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三面包夾 台灣環境亮紅燈警訊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

面對未來:全民以「生活環境主義」立即行動 面對無可迴避的氣候挑戰

全民票選環境新聞 台灣國土令人擔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主辦的十大環境新聞回顧邁入第十年,依據該會追蹤十年來重大環境新聞發展,發現台灣國土遭受各領域程度不一的污染與破壞,在逐漸加劇、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下,台灣國土的未來充滿未知數。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十年來台灣環境破壞以人為開發為主,有別於國際間已發展出氣候變遷對策,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的處境令人擔憂。

20100111-100209-redalert.jpg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及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10日上午召開「海陸空三面包夾十年環境警訊!」記者會,公佈2009年票選結果。近4000人票選結果顯示,八八水災伴隨的人禍、戴奧辛等毒物風險管理、海洋資源衰竭、動保法未落實、中科四期審議爭議、能源稅踩煞車等,為民眾最關切之議題。

另針對十年環境重大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海洋學者陳麗淑、氣象達人彭啟明、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專家在會中一致給予「紅燈」警訊,呼籲未來應加快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全民要立即行動,以「生活環境主義」面對未來無可迴避的氣候變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選出關心環境生態的政治人物來制定政策,以補正過往所創下的不良環境負債。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認為,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環境破壞對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名列前矛的新聞都與民生相關。林三元指出,環保應由政府與企業團體帶動個人由身邊做起,不能分彼此,透過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凝聚共識。他強調,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小小的「你」也可以做環保!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道。而長期推動廢手機回收的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也指出,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與回顧,可讓民眾再次檢視這一年發生在台灣的環境事件,並從中記取教訓,未來愛護環境將是全民運動。

國內外海陸空警訊不斷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關注不足

記者會中,與會者以海陸空作為議題主分類,整理出三方面環境警訊,顯示台灣環境在海洋與海岸、陸地山林河川,以及空氣品質、氣候變遷下都面臨比過去更為嚴峻的考驗,許多環境面向已經拉起警報,提醒我們要正視這些環境問題。

海域部份

有中華白海豚逐年減少、珊瑚礁因氣候變遷及污染造成的海洋酸化而面臨面絕;此外,還有漁業政策失靈以及過漁導致生態資源衰竭,以及多起船難意外的油污造成海洋及海岸潮間帶生態浩劫,每每突顯出海洋救災能力的不足。種種跡象顯示我們的海洋環境危機已從專家預測變成發出嚴重警訊,急需各界關切及採取行動。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認為,海洋問題往往是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更形慘烈。以珊瑚為例,發出的警訊多年,八八水災之後墾丁更遭到50%破壞。又如黑鮪魚,2005年鮪魚台灣配額被砍了一半,台灣不但沒有反映在政策上,解決問題,在2009年底台灣漁船甚至以「洗漁」非法捕捉。另外,中華白海豚也已倒數滅絕了。開發和保育之間態度是什麼,政府需拿定主意,甚至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必須拿出對策。

3-4261890956_3408507e74

陸域方面:

為因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然災害威力加劇重創台灣,如桃芝、敏督利、海棠、莫拉克等颱風侵台,造成每逢颱風必淹水,水患過後則缺水的窘境,凸顯出國土保育以及水資源政策出問題嚴重影響百姓生活與生計;國土法遲遲未立法通過、能源政策無方、溫減法持續躺在立法院。

此外,重金屬與戴奧辛污染一再出現,影響農作物食品安全及威脅全民健康,突顯出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不足。動植物保育遠不及物種數量減少的速度,外來入侵種防堵無門,對環境的破壞沒有完善的策略,未顧及後果危及人類自身;政府左手談保育,右手又極力開發,政策不一使得環保與經濟部門出現嚴重衝突,尤以蘇花高、各種BOT、水庫以及工業園區爭議最大。

2-4261094997_6dffd8bdac

環保聯盟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親身參加哥本哈根COP15會議的經驗,看到台灣的困境與機會,他說台灣環境已達發出「病危通知」的地步!而對於台灣政府「右手開發、左手保育」的作為,他診斷為「政府得了精神分裂症」,遲早會被他寵壞的人民推翻,政府在環境議題上的作為採取「鎖國」政策,台灣政府無法走進國際舞台。

他說,台灣雖然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不被視為國家,但馬英九總統仍然可以出席會議,或許能成為媒體的焦點,但總統並未這麼做。而台灣光是不做好環境保護就可能主權淪陷。他建議要有環境典範轉移,像島、海、山一樣思考。台灣沒有海洋思考、只有海鮮思考,也不能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空域方面

空氣污染已成常態,整體環境品質有待加強。且高耗能、高污染工業開發案持續推出,對全球人均碳排放名列前矛的台灣而言,國際環境處境是雪上加霜!影響所及包括極端氣候成常態,強颱暴雨等天災一來,全民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均會大受影響,甚至是身家性命的安全存亡問題;相較於國際暖化相關新聞躍上主流版面已久,台灣在能源與氣候政策相關資訊則未跟上國際腳步,明顯自外於地球村國際社會。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氣象主播彭啟明提到年底空氣污染潮寮毒氣、中國沙塵暴境外移入等問題不容忽視,而八八水災首開全世界因天災不受人民信任的內閣總辭之例。他認為台灣比吐瓦魯處境更糟,因為台灣有颱風,有週期性災難的考驗。政治人物應該要多讓人民了解「節能減碳」的內涵,而不是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節能減碳要能與地方特色結合。

對照國際現況,近十年海陸域生態也是警訊頻傳,如獨立研究顯示商業捕撈無度 2048年無魚可吃、珊瑚白化、黑鮪魚減少、森林消退、蜜蜂消失、淡水生物瀕臨滅絕等,均榜上有名,顯示生態資源保育壓力是全球性課題,台灣更不應輕忽。但相對全球暖化現實與應對的關注,如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冰川融化、高爾以「不願面對的真相」獲諾貝爾獎等消息,國外暖化相關消息約佔 1/10,但台灣對相關趨勢的關注度遠遠不如。

歸納以上台灣十年來所面臨的海陸空三面環境危機,總結為海洋生態亮紅燈、陸地幾無安全立足之地、空中危機全民受害!對此陳瑞賓表示,台灣的環境議題已不是個別的事件,而需檢視與反省整體政策,台灣國土的規畫除了國土計劃法遲遲未能過關之外,重大工程包括重大開發案、BOT計畫的環評都普遍不被民眾信任,也是造成重大開發案年年入榜的主因。

保護國土 才是愛台灣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整體規劃考量。

3-4261890966_7044035d45

針對上述分析結果,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全球暖化、金融海嘯非偶然,而是人類不尊重自然、視自然為取之不盡的免費財之結果,吐瓦魯和馬爾地夫是台灣的借鏡,預告台灣未來的命運。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立即便衝擊了沿海工業區,對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蓋在地層下陷的中心點感到不可思議。此外,台北盆地很可能成為全球暖化第一個消失的城市。她說政府應公告海水上升幾公分之淹水線,再來思考房價是否合理。

她在行政院組織法不斷透過論述成立「能源部」。她提到政府不課能源稅、碳稅,《溫室氣體減量法》將只是一場空。對於環保署長沈世宏打算向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進行境外碳權交易,她懷疑台灣的碳主權在哪裡?碳抵換的額度可以算在台灣身上嗎?國際會如沈世宏所願這麼看待台灣的碳抵換嗎?她提醒在沒有作為的碳政策下,未來出口貿易被課「碳關稅」,全民負擔更重。而台灣99.7%能源靠進口,如果再不發展自主能源,20年後有錢也買不到石油,因石油將被視為戰略物資。台灣政府必須要解決能源問題,在環保議題上以「綠色價值」成為國際的先行者,這樣世界各國都會支持台灣。

展望未來:環境挑戰無可迴避 「生活環境主義」要抬頭

若以綠代表樂觀、黃代表不好不壞、紅代表危險,為台灣環境的未來打分數,與會專家全數以「紅燈」發出警訊。對此嚴峻考驗,未來該怎麼做?

陳麗淑建議要加快海洋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國際趨勢是成立海洋保護區,讓海洋生物得以休息孕育豐富的資源,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此外,2006年營建署提出的「天然海岸零損失」政策,要積極落實。

王俊秀說,現在就是未來,呼籲全民立即行動;總統身為國家代表,應參加國際性的會議,他幽默的說即使被視為非營利組織也沒關係,就讓台灣成為最大的 NGO,讓聯合國來加入台灣。他再度強調生活環境主義,人人守望環境,並且以快樂指數GD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取代GDP。

彭啟明表示,氣象局越來越被重視,建議媒體多報導節能減碳的好例子,政府要向人民學習。田秋堇則建議全民都該關心環境議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環保人士進立法院。最好人人都能從自身檢視,從手上的垃圾聯想到和垃圾山的關係;人民的力量將如蘇格拉底所言「牛芒雖小,聲音卻不容忽視」。

(閱讀「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請點選這裡)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

2009十大環境新聞出爐 八八水災、哥本哈根會議分占鰲頭

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出爐了!歷經短短十天網路票選,共3960人次參與投票,八八水災、戴奧辛、美牛談判佔據台灣前三大環境新聞;哥本哈根會議、島國遷國、澳洲小鎮禁用瓶裝水則為國際排名前三大。此次投票人數是活動創辦以來參與人次最多的一次….

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出爐了!歷經短短十天網路票選,共3960人次參與投票,八八水災、戴奧辛、美牛談判佔據台灣前三大環境新聞;哥本哈根會議、島國遷國、澳洲小鎮禁用瓶裝水則為國際排名前三大。此次投票人數是活動創辦以來參與人次最多的一次;而從八八水災及COP15獲票數,顯見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已經發酵,環境議題不再是隱藏或邊緣的話題。

回顧2009年無論在台灣或國際,都是驚心動魄的一年,狂野的氣候造成各地的水災與土石流,讓環境災難不斷盤旋新聞版面。台灣由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暴雨造成「八八水災」,不但創下單日降雨量百年新高,並釀成重大傷亡,影響層面更甚十年前的921地震。

人為的全球暖化以及造成的災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更突顯每年由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召開的締約國會議的重要性,特別2009年是《京都議定書》失效期前三年,因此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更深具意義。由投票結果顯示,即使台灣不是締約國,對此項會議的重要性仍殷切關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台灣早已置身其中。

除了台灣與國際間兩大重要的事件躍上頭條之外,在台灣十大環境新聞以食品安全、海洋生態議題為主;國際除了同樣是以海洋生態議題為主,全球暖化議題更獲得熱烈迴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小鎮為了環保禁售瓶裝水,居然能揚名台灣,獲得廣大網友的青睞,躍上前三名。這一則新聞乃代表公民參與環境治理、環保與觀光之間的取捨,此次選票證明,台灣網友期待公民力量的展現不容忽視;而台灣在垃圾議題不再停留「回收」的觀念,而是延伸至「垃圾減量」的源頭管理;另外,重視環保可能為觀光帶來契機。

「海平面升高 多處太平洋島國需遷國」高居國際新聞第二名。同屬島國的台灣,對於全球暖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至今政府仍未回應國安等級,只有宣示性地要求人民節能減碳;對於海平面上升首當其衝的沿海工業區,卻仍不斷以經濟發展為名開發、破壞海岸線。

此次票選在國際新聞方面,同樣關心海洋生態,網友票選上榜的有「全球淡水生物魚類面臨滅絕威脅」及「海洋生態保育    歐盟擬將黑鮪魚列為瀕臨物種」,卻獨漏「聯合國首度慶祝海洋日」此則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聞。海洋生態除了保育,還有一項嚴重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這也是首度海洋日所揭櫫的「海洋垃圾」現象。

隨著人類消費以及不良習慣,由塑膠製品所造成的、龐大的海洋垃圾正漸漸窒息海洋生物,聯合國在海洋日特別呼籲要重視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此則新聞未上榜,是否顯示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在國際事務或訊息取得管導有限,因而陌生。

投票方式是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預選的30則國內外新聞選擇。而預選的新聞則依據《環境資訊電子報》記者的報導以及數十位志工從國內外主要媒體掃描的新聞,並依據數量、影響層面以及網站上回響的程度選出。此項活動是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國際、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雖然是針對2009年的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大多數新聞都有歷史脈絡,是全民共同關心的。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已經深深影響甚至改變地球上的生態,民眾對於永續的渴求也透過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彰顯無遺。2009台灣與國際十大環境新聞如下:

台灣十大環境新聞

  1. 八八水災沖出國土規劃大「災」問
  2. 戴奧辛爐渣毒鴨記
  3. 台灣重啟美牛進口談判 人心惶惶
  4. 珊瑚總體檢顯示珊瑚生態破壞嚴重
  5. 澎湖博弈公投 反方大勝
  6. 動保法12年 流浪動物收容仍不人道
  7. 台灣白海豚進入滅絕倒數
  8.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 環評不平
  9. 能源稅徵不徵?不徵!
  10. 台江國家公園誕生

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1. 哥本哈根氣候會談結束 抗暖化前途多艱
  2. 海平面升高 多處太平洋島國需遷國
  3. 澳洲小鎮為環保禁售瓶裝水
  4. 科學家解開蜜蜂消失之謎
  5. 全球淡水生物魚類面臨滅絕威脅
  6. 歐盟擬將黑鮪魚列為瀕臨物種
  7. 臭氧層公約 第一個全球批准的環保協議
  8. 國家公園土地歸還原住民 澳洲創先例
  9. 歐巴馬 第二位關注氣候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0. 以抗暖化為由 核電論戰再起

歷年回顧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

【與環境對話】票選2009綠世代話題!至0103

如果環境能說話,它會訴說些什麼呢?你又要為環境說些什麼?一場與環境的對話,「2009十大環境新聞票選」即日起展開網路票選,邀請綠世代公民來票選,選出心目中2009年最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

要的國內

如果環境能說話,它會訴說些什麼呢?你又要為環境說些什麼?

一場與環境的對話,「2009十大環境新聞票選」即日起展開網路票選,邀請綠世代公民來票選,選出心目中2009年最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
投票網址 http://test.ngo.org.tw/vote/enews2009/

自即日起至2010年1月3日截止的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已邁入第九年,今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國際、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得來明公司、國際厚生數位科技公司協辦,於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展開,期待透過全民上網投票,選出國內外十大環境新聞,提供來年來環境保護相關議題之參考與追蹤。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比過去預測的還要嚴重,依照燃燒石化燃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推算,2050年左右氣溫極可能升高2至3度,屆時歐洲阿爾卑斯山滑雪勝地有70%不再白雪皚皚;缺水人口將達20億,有20%到30%物種瀕臨絕種;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全球人口將有五分之一受洪水影響,有更多人因為營養不良、疾病、熱浪、旱澇而死亡。

在台灣,則可由莫拉克風災夾帶的巨大雨量造成的八八水災,看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這些都屬於環境議題,因此這個時代也被稱為綠世代,環境議題成了綠世代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綠世代(Green Generation)」代表著不分黨派、不分族群、不分階層與年齡,人類全面發起正面的政治與社會運動,邁向永續生活。

環境議題相當廣泛,簡單的說,包括環境本身的變化如生態變遷訊息;環境對人的影響,如環境污染傷害人體健康的生態浩劫;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如人類因排放溫室氣體造成暖化。此次初選的30則新聞,是從《環境資訊電子報》一年來上千則國內外環境新聞,依據影響層面、報導數整理出來的。從「環境執法」、「環境正義」到「生態保育」,都是今年環境議題的主軸。主辦單位期待透過網友票選,排出國內外十大環境新聞,作為未來環境保護相關議題之參考。

年度環境新聞回顧活動如今已邁入第9年。環境資訊協會自2001年起,每年透過回顧當年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再次省思環境問題與我們人類之間的關係。也透過對新年度環境議題的前瞻,點出值得關注之議題,展望新環境議題的未來。

投票網址 http://test.ngo.org.tw/vote/enews2009/

拒絕博奕之後,澎湖長考的開始

回頭看看澎湖已發展的觀光產業,幾乎以掠奪的方式耗盡地方的自然資源,以七美為例,長年的觀光發展讓當地海洋資源遭到破壞,近年旅遊業開始轉向另一個小島──吉貝。觀光旅遊成為一種兩難,經濟與環境的對立面衝突。

全台第一次的博弈公投結果以反對收場,顯示反賭、反水泥化建設、反經濟至上開發模式,支持以生態、文化特色結合綠色能源的發展思維大有人在。公投的結果反映了一項事實:地方有能力決定自己不要甚麼。

20091002-191913-3973300742_.jpg

人口外移一向是非都市地區的主要問題,由於沒有足夠教育資源,小孩子要繼續升學勢必得離開故鄉。加上工作機會不多,因此青壯年人口通常往較大的市區移動,造成空屋比例極高,獨居老人和小孩教養問題嚴重。

澎湖也是其中之一。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進行「永續島計畫」(http://e- info.org.tw/taxonomy/term/459)的經驗為例,在三級離島東嶼坪,只有少少的數十戶人家,加上當地國小遭到廢校,小孩必須遠道馬公就學。島上一戶人家,取了一位外籍配偶,嫁來澎湖後開始學會閩南語,不懂中文也不會說中文的她,在小孩接受學校教育以中文作為溝通工具後,逐漸失去與小孩溝通的能力。

又如,台灣大學漁村服務社在許多離島進行社區服務的工作,曾拜訪一位重聽的獨居老人,發現獨自待在家中餓了三天。原來,雖然鄉公所有專為老人準備了餐點,但老人的子女都來到台灣,由於不好意思讓熟人知道沒人照顧他,因此寧願強忍飢餓。

離島缺乏天然資源卻有大量豐富的環境條件,為了創造就業市場,澎湖在傳統漁業式微後逐漸走向觀光產業,只是每年秋冬強烈的東北季風讓澎湖旅遊季頂多只有6個月。加上離島地區機票昂貴、交通不便,造成澎湖旅遊上的門檻。

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博弈成為離島一個特殊的選項,做為刺激觀光人口的誘因、開發勞動市場的機會。只是這樣的提案只反映了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經濟發展想像上的貧乏,抽離一個地區原有的脈絡,強行加入的是毫無特色、專門以經濟為考量的建設。如同台灣各個地區不斷出現的工業區或觀光農場。

博弈不是單一事件,也並非僅發生在離島的狀況,而是每一個面臨人口流失與經濟衰退的非都市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

當政府以就業市場和經濟成長為誘因,強加一個博弈特區或科技園區給地方時,地方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

回頭看看澎湖已發展的觀光產業,幾乎以掠奪的方式耗盡一個地方的自然資源,以七美為例,長年的觀光發展讓當地海洋資源遭到破壞,而近年旅遊業開始轉向另一個小島──吉貝。觀光旅遊成為一種兩難,經濟與環境的對立面衝突。

假如觀光是澎湖的路,怎樣的模式能夠兼顧兩者?

澎湖東西嶼坪永續島計劃或許是一種嘗試。永續島,企圖以責任旅遊的方式讓遊客待在定點,對當地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並且降低在旅程中對環境的負擔,讓旅遊不再是掠奪當地自然資源,而能夠與當地環境和平共處。

而生態旅遊也是另一種澎湖逐漸興起的旅行方式,由當地人身兼民宿業者與導遊,為遊客介紹當地特殊的人文和生活型態。不過,在生態旅遊的框架底下創造就業市場,還需要政策支持,例如為當地人設計導遊認證機制,並教育民眾與遊客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走過的任何地方。

這些軟體條件的培力,才是非都市地區真正需要的,站在當地的角度發展適合地方的產業模式,而非一味的出錢建設多餘的硬體設備,例如充斥在海邊的消波塊和無用的港口。

拒絕博弈之餘,眼下問題仍然存在。但博弈為地方提供一個凝聚的機會,大量的澎湖旅台青年投入討論,並且思考怎樣方式能夠振興當地產業。公投結束,如何延續因故鄉危機而凝聚的遊子才是未來要面對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0819資訊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對於莫拉克災情的影響,攸關流域上下游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曾在「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文章中,提出簡報說明,最近魯台營老師又再度製作簡報,透過新增圖表,提醒大家…

編按: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對於莫拉克災情的影響,攸關流域上下游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曾在「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文章中,提出簡報說明,最近魯台營老師又再度製作簡報,透過新增圖表,提醒大家可以考慮的方向,請點選這裡閱讀。

另外,附上2006「全台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陳情函〉」,陳情人為集合了南部環保團體的「高高屏護水聯盟」,文中說明「曾文越域引水」將引起的災難未來,不幸預言成真。也請讀者共同關注(資料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一、魯台營老師增補之「曾文越域引水」簡報 ,請下載閱讀。

(完整的「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簡報,請下載這裡。)

980819-respondto-360.jpg

二、全台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陳情函〉2006年提出

主旨:此刻立法院正進行九十五年度預算之政黨協商,民間強烈促請各黨團及立法委員刪除經濟部水利署曾文越域引水工程預算15億,要求行政院重新檢討本計畫。

說明:

一、南台原屬歷史缺水區,必將因越域引水,導致荖濃溪流域的浩劫;

而高屏地區先天不足,今已全然進入鉅變階段,若貿然實施越域引水,極為可能迫令高屏維生生態系土崩瓦解,加上全球氣候異象已猛爆發生,越域引水將導致不同區域水文系統根本性、重大性改變,且必將引發氣候及生界演化原本面臨的劇變,產生加乘超級毀滅性的效應,不僅落井下石,更加作等比級數之肇災,卻因現今科技無能完全證明龐雜因果的關係,極可能引致世代冤情,斷送子孫命脈而死無對證(附件一:陳玉峰聲明文)。

二、南部地區因濱南工業區(每天用水32萬噸)、八輕之停擺,以及未來中油五輕廠之遷廠,用水量並未大幅增加,實無急迫之新增水資源需求,因此,應該進行多元水資源開發案之評估,避免對環境生態、社會等有嚴重衝擊之開發案。

三、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預計從荖濃溪開鑿山脈,架水橋,在豐水期將水引入草蘭溪至曾文水庫,在台灣地質脆弱之條件下,開鑿十數公里長的隧道,不僅具有高度施工風險,更可能發生如雪山隧道同樣的風險與水脈之破壞。

四、越域引水工程預計在高雄縣桃源鄉勤和之荖濃溪河床興築攔河堰,然該地河床呈高度變動狀態,今年的連續數個颱風,導致南橫公路柔腸寸斷,該河段土石崩塌嚴重,顯見本區域之地質水文環境極為脆弱,強以人定勝天之意志在此興築工程,極可能無法抵擋大自然之力量,造成國家財政浪費。

五、在全球氣候呈現極端化之趨勢下,今年的豐水期曾文水庫已數度因滿水位而洩洪,如何需要再從荖濃溪引水?

六、目前荖濃溪流域為高雄縣之生態保育與觀光業之核心資源,該地之泛舟業者即高度仰賴荖濃溪豐水期豐沛之河水,一旦每日從上游引水64萬噸,必然因水量減少嚴重衝擊該地之河川生態與泛舟產業,對此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已多次表達反對本案之意見。

七、該攔河堰相關工程之預定地,全數位於原住民保留地,桃源鄉民長年發動抗議、陳情,表達捍衛傳統領域,強烈反對本開發案之立場,請政府尊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0、21條立法精神,在從事原住民族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等,應和原住民族諮商並取得同意,否則將違背法律所保障族群平等與互尊共榮的精神,政府不應漠視原住民族維護基本生存權的普世價值。

爰此,籲請 貴黨團為國家之永續、環境保護、國家資源之效益,尊重原住民之生存領域,刪除曾文水庫越域引水之工程預算,要求行政院重新檢討本案。

※高高屏護水聯盟:

  • 高雄縣桃源鄉愛鄉權益聯盟、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市綠色協會、高雄市柴山會、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生態屏東行動小組、屏東環保聯盟、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

(本文資料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農再條例之於公民參與

民間團體常將「公民參與」只當作挑戰議題的一部份,但事實上「公民參與」本身就是一種運動。所謂公民參與法制化,是一個應建立在「有法源基礎、國家資源支持與保護」的機制。例如今天的公聽會,立法院必須提供錄影、錄音等設備…

緣起:

農村再生條例引爆巨大爭議,歷經立法院公聽會、地方公聽會、民間也與馬總統及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會面,看似溝通頻繁,但爭議卻愈滾愈大。為何公聽會無法讓眾聲喧嘩得以聚焦?又為何見了總統之後,溝通之路卻向左、向右走得更遠?

原因之一,在新聞自由的現在,主流媒體對農再條例卻反而失去自由新聞(原因就不必再說了)。爭議無法透過大眾媒體讓民眾參與,甚至扭曲的新聞呈現,讓農再條例更如入黑暗深淵、撲朔迷離。

而當主流媒體無法忠實傳達立法院、總統府的公聽會訊息,公聽會已成密室會議。既然主流媒體無法回應公民期待,非主流媒體就來吧。

苦勞網、環境資訊協會、野草莓電視台這「三小媒體」,請立委潘孟安在立法院加開一場公聽會,透過各地端點在網路上全程轉播,試圖掀開農再公聽會的黑暗面紗,讓公民得以參與。

980527-cimg6282-360.jpg

準行政聽證的公聽會

這次公聽會程序與過去兩次不同。前兩次公聽會由農委會水保局、農村陣線成員兩方各推代表陳述意見,然而因各自表述,無法聚焦爭議問題,透過反覆交鋒讓真理愈辯愈明。

CIMG6278

這次設計則有「準行政聽證」味道,由農村陣線發言、水保局等官方回答。最後由公民記者或現場民眾提問,由被要求回答的一方回答。公聽會分上、下兩段,每一段都重複同樣流程。

然而,準行政聽證畢竟非行政聽證。真正依行政程序法規範的行政聽證,有法源依據、有扣束力,所有陳述意見者在聽證會上所說的話、提供的文書、證據、都要錄音、錄影,聽證結束時當事人要簽名或蓋章。事後如涉及偽造,需負法律責任。

而且聽證會中,主持人應發揮影響力,官方不能迴避問題,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說不能回答、該由誰回答。聽證會中的發言都需紀錄,某個階段結束後應針對討論議題擬定結論,事後官方針對這些結論回覆當事人,同意、不同意,不同意還必須交代理由。

不回答問題、重複政令宣導

然而今天部份官員並未針對問題正面回答,多次被立委潘孟安(主持人)、甚至公民記者打斷,「你沒有回答問題、不要政令宣導」。

CIMG6295

然而官方抱著辯論的心情來參與公聽會,甚至疑似動員支持力量、甚至買媒體壟斷視聽。一個官方誠意不足、不想聽取民意、心存抗拒的公聽會,成效如何可想而知。

沒有結論的公聽會

需要開公聽會,就表示一個事件存在爭議,不論公聽會、聽證會,如果能事前將爭議條列,並通知參加人員做準備,才能在有限時間內聚焦討論。然而今天主辦單位程序不夠細緻,問的一方已呈現問題開放的無系統狀態,答的一方更是馬馬虎虎趁亂過關。

而且公聽會結束後,主持人竟然也未依雙方討論內容擬出結論,或許連文字、圖像紀錄都沒有,這種沒有目的性、沒有結論的公聽會,事後該如何追蹤成效,逼官方回答問題並改進?

公民參與法制化

民間團體常將「公民參與」只當作挑戰議題的一部份,但事實上「公民參與」本身就是一種運動。所謂公民參與法制化,是一個應建立在「有法源基礎、國家資源支持與保護」的機制。

例如今天的公聽會,立法院必須提供錄影、錄音等一切設備、正式的議式錄。然而今天所有設備都由民間提供,設備不足,導致網路傳輸品質不佳,原本安排地方社區發言,也因網路斷線而中止。

凡此種種,都讓今天的公聽會、甚至公民參與成效大打折扣。一腔熱血在公聽會結束後隨即煙消雲散,可惜了。

我想,或許可以農再條例這個例子,把有關公民參與的程序跑一遍,什麼程序可行、不可行、還有什麼要突破的一一打通關卡,或許可真正把公民參與法制化機制建立起來。果真如此,或許這是民間在推動農再條例之餘,對環境運動最大的貢獻。CIMG6302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我還會留在地球」部落格)

(0526公聽會的文字直播記錄,由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創辦人關魚志工服務,內容請閱讀這裡)

【徵槁】環資牛年特刊徵槁即日起至20090112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9牛年特刊,從小年夜起發行至大年初八,每天推出與牛相關的專題介紹,搭配新聞、副刊、小說及協會人員的新年絮語。在此徵求副刊稿件作品,將您有趣的創意、溫馨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9牛年特刊,從小年夜起發行至大年初八,每天推出與牛相關的人文\科學專題介紹,搭配新聞、副刊、小說及協會人員的新年絮語。在此徵求副刊稿件作品,將您有趣的創意、溫馨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協會網址 http://e-info.org.tw/ )
【副刊-徵稿主題】

1.分享一段探訪牛的旅行(遊程規劃)
字數:800字左右
請註明「推薦理由」或「行程特色」,
說明路況、交通工具、預期可見到牛的地點與時間。

2.創意牛影
圖片說明文字:300字左右
用照相機拍下生活中與牛有關的影像(不一定要真的牛),
發揮你的創意或特別的想法,述說影像裡的牛影

3.我與牛的故事
字數:800字左右
分享你對牛的情感,或你和牛之間真實發生過的小故事。

【副刊-投稿須知】

截稿日:2009年1月12日
交稿信箱:farandaway.tw@gmail.com
來稿請註明作者姓名(或暱稱),並盡量附加相關圖片(照片)及圖說。
連絡人:Caplio
手機:0932-959-812
MSN:caplioduka@hotmail.com
若有任何問題請與我保持連繫 ! 謝謝

【關於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簡稱TEIA)誕生於新千禧年,一個知識與媒體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人類物質文明發展與環境資源兩難的時代。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與『環境信託的
推動』,我們關懷環境、參與行動,希望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我們相信,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瞭解與深刻的體認,有了真正的關懷與詳實的資訊,才能引發改
善環境的行動與決心!

您的參與是改變的開始,是台灣環境永保生機盎然的機會,歡迎您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也期盼您一同加入環境行動的行列!

【山林步道】繪本比賽與部落格徵件即日起至1231

每一次的步道旅行,都是一段精彩的生命故事。故事中的主角也許是人、也許是路邊的鮮花綠草,或是山林裡的蟲魚鳥獸;利用敏銳的觀察力及豐富的想像力,把精彩的故事用畫筆或文字記錄下來。

步道遠足趣–全國步道系統系列推廣活動

「山徑故事書」繪本比賽

每一次的步道旅行,都是一段精彩的生命故事。故事中的主角也許是人、也許是路邊的鮮花綠草,或是山林裡的蟲魚鳥獸;利用敏銳的觀察力及豐富的想像力,把精彩的故事用畫筆或文字記錄下來。讓大家發揮無盡的想像空間,共同把最美好的山徑旅行回憶,收藏在您的「山徑故事書」繪本中。

參賽方式

1. 收件日期:即日起至1231

2. 親子組(國小、國中學生及家長)

前三名(獎金各為貳萬元、壹萬元、伍仟元)加獎狀乙張。

優選獎三名(獎金每名參仟元)加獎狀乙張。

佳作獎十名(贈國語日報一年份)加獎狀乙張。

3. 大專社會組(高中職以上)

前三名(獎金各為參萬元、貳萬元、壹萬元)加獎狀乙張。

優選獎三名(獎金每名伍仟元)加獎狀乙張。

佳作獎十名(獎金每名參仟元)加獎狀乙張。

「步道趴趴走」部落格徵件

您愛走入山林、書寫心情故事嗎?您是否已經擁有一個圖文並茂的部落格,紀錄步道旅行的點滴見聞?您是否就是我們尋尋覓覓的步道達人呢?林務局推動的全國步道系列推廣活動,正等著您大方秀出步道趴趴走的趣聞。

參賽方式

1. 活動日期:即日起至1231

2. 參賽得獎者:

前三名(獎金各為壹萬伍仟元、壹萬元、伍仟元)加獎狀乙張。

優選獎五名(獎金每名參仟元)加獎狀乙張。

佳作獎十名贈全國步道系統紀念品加獎狀乙張。

3. 網友票選者抽出二十名贈送「山徑筆記書」乙本及慢走更樂活經典磁鐵一組。

洽詢方式:

1.請電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業務部(02)2302-1122#11蔡怡珣。

2.相關活動訊息請至本活動專屬網站:http://trail.e-info.org.tw
全國步道導覽網http://trail.forest.gov.tw/查詢
台灣山林悠遊網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

clip_image003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