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在哪裡(12) 政府的決議 部落間的爭議

三民國中復校引發的選址爭議,瑪雅村民林民傑表示:「讓全鄉的人都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什麼事,不要這樣兩個村分開說明,這樣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也聽不到他們的,代溝會愈來愈深,兩個村絕對分裂。」

編按:三民國中要在那裡重建,過程波折多變,前情請點選這裡閱讀

──────────────────────────────────────────────────

結束在達卡努娃村的說明會之後,高雄縣府重建會王正一與游淑惠隨即前往三民國中,向瑪雅村的居民說明學校的遷建計畫,由於多數村民事前並不清楚縣府上山開說明會一事,使得當天到場的居民僅十來位,瑪雅村村民林義山直言:「為什麼正式的公文沒有來?」

對此,游淑惠說,「這點我們真的是要很誠意的說一聲抱歉,因為我們是上個禮拜四決定要上來開這樣的說明會,我們是覺得好像大家對重建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既然政策上確定,就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們當地的好朋友,讓你們心裡有一個安定的感覺。」

三民國中異地遷建一事又有新變化,且對於瑪雅村村民而言,設校本部、分班的做法,並未與瑪雅村村民討論,說明會一開始,王正一先對遷建的變化做出說明:「當初縣政府一開始選定在民權平台跟行政中心一起做的時候,是因為民生村原本沒有任何的安全地方讓政府能夠做選擇。」

他表示,在縣府會同專家到達卡努娃村勘查後,確認兩處地點皆屬於部分安全,「經過工程方法,這個基地是可以安全興建學校的。」

DSC02447

學校遷建像分遺產

聽聞縣府的決定後,瑪雅村民紛紛舉手表達意見,林義山首先對學校遷建地點以人數為考量提出質疑,他表示,風災前,三民國中共有106名學生,目前留在山上的學生人數共84人:「你要去想想,在八八風災之前,是有106個,還有50個跑去哪裡?那是民族的,民族的人他說他要回來啊,民族的人再回來的時候,我們加起來的人比民生還要多,那我們是不是又要問說我們人比較多,你為什麼不往這邊去考量?如果說你是以人數的話。」

林義山並提到,他認為現在蓋分班與校本部的方式就像是兩個兒子在分父親的遺產──

我的感覺上好像在分遺產,爸爸走了分遺產,大兒子要爭、小兒子也要爭,大家都要爭,吵起來。不管之前有沒有辦公聽會,我們先不講,那我們覺得你們這樣子好像在耍我們民權的人,你前面一直說我們這邊很安全很安全,就是在這邊。你剛剛在民生也提到說,我不是因為你們民生上次在國小動土的時候來鬧一鬧所以我們就來做一次勘查,那你這樣弄我們民權的是不是也要去縣政府這樣子?」

林宇山
對於學校分設兩村,林義山說:我的感覺上好像在分遺產,爸爸走了分遺產,大兒子要爭、小兒子也要爭

王正一回應,南沙魯村民多數已遷居至杉林大愛村,未來在大愛園區附近也會新建學校,「你剛剛提到說,加上民族村,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目前所有人都安置在大愛村,他們在那邊住的也應該是很樂意,或許每個人對他長遠性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就目前我們政府規劃政策一定要依照目前現有的需求來做規劃跟考慮。」

他同時也澄清縣府的政策轉變並非因為民生村在民權國小動土時到場抗議所致──

「當初民生沒有安全的地方,所以縣政府原本規劃在民權的時候,也是受到其他的抗議啊,那時候我們還是沒有變更,就是因為民生沒有安全的地方讓政府能夠做選擇嘛,現在民生已經有安全的地方,協助我們高雄縣完成學校重建的單位台達電,他們也願意促成兩邊都能夠有一個就近的安全的空間,這是民間機構基於他們的一個考量,他們也願意協助我們,

我們要了解,山上經過八八風災的摧殘之後,道路很脆弱,我們其實沒有辦法預期之後當一樣大的颱風再來,民生到民權或是民權到民族之間的道路會不會中斷,會不會還是形成短期內三村各自獨立的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要斟酌考慮,既然民生有安全的地方,我們就在有後援情況下,兩邊都設一個國中,

那對於民權本部落所有的朋友來講,你的孩子都能夠就近獲得照顧,我們的解讀是,如果我們只能選擇一個地方蓋的話,對另外一村的家長跟小孩子來講他們都需要跋涉過來,而且他們在颱風過來的時候,一段時間也沒辦法就學,所以這是我們考慮的方向。

縣府:台達電希望在十月底前確定地點

面對村民同時質疑,學校遷建出現大變化是「出於選票考量」,游淑惠說:「任何公共政策的決定,政治因素絕對不是考慮的因素之一,所以這部分我覺得大家不要有太多的想像空間。剛剛提到民權平台上徵收的土地是不是會因為國中是蓋分部的關係有所變化,我想這部分不會有所變化,因為原來我們徵收的範圍就是把國中跟國小有部分的公共設施是融合的,我們的行政程序進行到目前為止,這個部分還沒有變數。

游淑惠也說明為何先前學校計畫蓋在民權平台與改校本部建在民生,後者執行上較為急迫──

「其實是因為從風災之後到現在,我們的援建單位台達電子,整個學校的地點安全上的評估或者是興建的地點確切在哪裡、興建計畫、水土保持計畫的提出等等,都讓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它覺得好像我們的時間點上慢了一點,讓他們覺得有太多不確定因素,讓他們一等再等,所以他們在中央開重建會的時候就明確跟我們表達說:『是不是學校的興建地點可以在十月底之前做一個決定?』

「因為既然民權國小10月6號動土了,可能在十月底的時候他們所有人員、機具還有物料都要進來,如果三民國中的地點能夠確定下來,他們可能就是一趟上來兩個學校要蓋的所有機具或者是物料、成本人力都可以一起上來,對他們公司來說是可以節省到某部分的經費,他們的原先考量是這樣,

「以縣政府的立場,人家是援助單位是贊助單位,我們能夠配合的話我們就盡量配合,所以我們也答應它說我們會盡快跟地方上作的協調做個評估,盡量能夠在十月底之前給他們一個答覆,也不是說一定是在十月底,因為人家是出錢出力的單位啊,我們總是希望我們這裏的決定能夠符合人家的要求,因為公司總是有他們本身考量的因素在,所以你不要去誤認說,我們決定在民生蓋本部在民權蓋分部,就草草急著在十月底之前決定。」

居民憂心,未來倘若採取分部分班上課,教學品質恐受影響,游淑惠表示,「這是我們最在乎的問題,其實國中設分部或是分校,這個還沒有前例,到時候在師資的編制上要怎麼增加員額、課程配套上要怎麼處理,這個部分縣政府會做最理想的措施,絕對不會因為學校設了就草草了事。」

代溝會愈來愈深,絕對是分裂

瑪雅村重建會委員林民傑在游淑惠說明後隨即表示不滿,他認為學校遷建事關重大,且是永久性的遷建工程,為何事先沒有行文通知相關單位?「三民國中小曾經在一起過,但是絕對的資源都在本部,國小真的都沒有資源,拿這個例子來說國中有分校的狀況,你能保證未來這個分校未來會變什麼樣子嗎?」

林民傑也提出建議,希望能夠舉行全鄉的說明會,「讓全鄉的人都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什麼事,不要這樣兩個村分開說明,因為這樣他們說他們的,我們說我們的,要我們鄉民面對面才可以,因為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也聽不到他們的,這個代溝會愈來愈深,絕對是分裂,兩個村絕對分裂。」

DSC02451
林民傑是瑪雅重建會委員同時也是三民國中職員,他建議縣府應舉辦全鄉的說明會

瑪雅村居民葉一萱,同時也是三民國中輔導主任,身為老師也是為人母者的她說:

「我本來是不應該站起來講話的,我本身也是民權的居民,也有一個小朋友以後也會讀國中國小,第一個要考量的就是,人民有居住有遷徙的自由,所以南沙魯村他們怎麼樣,我們不能說他永遠住在下面或者是會回來,這個都看他們自己的決定。」

寧可學校只有一個,也不要影響教育品質與學生安全

「第二個是教育的部分,以一個教育的立場來看,為什麼一個國中在全台灣幾乎沒有看到有分部?應該是有它的考量,包括分科的部分、人數的部分,你現在把20幾個人抽出來,成立一個三民國中民權分部,這一二三年級20幾個人,一個年級是要有多少人?那這些人他們在教育品質上面,他們的競爭,跟八十幾個人的競爭、互動,我想應該是不一樣的。」

DSC02454
當天與會的瑪雅村民發言時多希望「只要一間學校就好」,圖為瑪雅村民葉一萱

「本來有一億五千萬蓋一個國中,是可以蓋的非常的完整,機能功能非常好。我們現在把它分成一個本部一個分部,是不是整個基礎建設有了,其他擴充性的部分是不是就被拿掉?」

葉一萱說:「我對於學校蓋在哪裡,蓋在民權或蓋在民生我是沒有什麼立場,比較希望的就是它就是一個校區,之前的國中小我們的工友、校護的部分是共用,那你共用的部分,一個人在跑(指未來設本部、分部),這麼遠的距離是不是會有一些疏失在?學生他的保障是不是也就因此沒有?蓋在哪裡都ok,就維持一個本部,分班的部分,你設下去,我小孩子在這邊有分部我也不會讓他讀,我寧願讓他到民生去。

說明會在居民擔心兩村將分裂、教學品質將受影響的情形下結束,也希望縣府能重新評估,游淑惠與王正一則表示要收集居民意見帶回縣府。

面對颱風的三種方式─那瑪夏的凡那比經驗

那瑪夏鄉原地重建的三個村落,因避難機制不同,面對颱風也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經驗。南沙魯村撤離至避難屋,瑪雅村在原部落或去民權平台依親,達卡奴娃村有撤離也有散居戶,以下為三種避災模式報導。

編按:那瑪夏鄉在山上原地重建的三個村落,因為避難機制的不同,在面對那凡比颱風時,也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經驗。南沙魯村撤離至避難屋,瑪雅村則在原部落或去民權平台依親,達卡奴娃村有撤離也有散居戶。下為三村避難之詳細情形,提供各界參考。

一、南沙魯村:我們如何共同避災

昨天登陸的凡那比颱風,讓那瑪夏鄉南沙魯(民族)村留守村民三十餘人,在雨量到達200公釐的時候,早上10點左右,扶老攜幼齊上剛竣工的避難屋。 大伙一遷上民族村避難屋,第一件事情是,聚集在溫傳道家分配的房間裡一起做例行的禮拜;然後分散到各自的房間中,聊天、吃點心、打盹,成為少見的家庭小聚 會時光,外面的風雨不影響室內的安心與溫馨。

下午颱風離境,隨後吸進的西南氣流,讓晚上風大雨大,高雄縣市平地地區淹大水,但是我們有所準備的桃源那瑪夏山區,依循已經準備好的避災標準程序, 大小老少在避災中心裡一夜安睡;至天亮風平雨靜,大人驅車回部落檢視並無釀災,孩子開心地在全新的避難屋中嘻玩,看到遠方山上的霧,「妳們看那邊的霧跑得 好可愛」。對於環境最為敏感的孩子能夠安心玩耍,讓經歷過八八風災的父母欣慰。

今天早上,在民族平台的避難屋公共廚房中用早餐,聊起風災,溫傳道指著對面的山壁,篤定地說:「你看這次風大雨大,山上的崩塌處也沒有繼續掉下來」。他認為越域引水工程停工是一大關鍵,「只要越域引水不要作,山上就不會有問題了」。「八八水災雖然雨比較多,如果沒有碰越域引水,像今年就沒有繼續土石流。

溫傳道的牽手,Abin師母也淡淡地說,「每下一場雨,我們的心就安一點;」。為什麼呢?因為避難屋落成後,大家已經知道,颱風來要怎樣因應,「就安心很多啦」。

八八風災中衝擊民族村,流經舊民族國小拉托摩耳溪,與八八災區的多數野溪一致,溪床被土石流墊高到與村落幾乎等高;歷經今年汛期五月底、六月底、七 月底、八月底的幾場大雨與颱風雨,本來被土石流墊高的溪床,經過水的搬運,有自然濬深的傾向。「下雨也好,只要不要下太大,把墊高溪床的土石讓水搬下去下 游,我們就比較安全」,林媽媽開心地說。

吃過早餐,走到戶外閑晃,居高遠望看到楠梓仙溪的河床上溪水擴大,但是溪床上兩堆土堆立於水道上很是明顯。災後一直留在村中的青年A-lang擔憂地說,「鄉公所疏濬後把土堆在那邊,擋住水的路,造成水流向村子與田地,旁邊那一片香蕉園就被淹沒啦」。

為什麼放任鄉公所將疏濬後的土堆至河道上?「我們也不好意思說,不知道那些土是不是哪一個人要拿來堆在自己的園子裡的」大家都知道,堆土處的所有者是鄉長柯家的地,這兩堆詭異的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鄉長家族要用才堆置在不合宜的河道上。

下午三點半,一整天平靜無風雨,加上村子裡電力已經恢復,村子中的長輩決定大家不用繼續呆在避難屋中了,各戶把搬上避難屋的儲糧、被子、點心、蠟 燭、手電筒等等物資搬下山,「哎呀,上去一個早上,東西就多那麼多!」。昨天沒有吃完的滷肉壞掉,因為「沒有冰箱啊,(肉)沒有放冰箱」。

凡那比經驗,讓南沙魯村剛剛把房子主體完工的避難屋,首度啟用。雖然避難屋的水電尚未接通,污水處理也尚未完成,種種不便,但是村民相互協助,就著 地毯睡袋、點蠟燭、動發電機,大家仍然享受了安穩一夜好睡。自救會會長Tama Nu微笑地說,「以後再有颱風,我們也不怕了,接下來把溪床疏濬與堤岸的蛇籠保固工程做好,是我們的重點」。

DSC00819
南沙魯的居民一起準備食物。

DSC00826
雨停後大家都出來看看家園與河川的變化。

二、瑪雅村:沒有避難屋 我們要怎麼避

瑪雅村在這次莫那比風災中,全村約略分為三部分,部分居民選擇在18日先行下山,民權平台上的避難中心則設於呼頌民宿,物資也都集中堆放在平台上,約有60位的村民選擇到民權平台避難。

瑪雅村民林民傑表示,本部落仍有100多名村民,選擇留在部落的原因是,村中日前有長輩往生,仍在治喪期間,家屬因而決定留在部落,其他家族成員以及親戚認為,若只單留喪家一戶在部落,「我們也不放心啦,而且,我們也擔心往平台的路如果斷掉了怎麼辦?我們上去了就沒辦法下來了。」

早在莫拉克風災發生後,瑪雅村便企盼能蓋公共避難屋,林民傑同時也是瑪雅重建委員,他說:「一開始展望會也說要幫我們蓋避難屋,但不知道為什麼最後變成是永久屋。」林民傑所指的永久屋即為「自力造屋」。

此外,林民傑也提到,許多留在部落的村民,即使想要到平台避難也以沒有道路可以上平台,因而到自己的工寮避難,他說:「我們是不知道安不安全,像地天子、拉比尼亞兩處也都是平台啊,為什麼當初專家來勘定的時候只有看民權平台呢?」

對於瑪雅村興建避難屋的需求,鄉公所觀光課職員私下表示,當時專家曾到地天子與拉比尼亞兩塊地做實地勘查,「但是那兩塊地有靠邊坡,而且腹地也不夠大,所以那時候就沒有考慮這兩個點。」

除了避難屋設置地點的疑慮之外,林民傑不解,「你看旗山鎮那邊,他們住家的房子前面都有擋水閘門,可是我們那瑪夏這邊都沒有啊!」留著部落的村民,在沒有公部門提供水閘門的窘境下,只能自己用木板、椅子搭置水閘門。

image001
瑪雅村居民用克難方式擋水(攝影/林民傑)
image003

三、達卡奴娃村:還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位於那瑪夏鄉較深處的達卡努娃,在凡那比颱風陸上、海上颱風警報發布後,就開始進行人員撤離,但依然避免不了道路中斷、停電、水質不穩定的窘境。

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認為,這次物資、人員撤離的動作都在颱風登陸前就已完成,但仍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山區道路中斷幾乎可說是每逢大雨就會發生的問題,達卡努娃村對外連接台21線民生便橋遭大水沖毀,另一條往茶山的對外聯絡道路也中斷,「這邊都有一些開口合約的單位,大型機具跟駕駛也都沒有到位。」

孔効平轉述達卡努娃村的狀況,他表示相關單位都說有人員進駐,「但是都不在指揮所啊,那我們要找人處理怎麼辦?」

以南沙魯村為例,在那瑪夏鄉公所舊址前停放了多台大型怪手,但在今日放晴後,怪手依然「留在原地」,反倒是一早南沙魯村青年Biung開著自己的怪 手,自行到光復橋將被大水、土石掩蓋的涵管位置清出,Biung本身也是開口合約的人員之一,但公路局的道路復建工程卻是從明天開始。

另外,孔効平也提到,台電公司並沒有相關人員駐守在地方,「我剛剛還和我的鄰長一個一個去找可能有跳電的地方」,但他無奈的表示,他們只能夠大概知道問題在哪裡,維修的部分仍需專業人員負責,目前,達卡努娃村內仍有部分地區尚未恢復電力。

物資方面,由於上半年高雄縣政府提供六災區每一村20萬元的物資準備金,其中米糧的部分在4月份就已經送到各村,但颱風期間,物資的使用都有相關規定,「可是有些東西也已經快要過期了,我們村民也擔心放著長蟲怎麼辦?」

考量到達卡努娃村內有散居戶與進駐支援的人員,孔効平表示,這幾天已先將部分物資打開,提供相關人員使用。

DSC00843
鄉公所舊址前放了很多大型機具,今天整天無風無雨,卻沒有進行道路搶修

DSC00832
一大早,村中的年輕人開著自己的挖土機,先將被土石與大水掩蓋的涵管挖出

蒙上神秘面紗的瑪雅村自力造屋

那瑪夏鄉瑪雅村的原鄉災後重建,採取「自力造屋」模式,但是進行方式與經費來源均不斷改變,連是否適用莫拉克條例都不能確定,至今已經蒙上神秘面紗,居民無所適從。

前言:

那瑪夏鄉瑪雅村的原鄉災後重建,採取「自力造屋」模式,原先部落的認知是,由紅十字會以及世展會協助援建,並由紅會協助規劃,且將依循「農村再造方案」的方式作「遷村」。然而,紅會在5月份行文通知縣府、中央重建會,瑪雅村的自力造屋將循個別補助的方式,透過補助經費協助自力造屋,但是紅會將不參與屋舍建造。(紅十字會重建補助辦法請見附錄)

這樣的轉變與當初村民的認知不同,連所謂的「農村再造方案」,直至目前為止仍在立法院中未通過,高雄縣政府針對紅會提出的「個別補助」的模式,則強調「瑪雅村不接受特定區域劃定,所以不適用於莫拉克重建條例,也不能使用莫拉克善款」,眾說紛紜之下,瑪雅村的「自立造屋」計畫與經費來源,蒙上神秘面紗。

990710lldsc05531-450.jpg

誰能申請?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在5月底行文中央重建會、高雄縣政府「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八八水災個別重建興建補助辦法」,辦法中提到「為協助八八水災受災戶,個別於自有建築用地或經政府撥用之土地重建家園,特制定本辦法。」

同時,申請人之資格認定,則依據內政部「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住宅分配辦法」以及「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及規範」包含房屋毀損戶、核定遷居遷村戶、安全堪虞地區遷居戶、安置用地範圍內拆遷戶都在申請範圍內,申請人限定「住屋之所有權人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之直系親屬;並以戶為單位。」

那瑪夏鄉瑪雅村因專家勘定「安全堪虞」,但因為村民不願意部落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同時也僅少數住戶選擇杉林大愛園區,多數人仍留在原部落,縣長楊秋興雖認為瑪雅村「相當危險」,但在村民不願意被劃定,也不願意下山選擇永久屋的情況下,因而選擇「自力造屋」的方案。

但瑪雅重建會起初的決議是透過世界展望會建造「避難屋」,但在實際與相關單位接洽後,卻走向自力造屋的方案,除了部落內目前對於自力造屋的意見分歧外,同時對於自力造屋的地點─民權平台,也面臨不少問題。

DSC04208

NGO僅提供經費

紅十字會負責瑪雅村自力造屋案的王雅微表示,紅十字會將「只提供經費補助」,最高上限為112萬,預計補助101戶,她也提到,先前曾獲知部分居民有自己的土地想自力造屋,但並非針對瑪雅村擬訂此辦法,公布後,相關單位也認為瑪雅村適合朝向「集村式造屋」發展,因而建議居民可以依循紅會的補助辦法進行自力造屋。

至於經費來源,王雅微說,仍是使用88善款,但瑪雅村因為不願意劃定為特定區域,故不適用於重建條例中的永久屋申請資格,紅十字會原先計畫以永久屋的方式協助瑪雅村,但行政院重建會、高雄縣府在接獲紅會公告的個別補助辦法後,主動詢問紅十字會:「瑪雅村是否適用紅會的補助辦法?」,王雅微提到,當時紅會方面「我們在第一時間是回應沒有,因為我們那時候還不曉得瑪雅這邊的居民資格的適法性問題」,直到紅會參與會議後得知瑪雅村實際狀況後,再次針對瑪雅村進行討論。

雖然瑪雅村的自力造屋不適用於莫拉克重建條例,但部落仍受到莫拉克風災影響,紅十字會方面將原先允諾協助瑪雅村自力造屋的經費挪作「個別重建補助辦法」的經費。

無所謂「農村再造方案」

瑪雅重建會在部落內的重建會議中曾提到,法源適用「農村再造方案」,但高雄縣政府原住民處處長谷縱‧喀勒芳安表示,中央對於永久屋及自力造屋的分界仍待釐清,所謂的「農村再造方案」目前仍在立法院尚未通過,無所謂適用農村再造方案的情形。

高雄縣重建會主任王正一說:「瑪雅平台造屋案是屬於民間直接協力災民的狀態,跟目前政府所有的永久屋的方式都不同。」至於誰有資格申請,王正一則提到,「瑪雅平台上的建地不是所有人都有,擁有建地的這個人,他們也願意上來,紅十字會就協助他們,完成他們的一個願望。」

非遷村,但審查辦法依循莫拉克特別條例

對照先前部落內的認知,認定自力造屋即形同「遷村」,王正一表示,「怎麼會算遷村呢?因為你民權有些人也到山下來啊,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平台上有建地啊,平台上的建地都是私人所有,住在本部落的人,他沒有土地,紅十字會也沒有辦法幫他蓋啊!」

王正一也提到,原先政府曾提出,平台上的土地由政府出面徵收,再循永久屋的模式進行造屋,但居民不願意,都希望土地能維持私有,因而不適用永久屋的辦法,進而改由紅會協助,但王正一也同時直言:「政府會想要把民權平台建設成以後的一個行政中心。」

而對於民間團體能協助部落到何種程度,王正一說:「其實我們政府並不清楚。」詢問王正一,目前瑪雅村有多少戶有意願上平台,王正一答:「詳細細節你可能要問我們原民處。」

在瑪雅村的自力造屋經費上,紅會的善款以專案處理,高雄縣重建會方面則認定不適用莫拉克特別條例,王正一說「既然不適用莫拉克條例,政府怎麼予以協助呢?」

但平台上的道路屬於公眾用途,仍會由公部門處理,私有建地上的建物則由民間捐建,公部門方面僅負責建築許可及其他行政程序上的協助。

審查資格上,王雅微說,是由縣政府負責審查,但仍是以「莫拉克重建特別條例」進行審查,紅會也已在五月底將個別補助辦法送交縣政府。

附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八八水災個別重建興建補助辦法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高雄災民返鄉之~那瑪夏鄉篇

今日(1月21日)為高雄縣災民返鄉日,是莫拉克災後重要的里程碑,高雄縣那瑪夏、桃源鄉災民,除準備遷居慈濟大愛屋者,今日都將離開營區,回到山上面對家鄉的重建課題。本文為那瑪夏鄉民返鄉過程之影像紀錄。

災後第166天,被高雄縣政府安置在營區中的災民終於可以返鄉了!

今(1/21)天上午,安置桃源與那瑪夏鄉災民的仁美、陸軍官校與鳳雄營區分別舉辦盛大的「災民返鄉典禮」(註);10點過後,各區災民便陸續乘坐 巴士,或自行開車、騎車返鄉。高雄縣政府強調,災民返鄉是重建工作的一大進展,此當無庸置疑。只是,平地雖然沒有災民了,但災民回到原鄉,不代表災難就已 結束,因為他們仍得面臨層層重建障礙。災民上路了,但理當在法規、社福等方面提供協助的官方部門,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並端出應有的對策呢?

(註:目前被安置在燕巢工兵學校的災民,多半是那瑪夏鄉南沙魯村村民。由於南沙魯村民目前多數選擇進駐慈濟永久屋,而有意回鄉的災民,則早就已經回鄉進行重建工作,因此沒有舉辦返鄉典禮)

返鄉的前一日,仁美營區的災民便陸續開始整理行囊,阿兵哥也開始著手準備「重建」營區。

990121shueimg_9571-450.jpg

IMG_9573

孩子們說,回到山上雖然得去三民國中借教室,但要回去了實在很開心~

IMG_9582

IMG_9647

早上7點不到,災民已大致完成上路前的準備。有些部落族人在繳還寢具、鋼杯、臉盆時,笑著說 – 當了5個月的「兵」,終於要退伍了!不知道等一下能不能領到退伍令呢?

IMG_9624

IMG_9625

8月時進駐仁美營區的災民,多半來自達卡努瓦(民生)與瑪雅(民權),僅有少部分來自南沙魯(民族),共計396人。根據高雄縣政府新聞稿,指出今 日返鄉共計345戶,1,002人。但以仁美營區為例,今天雖然是返鄉典禮,但許多人早已提早返鄉,今日上路的災民僅約莫150人左右。

IMG_9666

事實上,此次仁美營區還有11個人不會返鄉。扣除在平地還有其他事務(如舊一)的災民,還有6位已取得永久屋資格的災民,也將在今日轉往工兵學校安置。達卡努瓦的謝中興說,回山上,家也早就沒了,只能繼續轉往工兵學校等待永久屋落成。

IMG_9659 IMG_9658

此次風災為謝中賢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謝中賢與妻子都住在達卡努瓦,風災時妻子正懷有8個月的身孕;下山後不到一個月,妻子就疑似因為過度勞累而 早產,在9/2日時產下一名女嬰,命名為「小莫拉」。目前謝中賢倚靠八八零工過活,每日800元的薪資需養活一家5口;然而,八八零工也到今天結束。謝中 賢說,山上的農地已經被土石流沖毀,回鄉後的生計該怎麼維持,目前還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管如何,先回家再說吧」,他說。

IMG_9744 IMG_9743

此次回鄉的災民,都可領到諸如水、麵包、米等物資,還有1千元的補貼紅包

IMG_9702

IMG_9692

有些災民特別請搬家公司協助運載行李

IMG_9652

至於自己開車的,就努力塞吧!

IMG_9679

IMG_9612 IMG_9649

世界展望會八八風災專案執行長全國成在大家上路前,帶領大家以族語合唱《回家》(布魯馬哈)

IMG_9734

IMG_9720

仁美營區返鄉典禮

IMG_9722

上路

IMG_9762

IMG_9770

IMG_9785

IMG_9773

希望不會再見了,仁美營區

IMG_9655

那瑪夏鄉許多路段都已經撲上柏油,惟抵達南沙魯前,仍得行過顛簸達13公里長的河床便道

IMG_9819

巴士抵達瑪雅村時,受到村民熱烈地歡迎,有些人甚至激動地落下淚來

IMG_9865

IMG_9882

IMG_9870

IMG_9879

IMG_9881

返鄉後,全村族人共同宣告禱告,感謝上帝賜福族人返鄉~

「奉耶穌的名,歡迎弟兄姊妹回家,主賜下平安、喜樂、健康。」

IMG_9885

IMG_9886

IMG_9889

即便歡欣,但山河仍舊破碎。返家重建之路,仍然困難重重

IMG_9916

達卡努瓦的靳尚凱與范金菊夫婦,返家後打掃時,才發現家中許多物品失竊,就連風災前花了10幾萬買的靈芝木,也全被宵小搬空

IMG_9908 IMG_9910

電是有了,但自來水一連漏了十幾分鐘,也都還是綠的。范金菊說,還好上路前有補助一些礦泉水和米(村中沒有賣米),今晚的晚餐,得靠這些先打發過去了。

(范金菊家裡的瓦斯桶也被偷走了,該怎麼煮,其實還是個問題)

IMG_9906

靳尚凱來自湖南,今年83歲,經歷過軍閥割據、抗日、剿共,來台後歷經風雨,老年又遇上如此風災。他說自己一生顛沛流離,對於亂世景象,算是看多了。
該怎麼重建?儘管向前走再說吧!

IMG_9912

災民返鄉,重建卻才正要開始。後續該如何踏穩腳步,重建生活,才正要考慮災民與政府的智慧。

IMG_9915

相關文章:

  1. 那瑪夏返鄉路,準備好了嗎?
  2. 那瑪夏民權村的孩子,必須在土石流警戒區內復學?
  3. 高雄縣府規劃的返鄉時刻表
  4. 瑪雅、達卡努瓦村民共識:我們拒絕劃定、諮商
  5. 留在山上是災民,住在營區是難民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瑪雅、達卡努瓦村民共識:我們拒絕劃定、諮商

針對瑪雅、達卡努瓦村的「劃設特定區域會議」,居民要求如實傳達記錄: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應予尊重。二、瑪雅重建委員會、村長、鄉長均表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三、民生村長受村民委託代表全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1/9上午,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偕同各部會官員,來到那瑪夏鄉的瑪雅村活動中心前的廣場,舉行「劃定特定區域諮商及說明會議」,說明對象包括瑪雅(民權)、達卡努瓦(民生)村民。

不過,整場下來陳副執行長只提及這是「說明會」,直到鄉長提到公文內容為止,在場居民都不知道本次會議有諮商性質;且會議進行到一半時,居民們也才發現並無專員負責現場會議記錄,令眾人十分憤怒,認為政府毫無誠意、欺人太甚,要求現場寫成會議紀錄,內容應如實傳達居民的決議和意見,並取得包括陳振川副執行長在內的諸位列席官員,及二村村長、瑪雅村重建委員會幹部當場簽名,影印保存。

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委員、農委會水保局代表祝姓工程師承諾,這份記錄將列入公文,行文農委會(瑪雅村劃定特定區域會勘的負責機關)。

以下為當日會議情形,公開刊登於莫拉克新聞網上,作為當日發言記錄之公開見證。

瑪雅與達卡努瓦村民共識: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當日與會官員除了陳振川副執行外,另有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原民會劉世傑秘書、原民處谷縱處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水利署及內政部等相關部會也各派員陪同旁聽。

瑪雅村重建委員會已在前一晚召集村民開會,取得全村共識,反對劃定特定區域,要留在原居地不下山。

與會的瑪雅村民包括瑪雅重建會幾位委員,及零星留在仁美營區尚未回家、特地趕上山來參加會議的村民,加上已返回山上居住的村民,共數十人,會議前已在廣場上掛上白布條,表達「誓死捍衛家園」、「反對劃定特定區域」、「拒絕與政府諮商」的訴求。

有村民在會議中表示:「這些白布條上的字,八八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村民不會寫,風災之後就到處都看得到了,這對我們原住民來說也真是諷刺。」

達卡努瓦村僅村長代表出席,村長表示,已召集過村民,村民們以不出席方式表達無聲抗議,並委託村長表示大家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立場。

980110shuioew-450.jpg
開會地點瑪雅村民活動中心前的廣場,掛滿寫著村民訴求的白布條。圖中左方為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
3

5 2
村民帶著孩子到場關心會議、表達立場。 研究一下「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


居民自嘲,白布條在八八風災後成為村內隨處可見一景,布條上的字,「有的人在八八前都還不會寫。」

大家要相信政府、痛苦而堅決的做決定?

會議開始,因為室外場所無法用簡報投影,陳振川口述了對於部落安全、劃定、永久屋的說明。重複強調劃定特定區域「不是要限制大家,政府是有誠信的。」

對於劃定時的安全認定方式,他認為「安不安全是很專業的,不能用投票作業。就像給醫生看哪裡有病痛,不能用投票的一樣。所以要專家學者去勘定,再由政府機關做劃設。」

雖然在前幾個場次的說明會中,陳一直表明要取得居民共識才會劃定,而所謂「共識」係指「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尊重」,但今日則表示「所謂取得共識,要取得百分之百共識是不可能的,只有共產國家才可能。一定有幾成比例,比如30%要永久屋,有人要在山上,那以後土石來了呢?」他表示,既然如此,政府會把政策說清楚讓大家做決定,「政府說清楚以後,大家要痛苦而堅決的做決定。」

至於大家所擔憂的,莫拉克條例三年失效後,是否會有其他條例或法令繼續影響特定區域的效力,他說「其他法令的限制是其他,我們就是救災。」

並且表示,大家手上的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都是經過和大家討論之後多次修改的,重建會資訊公開,「一切規則,土地、收入……等」都會放在重建會的網站上供大家瀏覽。

「這個民主時代、教養時代,應該相信政府,否則政府就無法運作。」

我們拒絕劃定、諮商,我們不下山

陳振川副執行長在說明完後,接著請水保局報告一下專家對村子的安全判斷。到此說明已過了三十分鐘,由於會議又晚了半小時才開場,時近中午,多數村民已感到不耐,瑪雅重建會委員表示:「你已經說了三十分鐘,講重點!」、「村民何時可以發表意見?」

水保局祝工程師詢問:「你們難道不想知道專家說你們地區如何嗎?」村民一致回應:「不想!」於是祝工程師簡短說明:「你們經專家看,是危險的,請在汛期來時務必配合撤離。」

但村民們並不心服,表示那時專家來會勘時,「只是走了一圈」,未深入村子了解就下判斷;當時村民向專家表達「反對劃定立場」時,專家答說「只是報上去看看」,但最後被認為「危險」,導致村子可能面臨劃定。

瑪雅重建會委員說:「我們開過會了,我們反對劃定、大家決定全部留在原居地,對不對?」台下響應道:「對!」於是由重建委員代表發言:「好,那就列入會議紀錄,其他我們不多說。我們被騙太多次了。」

村民咸認為,專家說的不安全部分,都是人為因素,「外面的人進來種生薑…..、林務局的政策……」,是災前政府未善盡監督之責,災後則要讓村子面臨劃定特定區域。

鄉代副主席表示:「八八之後,政府釋出的好像都是善意,好像都是德政,但政府沒有照顧,只是講一堆話,一下遷、一下降限……如果政府有誠意照顧我們,為什麼不用更好的方式?」

瑪雅村民吳老師說:「我請問,三民鄉是不是中華民國一部分?我們是不是中華民國一份子?是的話,不要像日本時代當我們是殖民地、次等國民。我相信政府會照顧我們……我經歷過50年前的颱風,還有比這次大的。這次災害是人為,真正造成土石流的是林務局。」

對於村民一致認為人為破壞是造成風災如此嚴重的主因,陳振川則回應:「那些政策(若要改變)是要時間的,會有檢討改進。」

沒有「重建」,只有「劃定」的「重建委員會」

居民們認為,相較劃定特定區域,村子還有更迫切的問題待重建會解決。

農地流失、農路不通問題沒有相關處置措施,吳老師表示:「產銷班來跟我說,請你救救我們產銷班。」

「現在我們通訊了嗎?電話不通,我們都是在用手機……手機費很貴。」

達卡努瓦村長也說:「你剛剛說重建會把資料在網路上公開,你明知道我們沒有網路嘛。」

據村民說,瑪雅村目前網路不通;一周前電話線忽斷,至今未通,手機訊號也時有時無,隔壁的達卡努瓦村、南沙魯村未有這種情形;且時常停電,幾乎一下雨就停。

道路問題更是大患,山路在峭壁懸崖間彎曲顛簸,因為還沒鋪柏油,一下雨就會打滑;溪底便道有的路段一旦遇雨,溪水就幾乎漲及道路;曾在道路上發生意外的村民說:「昨天我去接我老婆,差一點死在後山上,路多危險!」

「如果你有誠意,馬上把南化的路開通。」

有的村民說:「說了這麼多,都沒有重建,都是說劃定,改成劃定委員會好了。」

瑪雅重建會委員也質疑,中央未給瑪雅村中繼屋選項,只提供村子劃定及永久屋的說明。「每次都提杉林永久屋,為什麼不提舊部落?」若如政府所言,劃定特定區域不影響留在山上的人的權益,「那你花這麼大力氣來幹什麼?」

重建會多次來到村落,但始終無實際的重建作為,鄉代副主席說:「執行長不能做決定嗎?每次都是副的……三民鄉也是人,有3500多人,小林才幾人?他們的國小都蓋在五里埔了。」

對此,陳振川回應道:「你也是副、我也是副,主席有授權都可以啦。」

村民於是表示「副執行長千里迢迢的來,你說話有效的話,請你簽切結書。」瑪雅重建會委員出示切結書,聲明瑪雅村村民反對劃定、不搬遷下山的決議,要求陳副執行長簽名。

副執行長則表示,切結書會提供給中央參考,但「你們要尊重我,我不會跟你簽什麼切結書。」


(上、下)雖說1/21留在仁美營區的村民也都必須返鄉了,村內仍隨處可見未及清理的土石、毀敗的屋舍。


處於「紅色警戒區」的三民國中,校園內還有清出堆積土石後草皮新植的痕跡。縣府已表示學校可以原地復校了。


通往那瑪夏三村的道路,溪水與路面十分接近,村民說,那是昨晚下雨的緣故。這條路,汛期來時還在嗎?


通往那瑪夏三村的道路。村民指,「這輛車是新(翻毀)的,我之前經過時還沒有看到。」

諮商會當成說明會?現場無專人負責會議紀錄

於是瑪雅重建會主任委員表示,將切結書內容念一遍給在場者聽,聲明全村對此次說明會的結論是「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不下山、拒絕諮商」。

鄉長聽完後表示:「公文給我們是諮商會,不是說明會,所以不要把它改成說明會。簽不簽是副執行長的權利。我也不同意劃設。但今天也要有結論。」

村民聞言後都感到十分意外,因從開始到現在副執行長未提此行有任何「諮商」性質,大家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場說明會。

對於鄉長說會議必須做結論,陳振川表示:「那我提一下(結論)。一、每位原居住者都充分給予尊重……」說到這裡,表示「如果這是你們的意見(不要劃定),那我們就再諮商嘛。」

村民立即回應不需要再諮商,「會議就決議不劃定就好。」「就不要劃定,這樣的結論都不肯。」「很清楚就是不劃定了,你開一百次也不劃啊。」

陳振川則回應:「諮商就是要討論嘛。」

由於副執行長反覆表示,如果村民們對政府「劃定特定區域」沒有共識的話,政府有權可以再度諮商;村民則認為結論已經有了,就是「不劃定、不諮商」;鄉長即提議,在場村民聯署送中央表達訴求。但村民們強烈要求:「請現在就列入會議紀錄!」並希望親眼見到白紙黑字的會議記錄;在幾度詢問之下,才發現現場並無專人負責會議紀錄。

此時村民們的怒氣已勃發難抑。「任何會議都有會議紀錄,竟然會沒有!那我們剛剛說那麼多都是什麼?欺負我們到這個地步。」

陳振川回答,「我們會做成會議紀錄。」並希望在場表達意見的村民聯署,「我們請反對者簽聯署書,納入會議紀錄送行政院。」

村民反彈:「為什麼要聯署?我們就全部不同意了嘛。那別的村要不要聯署?同意劃定特定區域的要不要聯署?」

陳副執行長則解釋:「因為出席的人數比較少……」

村民認為已講得很清楚,這是全村開會決議的意見:「你怎麼這樣講話,什麼叫出席的比較少!」

陳副執行長於是改口說:「我是說民生……」

民權村民:「民生是民生,我們是我們。」

民生(達卡努瓦)村長也上前解釋,自己是受託於村民前來表達反對劃定。「我召集過(村民)了,大家表示不同意劃,不列席表示抗議……而且這麼多人講的只有兩點(不劃定、不諮商),連會議記錄都沒有。我們諮商會議不是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在探討,你就寫說『希望把白布條當成諮商共識』。」

現謄會議紀錄請陳振川簽名,水保局承諾將此記錄行文農委會

陳副執行長認為在場出席的瑪雅重建會委員及村長、村民不能代表全村多數人意見,並堅持村民不同意劃定的話就表示沒有共識、下次可以再諮商,反覆的文字角力令村民們益加不解、不滿。

瑪雅重建會委員發言:「如果中央的重建會代表政府,為什麼我們瑪雅重建會不能代表村民?」取得全場鼓掌認同。

瑪雅村長指出:「副執行長一直強調尊重,但都只尊重要永久屋的,不尊重要回山上的。回山上的人其實是多數的。而且不管山上的人數多少,政府仍有責任保護我們。不要只保護永久屋的。」

另一位瑪雅重建委員會表示:「如果不是我們鄉長講公文這樣寫(今日會議為諮商會議),我們都以為今天是說明會。我真的感到很悲哀。」

村民們此時對政府感到失望及強烈不信任,要求現場做成會議紀錄,如實的傳達村民們此次「說明及諮商會議」的結論。雙方幾經對文字用詞往來角力後,由陳振川副執行長口述、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手抄,完成會議記錄,其「說明諮商共識結論」共三點:

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應予尊重。

二、瑪雅重建委員會、村長、鄉長均表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三、民生村長受村民委託代表全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居民希望還要列入第四點「拒絕諮商」,不過陳副執行長堅持「這樣就可以了。」於是原民會劉秘書表示,諮商是政府方面的決定,村民不願諮商的話,不要出席諮商會議即可。

在場主要政務官、兩村村長、瑪雅重建會委員在這份「會議紀錄」上簽名,最後由陳副執行長將內容念一遍給在場居民們了解。現場將這份「會議紀錄」影印保存,並由水保局祝工程師承諾,此記錄會列入公文,行文至負責瑪雅村劃定特定區域會勘的農委會,並將這份資料,寄給瑪雅重建委員會留存參考。

村民們雖都表達不願再接受諮商,不過行政院重建會仍保留諮商權力。村民們表示「沒有了,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你們再來的話,我們就要擋了。」

6
村民詢問「今天到底是來幹什麼的?」是說明劃定,還是諮商請大家下山?
7

8
(上、下)瑪雅重建會委員:「就決定不劃定了,你再來一百次也是不劃啊!」村民強烈表示拒絕劃定。
10

11
聞知今天會議竟兼有諮商性質、現場又沒有專人即時做會議紀錄,村民們對重建會的做法越加質疑,紛紛起身離座,上前要求現寫會議記錄。
12
村民離座上前,留神凝聽陳副執行長口述的「會議紀錄結論」,是否如實傳達村民意見。

13
請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協助抄寫並騰清。

以下為列席官員與瑪雅村主要幹部一一簽名,以示負責。

1415
(上左)陳振川副執行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上右)到場旁聽議員

1617
(上左)瑪雅村長、瑪雅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柯正漢委員(上右)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副執行長

20
簽名中途發現未寫會議名稱,拿回請祝工程師補上。比照公文所書的「瑪雅(民權)村及達卡努瓦(民生)村說明及諮商會議」。

21
(上左)原民處谷縱處長
(上右)達卡努瓦村長。村長特別向陳副執行長聲明:「我簽之前,附帶一句話,『不要各個擊破。』我擔心陷我們不義,向要永久屋的人說,都是我們(讓他們不能取得永久屋),那就是陷人於不義。」取得陳副執行長答應後,村長簽名。

22
陳振川副執行長應村民要求,將簽過名「會議紀錄」內容再複述一遍,讓居民了解。

23
村民們留神傾聽複述內容。

24
水保局祝簡任正工程師向瑪雅重建會委員表示,會將這份記錄那入公文行文農委會,並將之寄一份給瑪雅重建會。(附帶的…瑪雅村內的情形)

那瑪夏返鄉路,準備好了嗎?

目前部分村民已先回山上整理家園,留在營區的多為配合孩子就學的家長,及身有病痛需醫療照顧的老人家。村民們最關心的是回鄉後的道路不便,及醫療、就學、永久屋申請、回鄉就業等,對返鄉之路顯得疑慮重重。

那瑪夏鄉除了民族村(南沙魯村)因村子毀損嚴重無法返鄉之外,民權(瑪雅)、民生(達卡努瓦)二村都須在縣府所訂的1/21返鄉日返鄉。1/5在二村的安置地點仁美營區,縣府舉辦了返鄉說明會,向災民說明目前的重建情形,並希望災民如期回鄉。

報告的政務官,包括公路總局小林監二站蔡洪麒站長、原民處谷縱處長、社會處吳麗雪處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教育處科長、民生國小陳麗玉校長、民權國小吳庭育校長及主任、三民國中王世哲校長、民政課課長、護理長,並有內政部長官到場關心並旁聽。

目前,二村已有部分村民先行回到山上整理家園,留在營區的多半為家有小孩、須配合孩子就學的家長,及身有病痛需要完善醫療照顧的老人家。會議現場,村民們最為關心的是回鄉後的道路不便,及醫療、就學問題,另外還有永久屋申請、回鄉就業等疑問期待政府回應,對返鄉之路顯得疑慮重重。

980109-na4husii3-420.jpg

政府官員報告村子重建情形。「你們放心,政府不會說把你們弄回山上就不管你了。

到場的數十位居民中,多數是帶著孩子的家長和身有病痛的老人家。

道路不便,影響生活的便利及安全

村民們首先反應的,是進入那瑪夏鄉的道路。目前通往那瑪夏鄉的三條路線,一條經南化水庫、一為經嘉義茶山的179線,一條是經過獻肚山、小林村的台21線,其中包括一段通過楠梓仙溪的溪底便道。

三條路的路況都不理想,陡坡險彎,有的路面也未及鋪上柏油或水泥,只要天落小雨,就容易打滑甚至「爬不上去」,往返車輛幾乎都需有四輪傳動,隔年汛期通過溪底便道的路也必斷無疑。如此路況,令人擔心往返安全,生活上也多有不便,有的老人家長期病痛,需時常到山下的醫院,就診更成最直接的憂慮。

公路局蔡站長報告,溪底便道會在1/15前鋪設柏油完成,唯河川局要疏濬,要與河川局先協調,「不能說我們先鋪,到時和疏濬道路有衝突怎麼辦。」至於179線及經獻肚山的道路,經過台南、嘉義縣府轄區及私人土地,都在協調當中,「獻肚山的路不好走,但也是暫時的……獻肚山到鄉裡,整段柏油路都發包出去了,要開始隨時可以開始。」

對此,有居民建議,獻肚山的路容易打滑,應先用水泥鋪起來,「不然下毛毛雨就不能走,就蛇行了。」另外嘉義到茶山的路要在四、五月之前汛期之前完成,否則就算是小雨量,楠梓仙溪的函管也會沖掉。對此,蔡站長表示可作為參考。原民處谷縱處長表示,會請縣府工務處出面協調。

不過仍有村民表示,如果政府執意讓村民回鄉的話,將在外面租屋居住,「因為真的太不方便了。」

就醫憂慮:請為我們身體不好的老人家想想

村民們擔心道路不便,連帶影響醫療問題。有人需定期洗腎、有人因慢性病需常去醫院拿藥。風災前道路無虞還可時常往返,災後就成了問題。

老人家說:「我有高血壓、糖尿病,每個月有一、兩次要回診,以前有路,現在呢?」有的病患須多次檢查、複診「一個禮拜要去(醫院)一、兩次,我沒有車,也不會開車,也沒有那麼多錢,路又那麼遠……」「上面也替我們身體不好的老人家想想。」

對此,護理長表示,瑪雅、達卡努瓦村各有醫療站,有兩位醫師駐點山上,慢性病患者只要備妥健保卡、處方簽,可由衛生所代為領藥。洗腎患者,每星期一、三、五仍像災前一樣派車接送,唯前提是「只要獻肚山的路是好的」。護理長認為,山上的醫療狀況已恢復如初,「都和以前一樣,我看不出這方面還有什麼問題。」至於需要多次複診的個案,則建議「你可以自行在山下租屋,或者跟醫院協調。」

不過,據悉山區的醫療情形在災前也並不理想,醫護車平時未配給醫療人員,曾發生產婦不及送醫,由替代役男接生的情況。家有孩子的家長表示,衛生所醫護站的醫療設備只能應急,且服務不完善,有時半夜不開門。「像是退燒藥、塞劑這些基本的都是我們平常自己準備,不然小孩子突然怎樣的話怎麼辦。」若無法改善鄉內的醫療品質,護理長口中的「已經恢復現況」,似無法打消村民們的疑慮。

至於救護車無四輪傳動,風災之後的道路往返不易,社會處吳麗雪處長表示「我們已經幫大家募到一台四輪傳動車,交由原民處安排給村子使用。」

老人家最關心的是道路和醫療問題。

「我會配合1/21回去,但是政府說會先弄好的道路跳票了。」

返鄉復學:學生跟著家長,學校跟著學生?

教育處科長報告,家長們關心的就學問題,原則上是「學生跟著家長,學校跟著學生」,縣府不會強制家長行動。民生國小與三民國中已決定原地復校,至於校園已毀的民權國小,已有企業認養了重建經費,但是要請鄉公所提供土地。目前,考慮「先到民生國小併班上課(民權國小學生就學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

有村民提出,兩校合併,要先經過協調同意,「家長都可以嗎?學校都沒問題嗎?不要到時候又有紛爭。」

民生國小的教室不足,且教師宿舍也不夠,如何容納民權國小非本地人的教職員住宿?家長們也重申1/4家長會議時討論的,孩子上下學的接送問題,從民權村到民生國小約需半小時車程,現在的路「都是四輪傳動在走,如果用小巴的話,我怕會有意外。」

科長回應,「兩校合併案」是因為家長要回去了,卻找不到適當的地點建新校園而做出的權宜之計。交通部分,若不能使用公車接送,會補助家長們交通費。教職員宿舍問題,「民生的老師本身也不夠住,也許可租山上民宿、度假村,看看費用,我們再去向教育部談。」

因日前(1/4)民權校方曾在營區舉辦家長會議,徵詢家長們對原鄉復學的意見,多數家長並不同意立即返鄉復校,而這次教育處的報告,卻隻字未提國小暫留山下安置的選項,有家長在會後表示失望及感到「不舒服」,「會都白開了,原來你們已經決定了。」(民權國小學生就學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

至於三民國中原地復校的決議,未舉辦家長會議經過討論,校長解釋是「因為山上與營區的家長們意見兩極」,所以不做開會討論。由於三民國中校區被劃在紅色警戒區範圍內,與會的南方部落聯盟幹部也質疑,「在紅色警戒區復校?學生的安全誰負責?」校方回應,希望原地復校是「山上家長的意見。」家長會長則說,三民國中的校區雖劃在紅色警戒區內,但是「它是屬於危險區中安全的部分。」

三民國中在未經家長會議討論下將在紅色警戒區內復校,民權國小似乎也將在忽略家長主要意願的情況下回鄉復學,且尚未提出完善配套措施,科長卻仍表示「我們不預設學校的去向」,讓居民相當不解。在場南方部落聯盟幹部問及,若縣府已規劃1/21村民需返鄉,「如何落實剛剛說的『學生跟著家長,學校跟著學生』?」科長只回應,校方都有準備其他腹案,可以再和家長討論。

永久屋與就業

另有人提到永久屋申請問題,吳處長表示會分三階段審核,第一階段是「被認定房屋毀損者」,第二階段為「屋子完好但是被劃為特定區域的」,第三階段是「月眉若有空餘的房子,房子完好又沒劃為特定區域,但因為害怕不想回去的,也可以提供。」並表示「慈濟是說春節前讓屋損的先進去住,不要讓大家沒地方過年。」

然而目前為止,就社會處手上的通過屋損認定的名冊,只有四戶人家。至於村民表示自己沒有房屋及土地所有權證明等問題,皆無正面答覆。也有人提到就業問題,社會處回應,已申請99年度的新計畫,三民鄉將有300個職缺,「如果你們還不夠的話,原民處可以補足這部分。」

回鄉路疑慮重重:決策太倉促了,我們反應不過來

許多村民們的疑問,都未得到具體答覆,因此對返鄉之路仍充滿不安。多數的發言居民都認為,在村子土石流後地質未穩定、路況也不佳的情形下就倉促返鄉,只是勾起大家對風災的恐懼。待在山上,若逢雨季來臨,不知是否再度引發災難?

不少村民表示,喜歡回到山上的家,也常趁著周末上去看看,但在山上聽到雨聲時,仍感到害怕。「我還是會回去,那裏是我永遠的家。可是我至少想在活著的時候,過得好一點。」

對於大家擔憂的汛期再臨的問題,吳處長表示現在有積極規劃,將加強山上的避難措施,若就近找不到避難措施的設置地點,就請國防中心等相關單位提供避難屋。至於具體安排,仍無詳細說明。

呼頌鄉長提出呼籲:「原住民應該要自立自強……雖然這幾個月會比較辛苦,但要咬緊牙關、面對現實。」如果真的有人不想回去的,「我們不要再在這裡打攪阿兵哥……有經濟能力也可在外自行租屋。」聞言,台下紛紛耳語:「就是沒有啊……」

南方部落聯盟執行長吳紹文指出,「我很同意鄉長自立自強的話,但自立自強是一個過程。」政務官應負起政治責任和人道責任,如三民國中學生安全問題,和未經改善的醫療環境。

一位婦女表示,「讓我們自由選擇,無論結果怎麼樣,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有的村民則在會後表達無奈:「是他們(政府)沒有給我們信心。從一開始,叫我們去佛光山就是佛光山,去營區就是營區,現在要回去就回去。」

「其實,我真的很喜歡回家的感覺……在營區心情一直很飄浮,要回去了,心裡半喜半憂,很難形容。」一位媽媽在會後說出了村民們在會議中一再表達出的情緒。她獨立帶著三個國小孩子住在營區,丈夫留在山上工作,每個周末仍習慣帶著孩子回鄉走走、看看。但想到三個小孩中,一個身體多病,另一個在風災逃難中受驚且不易適應新環境,實在很難毫無顧忌的回家。「我覺得他們的決定太倉促了,沒有給我們時間思考。我們都反應不過來。」

村民們對返鄉之路疑慮重重,但看來已勢在必行。

道路和生命安全,這就是我的問題。」婦女述說回鄉道路的陡峭難行,和山上聽著夜雨滴落在鐵皮屋上勾起災難回憶的恐懼。

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就學問題。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樹谷基金會LOGO

返鄉後,民權村的小孩在那裡上學?

民權國小本身的土石堆了三層樓高尚未清,無法原地復校,但縣府決定1月21日為返鄉日,回山上後,孩子要再哪理念書?如果學校留在山下,但是政府始終不願意興建中繼屋,這些家長該怎麼辦?

八八風災之後,那瑪夏鄉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所小學,分別安置在旗山的旗山國小、觀亭國小、鼓山國小內。縣府指示1/21為災民返鄉日後,除了民族村,那瑪夏鄉的民權、民生村都要回到原鄉,學生與家長的安置如何配合成了亟需討論的問題。

民生國小的情形較為單純,已經由家長會議決定原地復校,不過民權國小遭土石掩埋,校園已毀,是否復校、如何復校需詳細探討。1/4,學校銜教育處之命,前往仁美營區,舉辦民權國小家長會議,並請家長們填寫意見調查表,表示會將家長意見呈報給縣府參考。

091018minqyuan.jpg
校長、主任、家長會長等前往仁美營區舉辦家長會議。


家長們都到場關心。

回山上,校地著落是問號

民權國小現有七十多名小朋友,加上十多名幼稚園學童,目前安置在觀亭國小念書。當日與會的有吳庭育校長、學校主任、家長會長、鄉代副主席。校園目前已被土石掩埋,要原地復學已不可能,每周末都會與爸媽回山的小朋友說:「土石都淹到三層樓高,沒有人去清。」

校長表示,目前討論的範圍都只是下學期在何處上課,不會影響學校長久的未來,民權國小一定會再回到山上。台達電子已提供經費,認養了校園重建的部分,只是缺少一塊合適的地塊,希望鄉公所能盡快出面協助找到合適的地,就可盡速蓋好新校園。且就算現在馬上找到地,要蓋校舍,至少也要半年,下學期一不及完成,仍須討論學校的暫時安置問題。

校方提出若回到山上復學,共有三個方案:

(1)與民生國小合併,兩個老師帶一班。

(2)若三民國中將在山下的普門中學留置到下學期,就可借用國中校園上課。

(3)是使用村辦公室或教會場地。

但是由於三民國中去留未定,村辦公室及教會為鄉公所使用當中,可討論的只剩下與民生國小暫時併班的選項。

民生國小到民權村的距離約有三十分鐘,每天通勤,家長們擔心災後路況,天雨容易打滑,危及孩子們的安全。「現在路那麼差,不只下雨,還怕起霧。」另外也擔心「合併到最後就廢校了。」,居民表示,怕政府因為合併,就不再蓋新的民權國小。

另外,孩子們的適應問題也是家長主要考慮之一,「好不容易適應了觀亭,現在又要到民生。」民生的教室不夠用,來自民權的外地老師,住宿也成問題。

那瑪夏鄉的對外交通不佳,道路都是臨時搶通,不僅怕汛期會再斷,平時只要下雨,路就危險難行,若學校要上山,家長擔心跟上去生活會有諸多不便。

綜合以上種種考量,多數家長在意願調查表都表達不願立即回到山上的意見。

毀損嚴重的民權國小(系列照片由徐嬋娟小姐提供)



留平地,家長安置成兩難

然而學校若要留在平地,家長們的安置就必須考量。不少家長詢問是否有平地中繼屋,或者租屋補貼可補助。就業也是問題,要陪伴孩子留在平地,就必須放棄山上原有的工作,「求學和經濟會造成兩難。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兩個家長都在工作,為了照顧小孩,有的家長甚至沒有工作。那下學期是不是可以提供短期就業?」

校方回應會將家長面臨的問題向縣府反映,並將當日與會的33位家長的意見調查表全數回收。校長表示,不公布意見調查票數,「這樣做好像我們已經決定了一樣。」但可透露,不同意回去的過半數,會將數字提供給教育處參考。

家長在會後說,「每一次來開會,都講重建重建,很少提到學生,其實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部分。」希望這次政府能夠看見家長們的意願。


居民表示:沒有完善的配套,就學和經濟會陷入兩難。

4
在山上就為孩子們課輔的原鄉團體「女窩」,在營區持續照料孩子們的課餘時光。但這暫時穩定下來的安置,是否又將有變動?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災後百日遊行吶喊:我要回家

11月19日,包括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六龜鄉新開部落、桃源鄉寶山村、勤和村、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瑪雅村等自救會代表,昨天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縣政府讓自救會代表參與重建決策…

前言:

11月19日,包括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六龜鄉新開部落、桃源鄉寶山村、勤和村、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瑪雅村等自救會代表,昨天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縣政府讓自救會代表參與重建委員會決策,在原鄉蓋中繼屋,及加速搶修山區交通、水電、等生活機能。

除召開記者會,來自各地約400位族人,也從鳳山教會遊行高雄縣政府,以默哀、狼煙、吟唱的方式,表達「想要回家」的心聲。

這次遊行活動主要的訴求是:

我們要決定權

我們有權決定部落的未來,我們要進入高雄縣重建委員會參與決策。

我們要回原鄉

營區是難民收容所不是中繼屋!

我們要在原鄉蓋中繼屋、永久屋,離災不離村,傳續文化生命。

我們要生活

儘速搶通台20線、台21線及藤枝林道,恢復部落原有生活機能;

學校不滅校、不減班,二個月內完成學校安全的補強工作。

我們要求高雄縣政府在遵守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前提下,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須尊重在地居民與多元文化特色,保障部落/社區參與,積極協助原住民族進行回鄉重建的工作。

1119遊行運動,各媒體報導,請點選下方新聞閱讀:

(1)88再造聯盟今遊行 訴求回原鄉(20091119中國時報)

(2)88災民燒狼煙 楊秋興允助返鄉(20091120中國時報)

(3)八八原民上街頭 蛋洗縣府

(4)原民上街吶喊:我們要回家(2009/11/19 聯合晚報)

(5)原民怨 心有千千結…(20091120聯合晚報)

(6)「想念山上…我不要住永久屋!」(20091120聯合晚報)

當日活動集錦(攝影/旗美社大工作人員土豆、88news記者柳琬玲)

DSC_6279

出發前的祈禱(攝影/土豆)

PB196048

隊伍走在鳳山街頭(攝影/柳琬玲)

DSC_6290

出發(攝影/土豆)

DSC_6344

沿路發傳單(攝影/土豆)

DSC_6361

(上)曾文溪越域引水工程無限期停工(攝影/土豆)

(下)越域引水問題始終未解(攝影/柳琬玲)

PB196020
DSC_6373
(上、下)寶山部落拜請了祖靈一起來遊行(攝影/土豆)

DSC_6390

DSC_6378

(上)魯凱青年來聲援(攝影/土豆)
(下)都是兄弟姐妹-魯凱族來聲援(攝影/柳琬玲)

PB196116

DSC_6416
(上)新開心聲(攝影/土豆)

(下)新開部落要求縣長承諾(攝影/柳琬玲)

PB196083

DSC_6429

勤和人列隊走出來,村長笑了(攝影/土豆)

DSC_6466

(上、下)那瑪夏鄉民(攝影/土豆)

DSC_6268

DSC_6467
DSC_6470
孩子(攝影/土豆)

DSC_6473

抗議啦(攝影/土豆)

DSC_6480
向縣府前進(攝影/土豆)

DSC_6500
在異鄉的街頭 呼喊(攝影/土豆)

DSC_6550

縣府 我們來了(攝影/土豆)

DSC_6593

給我中繼屋(攝影/土豆)

DSC_6650

上帝不准我把祖產讓給你(攝影/土豆)

DSC_6661

悲(攝影/土豆)

DSC_6705

部落長老表示,「燒狼煙」在部落有三大意義:包括代表部落還有生還者;部落是安全的以及喚回在山下的族人回家。煙是原住民和祖靈共通的語言,當想念祖靈的時候,夜晚便會生起火,冒起煙,煙會把原住民身上的味道帶到祖先的地方,祖先聞到了你身上的味道會尋著煙飄來的方向而下。

此次遊行,受災部落在遊行終點—高雄縣政府廣場燃起狼煙,將「我要回家的決心」傳達給madai ngaz (布農語老祖先之意),告訴madai ngaz我們沒有棄守家園,我們正努力排除阻擋我們回家的障礙,因為只有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原住民才能有尊嚴的生存、文化命脈才得以延續!!

DSC_6733DSC_6755

(左)吟唱- nakulumahim 我們要回家(攝影/土豆)

(右)邀約祖靈相挺(攝影/土豆)

PB196012DSC_6782
憤(攝影/土豆)

DSC_6867

行動劇:「羊秋猩」將原住民災民像掃垃圾般逼向慈濟「大礙屋」作「資源回收、再利用(攝影/土豆)

PB195999
控訴政府的殖民政策(攝影/柳琬玲)

PB196132
現場準備了原住民的要求,希望高雄縣長簽字承諾,縣長楊秋興在紙上逐條寫下意見,照片上的手寫體,即為縣長的承諾或意見。 (攝影/柳琬玲)

以下為承諾書分段細部,比較可以看清楚(提供:南風影業張育瑋)

DSC06801

DSC06802

DSC06803

DSC06804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身在仁美,心在那瑪夏

從風災下山之後,「災民」就被中央、地方各個不同的部門要求填寫各式各樣不同的問卷,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有數十份。填一張問卷也會給一份糖果。現在由部落的青年協助去問老人家,至少比之前在那一片慌亂中…

位於高雄縣大樹鄉九曲堂的仁美營區,從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一開始,成為那瑪夏鄉瑪雅村跟達卡努瓦村的新安置點。隸屬於八軍團的營區迅速空出四棟營房預計給兩村的居民,計可容納近七百人。

不過週四到達營區後發現人數遠遠不及原先預估。原本社會處統計達卡努瓦村從原安置所(不列入依親或無入安置所人等)需移動至軍營者估計433人,已經遠遠少於從村落中移出人數。但目前在營區居住的村民卻只剩下不到200人,兩村加起來也差不多三四百人而已。

許多村民因為安置地點離自己工作地點太遠,或是小孩子的就學區等問題,而選擇在外租屋。也有許多人因為必須找工賺錢,而選擇離開這個地方。於是,隨著時間拉長,也隨著安置點、政策的不斷變動下,族人還是得外出,自己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活繼續下去。

進到營區後,生活秩序需要重新建立。瑪雅村原先大部分的人都聚集在佛光山,已經有大概的生活管理的模式建立;而達卡努瓦村因為是後來陸續從部落坐直升機撤出(8/28是最後ㄧ班),所以整個散開在高雄地區(甚至更遠)的教會內,到營區算是第一次村落裡的人較聚集的場域。

於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剛進營區瑪雅村原有的自治會組織立刻發揮原有的組織力,將移入營區的人(包含達卡努瓦村)做整體的行政編置,如臨時村長、鄰長、樓長。不過,週四(9/3)下午達卡努瓦村民聚集開會,也把自己的自治會建立起來。

980906-camp-360.jpg
達卡努瓦村民聚集討論成立自治會

剛在臨時安置點安定下來或是其實剛下山沒多久的族人,再次移動到目前也無法確定會待多久的第二個安置點,風災之後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的不穩定與對未來的未知中渡過。

週四在營區也發生八八雇工罷工的事件,原本村民以為可以協助生活區域的環境清理等等的,結果卻被要求到大樹鄉公所集合,去馬路上掃街。目前政府是委託至善基金會協助達卡努瓦村族人在營區的安置,現在也已提出經營的專案,是希望由達卡努瓦村的族人組成幼托班、煮食班、手工藝班等,準備自行經營在營區的生活,除了可以賺點生活費外,更能組織大家鋪設回家的路。

而從風災下山之後「災民」就被中央、地方各個不同的部門要求填寫各式各樣不同的問卷,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有數十份。毫不例外的,當天部落組織也被要求協助災害重建委員會做問卷,這張問卷內容是要問大家問在營區覺得滿不滿意,填一張問卷也會給一份糖果。現在由部落的青年協助去問老人家,至少比之前在那一片慌亂中,由各單位派來的人半拐半騙半哄,讓老人家填一堆不知道是什麼的問卷好多了。

青年問老人家:「住在這裡覺淂好嗎?」老人家沉默一下:「還可以啦」,再度沉默,「還是很想回家!」。不管住的環境好不好,從臨時安置到現在的安置,對這些習慣住在部落裡的長者而言,都不是自己的家。每天依舊早起,醒來後卻只能望著外面發呆,看著這些不熟悉的環境,而不能像以往在部落裡、山林裡自由的走動往來,耕作、採集。

不管身在何處,回家,成為這些長者內心最深切的渴望。

營區 031
由部落年輕人協助填問卷,以免老人家不知情填了一大堆。

(作者為「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志工)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