獵和農作物的損壞對策來學習,並進而思考未來人類和大自然的相關性。」

邇來新聞報導,原住民節慶中獵人所背的獵物已換成了布娃娃、布農族獵人山豬王被山豬的獠牙刺死了,當獵人變成了山豬的獵物,我們的獵人該怎麼辦?面對社會大環境及法律的體制,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及因應呢?

也因著如此,透過這次於11月20日至23日辦理「2010台日山豬國際交流研討會」的辦理,讓台灣的居民能再一次深省對於台灣這塊土地,我們應當如何與她共處,也邀請日本及國內研究山豬及獵人文化之學者專家及原鄉地區獵人們辦理一場與山豬的對話之研討會,期待著透過『バブイサミット(山豬會議)』可以讓日本與台灣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以促進兩國在國際上的交流,提昇原住民族的地位。

dsc04380
因為不能真的打獵,南沙魯的藝術家烏步以木炭畫出山豬,作為射箭的靶(攝影/劉瑋婷)

第3回バブイサミットin台湾2010

【台日山豬國際交流研討會2010】

時間:99年11月20(星期六)-22日(星期一)三天二夜。

地點: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台東嘉蘭部落、拉勞蘭部落。

貳、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二.承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三. 協辦單位:各縣政府原住民局、全國原住民鄉(鎮、市)公所

四.執行單位: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

參、邀請對象:全國原住民實際從事打獵工作之獵人、國內外大學主修環境生態或原住民族相關科系之學生、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學生。

肆、會議時間:99年11月20(星期六)~22日(星期一)三天二夜。

伍、會議地點: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903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台東嘉蘭部落(台東縣金峰鄉)、拉勞蘭部落(台東縣太麻里鄉新香蘭部落)。

陸、招收名額及報名日期:

一、參加名額:40名。

二、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9年11月10日止。

柒、報名方式及錄取公告:

一.傳真報名:向鄰近原住民鄉(鎮、市)公所或本局索取報名表,並於99年11月10日前將報名表傳真至本局(傳真號碼:08-7993551、08-7993550)。

二.網路報名:逕至本局網站(www.tacp.gov.tw/最新消息)下載報名表,填妥後e-mail至melan@mail.tacp.gov.tw

三.公告錄取:經審查核定錄取名單,於11月12日前公告於本局網站,同時發送簡訊並函知被錄取人員。

四.保證金之繳納:經核定錄取之人員於收到通知後,請於11月15日前將保證金(新台幣伍佰元正)以報值掛號(現金袋)方式郵寄至本局,俾憑保留名額。該保證金於活動結束後,無息退還;經錄取而未前來參訓,或經參訓而退訓者,保證金無條件没收,不予退還。

捌、活動方式:

一.邀請日本方面及國內研究山豬及獵人之學者專家及原鄉地區獵人們辦理一場與山豬的對話之研討會。

二.活動住宿地點: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內傳統石板屋。

三.研討會地點: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內鄒族男子集會所(KUBA)。

四、本活動場所以戶外居多,請參加人員着輕便可活動之長褲,並請自備睡袋、盥洗用具、換洗衣物、拖鞋便於活動期間使用。

五、為維個人安全,凡有特殊疾病者請事先告知,並隨身攜帶個人藥物與習慣藥品。

六、本活動如因天候影響而停辦或延期報到時,將以電話個別通知,並以本局網站公告週知。

玖、 2010台日山豬國際交流研討會議程

11/21日(星期日) 第二天
時間 內容 說明 備註
8:00-9:00 早餐 中式傳統早餐 魯凱族大南會所
9:00-10:00(1小時) 專題演講5:從原住民耆老訪談中彙整野豬的寄生蟲知識 引言人:林益仁 教授(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副教授)發表人:斐家騏 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鄒族集會所(KUBA)
10:00-10:30 中場休息  
10:30-11:30(1小時) 專題演講6:現行法規對狩獵台灣野豬之影響探討 引言人:林益仁 教授(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副教授)發表人:吳幸如 博士(屏東科技大學 博士後研究)
11:3013:00 午餐 (便當)用餐地點:鄒族集會所(KUBA)
13:00-16:00(3小時) 狩獵文化工作坊:透過各族群獵人進行不狩獵文化之經驗分享。 引言人:撒古流-屏東達瓦蘭部落-排灣族與談人:阿浪‧滿拉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的處長台灣代表:(1) 游振程-屏東縣文樂部落-排灣族

(2) 杜東龍-台東新園部落-排灣族

(3) 花蓮-德魯固獵人-德魯固族

(4) 戴明福-拉勞蘭部落-排灣族

(5) 杜義雄-舊好茶部落-魯凱族

【中間14:20-04:40休息及茶敘】

16:00-17:00 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歌舞交流欣賞 台灣原住民族樂舞展演展演舞碼:地點:歌舞館 歌舞館
17:00-20:00 送別晚會以及閉幕 主持人:杜珊珊 獵人劇場
20:00 休息 工作人員住宿:魯凱族大南會所與會人員住宿:石版屋區(泰武頭目住家、佳平社住家、神山頭目住家)  
11/20星期第一天
時間 內容 說明 備註
08:00 高雄火車站集合,驅車前往屏東文化園區。 日方參與之發表者以及參與學員預計20日當天上午08:00統一集合並統一接駁至文化園區。  
10:0010:30 報到   大門口前
10:30-11:00 開幕式 一、開幕儀式(祈福儀儀):二、長官致詞:三、山豬會議介紹:四、山豬會議活動地點說明

11:0012:00 專題演講1: 引言人:黃智慧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民族系)主講人:孫大川主任委員(行政院原住民族族委員會 主任委員)
12:00-13:30 午餐 山之味(自助式)
13:30-15:00(1.5小時) 專題演講2:現今環境傳統狩獵者所扮演的新角色 引言人:黃智慧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民族系)發表人:花井正光(沖縄生態環境促進協議會會長) 鄒族集會所(KUBA)
15:00-15:30 休息 茶敘(茶包、咖啡包、餅干)  
15:3017:00(1.5小時) 專題演講3:現今台灣與日本之山豬研究與狩獵文化交流 引言人:黃智慧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民族系)發表人:林益仁教授(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副教授) 鄒族集會所(KUBA)
17:00-18:00(1小時) 狩獵技術工作坊:討論主題-以日本及台灣獵人針對各區域山豬之狩獵與食用方式相關介紹與交流。 引言人:黃智慧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民族系)日方代表:石垣金星さん和田はるみさん四本龍太郎さん(奄美大島猟人、農夫)

台灣代表:杜東龍(台東新園部落排灣族獵人)

鄒族集會所(KUBA)
18:00-19:00 晚餐 (便當) 鄒族集會所(KUBA)
19:00-20:00(1小時) 專題演講4:現今日本列島的動物和狩獵的歴史-屋久島案例 引言人:黃智慧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民族系)發表人:湯本貴和 教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教授) 鄒族集會所(KUBA)
20:00-21:30(1.5小時) 狩獵知識工作坊:以日本經驗的狩獵知識與台灣獵人與學者的交流工坊。(1) 日本狩獵文化(2) 日本狩獵生態(3) 狩獵經驗分享 引言人:黃智慧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民族系)日方發表學者:1.蛯原一平(東北藝術工科大學東北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員)2.島袋綾野3.和田はるみ(佐賀縣獵師、三生股份有限公司 職員)

4.山本圭介(筑波大學研究生)

5.仲谷先生

鄒族集會所(KUBA)
21:30- 休 息 工作人員住宿:魯凱族大南會所與會人員住宿:石版屋區(泰武頭目住家、佳平社住家、神山頭目住家)
11/23日(星期 第四天
時間 內容 說明 備註
7:00~08:30 早餐 台東縣太麻里日昇會館  
8:30-12:00 賦歸 前往機場返回日本  
11/22日(星期 第三天
時間 內容 說明 備註
7:00~09:30 屏東出發前往台東嘉蘭部落 早餐:每人一份,於遊覽車食用沿途欣當南迴風光 本項行程為自由行。
9:30-12:00 台東縣金峰鄉嘉蘭部落參訪(1) 台東地區八八風災部落參訪。(2) 邀請日方原住民族認識台灣原住民部落環境生態與關心八八風災安置後續的原住民部落生活現況與文化交流。 台東縣嘉蘭部落訪問交流地點:嘉蘭部落鄉公所秘書:董建華部落代表:嘉蘭基督教長老牧師-胡亞瑟交流方式與內容:

(1)金峰鄉鄉公所交流拜訪。

(2)八八風災部落參觀與嘉蘭部落排灣族交流。

(3)致贈參訪禮物。

(4)預計12點40束參訪行程,12點50出發前往拉勞蘭部落小米工坊用餐。

12:30-14:00 午餐 香蘭部落風味餐負責單位:拉勞蘭部落小米工坊
15:00-17:30 台東縣拉勞蘭部落參訪及交流 1. 台東地區排灣族部落與獵人學校拜訪。2. 拉勞蘭青年會所參觀,與台東排灣族青年交流。交流地點:拉勞蘭青年會青年會所
17:30-19:30 晩食&交流會 住宿:台東縣太麻里日昇會館晚餐:喜樂陶餐廳。電話:089-780818

2010台日山豬國際交流研討會報名表請點選這裡下載

「獵人學校」與「生態旅遊」

「獵人學校」是生態旅遊的一種形式,其目的也達到了「文化傳承」、「保育」及「提昇在地經濟」的概念。此種教育理念並非是把狩獵文化建構在主流社會的教育之上,而是把主體回歸於部落。

編按:延續「2010茂林獵人學校觀點分析」文章後,作者繼續討論「獵人學校」與「生態旅遊」的關連模式,閱讀前文請點選這裡。

P1270014
2009年小獵人學校入山儀式。

在學術界,「生態旅遊」一詞眾說紛紜。即便如此,生態旅遊的概念不外乎「小眾化」、「低衝擊」及「永續經營」,而其目的為「保育」與「提昇在地經濟」。但從過去文獻資料及狩獵文化倫理發現,生態旅遊欲達到的生態保育價值,在傳統生態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中已囊括其中。

紀駿傑[1](1996)從狩獵文化中的獵區觀、團體狩獵、各種狩獵儀式及分享天地觀探討狩獵文化對於生態保育的觀念,認為狩獵文化能夠節制狩獵數量與次數,同時有效分配資源。林益仁[2]認為魯凱原住民狩獵場的觀念,早已有生態保育的價值,這也稱之為「在地知識」。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在地知識」的實踐者,並不見得完全意識到這些行動便是合乎「生態原則」,而實踐者對於「生態原則」的理解很可能是建立在「社會規範」之上。

P1270038
起火,起爐架,耆老說明。

「狩獵著重的不是技巧,而是倫理。」此價值觀即是獵人學校在生態旅遊中所強調的意涵。

2010年3月,台南荒野保護協會與得恩谷合辦「魯凱小獵人生活體驗營」即是典型的「在地化生態旅遊」,筆者發現部落耆老對於狩獵文化都只存在片段式的記憶,但當六至七個耆老共同討論同一狩獵行為時,卻會在激辯中找尋真正的狩獵行為,譬如在一次的討論中,耆老針對入山的儀式的過程,是經過多次爭論後才有的一套儀式,而這套儀式也變成大家所共同認知的入山儀式。然而,耆老們參與此活動的誘因即在於「經濟利益」。

P1270043
教唱魯凱童謠,山歌。

「獵人學校」是生態旅遊的一種形式,其目的也達到了「文化傳承」、「保育」及「提昇在地經濟」的概念。但值得一提的是,獵人學校的教育理念並非是把狩獵文化建構在主流社會的教育之上,而是把主體回歸於部落。

然而,筆者發現,在籌辦「魯凱小獵人的活動」中,耆老們記憶中的狩獵文化多是在討論中片段式的被拼湊成一個大家認同一致的儀式。而其中這些耆老都年過60,要多少次的討論與激辯,「完整的狩獵文化」才得以完整,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


[1]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研究所 教授[2]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 助理教授(本文作者為茂林魯凱族青年,現讀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

2010茂林獵人學校觀點分析(下)

陳誠表示,原住民參加此次活動,好動性絕對高於漢人小朋友;漢人小朋友從小到大幾乎很少接觸叢林,對於獵人的許多想像也來或一般媒體資訊,當漢人小朋友真正面對時,必然對此事務肅然起敬…

編按:本文為作者參與2010年「茂林獵人學校」活動籌備過程之後記,探討在部落進行原漢交流與部落文化教育的各個議題,本文為(下),閱讀(上)請點選這裡。

────────────────────────────────────────────────────────

活動開始

活動執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問題,從霧台來的小朋友因為時間、地點交代不清,再加上小朋友臨時生病而無法準時抵達,無法參加活動開始的祈福與禱告儀式。

起初,野馬要求小朋友在地上用石頭排出「魯凱小獵人」五個字與「百步蛇的圖樣」,但原住民小朋友卻在旁亂跑,拿沙子互丟,而漢人小朋友對於百步蛇及魯凱小獵人五字如何編排沒有概念而站在一旁;原住民小朋友對於自身文化有一定的想像,所以就在一邊玩耍、一邊排石頭的情況下,大概排出了「百步蛇圖像」與「魯凱小獵人」四字,而剩下要用更多石頭排出來的工作就由平地小朋友逐一完成。

從開始的活動可以看出,原住民小朋友對於自身文化仍舊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在排石頭的過程中,有些原住民小朋友還跟野馬說,百步蛇要畫眼睛、舌頭、尾巴要捲起來等,相當有趣。

原住民小朋友比漢人小朋友好指導

活動第二天中午午休時間,與魏乾貴(其中一位老獵人)聊天時表示,平地小朋友雖然很乖,但是教他們怎麼架木頭、砍樹、搬東西時,卻一竅不通。原住民小朋友很活潑,但是一下子就懂我們在講甚麼,也知道怎麼做,比起平地小朋友,漢人小朋友真的不好帶。

陳誠表示,原住民參加此次活動,好動性絕對高於漢人小朋友;漢人小朋友從小到大幾乎很少接觸叢林,對於獵人的許多想像也來自電視或一般媒體資訊,無實際接觸,而當漢人小朋友真正面對時,必然對此事務肅然起敬,而相對於原住民小朋友,因為太熟悉了解環境,對於打獵以及自身文化本來就有一定之概念,所以漢人小朋友在操作上本來就會不太熟悉。

1089840225
漢人小朋友和原民小朋友努力排出字樣來

無論是陳誠及魏前貴,其所出現之問題對於不同身份來說,各有其道理。但筆者在清理小朋友所夜宿之房間時發現,以房間之乾淨度來做區分的話,漢人優於原住民,女生優於男生,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有其他團體想舉辦類似之活動,原住民小朋友盡量混雜在陌生的團體之中,讓學生不要太安逸於太過相類似之環境,對學生之學習效果反而會較低。

1089840230

心得感想

然而,筆者更關注的問題在於,原住民小朋友在熟悉的環境學習自身息息相關的文化事務,而相對於漢人小朋友,在不安的環境下學習不屬於自己文化的事物,此種效果猶如一個原住民隻身前往大都會尋求工作,但因文化、語言與環境的不熟悉,反而產生自卑感,對於教育推廣為理念的獵人學校活動,是否會因著這樣的差異性讓此次活動產生反效果,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

另筆者在活動中不經意發現,每每陳誠播放原住民歌曲時,原住民小朋友會隨著音樂大聲唱出「納入灣,伊呀後亥樣……」而漢人小朋友只默默坐在一旁聆聽它們、哼唱著。雖然我們在談論文化時必須回歸其主體性,但這並不代表在文化相異的前提下,允許強勢文化凌駕弱勢文化的現象出現在賦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之上。

此次活動結束之後,不論是野馬、陳誠、耆老、獵人們,對於收到之經費表示非常滿意也很期待下次活動再次舉辦,甚至在此活動結束之後隨即詢問陳誠下次舉辦之時間。筆者與部落小朋友閒聊的過程中發現,其下次再參加此活動之意願相當高也相當期待。而陳誠表示,吃住民宿都有賺到錢,雖然不多,但至少比起沒有來得好。

獵人學校在某種程度上為部落帶來某些特定經濟利益,即便不多,但至少是好的開始,而這樣低破壞、小眾、附有教育意義之活動,從某種程度上,就算是一種生態旅遊,未來有其他部落也要以相同模式運作獵人學校,更應該注重以上所提的小細節。

野馬表示,本活動最主要是希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透過繪圖讓學生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獵人學校,但他們發現,有部分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把自己生活中的夢想寫在繪本中,甚至把父親曾對他所說過的話加諸在繪本中,令人感動,

野馬也表示,繪本的製作過程中,有些繪圖相當有趣,但因小朋友在製作繪本的過程中常寫錯字、較髒亂等,所以在蒐集這些繪本後,做成一本真正賦有教育意義的書籍,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野提出的問題是,希望可以讓活動更具有連續性,讓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聯想,好在後製的過程中編寫成一本書。

最後,獵人學校未來是否可以針對大人、中高年級、老年等階層設計,是值得探討的部分。陳表示,針對不同年齡層,在活動規劃上會做出不一樣的修改,但大致上內容相同,而深度不同。此次活動算是相當原本落幕,而筆者單純以自身觀點分析獵人學校之可能性,大多屬個人主觀之意識,若有與其他同仁意見相左,筆者願意傾聽其想法與見解。

(本文作者為茂林魯凱族青年,現就讀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

2010茂林獵人學校觀點分析(上)

老人家極為贊同此次活動要在地小朋友一同參與,最主要原因是現今多數年輕獵人根本不懂獵人倫理,更別說那些小朋友是否有這些價值觀,而陳誠擔心的是原住民小朋友活潑難以管教…

編按:本文為作者參與2010年「茂林獵人學校」活動籌備過程之後記,探討在部落進行原漢交流與部落文化教育的各個議題,因原文篇幅較長,切分成上下兩文刊登。

1089840222
活動中,大家一起用石頭排出「魯凱小勇士」的字樣

活動基本資料提供

活動名稱 茂林小獵人學校
時間 2010/07/12-16
地點 得恩谷生態民宿
對象 國小以下的原住民小朋友與漢人小朋友,共計17位。
活動執行者 得恩谷民宿:陳誠【精通魯凱文化、語言、與外界接軌】荒野保護協會:野馬、雞母珠(自然名)【招生、活動執行、繪畫老師】
活動宗旨 希望可以透過魯凱傳統山林智慧,學習一般學校所無法習得之價值觀與經驗。也讓原、漢學生在交流中得以了解彼此且相互尊重,再透過繪畫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繪製圖中了解他們心目中哪些學習階段對他們來說最為重要。

活動前的思考

本活動在今年初時已試辦過一次,荒野的野馬在整體活動中除了對外招生,透過網路行銷及家長對野馬的信任是此次活動最主要成行的關鍵;而陳誠在活動中除了是連接部落耆老與活動安排者之外,更是活動執行過程中主要靈魂人物。

本次活動希望促成原、漢小朋友之間的交流,計茂林部落參與人數為9人,霧台村3人及5位漢人小朋友。寒假期陳誠與野馬多次討論本活動的運作與方針,而在今年三月份也與樹谷基金會同仁一同會勘場地,之後樹谷基金會同意全額補助原住民孩童參加此次活動,而漢人小朋友必須自費參與,活動每人經費3,000~5,000元。

所以,依照先前多次的經驗來看,大多參加此次活動的漢人小朋友的家長多屬中高階層的家庭,計有牙醫師、教授、老師、工程師等等,這種屬於具有教育價值的活動通常會被歸列為生態旅遊的範疇,而是否暗示未來生態旅遊也必須朝向高層頂樓為目標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然而,更深層的問題是,如果傳統文化必須具有教育價值,但卻又只能劃為小眾化,對原鄉地區之發展不會有太多助力。

1089840231

遇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此次活動原住民小朋友之經費全額補助,但陳誠在部落及其他地區招生時,卻屢遭拒絕,可能與當時全鄉的族人忙於準備當時的衛生杯籃球、排球比賽等活動,故對於全額補助參加學習原住民獵人精神活動完全不感興趣。因此,在部落招生時多以私下尋找學生,而非透過村長廣播(在部落,廣播可以隨即招收到許多學生)收尋學生,

陳誠表示,此次活動並非一般的夏令營或是學習營,再加上本活動首次邀請在地居民參與,陳誠擅於掌握原住民小朋友的個性,所以,希望私下招生,透過茂林國小老師挑選適合的學生。陳誠表示,在原鄉地區教書教了三十年,對原住民小朋友的性格太了解了,原住民小朋友難管教,好動,但學習能力很強,尤是在音樂、體育方面。

而要尋找一個願意學習獵人學校的精神,且深深影響這些原民小朋友的辦法,就是要透過班導及陳誠對學生家長之了解(茂林國小小朋友之家長,幾乎都是陳誠任教時所指導的學生)。

但筆者發現,有些家長較晚得知此消息後才詢問是否還可以再補報名,但野馬表示,本活動如果只參加活動的某一片段,效果沒辦法真正展現出來。再加上許多原住民小朋友因舉辦活動之地點距離部落相當近,不時藉以要求回家拿衣服或者盥洗用具等,對學習成效來說相當不好。且本活動有人數限制,所以不宜臨時再多收學生。

前置作業

活動執行的前一個星期,陳誠與部落耆老、年輕獵人開了一次會議,對於此次獵人學校的活動大家都較陌生,而多數提供之意見也相當有趣,譬如,「是否真的要帶上山放陷阱」、「是否要真的抓到獵物」、「平地人可以住山上嗎」、「我們不會台語」…等等,但他們對於如何收費計價的方式卻毫不在意,

但在討論中,老人家極為贊同此次活動要在地小朋友一同參與,最主要原因是現今多數年輕獵人根本不懂獵人倫理,更別說那些小朋友是否有這些價值觀,而陳誠擔心的是原住民小朋友活潑難以管教,屆時沒有老師可以管理,秩序很可能因此而出現兩套標準,導致漢人小朋友對於獵人精神可能的錯誤觀念。

1089840240
陳誠(面對鏡頭者)與耆老、年輕獵人的行前會議

三種不同的思考方向

討論過程中,耆老所提出之問題多屬現實層面考量,而年輕之獵人多數關心活動流程與獵人精神如何呈現,年輕獵人很可能因80年代原住民權力運動、文化主體意識認同影響所致,譬如,「活動應更多人參加,數百個都可以」、「應該把真正的獵人呈現出來」、「應該到小鬼湖那邊去尋找祖先」..等,年輕獵人所提出之問題是希望傳統文化應該被更多大眾所熟知,也多較屬於鄉愁、思念與緬懷過去,但陳表示此次活動是第一次舉辦,重心必須在於整個運作過程、流暢度與適合度。

在討論的過程中陳誠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必須考量現實執行層面、兼具考量活動之真實性、安全性、地點線路安排等,最後部落耆老、獵人全部同意陳的安排,但陳誠表示,多數參加此次活動之平地小朋友較易於管理,可能與家庭教育、環境等關係使然。

其仍較擔心的是,原住民小朋友相當活潑,如果沒有籐鞭教育,實在是很難管理這些原住民小朋友,陳誠甚至以自身教育經驗說,多數平地小朋友上課時可以專心的坐在椅子上聽課20~30分鐘,但原住民小朋友坐不到5分鐘,開始動來動去、說話、聊天..等,所以在挑選部落學生參與此次活動時特別關注其在校學習經驗,甚至透過班導來了解學生之狀況。

而對於訪談中耆老等人所談論之問題,陳誠認為大家都只是在想像中模擬獵人學校的理念與走向,這固然是好事,但必須更關注於如何把教育、文化與真實性結合在一起,甚至讓大家有收入。在這三種不同時代出生的在地族人。耆老重視精神、陳誠重視結合性,年輕一代付諸理念與期待,三者之間對於獵人學校之期待有所不同,但大致上都相當支持舉辦獵人學校的活動。

1089840235
茂林部落耆老,同時也是打獵經驗豐富的老獵人。

陳誠所擔心此次活動適不適合原住民小朋友參與,是值得討論的問題,而我們必須假設另一個問題是,如果樹谷基金會不願意補助原住民小朋友參與此次活動,是否原住民家長仍舊願意付費讓自己的孩子參加此次與自身文化息息相關的活動?

筆者認為,以經濟、教育層面的角度來看,文化是無法被建構在沒有經濟、教育基礎之上的理念。也就是說,現代原住民族所必須關注的不是如何打獵、如何放陷阱取得獵物而生存,而是如何賺更多錢、如何在這社會之上保有被尊重的一席之地。

而願意讓自己小孩參加此次活動的漢人家長,也絕不是要自己的孩子以後靠打獵維生,而是希望在學習獵人精神時,可以得到許多在一般現實社會中所沒有接觸、學習過的東西。說穿了,對於漢人小朋友來說,此次活動是教育的一環,卻不是文化的一環。然而對在地小朋友來說,卻同屬於教育、文化的一環。

(未完待續)

【撤可努演講】走風的人─原住民的生態保育智慧0619

[走風的人]意謂山中的獵人。排灣老獵人說:「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最大的來源;要做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原住民知道如何與自然萬物保持平衡,如何以人性的方法對待大自然。最好的獵人就是最好的生態保育者。透過排灣族風狩獵文化的闡述,帶領我們回到與大自然共存的純真年代與心靈的沈靜。

演講─走風的人原住民的生態保育智慧~排灣族

主    講:

亞榮隆.撤可努(排灣族作家、獵人學校創辦人)

活動日期:99年6月19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下午14:00~16:30

活動地點:

台中市東興路三段246號7樓(公務人員訓練大樓/大業路口)

 內容簡介:

[走風的人] 意謂山中的獵人。

排灣老獵人說:「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最大的來源;要做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

原住民知道如何與自然萬物保持平衡,如何以人性的方法對待大自然。最好的獵人就是最好的生態保育者。

透過排灣族風狩獵文化的闡述,帶領我們回到與大自然共存的純真年代與心靈的沈靜。對原住民狩獵文化的了解,有助保育概念向下扎根。

主辦單位: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

報名電話:04-23755234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

報名電話:04-23550789

透過青年的力量,讓政府看見事實的真相

「讓我們唱歌給土地聽,讓今天在夜裡的歌聲,穿越每一個受傷的心靈。」是今年308活動主要目的。活動路程從台東到屏東,這條路雖然非常的遙遠,但希望青年們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其他部落的青年一起爲這片土地加油。

前言:

近三年來,每年3月8日前後,獵人學校都會舉辦行動彰顯原民訴求,今年的308活動,青年們舉辦了「唱歌給土地聽」的活動,由台東嘉蘭部落出發至太麻里溪、壢坵部落、溫泉部落、大竹(富山)部落、大鳥部落、大武、屏東高士部落、來義鄉,3月6日最後至屏東三地門的隘寮溪,透過「為土地唱歌不去睡覺」的行動,一起體驗去年8月8日的那晚風災,族人無法安眠的感受,體會他們的擔心和恐懼。

也在這樣的行動中,他們希望透過青年的力量,讓政府看見「事實的真相」;透過「爲部落服務」的能量,讓部落永續生存發展。

以下為當日活動與參與者的心情記錄。

image001

308「爲土地唱歌」的終點站-屏東隘寮溪水門堤防,就在獵人學校的Sakinu 點燃小米梗以及拉勞蘭部落的戴牧師帶禱下,開始了當天晚上的活動。

從三年前開始,對部落來說,3月8日不再只是三八婦女節這個節日的慶祝意義,從今以後更是關懷台灣原住民議題,爲部落服務付出實際行動的一個重要的日子。

「大自然的力量很大,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可是透過這次的行動,來感動大家小小的心靈,也是一種方法。」目前就讀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的黃郁倫是台北人,長期以來一直持續著支持獵人學校的活動及關心原住民的議題,八八風災,台北不是災區,但感同身受的當下,自己也願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實際付出爲部落服務的行動。
image003
「讓我們唱歌給土地聽,讓今天在夜裡的歌聲,穿越每一個受傷的心靈。」是今年308 Sakinu 帶領獵人學校的青年主要的活動目的。活動路程從台東到屏東,這條路雖然非常的遙遠,但獵人學校此次所要做的不只是讓這群想要爲部落服務的青年,用心去認識部落,更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其他部落的青年一起爲這片土地加油。

3月7日當天的活動,屏東縣議員柯富國下午也親自到場爲屏東參與此次活動的青年加油打氣,晚上則是由柯富國議員的助理,謝清貴,到現場ㄧ起參加晚上的活動,並且也表達了自己對部落服務的想法。謝清貴說到自己在台北生活30多年的經歷,如今回到部落繼續爲地方服務,更能夠感受到大家今天回到這裡,對這片土地的一份熱愛。

他並同時表示,未來不只是排灣族或是魯凱族,更應該說是全國55個原住民鄉鎮、14個原住民族所有的力量,來愛護這塊本來我們就是主人的土地。然後透過青年的力量來集結,這樣未來我們才會有更大的力量。讓目前執政的當局瞭解,當下原住民部落真正迫切的那份「情感」、真正迫切的那份「需要」,以及對這塊土地的認識。藉由我們青年的力量,讓他們看到「事實的真相」。

這樣的行動,是自發性的。在場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各自的課業要忙,但只要自己願意,一切都會變的不一樣,我們的力量就在這個不一樣,開始萌芽茁壯。

image005
台東女青年安邦:「我們真的只是懷著一顆很單純的心,去透過唱歌的方式來關懷這片土地。」

由於風災過後部落裡也快速的有許多救援組織的成立,但在還沒達成共識之下,就進入到部落裡協助災後重建,過程中造成了一些合作上的問題。因此這次的活動中排灣族三地門自救會的會長,拉夫拉斯,也有感而發的說:

「這次308活動,台東青年對屏東地區部落的關懷,喚醒了屏東三地門年輕人的靈魂;美麗的歌聲,也喚醒部落的青年來喚醒對這片土地的情感。」

拉夫拉斯也期望在這次活動後,重新凝聚青年的力量來繼續爲部落服務。

另外一位剛回到部落半年多的三地門青年,維豪,也說到自己回到部落快半年的時間,但是自己身為原住民卻沒有辦法爲自己的部落做些什麼事情,很感謝來自台東青年的行動關懷,如果沒有他們的到來,這裡的年輕人也沒有那麼多的力量今天ㄧ起聚在這裡。

image007
活動結束後來自各部落的女青年,分享這兩個夜晚一個白天的活動心得。

當天活動結束後,從台東一起出發的青年也跟大家分享此次參與的動機與感想,其中,來自台東利嘉部落的卑南族的青年,賴怡文,熱情的分享說:「看到這個活動的消息就很想要來跟大家一起參與,這個過程參加這個活動感觸很多,也覺得這群人很像神經病,可是世界上沒有神經病那還得了!」

的確,在她們小小的年紀來看,付出這樣的行動力,比起跟她們同樣年齡正在補習班加緊唸書,爲下禮拜考試埋頭苦幹,爲自己未來出路感到煩惱的原住民青年來說,這樣的行動的確瘋狂。但反過來再問問自己,如果原住民青年都不爲自己的部落服務,那又如何期待我們的下ㄧ代?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獵人學校】為土地唱歌0305-0306

我們是獵人學校,每年308的時候,我們都透過行動去實踐我們的訴求,因為我們想要去看見我們想要的原住民未來。今年的308活動,我們想透過為土地唱歌讓我們一起唱歌給土地聽的行動,於3月5日的晚上10點,由台東嘉蘭部落出發至太麻里溪、壢坵部落、溫泉部落、大竹(富山)部落……

我們想唱歌給土地聽我們是獵人學校,每年308的時候,我們都透過行動去實踐我們的訴求,因為我們想要去看見我們想要的原住民未來。今年的308活動,我們想透過為土地唱歌讓我們一起唱歌給土地聽的行動,於3月5日的晚上10點,由台東嘉蘭部落出發至太麻里溪、壢坵部落、溫泉部落、大竹(富山)部落、大鳥部落、大武、屏東高士部落、來義鄉,3月6日最後至屏東三地門的隘寮溪,來做『為土地唱歌』88風災後的活動省思。

我們為祖先留下的這塊土地做了什麼?或未來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部落的老人常說:「土地是跟孩子借來的,有一天那是要還的」。這幾年我們離我們的土地越來越遠,我們的情感和感情,不再對祖先留給我們的土地依戀,土地受傷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我們不知道我們能做的是什麼,但我們明白,為土地唱歌是發自我們的內心。

猶記得,在去年的8月7日至8月8日的那晚,有很多的族人無法在那夜安眠,他們的擔心和恐懼,像穿越無數次的害怕,用嘶吼聲、吶喊聲,想透過禱告讓祖先和上帝聽到。但這次大自然的反撲在告訴我們「它」無法停止。

3月5日~3月6日,我們想透過為土地唱歌不去睡覺的行動,我們去體驗8月8日的那晚風災族人無法安民的感受,想邀請你,一同參與,我們想這麼做。

我們的朋友,以及關心原住民議題的朋友們或你一直是很想要關心自己族人事務的原住民朋友們,這一次,我們想用,祖先最直接的方式,用『唱』的給土地聽。

敬邀 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先進與朋友

台東聯絡人:陽佳蓉0912-759970、小歪 0910-217523
屏東聯絡人:亞璇0980118521、郭elen 0912-520553

注意事項:

1. 請著女武士服及傳統服,如無請以黑色上衣為主。
2. 活動中請自備個人食物、水。
3. 輕便雨衣(透明),切記非黃色輕便雨衣。
4. 能走路的鞋子、保暖(防寒)衣物。
5. 手電筒或頭燈(電池)。
6. 個人藥品。

行程內容(暫定):如有更新以最新行程為主

嘉蘭部落【集合時間3/5 PM11:00】→太麻里溪(台灣牛)【約3/6 AM 1:00】→壢坵部落【約3/6 AM 2:00】→溫泉部落【約3/6 AM 3:00】
→大竹(富山)部落【約3/6 AM 4:00】→大鳥部落【約3/6 AM 5:00】
→大武【約3/6 AM 6:00】→屏東高士部落【約3/6 AM 8:00】
→屏東來義鄉【約3/6 AM 11:00】→屏東三地門隘寮溪【約3/6 PM 1:00】

年輕人就是部落的明天─排灣族Sakinu Yalonglong專訪

傳統的文化不是落伍的,sakinu說。如果部落碰到困難時,能夠找出救自己的方式,例如串連其他排灣部落,各派出五位青年,接受部落聯盟的特種訓練,就是一個可以處理危機的部落聯盟小組,如果還有下一次風災…

前言:

這次因莫拉克受災的區域,多數是原住民部落,其中又以排灣族受創的部落數最多,台東除少數魯凱之外,大部分災區都是排灣族的領地,而屏東三大災區當中,其中好幾個鄉也都是排灣族人的居住地。

也因排灣部落受創甚深,有許多雖受災,但非重災區的排灣族人皆出手相助,如同樣在東部的 Lalauran部落(拉勞蘭部落,肥沃之地的意思),的青年會,災後迅速的組織協助救災,包含後續的部落重建。

以下為拉勞蘭部落領導人之一的同時也是「獵人學校」的發起人Sakinu Yalonglong(亞榮隆˙撒可努)與訪問者之間的對話,請他分享這次排灣族的年青人如何參與救災,以及協助部落文化傳承。

981024-sakinu-400.jpg
圖片摘自獵人學校~Hunter school,圖中央為Sakinu Yalonglong

image003

採訪緣起:

9/25下午,為了瞭解青年在部落發展、及救災中的力量,記者與慈濟大學公共衛生所擔任助理教授的高靜懿來到台東縣太麻里鄉的香蘭部落(又名拉勞蘭部落,為排灣族語-Lalauran,肥沃之地的意思),與部落領導人之一的Sakinu進行對話,而會選擇拉勞蘭部落,是因為它在整個東排灣的社群裡算是凝聚力、行動力最強的部落。

救災中的行動力量

在八八水災後的第二天,青年會即成立自救會,就像作戰指揮似的,在斷水斷電斷路的情況下,架設電視牆,讓民眾可接收最新資訊,成立供電中心,讓手機充電,成立中央廚房、全村共用糧食,高中以下的青少年,負責村內的修繕,大專以上的青年,負責當對外的志工,幫助許多災區的同胞重建家園,除了自救,甚至擔起幫助同胞的責任。

面對災情,村里的人會想:「祖先把我的房子財物都帶走了,卻把我留了下來,我就不要再傷心了,既然祖先把我留了下來,我就好好想著怎麼活下去。」部落的人樂觀的個性,讓他們在重建上發揮了積極的行動力。

讓Sakinu更為驕傲的是,在風災期間,道路阻斷與外界隔絕、全村的米快吃完、長輩們猶豫不決時,青年們卻自告奮勇出資出力,徒步十餘公里,走到金崙買米,屯糧以備不時之需,多出來的米,還可以分給村里的獨居老人。而最近,青年會們又北上到台北為台東的災民募款、募家具。Sakinu說:「年輕人就是部落的明天!

image005

部落凝聚力的起源

由於高老師的研究計劃可能會有國科會的支持,她向Sakinu提出,若Sakinu有任何部落的教育課程或是活動都可以提出,由高老師向國科會申請經費來支持其運作,也期待拉勞蘭青年會的運作發展可作為其他部落發展的借鏡。

高老師提問:

「你之前在籌劃的教導傳統文化的獵人學校,現在進行得怎麼樣了?」(獵人學校為Sakinu為了用獵人的方式傳承傳統文化的學校,請點選這裡閱讀)

Sakinu說資金與土地還是一大問題,但他覺得要先有廟,不如先有和尚,十七年前,部落的青年出事率很高,常常車禍、喝酒、打架、鬧事,在令人沮喪的處境下,許多人藉著依靠基督教會得到心靈上的安慰,當時信仰的狀態也顯得特別的狂熱…。

當時二十一歲,任職警察的Sakinu不忍心看下去,即著手教育、凝聚部落青年,希望創造新文化,找回傳統價值、個人尊嚴與部落的集體互助力量,儘管遇到許多的阻礙,例如家長的排斥,家長認為小孩應該好好讀書或去賺錢,甚至懷疑Sakinu是在利用小孩子,但Sakinu還是堅信的走下去,十七年下來,而有了今日的面貌。

Sakinu的磨練

Sakinu不只是磨練部落中的男人,女孩子看到男生們有一個凝聚力強的聚會所,而且還標明女賓止步,便不甘示弱的說:「哥(Sakinu)!為什麼只有他們男生有,我們也要接受訓練!」,為此Sakinu也開了一系列的訓練課程,被女孩子們戲稱「女忍者課程」,因為這樣的訓練並不簡單,Sakinu特別強調身體的經驗與身體的記憶,那是老祖先自古以來生活的方式,一系列的課程包括:

—冷的記憶:

在十二月的第二個寒流,去山上經驗寒冷,學會不用現代衣物的保暖方法。「睡眠時,獵人的睡姿、不能穿太多,穿太暖反而會因為不發抖而死、用火取暖的方式、喝酒、喝熱水、喝辣椒水、甚至日夜顛倒的睡眠,白天暖活時睡,夜間再打獵,都是在山上狩獵的保命方法!」

—夜間辨識:學會在夜晚接近無光的山林中辨識方位及地理位置。

— 學會植物的辨識與使用。

—潛水。

—繩索訓練。

—我要活著回來:每個人發放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將青少年們流放在墾丁,要他們自己想辦法回台東。

—每年會從台東浸水營古道走路到屏東。

種種的課程都強調身體的經驗,就連走路的方法,都是個學問「那無關乎體重與肌肉強健度,而是如何調整體態,降低身體負擔、壓低聲音,不讓獵物發現。」

Sakinu說,「用身體去經驗祖先曾走過的路、祖先過的生活,想像祖先看到壯麗的山景的心情是怎麼樣!

image007
浸水營古道(引用圖片,來源請點選這裡)

就算下一次的風災,我們也準備好了!

現代的人,太強調知識、文字與頭腦,變的頭重腳輕,而忽略的親身的經驗,使得真的面對災難時,無能為力,只能依賴別人的救援

「比起那些回部落的大學生,搞不好那些刺龍刺鳳的青年還比較好用呢!」Sakinu笑著說,

傳統的文化不是落伍的「是不是部落能在每一次碰到困難,不要只想著跟別人要錢、要物資,而是怎麼救自己!」、「我們拉勞蘭復原的相當快速,還有能力去幫助其他的同胞,就算是馬上有下一次的風災,我們也已經準備好了!」這就是一個相對成功的青年會的力量。

Sakinu目前思考的,是部落的文化要如何傳承延續下去,因為老人家正在陸續的凋零,也思考平常青年會還可以做些甚麼訓練,以增加部落凝聚力與因應下一次的災害。

除此之外,他也想在年底串連屏東的各個部落,舉辦一個部落論壇,討論如何互助、連結,不只是在文化上的交流,在遇到困難、災情時也能互相合作,「譬如幾個聯盟部落,各派出五位青年,共同接受部落聯盟的特種訓練,就是一個可以處理危機的部落聯盟小組!

青年會也計畫明年三月,部落青年一兩百人,可以走一兩百公里的浸水營古道去屏東,到各個災區部落送豬慰問,一路高歌,「殺豬分享在我們原住民有驅惡以及遺忘傷痛、重新面對現在的功用!

Sakinu再次強調「年輕人就是部落的明天!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同步刊登)

獵人學校,災後在茂林復課囉!

聽著爾克比劃著那裡是停車場、民宿區、吊橋…望著空空如也的河床,怎麼也難想像,以前抬頭看山很高很遠,現在很近,因為河床被墊高了近百米高!他說:只有熟悉這裡的人才能體會,第一時間看溫泉區瞬間消失被淹沒…

災後的一個月後,旗美社大在茂林的課程「獵人學校-旱鴨子戲水」在爾克老師的努力和連繫之下,出乎意料的順利開課,這對我們來說都很振奮。

我和雲卿第一週上課很準時的在六龜的新威景觀大橋中間的蝴蝶休息區集合,橋下奔流的是荖濃溪,沿岸佈滿了漂流木,那麼驚心動魄的土石吞沒、家園瞬間崩裂的場景像是已經落幕的劇情,悄悄拉下布幕,靜靜的面對世人的驚愕和震愣。

980926-erkelieren77-400.jpg
新威大橋下來來去去的卡車和滿佈的漂流木

待大家都集合了之後,我們沿著荖濃溪旁的台21線進入了大津村,新威大橋遠遠的被我們抛在腦後,一回頭,它仍然在那裡,看著殘破的大地。新威大橋鄰近的大津橋早已徒剩橋底基座,旁邊是搶通的便道。

DSC_2692
往來高樹和茂林的大津橋已斷,目前依賴便道進出。

第一站是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第一眼印證的是憑空消失的茂管處,停車場、遊客中心的所在地只剩臨河床的殘留地基,壓根看不出來原本是有一棟功能完整的建築物。隱約從僅存的三座旗杆判別原來遊客中心的位置,不遠處,有一堆票券混著泥土堆了一座小土堆。好吧!這裡真的是茂管處。

DSC_2710
憑空消失的茂管處,只剩旗杆三座。

DSC_2721
只剩一堆混著泥土的票券

在情人谷前,吊橋只剩鐵欖線在河面上搖晃,當時河水暴漲的高度竟然比吊橋橋面還高!我們腳底下踩著的,是勉強用貨櫃屋堆起的一條便道。眼前的情人谷,柔腸寸斷。

DSC_2744
在情人谷前,爾克向學員說著當時河水的高度與凶猛

在進入萬山村前,爾克指著我們站著的路面說,災後他首次走出茂林到山下時,這條路的地基完全被淘空,他示範著他如何爬上山壁、攀爬著牆上的石塊硬是走過了這段驚險的道路。

DSC_2777
爾克示範他當時如何爬山壁走出茂林

在爾克的提醒,我們才發現茂林的生態也出現了異狀,九月開起了油桐花、阿柏勒花,爾克說這是植物遇上災變而繁衍後代的本能反應,提早開花落果。也有學員說是碳素累積造成的異變,但看著滿山遍野的白妍金黃,有種異域而處的微妙情愫;這樣的茂林也有一種早春晚冬的時差之美。

DSC_2923
滿山遍谷開滿了四、五月才開的油桐花 

最後進入了茂林最深處的多納,那是一座依河谷而建的溫泉秘地,風災前,有許多遊客晚上開車進入多納溫泉,泡完湯在沒有光害的河谷中仰望美麗的星空,曾有人告訴我,那是他這輩子看過最多星星的地方。

被淹埋在腳下七八樓以下的溫泉區,有數十間溫泉民宿、餐廳,聽說起碼埋了五台賓士車,惟一的還露出屋頂的一間溫泉民宿,旁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聽當地人說,當天晚上河水土石來的又快又急,很多溫泉業者拉著泡湯客倉惶逃生時就狼狽的爬這座水塔到山丘上,等著救援,算起來,這座水塔還真救了不少人呢!

DSC_2961
這間民宿旁的水塔,聽說救了不少泡湯客和溫泉業者

聽著爾克比劃著那裡是停車場、這裡是民宿區、那裡有吊橋…望著空空如也的河床,怎麼也難想像。廖啟生說以前抬頭看眼前的群山很高大很遠,現在覺得很近,因為我們站的河床被整整墊高了近百米高!太驚人了!但我更扼腕的是--我都還沒去過多納溫泉泡過湯耶!竟然就這樣被淹掉了!

爾克說:『只有熟悉這裡的人才能體會,當他第一時間看溫泉區瞬間消失被淹沒的激動和心痛!』

DSC_2943
空空如也的河床,很難想像曾是繁榮一時的多納溫泉區

DSC_2939
DSC_2947
誰能告訴我?原來我們和山的距離多遠多高?

災後的第一堂課,是探訪、是巡禮、是回憶、是教訓,我們都上了一堂真實而深刻的課,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是多麼渺小,

但我們穿梭在茂林、萬山、多納村落時,部落人們仍然依著作息、依著日夜生活,像是什麼都不曾發生一樣自然,也讓我了解,即使是災後,我們仍然活在當下,仍然要勇敢從容的好好活著。

(作者為旗美社大工作人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