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黃金海岸自行車道之我見

從這裡到黃金海岸親水公園,原本空曠的堤防兩側被木柵欄包圍,彷彿突出的魚鰭,民眾想要到海邊玩耍不再像以往便利…

自台南市安平港南端到二仁溪口蜿蜒著一條水泥海堤,民眾只要有辦法越過堤岸,就能踏著細沙,向海邊前進。

DSCN2386

夏天的某一個早晨,我騎著摩托車來到龍岡國小旁的海堤,不知道從何時起,堤防上多了一個「黃金海岸觀光自行車道系統」,起點剛好是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與園冶獎的龍岡天橋。

DSCN2381 

由於入口處於封閉狀態,於是我從另一邊走近告示牌,原來這個自行車道系統是行政院體委會補助,為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所推動的全國自行車「到」整體路網之一。把自行車道設在海堤上,不知道是哪個傢伙想出來的,便宜行事的結果,很可能讓自行車騎士成為眾矢之的!

DSCN2383 

從這裡開始,一直到黃金海岸親水公園,約 4.673 公里的路段,原本空曠的堤防兩側開始被木柵欄包圍,彷彿突出的魚鰭,民眾想要到海邊玩耍不再像以往便利,必須繞行寥寥可數的通道,才能一親海洋芳澤,旁邊還可以看到「行人(遊客)、腳踏車優先,摩托車禁止通行」的交通號誌,但是自行車道口卻被三個石頭圓球擋住,此舉雖然能讓摩扥車騎士不至於擅自闖入,但是卻讓黃金海岸的自行車道數次中斷,腳踏車騎士還得下來牽車,政府的良法美意頓時囧很大!

DSCN2390

DSCN2388

以前騎車經過喜樹海韻霞映好望角之後,右側的海岸不久就能映入眼簾,現在卻只能看見被柵欄分割成的破碎水域;莫名奇妙被鋪上的木地板,在這個日照強烈、風又大的區域,不知道能苟延殘喘到何時。

DSCN2391

只有在船屋段(鯤喜灣遊客服務中心),才看不到煞風景的木柵欄,但是在海堤上比鄰而居的攤商,凌亂有餘,美感不足;在服務中心的停車場,甚至有幾近報廢的箱型車大剌剌的停在那裡,完全無視於市政府的公告,畢竟是政府只禁止烤肉、設攤,放一輛破車可是不違法的!DSCN2392

DSCN2394DSCN2398 

DSCN2399

在黃金海岸自行車步道的末端,有著一系列警告號誌,提醒遊客不可以露營、潛水、游泳,但是當自行車道剝奪了一般民眾親水甚或行的權利,有一天,我們會不會在路旁「小心自行車」的警告號誌呢?

DSCN2402

高雄市單車道行不行?社大學員來檢驗!

西臨港線獨特的田園鄉村風貎,洋溢著輕鬆自在的氛圍,有人曾經以「嘴角上揚就是一種幸福」來形容騎在這條高雄市特有的自行車道上的感覺,擁有一條結合河海景觀的自行車道是高雄人的幸福。 騎乘自行車是…

前言:

當全世界都關注「綠色環保救地球」等議題,建設綠色城市,已成為當前城市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的戰略選擇。都市匆忙的步調不免讓生活流於表面化,緩慢的生活步調,卻讓我們有機會抬頭看看雲,用腳感受土地的起伏,呼吸街角的味道,觀察生活周遭的細微改變,與這個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們有更深入的對話,因此近年來風行的「慢活」,對高雄市民而言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真實的生活。

目前台灣自行車道系統,依據行政院體委會「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計畫」及各縣市政府重點法展計劃,已分類為環島性、區域性、地方性等的自行車道系統。在國內爭相規劃自行車專用道路,發展地方觀光產業之際,規劃設計單位大多著重於硬體建設,而較少從環境與遊憩的需求面來進行分析與評估,也未從用路人實際騎乘空間的整體滿意度來規劃設計。

自行車作為休閒運動工具此種自行車類型之功能以服務休閒運動為主,亦即是提供居民休閒運動的空間,因此必然串聯都市中的重要休閒場所、都市公園綠地以及近郊風景名勝,此類自行車之設置常常配合觀光旅遊為賣點,除了提供當地居民日常休閒之外,亦同時與觀光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高雄市政府從陳其邁代理市長時期,以打造城市單車網絡,極力推動環保生態城市,進行一場環保又健康的「綠色革命」的理念下,即著手規劃、設置自行車道。市府近幾年努力增設自行車道結果,估計沿著愛河、前鎮河、後勁溪河道及旗津海岸,總共已建構長達105公里的自行車道,預計在2009世界運動會前達到180公里。

高雄市政府更在捷運通車後,為鼓勵更多遊客和市民加入騎乘單車的行列,特別印製「高雄達人雙輪戀」小冊,並依據「體能挑戰度」規劃出七條自行車道暢遊高雄的路線,立意雖美,但是否真如文宣所說的「名符其實」則有待以實際行動加以探究。

針對這七條連結山、海、河、港的自行車路網,本校特別推出系列專題報導,由公民記者鄒美華、曾美君及陳清泉三人與市民朋友共同體驗高雄的城市魅力之美,同時也對車道舖面的舒適度、安全性以及沿途景觀進行深度檢視,適時提出改善建議。

980114-1-gaoxyungz4-400.jpg

高雄市政府用心推動的單車政策,鼓勵市民愛用綠色交通工具(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二、連結海河景觀的西臨港線

為配合2009年世運會,營造健康環境,高雄市政府從去年開始建構長達180公里的都會自行車系統,目前已完成105公里,預計明年世運會舉辦前全部完工。

己完成的路線系統有「旗津環島踩風自行車道」、「愛河連接蓮池潭自行車道系統」、「後勁溪自行車道」、「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博愛世運大道」、「美麗島大道」、「前鎮河自行車道」,涵蓋了高雄著名的觀光景點和都會精華區,每個自行車道系統各自獨立,又可相互串連。完整一趟騎下來,既能健身,又能充份深入港都角落,已成為不少外地民眾觀光高雄的新旅遊方式。

首先就從「體能挑戰度」列為二顆星級的西臨港線自行車道開始。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位於蓬萊商港區11、12號碼頭(真愛碼頭)旁,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原本是一條讓人逐漸淡忘的臨港線舊鐵道,在高雄市政府的改造下,成為一條具有獨立動線的自行車道。是利用台鐵原來西臨港線1260公尺舊鐵道所規劃,向西延伸串聯鼓山哈瑪星、西子灣中山大學、壽山、鼓山輪渡站等景點;向南從15-22碼頭凱旋路口,包括五號船渠、新光碼頭、海岸公園等,全長5.5公里,行經路線為漁人碼頭→七賢路底→香蕉棚→駁2藝術特區→鹽埕觀光碼頭→真愛碼頭→西臨港線跨河鐵橋→光榮碼頭→星光水岸公園→成功路→凱旋路,終點就在夢時代購物中心。

980114-2-gaoxyungz4-400.jpg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網站pwb.kcg.gov.tw/index.asp

在高雄市騎乘單車,最迷人也最具特色之處,就是河海相連的景觀。

「光榮碼頭」,原是海邊路上的13號碼頭,這兒曾經是軍用港口,除役後的13號碼頭,近來成了熱鬧的燈會場地,元宵的海上水舞和煙火就在光榮碼頭登場。原來的12號碼頭,改名為「真愛碼頭」,原是一個散裝貨輪碼頭,但隨著貨櫃輪興起而逐漸沒落,市府交通局向交通部港務局租借12號碼頭,推出整合12號碼頭整體開發計畫,延續愛河水岸休閒觀光活動。

白色的雙風帆的造型的「真愛碼頭」,分別對著高雄市區及旗津渡輪碼頭,象徵高雄市與海港對話。往返真愛碼頭及旗津漁港之間的「真愛輪」與「光榮輪」,也規劃為常態性固定觀光航線,成為高雄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光交通工具。

「駁二藝術特區」包含駁二倉庫(P2倉庫)、台糖倉庫(C5倉庫)、月光劇場及藝術廣場。「駁」-載卸貨物之意,照倉庫編號,「駁二」係指第二號接駁碼頭。駁二倉庫建於民國六十二年,原本是港口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裡面。台糖物流倉庫據推測應於日治中期,開闢蓬萊商港區之後所建。

近年來,這些舊倉庫因使用功能消失而閒置。一群熱心的藝文人士,於民國九十年五月八日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並開始推動駁二作為愛河文化流域的開端。後來,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承租了駁二藝術特區,希望將此處改造成具特色之藝文中心,促進高雄成為國際化的藝術海港城市。「駁二藝術特區」包含駁二倉庫(P2倉庫)、台糖倉庫(C5倉庫)、月光劇場及藝術廣場。「駁」-載卸貨物之意,照倉庫編號,「駁二」係指第二號接駁碼頭。

駁二倉庫建於民國六十二年,原本是港口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裡面。台糖物流倉庫據推測應於日治中期,開闢蓬萊商港區之後所建。近年來,這些舊倉庫因使用功能消失而閒置。一群熱心的藝文人士,於民國九十年五月八日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並開始推動駁二作為愛河文化流域的開端。隨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承租了駁二藝術特區,希望將此處改造成具特色之藝文中心,促進高雄成為國際化的藝術海港城市。

参、瑕不掩瑜的硬體設施

記者特別利用與在地的Mobil 01小惡魔車隊成員約騎的時間,實地跟著車隊來一趟單車之旅。利用集合出發前的空檔,與車友不拉揚LDS(聊天)時,不拉揚表示,車隊先前已針對全市的單車道進行實測,包括舖面8.5、動線7.5、寬度8.5、景觀7、障礙8、整體8,總得分47.5(單項滿分10分)。整體而言,西臨港線在高雄市目前設置所有單車道中是評價最高的,也是市民朋友最常騎乘的路線,但從車隊的評價看來,還是有改善的空間,尤其是木棧道舖面並不是想像中的舒適。

單車道的設置有一定的標準可循,體委會印行之《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就車道的淨寬度、淨高度、坡道、迴轉半徑、排水性、護欄、植裁等都有一致性的標準,用路人不見得懂得這些標準,但在自行車道上漫遊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有在地車隊車友以實測方式對軟硬體設施做出客觀評價,是值得提供市府相闗單位,做為日後維修、整建與增建時的參考。

clip_image004

資料來源:Mobil 01小惡魔車隊提供,參考網站:http://fserow-shelves.blogspot.com/2009/02/20090222.html

據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人員表示,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的增設工程內容,包括既有環境整理,自行車道系統施作,木棧道及彩色瀝青舖面,自行車停車架、休憩木涼亭、木平台及休憩座椅等相關設施施作,設置夜間照明系統。六座景觀高燈搭配豐富的水霧變化,塑造寬闊獨特的入口地景藝術,入口兩側鋪設木棧道及景觀平台,往北接鐵路橋步道串連真愛碼頭,往南延伸至青年路底,在步道階梯上或坐欣賞夕陽晚霞或駐足眺望海天一色,動靜之間皆變化無窮、美不勝收。

但就自行車道的整體景觀以及基本軟硬體設置而言,是否真如市府官員所說的,能夠滿足市民休閒需求,經記者從漁人碼頭實地體驗、觀察,除配戴安全帽及安全配件屬於個人問題外,對自行車道的整體印象並不如預期,仍有改善空間。

舖面材質 PU道、木棧道、水泥地、人行道(磚塊)
停車設施
地圖標示 有,但部分路段不明顯
設置地點 適中
交通號誌 有專用的交通號誌燈
綠能植栽 植栽短期內尚缺乏成蔭樹木

資料來源:記者曾美君、鄒美華整理

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沿著車道,發現沿途種植多種植裁,如花色鮮艷的馬櫻丹、矮仙丹。還有一個有史以來的大發現,有三棵連在一起的龍眼樹,在七、八月成熟之際結實累累。

採訪途中巧遇一位帶同孫子外出散步的長者張先生,問他對西臨港線自行車道有何看法,那些需要改善或好的地方,這位張先生話匣子一打開,如數家珍般地指出:「好的地方是提供市民一個親近海洋的休閒場所,以前雖然住在只隔一條馬路的海邊路上,卻不能進到碼頭欣賞風景。

至於有待市政府在改善的,則包括:

(1)從十六號碼頭到新光碼頭之間,一邊種植可遮蔭的樹木,另一邊卻只種綠色植栽,如果兩旁都能可遮蔭的林蔭大道,相信更可以吸引市民,願意走出戶外散步、運動,可避免在家耗電。

(2)夏天五點多天就亮,路燈卻要到早上六點三十分才關閉,曾經多次打電話到市府1999專線反應,沒有下文,1999專線形同虛設。

(3)在光榮碼頭有二處閒置空地,已經好幾年空在那裡,一直都沒有綠化,而且有些地方雜草叢生,更談不上美化,任其荒廢,實在可惜又不與整體景觀協調。

肆、充滿熱帶風情的步道

城市綠化程度是衡量一個現代都市是否適合住居的指標之一,以海洋首都自居的高雄市,過去由於過度重視經濟發展的結果,工業化為這個城市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始終為人所垢病。市政府這幾年花費在綠化工程上的經費不計其數,在城市綠化工作上的努力已展現一定的成果,在自行車道籌建過程,也特別列入工程項目中,區內植栽綠美化,並配合綠美化設置自動澆水系統與相關排水設施。

對園藝有深入研究的李先生,陪同記者一路介紹車道兩旁的植栽,一路以身為高雄人擁有一條栽種多樣植物的車道,自豪的說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的植栽工程就是市政府綠化城市的典範。步道兩旁種植鳳凰木、欖仁、可可椰子、海棗、蒲葵等熱帶植物,選用鳳凰木延續愛河浪漫亮麗氛圍,欖仁為熱帶濱海植物,秋冬葉片轉紅掉落,營造落英繽紛浪漫景緻,椰子樹樹姿婆娑颯爽,終年青翠,主幹高聳粗壯挺拔,饒富熱帶風情,海棗樹姿粗獷健美,樹冠壯闊美觀,蒲葵生性強健、葉簇樸雅。

列植在光榮碼頭綠廊道讓整體景觀產生豐富層次變化,而可可椰子、海棗、蒲葵等棕櫚科植物的搭配運用,再配植旅人蕉、天堂鳥及艷紅鶴蕉等蕉類植物,除凸顯光榮碼頭整體場域壯闊氣勢,象徵高雄人堅毅不拔的韌性外,更代表南部人的熱情迎賓誠意。

文珠蘭、變葉木、鵝掌藤、射干、小蚌蘭、腎蕨、朱蕉及綠帝王蔓綠絨等10餘種觀葉植物灌木等的運用,除凸顯熱帶地區豐富多樣的植栽生態外,更充分顯示工務局養工處在光榮碼頭景觀綠廊道營造過程中的細膩用心,整體場域色彩格外鮮明悅目,穿梭林蔭之間眺望無邊無際海岸美景,彷彿遠離了都市塵囂與繁忙,讓陽光、綠意、海洋的熱帶風情帶動大高雄活力生氣。

伍、改善缺失持續維修安全上路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之所以是高雄最佳的自行車道,就是因為串連漁人碼頭、駁2、真愛碼頭與光榮碼頭。假日誠然鐵馬川流不息,而平日也有不少利用作為單車通勤過道,因為不用經過五福路、公園路交通瓶頸就可以安全又舒適的往來苓雅、鹽埕、鼓山等三區。

對自行車具有專業,也是在青年路經營自行車店的林先生指出,舊鐵道改成自行車道系統具有以下優點,包括1.動線佳,具通勤之利2.平直好騎3.路權高,少干擾4.施工時不須大動土木,值得市政府未來在規劃自行車道時參考。但是在設置上難免還有瑕疵,部分路段與舊有鐵軌斜交,其中的隙縫會牽引車輪陷落而產生意外,有必要加以補強,以免因此而摔車受傷。

苓中派出所劉姓巡佐說,駁二庫藝術園區往真愛、光榮碼頭的木板單車道有部分木板毀損翹起;有鐵馬族因此摔倒,但遲遲未見市府整修。七賢一路底鐵軌已舖平成單車道,但路中間號誌未拆,影響視線。橫跨愛河鐵道橋下真愛碼頭的單車道坡度陡,夜間光線差。

高雄港一帶終年有海風海水,單車道較容易受損,相關單位維修進度趕不上毀損速度,港區附近的單車道頗受鐵馬族青睞,有港警認為部分路段照明差、視線差、彎度大、坡度陡、凹凸不平或木板「哩哩落落」危機四伏。 苓中派出所副所長柯玉堂說,高雄市政府在派出所後方新完成的單車道有二 處彎度近90度十分危險,加上部分路面不平及夜間照明差,已有多名單車族跌倒受傷。

自行車道安全問題一覽表:

主要問題 路段
路面破損 公園路→真愛碼頭
沒有清楚的地圖說明 除漁人碼頭之外
沒有完善的停車設備 幾乎全程
沒有自行車的維修站 除漁人碼頭及倉庫自行車學校
轉彎處太窄且成九十度角 真愛碼頭→光榮碼頭
夜間照明不足 真愛碼頭→光榮碼頭

資料來源: 記者鄒美華、陳清泉整理

在高雄市頗具人氣的Mobile01小惡魔車隊車友,由於經常在平日約騎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相對於其他用路人,車友的觀察與體驗更真實與貼切。白月(化名)指出,路線的規劃順暢,人車分道,沿途又有不錯的塗鴉造景。不過,前半段真愛碼頭的木棧道騎起來抖抖的,小扣了一點分數。另外,單車道所使用的木板寬度都不足。

從車隊成立就已加入車隊的蛋頭(化名):對木板舖面與夜間騎乘有深刻的感受,他明白說出對西臨港線的體驗心得時指出,西臨港線已經算是高雄自行車道中很好的的一段了,較可惜的是並沒有很積極的看護跟維修,尤其木板路段,有些已經翹起來了,實在很危險。至於晚上燈光不足,這一點實在要體諒,現在騎腳踏車,大部份也是為節能減碳,如果為了晚上騎自行車,而增設路燈,反而有點違背原意了。理論上夜騎的光線是要自已準備的,所以如果要夜騎的話,前後燈、安全帽,請一定要自備。

車友紅色慧星(化名)對車道寬的觀察更深入,木棧道木板大約只有5-10CM左右,加上又在中間切割凹槽以利排水,所以騎車時的震動及噪音都因此加大不少,也使得木板的固定處更容易鬆脫。柴山登山步道的木板寬度約15-20CM,相信這樣的木板寬度用來做自行車到應該能達到減少震動及噪音的效果。

至於另一名車友不拉掦(化名)則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西臨港線的木板車道,是因為木板的關係,還是因為已經被騎壞了?我騎FD-17S去,怎麼手會抖到一個不行咧,騎二次我就認輸不再去了! 個人覺得比較奇怪的是,行人走的是鋪的很平坦的路,自行車走的卻是木頭做的,反過來是不是比較好?木板車道真的很不適合小經車、小折,設計的人看來沒騎單車好看不好騎的單車道。

陸、結語

西臨港線獨特的田園鄉村風貎,洋溢著輕鬆自在的氛圍,有人曾經以「嘴角上揚就是一種幸福」來形容騎在這條高雄市特有的自行車道上的感覺,擁有一條結合河海景觀的自行車道是高雄人的幸福。 騎乘自行車是一項既環保、減碳又健身樂活,適合男女老少,全家一起來的全民運動,如何騎得安全又舒適,是民眾最關切的議題。

從夕陽餘暉到星光點點,騎在有著山、海、河、港四合一優勢的西臨港線上,高雄市民最在意的是路面的平坦與安全,以柏油路面最佳,木棧道最差。至於用路安全以及入夜後的人身安全則是另外的考量。對市民而言,能夠一路平安盡興的徜徉在充滿熱帶風情的城市景觀是最起碼的要求,市政府相關單位是否在規劃時能考量用路人的心聲,讓這條美麗的自行車道成為國際知名的觀光自行車道,成為最具特色的運動休閒路線。

980114-3-gaoxyungz4-400.jpg

(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單車道毀村事件

單車道毀村事件,無異是單車風潮中的崩壞趨勢,如果官方一再以興建單車道為名,破壞生態、自然,遺忘親近社區的意義。單車族該是挺身而出高聲抗議,不要這種暴力單車道,沒人願意騎在這種悲傷的道路上。

一直覺得,單車道不該只是建設,而是一個文化深度的表現,以一種和緩的速度,遇見我們所疏忽的一切。

於是騎車,不是道路本身,而是沿途的風景。

但是幾年來,各地政府視單車道為減碳政績,甚至寄望在休閒增加觀光利益,於是為建而建,甚至舉著興建單車道的大旗,忽略人性中其他的必須。

桃園大漢溪河濱部落,見證一個粗暴的自行車道政策,為了興建車道,不惜拆毀整個部落,讓原本充滿溫馨的自行車道,沾染悲傷與橫暴的氣息。

公視13頻道四月六日晚間十點播出「社區。自行車道」,探討社區與自行車道的關係,有興趣可以看看。

 980404-bikevsabo-360.jpg

為了興建單車道,摧毀了原住民家園

3409402495_573c57110e_o

河濱部落存在大溪武嶺橋下已經二十餘年,居民佔據河岸地居住,有著都市原住民的辛酸故事,他們用著最隱匿的方式,自給自足的過著遊離都市的邊緣生活。

這次為了一條單車道的興建,竟然拆除整個部落,更荒謬是,拆除的理由,是因為部落在自行車道兩旁,不甚美觀!
高級的大官人啊!可知道美觀這二字多辛酸,對這群爬鷹架蓋大樓、年老無退休金、傷殘自己敷的原住民,在離開故鄉棲息城市邊緣之後,以工地拾回的木板搭建家園,如何要他們美觀?

3410215066_40073115f1_o

他們沒有歐式豪宅、庭園花園,但是種菜、種樹、種栗米所營造的田園景致,細膩觀察都充滿自然的美景,更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3409403661_43d58761e6_o

問題為了中產潔淨的虛假美觀,一切全拆。

那麼新建的單車道,又創造了什麼美觀?

3410212030_a818b4e3f4_o

新建的水泥車道,遠遠沿溪而來,在炎熱的陽光下格外耀眼,為了開路砍掉樹木,又在道路二旁種上植栽,那種無法長存,必須花錢一種再種的人工植栽。

3410211160_fdb6296f31_o

官樣的自行車道,為建而建,一樣的建設思維放諸四方,只考慮造出一條自行車道,提供騎乘移動,卻沒想過自行車道親近社區的意義。

3409405389_71df52ca15_o

自行車道通過部落並不衝突,甚至讓外來遊客親近都市原住民部落,成為一個溝通與相遇的通道。無論歇息,無論互動,有自然的景觀、有深刻的人文,會是一條多溫馨的自行車道。

在國外,自行車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專用道,而是運用原有的自然道路,在細心規劃、明確指示,以及路權的相互尊重上,自行車可以四處遊走。

那樣的精神,彰顯自行車運動的重要精神,簡易、安全、不破壞,它是一種行動的返古哲學,親近所有已存的事物,以緩速重新觀察我們的周遭事物,無需營造刻意的景觀。

但是,這些意義全然不被思考,休閒思維主導一切,彷彿自行車道就得新造,讓興建自行車道,又成為預算消耗的項目。
河濱部落被拆,因為一條自行車道,極其荒謬。

3409403255_e028613dc7_o

當流離失所的部落原住民,必須搭上帳蓬,過著不知未來的生活,無盡哀傷在這條車道串流,任何熱愛自行車的人士,都應深感痛惡,以和善的自行車道為名,毀掉一個部落。

3410214170_8d722858cb_o

看著毀壞的部落上方,一棟耗費鉅資建起的原住民博物館,宣揚愛護原住民文化的精神,那是如何的矯情,以及諷刺。

單車道毀村事件,無異是單車風潮中的崩壞趨勢,如果官方一再以興建單車道為名,破壞生態、自然,遺忘親近社區的意義。

那麼,單車族該是挺身而出高聲抗議,不要這種暴力單車道,沒人願意騎在這種悲傷的道路上。

3410213334_c5be6e2c5b_o

本文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