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2)大進社區經驗分享

這個過程我希望很多人認為《農村再生條例》有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但對農村總是一種關心與開始,我還希望《農村再生條例》大部分都不錯,但是有問題的部分可以跟一些前輩、專家、老師可以大家好好的想該怎麼控管好…

前言:

本文為「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中,「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座談會的的記錄整理系列文章。

《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1) 請點選這裡閱讀。

主持人:

很謝謝我們的理事長,一般來講法條是很枯燥的,但是理事長把它講的很嚴謹,那中間參與的過程還有他的經驗,讓各位可以快速的認知與了解,其實我們社大也非常的用心,接下來我們找三個真正在做的社區營造的朋友,來分享一些他們經營的一些經驗,我們先由大進社區的張文仁理事長,來分享一下你的經驗。

從2007至今的大進社區經驗分享

主講人:張文仁(宜蘭縣冬山鄉大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我先自我介紹,我是宜蘭冬山鄉大進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我是張文仁。

其實,要說社區的經營,我算是幼稚園科的,我是從台北打拚回來故鄉的孩子,我家也有很多甲的地,剛好中山社區的隔壁,就是香格里拉的山腳看過去那一大片地的其中一戶就是我家。

其實我今天來這邊只是想分享,在九十六年到現在這段時間,大進社區所發生的一個小過程跟一個歷程。

大家看到第一張投影片後一定覺得很懷疑,這盞路燈這樣閃,其實只是一個心聲的表達,我想表達的是大進村的心聲,以往,我在這離鄉背井的當下,就看到大進村一片美麗的山河,為什麼我會離家?因為沒賺錢,沒有辦法我維持我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所以離家,離鄉背井很辛苦我流浪也有十多年了,但是為什麼表達這心聲,以往對政府我非常沒有信心,不管是對哪一黨在執政,我以在農村的心情來講,我對政府永遠都是抱著失望的心情。

是一盞路燈,以我的前途跟未來都是這樣的感覺,沒什麼好的建設,建設就算有也是七零八落,完全就不是我們要的,但是不要的卻是像山一堆,大進社區是一個很可憐跟悲慘的地方,需要的是機會跟關心,大進社區完全沒建設,但是做壞的、做大型的垃圾場,變廁所的都裝潢的最多,

再來,納骨塔,有聽過吧?現在還在抗爭,我們是用命在跟它抗爭,來就要跟它拼了,再來,連政府部門去到那也要騙你抽你的地下水,這是我們隊員去巡邏時才去阻止他,那插下去就都沒救了,所以這個心聲就是說,以往大進社區我相信很多做社區以往叫做「憨人」,其實都不是憨人,是太呆板了,是呆板不是憨。

開始參與培根計畫

所以說,民國六十九年很多的簡單的機會,很幸運我去看到的那個水保局舉辦的「培根計劃」,只是我們總幹事在網遊時去看到的,無聊時上網看到那個培根計劃,我就想說「政府是瘋了嗎?我這些事都沒做完還做吃的,做什麼培根?」

我還以為它把我當瘋子,那個我沒興趣,三餐都吃不飽還做培根?結果他說不是耶!它那個要上課啦,我就仔細來看,看一看覺得還不錯耶,正好我跟林主秘我們多多少少都有認識,就想這個到底是要做什麼,他就跟我們講個大概,我們就覺得很好玩,就上班的時候大家聚一聚,說無聊就來上課好不好?結果大家都答應!

去上了以後就根據我們自己需要的課程,例如說課程對我們社區未來更有幫助,那我們盡可能上課,那老師也可以自己選的,不錯喔,老師的課一上再上,我們都上不煩耶,因為都講到我們的心聲去,所以我們就有興趣啦,那如果說的我們沒有興趣喔,那一定打瞌睡的啦!真的不誇張的啦!

我也打瞌睡過,我從台北回來之後,陪我們船長,我們船長就是社區總體營造優秀的社造員,我是陪讀的書僮,因為我是天天都去上課,直到有一天我重感冒,到上課的地方後還是頂不住去吊點滴才沒陪他的,事後一路走來,有個心情就是希望能改變我們的社區,我不是那麼有能力的人,但是我希望我們的社區,可以變的比較有希望,

所以說對上課的過程,我們很認真,我們從來都沒有說因為這個課無聊、枯燥而不要上,越上越有心得,因為要慎選課程,選對東西是適合自己的,光是林教授的課,我就上過好幾次,我們大家都對他的印象很深刻,他能夠針對我們社區的問題,去提出我們的需要跟他的看法,讓我們有個概念,再來,培根計劃給我們最有經驗的感覺就是上完課大家回來,大家就分組做社區的資料調查。

4838391-2078760
大進社區美麗的生態池,由村民自力打造。記者邵冰如/攝影(圖片引用自聯合晚報)

調查後才知道社區有很多寶藏

其實我們看到社區的未來,以前為什麼不好是因為我們社區裡面有很多人才,有興趣的人也很多,但是你社區都沒有整體調查社區裡面到底有什麼好的東西,值得保存跟發展的方向,但是也很多不好的東西到底要怎樣去控制,不要給它繼續或是如何改制,這些都是資源調查的過程開始分組,這是我們自然資源的調查,跟我們的村長一起,我們就開始做資源的調查,其實我們就會發現大進村的美在哪!在香格里拉的附近就是了。

各位不曉得有沒有看過,這邊美景在大進村也有喔!不是中山才有瀑布喔!我解釋的再清楚一點,這是兩個瀑布,但是很少人知道,因為它很原始,但是我沒有好好的整體的去規劃,就算有好的建議、周全的計畫我也不希望對外開放,這是我們的小埤仔溝,各位看到的這是山泉水,我如果沒去調查我也不知道這溝的水是那麼的清澈,裡面的魚很多,

再來,這個是我們的小埤仔湖,小埤顧名思義我的隔壁是大埤,大埤就是梅花湖啦,小埤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大進村發展史的起源地,都是在旁邊那片山居住起的。

大家都聽過四方林,為什麼四方林?因為一整片都是山林,所以叫做四方林,也叫做小南澳,為什麼叫小南澳?因為是大南澳那邊泰雅族的狩獵區,只打獵的地方而已,你如果在這地方砍材之類的,動物會跑光光,就沒有了狩獵區,所以泰雅人當然會殺你,所以那時候就會被出草,所以大進村的歷史沿革是因為發展是非常困苦的,但也造就了很多美麗的地方。

這張投影片也是在大進社區,我相信很多地方我們沒有去發現而已,其實,發現之後知道很多不好的地方,有房子沒人住。很有趣的地方。

下一張叫做「有路沒人走」,如果世界已變得有路沒人走,有厝沒人住,有米沒人種時這個世界就是要消滅的時候,地球就要消滅啦,現在已經到了有路沒人走了!

再來,其實這些我小時後都看過了喔,這很美麗,我都在那遊戲的地方,現在都變成這樣了呀。

再下一張,只是,裡面其實有很多寶貝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去上網看過,世界有很多國家用石片蓋房子,它號稱世界只有三個地方有,就只有澳洲、中國大陸跟台灣有喔,用真的石片、石板蓋房子,我家後山一般引水到地上灌溉大概都要六公里,都用石片,可見石片生產有多豐富,這款的都不能去破壞,要保存,這很值得的,

我們下次也要用這個包括排水管我也要用這個,這個好整理又不會塞管,哪裡不好我如果馬上看到就可以馬上建設,壞掉就再放一片上去就可以了,這是真功夫,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很多人在說石頭屋,我們家也是石頭屋,我們是石板,我們田地很多,田裡挖到處都是,你要幾片就砌幾片,大的可以拿來填石頭,小的切一切可以拿來蓋屋頂,

我讀到高中的時候還在住這個石板屋裡,就是有一個窗子,讀書時都躲在那念書,這是我的經驗啦!我也沒幾歲只是頭髮比較少而已,我四十幾歲而已喔!

980410-4838391-2078761-36.jpg
石板屋不但重現先民文化,也打造大進新地標。記者邵冰如/攝影(圖片引用自聯合晚報)

社區居民參與創造奇蹟

各位請看一下,這要消失的先民文化,這在大進村有喔!就是起火堆,我簡單的起起火堆還可以一邊烤番薯喔,但是這不好燒,目前為止我們村裡的阿木兄真的很厲害,他有辦法為了燒這個就戒酒了,因為要顧火燒八天,而燒法並不是傻傻的就這樣一直燒,這都需要控制,他有辦法控制火的大小,但是方向並沒辦法控制,因為風會吹,

有時看了你會笑死,你去看他燒,當火勢太大時它會破掉,啵一聲,你如果聽到啵~啵~啵那就是無法控制火侯,但是有的地方控制好後,燒八天還要再讓它冷四天,很可怕,他常常都會明明就燒的很漂亮怎麼還會破?原來是不小心就打盹了,喝酒喝到想睡覺沒有顧火,沒有去控制,所以壞一大堆,這就是他的經驗,他的經驗也讓他成功戒酒!

但是你看這都是沒有上釉的,自然色這麼漂亮,其實我們發現到這區很多好的,也有壞的,這是大家都在那裏討論,結果若是沒有去行動就都不會成為主意,都只是理想、夢想而已,所以這就不要講了,真正的會做的,人家說要成功是要用做的,做多做少都是要做,這是我們的觀念喔。

你看!我們這樣做,這是在蜜餞行旁邊,各位去蜜餞行應該都有看過,這土地都樹林很凌亂大馬路邊這樣能看嗎?結果那是我們一個理事的家,他說只是找個示範點而已沒什麼動機,只是稍做改善才不那麼難看,也順便跟別人示範說很亂的地方我也可以把它用乾淨,這都是他們家自己動手去用的,建材都完全是就地的,然後他們也想說不要用水泥就用土粉加水,他的樹都沒有去移動到,只是環境上的改變就變得很美。

再來,我覺得應該把我們路整理一下,這不用任何計畫,這都是我們當義工去做的。下一張,各位聽過紫色花道嗎?紫色花道就是代表大進村的紫色野牡丹,現在已經種二年了,當花全部都活起來的時候,各位來大進社區會發現紫色花道真的有可能是身為大進村未來的一個代名詞,

現在大約種了四萬株,這四萬株都是我們村莊裡分成好幾期,一期一期的去種,都是自己兼工去種的,種好要澆水、拔雜草、施肥,這過程都要居民自己動手做,要做的過程是大家都已經商量過的,甚至是為什麼要種野牡丹這當然有經過大家很多的意見溝通,提出來表決大家同意要種的。同意要如何種,何時種都是大家同意的不是我說了算的。理事長是最小的不是最大的,是只負責一樣就是-「做好大家的意思」。

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閒置荒廢的地方,但是以前我小時候人情味就是我們的標誌,所以說到處都有奉茶的亭子,但這只是我們要回味要把它的意義跟精神和人情味找回來,利用閒置空間把它整理好後做一個奉茶的亭子,這奉茶亭都是用在地的建材蓋的,完全沒用到一隻釘子,都是用藤去攀藤,

藤不好處理,都是老一輩的人在教我們,蓋的時候怎麼蓋呢?都就地取材,有在村的老師傅教我們蓋,這我爸也會蓋我有住過,這雖然是很簡單蓋起來的沒有什麼,但是路過的人很多都會在那休息,像前陣子下大雨在那躲雨休息到杯茶喝,這樣就很爽了!

大家可能覺得示範社區應該拿了不少錢,我在這跟大家報告九十七年度到現在七、八樣工程製作費都五十萬到八十萬左右的都有,這次外面的營造廠估四百五十萬都還不敢做,我八十萬就做起來了,但是我花了多少工程日?一百二十八天,一天二十小時這都不用錢,自己要的自己想辦法,

這個過程我希望很多人認為《農村再生條例》有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但對農村總是一種關心與開始,我還希望《農村再生條例》大部分都不錯,但是有問題的部分可以跟一些前輩、專家、老師可以大家好好的想該怎麼控管好是比較重要啦,但是農村要發展是要改變的。

(本系列待續)

《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 (1) 內容與爭議簡介

本文為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中,「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座談會的討論記錄,時值「農在條例」即將在立法院闖關,其中內容有許多可再協助釐清條例爭議。本系列共切分成5篇,以下是系列之(1)….

前言:

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於2009年5月1、2兩日,由宜蘭和羅東社大,於宜蘭縣冬山鄉辦理。由於宜蘭是農業大縣,加上主辦社大強力宣傳,吸引了爆滿的人數參與。此外,宜蘭人好客以及社大做事認真的態度,也讓所有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

底下即為其中一場座談「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的討論記錄,時值「農在條例」又要在立法院闖關,其中內容有許多可再協助釐清條例爭議。因原文篇幅較長,共切分成5 篇文章以利閱讀,,以下是系列之(1)。

990329nucunyuan-400.jpg

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吸引許多人士出席。

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

主持人 :林致遠(蘭陽技術學院休閒管理系主任)

引言人 :曾旭正(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案例分享(1):宜蘭大進社區

主講人 :張文仁(大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案例分享(2):宜蘭港邊社區

主講人 :林銀河(宜蘭縣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案例分享(3):花蓮牛犁社區

主講人 :楊鈞弼(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

與談人(1):林明賢(臺灣企業責任協會副執行長)

與談人(2):黃錦峰(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講師)

紀錄:鄧敏宏(羅東社大專案秘書)

農再條例爭議內容與過程簡介

引言人 :曾旭正(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大家好,很高興見到各位。

我們每半年辦一次農村願景會議,除了老朋友之外,他每次都慢慢增加一些新的朋友,這代表越來越多人關心農村。

這些《農村再生條例》我大概用我這段時間跟大家講幾個部分。

前面很簡單跟各位介紹一下這個《農村再生條例》,藉一個立法說明這個事情的進展,我會談一下舊的法案基本的問題,面對立法的事情,我們的行動不可能的是什麼?

我想在場的朋友,大家對《農村再生條例》的法案的理解深淺可能不太一樣,不過,作為現代的一個公民,要努力的針對我們相關的法案,認真的去理解他,然後再提出批評,特別是他還在立法階段的時候。

因為法律通過的時候,公務員是依法辦事,那很多東西就會像大機器一樣一直轉過去了。所以立法階段是非常關鍵的,《農村再生條例》這個政策是在馬總統競選的時候他的愛台十二大建設中的一項,當初一些人還滿懷理想的,最主要的就是現在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先生,所以當初他們在這些裡面提出說:「要通過《農村再生條例》的立法,然後要在裡面編一千五百億,來推動農村再生的工作」。

這件事情在去年選舉完之後,換新的政黨執政,在去年的年底的時通過了一讀,在這之前,大家都不太去注意到,一直到通過一讀之後,一些人才發現這個條例的內容,茲事體大,所以就開始來關心這件事情。

《農再》條例座談曾老師的報告

曾旭正老師的引言報告。

法案有問題,為何不願開放討論?

關心這件事情的時候發現法案裡面有很多問題,既然法案裡面有相當多的問題,那是不是應該想辦法讓更多人能夠去討論他,所以就要求立法院應該要辦一些公聽會,那初期其實是民進黨的立委就主動辦一場公聽會,後來才又要求立法院辦正式的公聽會,但是很可惜,在辦公聽會的過程中,雖然正反的意見辯論的相當激烈,就是說大家對裡面有很多的質疑,但是大家在媒體上都看不得到,為什麼?

有一部份的原因是,由於這幾年經濟的不景氣,我們的媒體他們的經營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包括聯合、中時這些大媒體,也都可以「花錢」做新聞。這樣的事情有個概念就是說「置入性行銷」。他不是廣告,把政策宣導包裝成新聞,那新聞裡面他可以採訪誰,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寫得很清楚,甚至說辦一個座談會,然後又是全版登的,是多少價碼這樣子,他幫你處理成四、五則新聞,比如說三十五萬,或者是另外報多少錢。

但是在過去有相當程度的媒體還是會有點自律,還是會想那樣的東西看起來比較像是廣告,或是很清楚的政府單位的宣導,可是現在最恐怖的是說,它變成讓你以為是新聞,是一個報導,而且看起來好像是滿平衡的一個報導,所以以那次在法院的公聽會為例,那一次很多的農民還帶了他們的農產品,說要送給農委會的人。

既然是一個公聽會,我們農民為什麼不能來這邊,還是個《農村再生條例》,為什麼我們不能來聽,現場的警察還說「這不是公聽會呀,這是立法院的內部討論」,就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懂狀況,在這個過程中,很顯然的包括政黨的操作、媒體的操作,讓很多事情都開始非常嚴重的扭曲,所以後來有些朋友去搜尋了農委會最近這半年多的一些案子,又發現了好幾個委託媒體的宣傳案,比如說委託中視就六百萬,六百萬還包括電視的部分,還包括由他們去審核的一些媒體,還做了一些相關的報導。

我相信在十幾年前,甚至戒嚴時代,大家對媒體都是保持著一個戒慎、懷疑的態度,但是越是到了這個情況下,越是搞不清楚了,你搞不清楚什麼事,什麼是新聞、什麼是廣告、什麼是謊言,所以我想這裡面就突顯很大的問題,我相信一個月大家的努力, 甚至是提出質疑,或是想辦法投書,也還是有些壓力產生,

所以呢,甚至我們有機會見到馬英九總統,在總統府裡面跟他談了將近三個小時,後來有些討論也出了很大的問題,可是在那之前,馬總統在美濃的時候,農民也提出這些問題,他說應該多討論,所以農委會就很快的在十天左右,就辦了十一場的「公聽說明會」,動員了各地都在辦活動,在那個會場上面幾乎都是一面倒的。

image

2009年4月5日,馬總統在鍾理和紀念館與美濃愛鄉協進會等地方人士座談農再條例。(蘇福男攝影)

農委會編列預算宣傳尚未通過的法案

社區的人都講,「我們多麼需要農村再生條例,等不及了!」農委會說他們對我們多麼好,我們什麼都不會,是他訓練我們的,讓我們有能力的,我們多麼需要他,這完全一面倒,這裡點出一個問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還沒通過的法律,就已經編那麼多的經費去做法律的促銷跟宣導,這是有問題的,如果它已經通過了,成為政策了,那麼這個時候花了這些錢去做宣導、去教育,這是應該的,可是對一個還有爭議的,可是你透過這個宣導只是在講一個面向而已,

見到馬英九總統,他在那個會上面點出一個問題,他認為看起來是一個契機,就是他要花兩千億來照顧農夫,所以農村要不要藉這個機會好好做規劃。那農村既然要好好做規劃,農村的土地是整個國家的土地的一大部分呀,所以他是不是應該要跟國土計畫要結合,而不是單一個別的農村,每個農村都會想說要多一點建地呀,或是想要做什麼呀,比如說有的想要變西門町呀,那這個就變成亂了套。

所以那一天的會議是有要求說農委會是不是在法案上要重新調整,把國土規劃的精神納進去,甚至很多人質疑是應該要把產業最新的部分也納進去,那希望農委會在整理出一個新的法案,交給總統之外,必要的話也放在網路上去,讓更多人了解,讓大家好好來討論,不用急,不一定要急著在這個會席上一定要通過。

不過很可惜,四月二十九號那樣的討論完之後,五月八號農委會就已經跟立法院的黨團做了協商,很快的就弄出新的版本,但是那個新的版本,我們拿到之後看到的跟舊的沒有太多的改變,他的第三章的部分還是沒什麼調整,那現在的狀況是他們預期拿這個版本來跟民進黨協商,可是民進黨本來預期他們今天要跟民進黨協商了,民進黨已經關閉協商了,那國民黨是說那我們就強行通過吧,所以會席就延到六月十六號,可能就會在那之前通過它,那通過這個法例會是怎麼樣的呢?基本上沒有太大修改,所以很簡單的就是基本架構。

過度簡化想像的「農村規劃」

第二章的部分是談所謂的「農村規劃」跟「農村再生」,再生講完就是美化農村社區的景觀,那農村規劃就是交給社區由下而上,就是給社區的人去討論,提出他們社區這個所謂的「農村再生計畫」,但是,其實他們原來想像的農村規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劃,大概就是村子裡面的人去整合一下,然後辦幾次討論,就把你們的願景提出來,然後就提出一個願景的想法,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他在兩千億基金所列的基金用途裡面,甚至沒有一項是可以補助專業者來配合農村的人,一起討論作規劃,它變成是規劃費用,一直到最近最新的版本才勉強加進去,也就是說原來的想法裡面沒有這個部分,所以他的規劃是一個由下而上,去討論討論就提出來了,政府就說要跟社區的想法做整合,這個部分有個好的說辭叫做「由下而上」,所以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因為過去大家在社區耕耘這麼久,對於經費也不是很穩定,然後又要牽涉到很多政府機關,看起來是比較簡便的,所以這個條例也造成了社造界不同看法,甚至有些問題跟矛盾被激發出來,就是有些人很樂觀,這是一個好的機會,也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很悽慘的開始,因為過去的經驗看到越多錢進到社區,它只會破壞人跟人的關係,然後做不必要的硬體建設。

土地活化是用來變更成建地嗎?

第三章的部分,就是長期以來討論最關鍵的部分,因為第三章叫做「土地活化」,它所謂的土地活化是提供一個機會讓農村的某些農地可以變更成其他使用,原來的草案裡面是為什麼要做活化都沒有講,是不清楚的,到底為什麼活化?是為了保育生態嗎?還是為了什麼然後來做土地變更嗎?

其實沒有講,他只有說土地活化,因為土地活化所以要變更建地,變更建地是因為要土地活化,所以就是沒講清楚,比較大的問題是,包括今天下午彭明輝老師他在公聽會上面有提到說「我們都沒有想一想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要吃什麼」,意思是說現在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6%,我們有將進70%的東西是要靠外地進口的,那靠外地進口的時候,當糧食的危機產生了之後,我們怎麼辦?

像日本,他們的糧食自給率有將進40%,他們都很擔心了,所以他們的政府單位用很大的力量去想辦法,每年增加一點點那0.5%、0.1%去提升它,來確保他們糧食的自主權,可是我們只有30.6%,我們的農委會沒有任何的政策來面對這一塊,那這件事情跟農委會上有什麼關係呢?

就是它的第三章,土地變更的部分,我們不管有多少的社區會來走這條路,來把他們的土地農地變更,總之,它就是會減少農地,那減少農地跟糧食自給率的危機,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好像大家都沒去思考,所以農委會說為什麼他們需要這個農地變更的這一部分,他說他想要解決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在田園上面的引用農發條例十八條蓋農舍的部分,我們有這樣做之後,那些人就不能在那邊蓋農舍,只能在我這所謂的整合型農業準備地區,或者是農村再生發展區這邊來蓋房子,但是其實就法條來看很模糊,

我們今天至少籌備可能會邀請教授到與談,我真的很希望聽到他們講清楚,他們想像的機制是什麼,為什麼你在旁邊畫了一塊地之後,外圍的也許距離五百公尺、八百公尺外的農田某一個地圖,他就不會在那個地上面蓋農舍了,而會跑到這塊地來蓋,到底機制是什麼?一直沒有講清楚。

農村再生,要年輕人才能生啊!

第四章講到農村文化之類的事情,我想那部份其實是寫的很模糊,所以我們刺激他說,那你既然要講文化,應該跟文建會相關的事情要結合在一起,這是條例本身的問題,可是我們有些朋友他還可以跳到更高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就是「農村再生,既然是農村再生,那到底是要再生什麼?」或者是「農村再生的根本需求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國民黨曾經發動他們的黨工去農會發動連署,而且還說支持農村再升條例。

其中有一個農會,看到一個婦人走出來就說:「歐巴桑,來簽名一下、簽一下。」

歐巴桑說:「是要簽什麼?」

他說:「就簽農村呀,再生呀!」

「要再生?沒辦法啦,我都這麼老了,沒辦法再生了啦。」歐巴桑又說:「要叫年輕人生啦,我哪有辦法生呀。」

一語道破重點!

農村再生,重點是你能不能讓年輕人回來呀。

那年輕人為什麼要回來?原來的農村再生條例是說因為農村不夠漂亮,因為農村的房舍破落了,所以我們要去把它整理好,年輕人才會回來嘛,你想想看因為年輕人會回來難道是因為家不好住?家不好看?還是厝沒顧到?不是嘛,

最近在小地方也有一個好像是輔大的一個學生在寫的,他說他最近回鄉下去的時候,他發覺他們村子好像有很漂亮的步道,他跟爸爸說「你跟媽媽可以每天去步道散步」。爸爸說「都一把年紀了,還什麼散步」那究竟是為了什麼呢?農委會就提出來:「為了創造出讓都市人流連忘返的農村」。

我相信我們宜蘭已經做到這部分了,因為已經有很多都市人流連忘返,他們蓋了房子也不回去了,那些都市人來這邊流連忘返跟我們這邊做農的人有什麼關係呢?也許像中山社區這邊他們想要發展休閒農業,但是台灣四千個社區有多少比例的,會走這條路呢?

這個部分有很大的問題,沒有看清楚農村的再生機制是什麼,重點在哪裡?但就要編兩千億?那兩千億都是我們要跟後代借來的錢。

那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行動,其實我覺得力量是很小的,我們這樣去寫文章、去批評,去做些行動,但是如果從一個比較大的觀點來看,覺得台灣的關鍵就是最近的十年,這十年就是現在在農地耕種的老農,他們就要結束了,這十年就是一九六○、七○年代離開農村到都市就業的那批農村子弟退休了,這兩代的人都是跟土地最親的,這些是斷層的,所以現在的二十到四十歲的人大部分都對農村沒有實際經驗的,老農的部分他們關係不了這件事情,他們也沒辦法說站起來革命。

但是這些在都市的中產階級,也許基於他對農村的關懷,也許基於他想回來農村幫忙他們,可能會恢復關係,所以我們覺得這一次的行動就是農村再生條例,他也許是偶發的激發了農村自覺運動,就是透過這件事情,也許是讓更多人產生農村這種關係,會關心他,

所以比如說我們在網路上發動連署的時候,不到兩個禮拜就更多人連署,後面的留言都很令人感動,就是說其實很多人是關心他的,可是也許沒有一個管道,那到底我們要怎麼關心農村?怎麼把反對「農村再生條例」這麼不好的法案,反對的過程中能夠集結更多的關心跟力量,這東西不管法令有沒有通過,未來都是很重要的,

法令如果通過了,可能要很多人來監督,來想辦法讓這個法令的錢用得對喔,要不然開玩笑說:「我們設一個網站,可以登很多照片,就是像農村再生紀念物」,就很多不需要的東西呀,那花了好幾百億好幾千億。

那這個法令如果在這個會期上,我們把它阻擋了,沒有通過,那更需要很多人來關心呀,來想看看到底真正農村再生是需要什麼?然後提出一些建議,把法條修的更好一點,在下個會期或再下個會期把它做的更好,我想我們這個課題需要大家的關注,運動也還在進行當中,希望我們今天的討論能夠提出一些行動的想法,謝謝各位!

(本系列待續)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