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恩怨情仇 大火中算總帳

三把大火,燒出雲林人的憤怒。自六輕營運至今,在地居民總以「生雞蛋無、放雞屎有」來形容六輕的「貢獻」。除日前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做出六輕空污與居民罹癌程度關聯高之外…

六輕廠區一個月連燒三場大火、當地漁業損失慘重;但因漁損認定不一、協調多次未果、六輕始終未承認漁損與大火的關聯;16日晚間雲林縣府與台塑協商得出大火事件五億賠償金上限共識及其他回饋內容,但台塑僅部分同意。居民今(17)日則憤怒圍廠,因為她們要的,不只是賠償與回饋。

03 示威群眾在現場四處揮灑金紙
這場大火,釋放了居民長期對台塑的怒氣(攝影/鐘聖雄)

漁獲大不如前

三把大火,燒出雲林人的憤怒。自六輕營運至今,在地居民總以「生雞蛋無、放雞屎有」來形容六輕的「貢獻」。除日前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做出六輕空污與居民罹癌程度關聯高之外,六輕填海造陸、海水脫硫造成海洋酸化、空水污等影響,早已衝擊在地原有產業。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指出,一般文蛤養成期為8至9個月,但自六輕進駐後,台西麥寮附近文蛤養成期延長為12、甚至至13個月,文蛤重量更大不如前。

水產養殖試驗所在2003年便有研究指出,因文蛤依重量決定價錢,最差等級一斤文蛤約70粒,最好等級是10幾粒文蛤一斤,價格相差十倍,造成養殖漁民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培育文蛤、獲利減少。

關鍵資料要不到 求償無門

近日六輕大火的落塵影響,並非污染爭議首例。台灣生態學會前秘書長、立委田秋堇助理陳秉亨指出,民國90年5月26日就曾發生落塵事件,當時雲林縣環保局確認落塵是六輕製程疏忽造成,曾處以2張各30萬的罰單。

而從民國87年到民國94年8月為止,六輕被環保局罰款53次,但始終因缺發污染事件「必定」造成漁業減產的證據,使得屢次公害調節委員會中,漁民都無法成功向六輕索賠。而台塑僅強調會再監測、再調查;尤其漁業影響,台塑底線踩得更緊:「只要能『確認』是我們影響的,一定會賠!」同樣的回答,也出現在這三把大火延燒之後。

雲林縣建設處長施克和感嘆,六輕的監測機制不全面、不完整,要釐清因果相當困難。陳秉亨進一步指出,所謂的直接證據(污染數據)掌握在六輕手上,若六輕不願公佈,漁民根本求償無門。

以2002年3月15日落塵事件為例,雲林縣環保局因台塑海豐公用廠燃煤鍋爐裝置及監測狀況,發現未經核備,就自行停止粒狀物監測設施校正與記錄工作,因此依違反空氣污染防治法處罰10萬元。但因落塵污染時段,六輕的污染檢測設備「剛好」停止紀錄工作,使得縱使公權力介入、要六輕提供污染數據,也得不到資料。

漁損調查有諸多缺失

由於漁損與六輕污染關聯備受質疑,環署終於在2008年要求台塑依環評法第18條進行「雲林沿海養殖漁業與漁獲量追蹤調查」、2009年起提出報告,但包括地方居民、環團與環評委員都對六輕提出的調查方法與範圍有諸多質疑。

要了解六輕開發是否造成漁損與毒害,應在未開發前就做基礎統計,但因過去忽略,背景資料付之闕如。台塑主張針對漁業署與生物毒性實驗所的資料進行分析調查,以反應漁業現況跟建立資料庫,並了解六輕排放水質跟漁業的關係。

在第一次提出的調查報告中,分析資料顯示漁獲量仍有增高趨勢,台塑當時表示:「我們推估,漁業型態的改變與產值,可能跟市場或政策相關」。但六輕監督小組委員、雲林環球技術學院環境資源管理系助理教授張子見指出,台塑提出的分析,光引用數據就有問題。如93年牡蠣產量爆增為例,「單純因為換承辦人員、彙整方式改變,數字就不同」。

漁業署也質疑,漁業署漁獲統計都在港內,很多漁獲量是交易而來;麥寮三盛村長許春生也指出,台塑調查沿海漁獲的範圍太籠統,「六輕填海造陸後,海域都不見、潮間帶也不見,淺海漁獲量怎麼算?」張子見更抨擊,台塑針對爭議性大的牡蠣養殖著墨很少,調查報告有諸多缺失。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王佳真進一步表示,在大火事件前,六輕環境調查報告書才剛審完,讓人訝異的是:「關於漁損的部分,都沒有提出任何新進度!」完全違背環署要求台塑更正的決議。王佳真認為,雖環署要求雲林縣府啟動公糾機制、處理賠償事宜,但恐無法真的釐清爭議。

台塑有如土霸王

污染未釐清,影響很確實,近年雲林沿海居民生活愈來愈困難,加上台塑當初承諾開發的回饋跳票,間接助燃這次圍廠抗議的怒火。

施克和指出,六輕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資源分配」,且其衝擊不只限雲林,還包括彰化等中部區域。施克和表示,為提供六輕用水,農田水利會賣水給工業局、工業局再賣給六輕,長年下來已排擠農漁業用水。過往外界多將目光著眼於六輕對海線養殖業的衝擊,但事實上因水資源被剝奪,已有許多農民面臨被迫休耕、廢耕與轉業的情況。

為提供六輕用水所興建的集集攔河堰,將濁水溪一分為二。豐枯分明的濁水溪在冬季易起揚塵,近年揚塵更劇,被當地人形容為本土沙塵暴。張子見直指,六輕在枯水期仍有偷用水的狀況,部分學者評估六輕早已違反環評承諾超量用水。

前環保署長張國龍在位時,曾因六輕超量用水開出高達7百萬的罰單;但之後政院高層施壓,罰款不僅不了了之,張國龍也黯然下台。「所以我們都說台塑是土霸王!」走進雲林各鄉鎮,這是居民普遍心聲。

image
為供應六輕用水,濁水溪下游冬季缺水,揚塵嚴重,每到冬天,不論人或植物都披上煙塵,台塑影響居民生活的每個部分(攝影/胡慕情)

承諾幾乎全跳票

當六輕落腳雲林時,台塑曾提出多項回饋計畫與開發承諾,除一般環評承諾常見的帶來就業機會,還包括興建醫院、老人院;也承諾興建5百公尺的隔離水道。但開發十多年來,六輕承諾幾乎全部跳票。

六輕進駐,確實使稅收提高;但居民反應,實際得到的回饋只有每月每戶近3百元的水電補助;35歲以下在地人能入廠工作的承諾,也在六輕營運上軌道後被調整為30歲的門檻。

其中隔離水道,是基於防波、漂沙、生態衝擊、排洪、滯洪的功能而設,5百公尺的距離,是環委討論後下的決定;但之後台塑卻大幅縮減,讓居民質疑這是近年雲林淹水的主因。

陳秉亨進一步指出,據研究顯示,石化工業區旁所承擔的邊際成本,20年內因石化工業區造成的生命成本為596.4億元、醫療成本為35億、以稻米為主的農作物損失成本為24億;林進郎表示,由此來看,居民求償18億、要求健康風險與流行病學調查的回饋機制並不過份。

不排除無限期圍廠

林進郎強調:「長期監測追蹤並釐清六輕與漁損關係更關鍵!」施克和也說,雲林縣府與台塑協調出的5億賠償金額是突發狀況,但長期的累積問題並無被重視,為了保障居民,勢必要做長期監測,「且不只是漁損,更包括健康風險。」

施克和表示,除做健康風險評估,還必須加上流行病學調查,「流行病學就不只是統計的關聯,而可分析因果」;此外也須做農漁損的健康風險監測,「否則台塑一直說跟它們無關。」

目前雲林縣府已請研究PM2.5的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進行污染里程研究,以此確定污染面積;對於健康風險評估及流行病學調查,台塑目前同意雙方各自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調查、由台塑出資,縣府執行後續採購作業。

不過,部分居民仍希望六輕遷廠,這也是雲林縣府與台塑協商的訴求之一,只是六輕對此不做回應,對雲林縣府要求編列台塑每年營業稅額一成做為環境復育基金的要求也未回應。

至於設置醫療發展基金供雲林縣民(約73萬人口)每人每年1萬元、健檢費用每人每年補助1千2百元的要求,台塑也僅同意研究;居民擔心,污染關聯總是未能釐清,揚言不會罷休,不排除無限期圍廠。

image
居民請出吳府千歲,若神靈為仲裁者,會如何解決這場紛爭(攝影/鐘聖雄)

(本文轉載自PNN新聞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