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下)

甲仙愛鄉協會常務理事岳中峯認為農業問題很重要,卻沒有受到好的待遇。現在小農遭受許多困境,台塑的有機蔬果已經在和市場上和農競爭,同時台塑的六輕濃濃的黑煙燒起來,旁邊的漁民都受到影響了…

編按:本文為旗美社大舉辦之【高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系列記錄文章,閱讀上文,請點選這裡。

前情題要:

彭明輝教授的引言證實,不論從國家戰略、經濟發展、糧食安全等觀點分析,重視台灣自主農業發展實屬必要。然而在台灣,大環境對農業並不友善,因此美濃農會鍾清輝總幹事接著教授的演講,分享美濃農業尋找出路的努力。

美濃農業如何尋找出路

美濃農會鐘總幹事指出台灣農業目前有四個大問題需要被正視,第一個是農產品的價格低落;第二個是糧田都在休耕;第三個是農村人口勞動力老化;第四個是連帶老化問題的許多農業相關的匠師,技術隨著老人一同凋零。

美濃為了尋找農業的出路,將農產品配合旅遊。在美濃有許多種類的體驗旅遊,包含採野蓮、採番茄、採白玉蘿蔔,在採蔬菜的活動中還可以帶入文化的內涵。

像白玉蘿蔔是美濃的特色農產品,同時也包含了客家的飲食文化。過去當蘿蔔吃不完時,會把它醃漬,而醃漬在客家飲食文化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未來節能減碳的風潮下,貨運和包裝的紙箱這些運輸成本都會是負擔,將農產品銷售到外地會越來越不容易。能從這類的活動中,影響都市的孩子,「增加他們對土地的認同,另外也讓他們願意選擇當地的農產品。」這都是很重要。

美濃的波斯菊花季活化休耕土地,以景觀作物結合觀光旅遊,是很成功的案例,然而這活動面臨了危機,因為往年都有來自縣政府的補助,隨著縣市合併現在這活動充滿著不確定性。

在縣市合併下,高雄縣的農村需要思考自己的定位。鍾清輝總幹事問到:「我們的是不是只是高雄市的後花園?縣市合併後我們該何去何從。」鐘總幹事認為旗美地區要一起尋找共同發展的契機,像有鼓勵像醃漬蘿蔔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此外要行銷品牌,如甲仙的芋頭、美濃的木瓜,要使用產銷的驗證鼓勵農民生產,並且提高農產品的口碑。

鍾清輝總幹事1
鍾清輝總幹事的分享(圖左)

甲仙愛鄉協會常務理事岳中峯的分享

甲仙愛鄉協會常務理事岳中峯認為農業問題很重要,卻沒有受到好的待遇。現在小農遭受許多困境,台塑的有機蔬果已經在和市場上和農競爭,同時台塑的六輕濃濃的黑煙燒起來,旁邊的漁民都受到影響了;國際上,「WTO也禁止直接補助農民。」農村再生條例雖然很好,但政府「在談土地政策時,都不了解農民的需求」。

在農產品銷售上,中峯認為消費者都有各自的期望,「有他想要的,他才會來。現在不只是談有機,是大家對於安全農業的要求。」讓消費者了解農產品的安全,「直接要他們到田裡來看,知道我們是安全的,這就是教育。透過教育,讓他們知道農村的價值,我們也要多面向的去呈現農村的價值。」

「如果我們價值沒有被顯現,永遠是被拋棄的。」中峯也說:「農業生產區裡我們能有什麼發展?至少社區營造這方面我們可以從社大這邊開始,大家漸漸參與。」

中峯希望在縣市合併後,新的地方政府可以正視農業。「在合併的討論上談了很多教育和觀光,但卻沒有農業。」中峯呼籲,「縣市合併後我們不要求同等的資源來建設,但我們要求同等的價值來對待。」

縣市合併後目前的候選人都是高雄市出生的,讓人有點擔心農業地區的影響。

岳中峰1
甲仙愛鄉協會常務理事岳中峯

講者間的綜合討論

彭明輝教授認為面對現在艱難的處境,消費者要團結起來,農民也要團結起來。「今天台灣農業最大的問題,台灣農人把鄰居當成敵人。」颱風天自己的田沒事,別人的田損失嚴重會沾沾自喜。農民團結起來,一起買農藥,就能壓低農藥價格;一起面對菜販,就不怕它打壓價格。

而政府農委會也沒有做到該有的努力,教授舉出韓國和日本的農產品是國際價格的10倍,但還是能在國內銷售,是因為這兩國的農民團體都很強大。台灣進口的穀物也有很多問題,但日本農協就會主動替本國農產品打廣告做宣傳,甚至揭漏別國的農藥殘留。只要農會有計畫,就算是大陸農產品要來也不怕。只要政府部門願意做事,農產品就有出路,像「花東米硬是比西部米貴,是因為縣政府願意站出來擔保。」

最後教授仍然回過頭來,強調不是日韓和歐美的政府特別照顧農業,而是那裡的農民有團結起來,向政府施壓。至於串聯全國的農會這份艱鉅的任務,教授舉出日本政府在進入WTO前整併了全國大大小小的農會的例子,這當中有多燒地方派系和椿腳的利益需要處理,但只要有決心是有可能的。

而整合全國的農會目前也許很難,但至少「全高雄縣農會團結起來,高雄縣政府就不得不聽你的。所有高雄的農會團結起來,一起打造高雄無農藥農業產區。」

而中峯回應到,認為團結農民是很重要的,然而現實中有更多教育要做,逐漸凝聚農民的團結。同時也需要更完善的法規配合,如果現在種田沒辦法維繫自己的生活,那大家寧可賣掉土地;制度的規範也要更完善,例如現行驗農藥的制度,無法讓誠實的好農民受到鼓勵,僥倖用藥的農民也無法受到應有的懲罰。因此還需要許多教育和讓制度更完善。

會中有主婦聯盟台中分社的邱經理來參加講座,邱經理本身也是杉林人,也簡單分享了他的看法。她肯定農村的價值:「有土地的人,才是未來最有資源的人。擁有土地的人,才是都市最羨慕的生活。」邱經理也提到,雖然主婦聯盟全台有上萬個會員,但還沒有好好來照顧小農。她感謝道,主婦聯盟期望能提供給消費者最優質的農產品,這都需要農民們來幫忙。

彭明輝教授則在稍後回應到,今天與會的農會代表、社大、主婦聯盟應該在會後彼此認識一下,農業需要一個經理人的角色,來協助農產行銷,邱經理的專長和網絡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家需要彼此合作,互相支援。「我到主婦聯盟演講,都會跟主婦聯盟講,如果你不關心台灣農業,如果台灣農業消失,受苦的不是台灣農民,而是消費者。」

教授也一再呼籲要改善現今惡劣的農業處境,兩方都要聯合起來「台灣農業處境很艱難,但還有可能更艱難。所以需要主婦聯盟主動結合消費者,消費者和農民都團結起來兩邊向政府施壓,這兩方缺一不可。」

老家在杉林的主婦聯盟中社經理邱俊英也來聆聽1
主婦聯盟台中分社的邱俊英經理

(全文結束)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上)

不管用了多少替代能源,穀物要上輪船就必定要面對高油價。但其實跨越大洋運送糧食本身就是很瘋狂的,「沒有哪個時代在將太平洋這岸的食物送到另一岸的。」跨洋運輸將成為低油價時代的回憶了。

編按:本文為旗美社大舉辦之【高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系列記錄文章,因原文較長,切分成上、下兩篇刊載。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前言:

年底五都選舉已經隨著兩大政黨候選人的底定而逐步加溫,縣市合併意謂著原本的大型都市與鄰近這些大型都市外圍的農漁村(以下簡稱「農村」)地區即將形成一個共同的行政區,並選舉出一位市長。

台灣農村從五○年代起,就因為政府以農養工的政策綱領,而成為都市與工業發展的附庸,提供任何都市發展所需的資源,包括勞動人力、土地、水源等等。面對即將而來的縣市合併,會不會讓原本就處於不對等的都市與農村的關係更加失衡、更加朝向都市發展靠攏,是關心農村未來發展的有志之士心中所存在的共同問題。

旗美社大為此,特地舉辦了一系列的公共論壇,來談論這個議題,希望能彙集所有的想法,並從中凝聚共識,以產生共同的行動。以下即是「縣市合併系列論壇之三: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的紀錄文章。

【高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之三】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

主持人:曾瑞昇(甲仙愛鄉協會總幹事)

引言人: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學系教授)

與談人:鐘清輝(美濃農會總幹事)岳中峯(甲仙愛鄉協會常務理事)

紀 錄:郭彥廷(旗美社大實習生,清華大學物理所碩士生)

時 間:99年7月30日

地 點:甲仙鄉農會

甲仙論壇1
在甲仙舉辦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現場

彭明輝教授引言─高油價影響的是所有產業

事實上,農業的重視和保存,遠遠不只是單純的為了保留某些人心中的桃花源,或某些懷舊情感的延續;而是嚴重的關係到台灣,在島嶼上紮根的我們,所有人未來存亡的關鍵。

7月30日晚上,在甲仙鄉農會的會議室,旗美社大舉辦第三場的縣市合併論壇。彭明輝教授從糧食層面討論逐漸攀升的油價,將對台灣未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產生劇烈衝擊。在這晚,以全球的視野與在地農業展開對話,檢視台灣農業的現況。

縣市合併論壇的舉辦,起因於現行高雄縣屬農業大縣,有眾多的農民和大片的農地,然而縣市合併的討論往往只著眼在都市發展,卻鮮少以農業的立場討論行政區域重劃帶來的影響,希望藉由這系列講座為被忽視的農業發出一點聲音。

「我要談的問題是13年到20內將發生的,影響範圍不只農業,還包括政治及其他產業,這些都會受到高油價的影響。」兩年前高漲的油價,和隨油價一起飆漲的生活日用品,許多人勒緊褲帶過日子。雖然在金融風暴後,石油價格掉回30元以內的低價,然而教授指出目前的低價是由於景氣尚未復甦,只要確定景氣復甦油價馬上會往每桶140美元以上攀升。「連現在僅是確定景氣沒有繼續惡化,油價就已回升到每桶60元蓄勢待發,只要景氣一確定復甦,油價馬上就會一路往上飆。」

台灣是個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地區,糧食自給率僅約三成。三成的意義是,每天三餐裡,有兩餐我們吃進肚子的全是由國外生產的。我們的飲食習慣高度仰賴每天的航運,但是航運成本非常容易隨著石油波動,進而牽動貨架上食品的價格。

之前石油上漲到140美元,玉米每公斤的價格漲了兩倍,所有的養殖戶都大呼受不了高漲的飼料費。然而在石油價價格漲到國內生產的玉米比進口便宜時,台灣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生產所有糧食嗎?

彭教授拿出一份的研究報告「就算現在全台灣休耕的23萬公頃水田和40萬公頃旱田全面復耕,」能夠生產的小麥、玉米、大豆產量都不到現在需求的一半。曾經自給率超過100%,還能夠外銷糧食的台灣,現今糧食怎麼無法自給自足呢?

這是由於台灣人飲食改變,為了供應大量的肉品需求,飼養的豬隻數也迅速膨漲。養豬的飼料來自進口的玉米和大豆,其實呢進口的食物豬吃的數量是人的三倍。「要大家都不要吃豬肉,你覺得有可能嗎?」教授問到。

現在大部分的玉米和大豆都來自於太平洋另一岸的美國,當高油價降臨,跨越大洋的海運成本太高,我們能跟誰購買糧食?「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都沒有能力養活自己,東南亞產糧的泰國和越南分給他們都不夠了;日本會跟俄國和烏克蘭買糧食,而中國和印度也想來搶這一塊;」也許還能向澳洲買,但夾在台灣和澳洲之間的菲律賓和印尼也都需要進口糧食。那如果向中國購買呢?

糧食購買引起的戰略安全考慮

「當油價超過120美元時,從中國進口糧食會比從美國進口便宜。」大陸糧食自給率95%,尚需要進口食物才能餵飽自己國內每一張嘴,但基於政治考量他願意賣糧食給台灣;反過來說,台灣如果依賴大陸會造成很大的糧食問題。彭明輝老師警告道:「這不是統獨問題,就算支持統一,糧食有沒有依賴大陸,和北京坐上談判桌時,姿態是很不一樣的。」

面對糧食危機,在鄰近的日本政府,2008年宣布要提高糧食自給率,從40%提升到50%,一年提升一個百分比。而糧食自給率比日本低的台灣,立法院只是簡單的說說要提升自給率,卻沒有訂定任何目標。教授語帶嘲諷的說:「沒有訂目標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就算只提升一點點也算是成功。」台灣毫無準備,但糧食危機會不會再次來襲呢?「會!」教授斬釘截鐵的回答,要了解原因,需要先回顧過去糧食危機的產生。

在2006年,糧食出口大國的澳洲連續六年大旱;2007年另一產糧大國,烏克蘭也因氣候因素減產;孟加拉,最大的糧食消耗國之一,遭遇毀滅性的水災,國家的糧食產量探底。產糧國停止出口糧食,世界各國都開始動用倉庫裡備用的糧食。同時油價攀升使得糧食的價格雪上加霜。

最直接受到油價影響的作物是小麥。大部分小麥都是由大規模農場生產,這類大型農業使用了許多機械,這些都需要石油和電維持運作,上漲的油價大幅增加了種植成本,小麥價格隨油價飆漲。面對高價的小麥,人們將需求轉向另一種主食──稻米。人們開始搶購稻米,米馬上也陷入短缺,美國最大的量販店沃爾瑪,甚至限制顧客從賣場離開時,最多只能帶走兩包米。過去推廣的生質燃料更是助長糧價的高漲。

聽眾1
聽眾對糧食議題都感到很關切

生質燃料與人爭糧

曾經被視為環境救星的生質燃料,實際上卻是與人爭糧的惡魔。「現今生質燃料成本大約45美元,當油價超過60美元,就會有大量的糧食被拿去生產生質燃料。」

在美國,玉米和大豆是生質燃料的主要原料;歐洲規定所有的飛機要添加5%的大豆柴油;巴西將蔗糖提煉成生質柴油早已行之有年。先進國價能源大量的占用糧食,「全球穀物貿易量只有兩億噸,生質燃料用掉超過一億噸。」在利益的驅動下,以糧換油成為大量糧食最終的去處,「種田是給有錢人燒油的,不是給窮人吃的。」

小小的島嶼上的媒體卻很少把眼光望向海外,在糧食短缺,糧價飆漲的危機下,2008年有23個國家禁止糧食出口,許多國家發生暴動。同時間,石油攀升到歷史高點的140元。就在糧價油價看來將無止境攀升,世界瀕臨沸騰的邊緣,金融風暴發生了。

金融風暴,暴跌的油價暫時舒緩了高糧價帶來的動盪。但糧食危機卻會重返,從過去的案例可以看出只要油價回升,糧價高漲的噩夢就會隨之到來。檢視石油的產量,根據英國牛津大學一份嚴謹的報告指出,石油的產量會在達到最高點後開始減產,中國和印度這兩大經濟引擎對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預計在2023年石油產量只能供應需求的一半。

這表示有一半的國家會沒有石油可以用,「誰會是沒有油用的那一半呢?」教授意有所指的問到。這也代表在港口有一半的貨物不能上船,然而「隨油價上漲,踢出運輸的貨品中第一個順位就是穀物。」另外中國和印度爭奪的不僅是石油,這兩國人民生活條件愈來愈好,以前吃素的,現在也開始吃肉了,想吃肉就要更多糧食。別忘了在台灣,豬吃的食物是人的三倍。

人口增加與頻繁天災是全球隱憂

除了石油帶來的危機,增長的人口和頻繁的天災也是全球糧食生產的隱憂。統計全球耕地消長,可耕地面積在增加,但人口成長的更快;而且現今拿去開發的是最肥沃的良田,增加的是在貧脊地區新開墾的農地。2010年泰國發生2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一期稻作減產60%,二期可能無米可收;也在今年,長江嚴重水患,大水漫過中下游許多地區;這都只是近期氣候災變中的幾個例子。

迎戰高升的油價,科學界想了替代能源代替石油,氫燃料電池、太陽能,能不能解決問題呢?答案令人失望,是不行的。教授指出,這些能源的成本都太高,比起石油的成本至少高上兩到三倍甚至更高。況且縱使不需要考慮成本問題,全面採用替代能源,也會遇上機械很根本的挑戰,就是這些替代能源都只能產生電。然而電只能供應在地上跑的,或者有軌道的交通工具。如果沒有軌道,「電產生的動力最大只能帶動家用的小轎車。大型的卡車和耕耘機不能用電,輪船也不能用電。」

不管用了多少替代能源,穀物要上輪船就必定要面對高油價。但其實跨越大洋運送糧食本身就是很瘋狂的,「沒有哪個時代在將太平洋這岸的食物送到另一岸的。」跨洋運輸將成為低油價時代的回憶了。

中國污染規模龐大,糧食安全堪慮

面對將中斷的跨大洋交易,歐美其實都不太緊張。美國只需要將海運改成陸運,把糧食向南賣給中南美洲;歐糧食本來就主要依靠路運。我們很缺乏這類問題的論述,「搜尋英文文獻,很少文章在討論這件事。」台灣也很少討論這類問題的。亞洲糧食的產銷未來將會以中國為發展主軸,但跟中國買糧食,除了前面提及的政治考量外,現在中國急劇惡化的環境,「中國的食物你敢吃嗎?」

中國汙染規模之大都不是島嶼台灣能想像的。造成烏腳病的鎘污染土地,散布全國達到1.33萬公頃;黃河現在已經沒有水流入海了,因為水在半途都被攔截使用了,華北大平原地下水超抽,這些無水可用的地區,農地就直接以工業廢水灌溉。瀋陽一天產生的廢水就有40萬噸,北京9.4億噸的汙水也直接送去灌溉。使用最多漂白劑的造紙業,一年可以排一億噸廢水進洞庭湖。這些具有高汙染風險的中國食品,你敢吃嗎?

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農民之路給WTO部長會議一封信

農民之路,一個由小型與中等規模的農民、無地農民、鄉村婦女、原住民、鄉村青年與農工等組成的國際運動,希望將我們草根的立場傳達給9/3-4於新德里舉行的WTO小型部長級會議。好長一段時間,我們致力於…

編按:

這是「農民之路」(Via Campesina)組織,針對9月初於印度新德里召開的WTO小型部長會議所提出的說帖,針對農業貿易提出批判,並且提出關於糧食主權的具體作法。

在災難頻仍的當今,糧食主權是越來越重要的議題,感謝台灣農村陣線與綠色陣線的朋友翻譯、校對,與台灣的朋友分享。

980405-header1-360.jpg
照片來源:農民之路網站

給所有受邀參與下屆於新德里舉辦的小型部長會議的部長們

文稿:La Via Campesina(農民之路)

譯者:洪翠苹(台灣農村陣線) 校訂:陳思穎(綠色陣線)

農民之路,一個由小型與中等規模的農民、無地農民、鄉村婦女、原住民、鄉村青年與農工等組成的國際運動,希望將我們草根的立場傳達給9/3-4於新德里舉行的WTO小型部長級會議。

好長一段時間,我們致力於提升農民對自由化強烈負面影響其生計的意識.1999年,在西雅圖舉行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期間,我們對新自由主義的農業政策摧毀小農經濟及其對社會所引發的深遠危機表達關切。

在2005年香港世界貿易委員會(WTO)會議上,我們再次動員,因為這是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每天都有負債累累的農民被迫走上自殺一途。當糧食危機於2006年爆發時,我們認為它驗證了新自由主義是一個失敗的政策。

我們希望此事件的爆發能引來真正的國際政策的轉變。.今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評估仍有愈來愈多、超過10億以上的人口正在挨餓,而將近約15億的人口正受到現在糧食危機的波及深陷飢餓的泥沼裡。

因為政策上的改變對我們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成員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我們再次呼籲大家向國際聲明拒絕WTO進一步開放糧食貿易。政府提出的政策應確保農民生計並生產足夠農民及消費者所需的糧食。然此一訴求在現存的WTO架構下的運作中無法實現,因此我們要求農業完全地脫離WTO的執行範疇。

WTO不應該再處理糧食與農業的問題了,因為:

進一步的開放農業將只會加重而不能解決氣候、糧食、耕地與金融危機。它將重創那些經濟與人口皆高度仰賴農業部門的弱勢國家的穩定。像印度,其國內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是仰賴農業維生。

全球貿易系統不讓政府保護農民免於財團的掠奪行為,卻讓農企業享有更多的支配自由。WTO,與雙邊及區域自由貿易協議允許富國的農企業出口商及財團接收大量的農產品補貼,而後將其受補貼後的廉價商品傾銷到發展中或已發展國家的市場上。

這樣的傾銷方式使北方與南方的小農置身於不利的位置,進而促使生產者提供量多但品質粗糙的產品予北方及南方的消費者。在現在的杜哈回合中,已發展國家如美國,將進一步提高他們在農企業遊說上的支出,而發展中國家則被迫減少對其境內農民的生產保護及進一步開放市場,這使得原已處於弱勢的農民處境更為險惡。

即便是應該保護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所謂的”安全”機制,也都是完全無效的,像是在WTO杜哈協議中提出的特殊產品與特殊保障機制就是一個例子。在現存的提案下,像印度就只能在降低關稅的情況下保護8或9種穀物。此種保護狀況在一個超過15個以上的農業氣候區的國家根本不算什麼。

況且,最近一次的草案上,與先前的提案一樣,提出了一種高度無效的和不切實際的機制來防止發展中國家的進口激增。這機制無法處理美國與歐盟因補貼農企業制度所產生的長期性低價問題。同時,它也沒有考量到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能力有效監測某段時間內激增的進口量。因此,這類安全機制絕對不可能平衡自由化在農業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糧食主權是我們取代農業貿易自由化的出路

糧食自主是人民健康與耕作土地的權利,透過較符合生態與永續的適當方式生產糧食,同時,人民有權去定義他們的糧食與農業系統。這樣的理念完全抵觸了WTO將市場與財團需求置於糧食系統與政策核心的規則。

為能真正降低全球貧窮、飢餓、營養不良的現況,我們不僅要求將農業退出WTO的議定裡,同時我們也呼籲您支持下列這些具體建議:

在國家層級上,強而有力地保護並支持用以供應國內消費,以家戶為單位的永續糧食生產模式,而此一模式必須得以在全球貿易系統中運作。

l 全球貿易系統必須懲戒財團的不當行為,並終止其對任何產品進行傾銷。

l 明確禁止任何以糧食做為投機炒作的行為。

l 新的市場規則-糧食生產政策必須要控制並穩定農業價格。

l 新的農業改革確保農民取得農業所需資源(農田、領地、水、種子、牲畜與生物多樣性)是為生產國民所需糧食,而不是大型的農企業用這些資源生產糧食以出口。

這些方法若能一起實行,將能啟動這個極需變革的全球糧食系統,並為糧食自主跨出一重要進展。

以下為英文信的原文

To all Ministers invited to the next mini-ministerial in New Delhi,

copy To Mr Pascal Lamy – General Director of WTO

copy to Ambassador David Walker, Chairman of the Special Session of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La Via Campesina,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peasants, small and medium-size farmers, landless, rural women, indegenous people, rural youth and agricultural workers, would like to deliver a message from the grassroots to the mini-ministerial meeting that will be held in New Delhi on September 3-4.

For a long time, we have worked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very strong negative impacts liberalization has had on farmers’ livelihoods. In 1999, dur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ministerial meeting in Seattle, we expressed our concerns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our family farm economies and the profound crisis in our societies due to neo-liber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Again, during the last WTO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in 2005, we mobilized ourselves because the situation came to a point where indebted farmers were daily being pushed to the point of committing suicide. When the food crisis burst out in 2006, for us it was such a clear demonstration of the failure of neoliberal policy. We hoped it would lead to a real shift in international policies. But today, the FAO still estimates that over one billion people are now going hungry, with about 150 million more people experiencing hunger as a result of the current food crisis.

Since a change in policie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all our members around the world, once again we call you to clearly reject a further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in food in the WTO. Policies that will safeguard farmers’ livelihoods and food security for farmers and consumers are needed. As this is impossible within the current rules and proposals of the WTO, we want agriculture to be definitely taken out of the WTO.

The WTO shouldn’t deal with food and agriculture any more because:

Further liber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will exacerbate rather than resolve the climate, food, agrarian and financial crises. It will severely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many countries whose economies and populations depend on the agriculture sector. In India for instance, two-thirds of the population are dependent on agriculture.

The global trade system does not allow governments to protect farmers from predatory corporate behaviour, but rather gives large agribusiness greater free reign. The WTO, along with bilateral and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allows agribusiness exporters and corporations in rich countries to receive large subsidies for production and to then dump their products into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y markets. This puts Northern and Southern small-scale family farmers at a disadvantage as well as misleads Northern and Southern consumers by providing industrially mass-produced, low quality food. Under the current Doha round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the US will further increase their payouts to agribusiness lobbies,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be forced to further reduce protections and increase market access, putting in danger their already vulnerable farming peoples.

Even the so-called “safety” mechanisms supposed to protect some developing country agriculture such as Special Products and 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s in the WTO Doha deal are totally ineffective. In the current proposal, India for example can only protect eight or nine crops from tariff reductions. This is nothing in a country where hundreds of crops are being planted in over 15 agro-climatic zones! Moreover, the latest draft, as with the earlier ones, proposes a highly ineffective and impractical mechanism to prevent import sur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mechanism doesn’t deal with the chronic problems of low prices that the US and EU’s subsidy regime create. Nor does it take into account that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to monitor volume-based import surges in time for the measure to be effective. Therefore, such “safety” mechanisms have absolutely no possibility to counterbalanc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increasing liberalization in agriculture.

Food Sovereignty is our alternative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agriculture.

Food sovereignty is the right of peoples to healthy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food produced through ecologically sound and sustainable methods, and their right to define their own food and agriculture systems. It’s in total contradiction with the WTO rules that put the demands of markets and corporations at the heart of food systems and policies. To reach a real reduction of global poverty, hunger and malnutrition, not only do we ask you to take agriculture out of the WTO deal but we also urge you to support the following concrete proposals :

  • Strong protections and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family farm based food production for domestic consumption on the national level that must be allowed for within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 A global trading system that disciplines corporate behaviour, and puts an end to dumping. A clear prohibition of any speculation on food.
  • New regulations on the markets – policy of production control (supply management) to stabilize agricultural prices.
  • Real agrarian reforms to assure that farmers who produce food for the population have access to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ands, territories, waters, seeds, livestock and biodiversity) rather than big businesses which produce for export.

These measures, taken together, would truly start a strongly need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global food system, and deliver important progress towards the achievement of Food Sovereignty.

Henry Saragih Yudhvir Singh

General Coordinator of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La Via Campesina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f

La Via Campesina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