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血糕的記憶

記憶中,暗夜裡,以孔明車或機車承載熱呼呼肉粽和豬血糕的小販騎遍大街小巷,叫賣著 di~huei~kuei~(豬血糕)~,便向父母索求銅板奔出大門….

學畢業後,多在台北盆地以外打滾,四界走踏的最大心得是,台灣雖然小小的,但地域差別可不小,腔調、辭彙就不提了,就連飲食風格也是大不同啊。

其中,諸如吾人上北去國立台灣圖書館(央圖台灣分館),回程去搭捷運時,會在街角買的豬血糕便為一例。豬血糕也者,為吾人自細漢到大漢都很熟悉的平民滋味,但及長才發現一跨出台北盆地,這美味的蹤影就越來越稀淡。上上次去圖書館嘗得此物,是和一位自細漢便在高雄長大的八旬長者,問他嚐過豬血糕否?他微笑地搖搖頭說沒有,我買了兩支,我們當場吃將起來,他也直讚好吃哩!

4143708260_1cdd8c3511
此台灣圖書館前的豬血糕是撒芫荽先於滾土豆麩….

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小二三前,那還沒有24小時便利超商的時代(約莫是1980年代中),過了晚上十點,唯二吃的到東西,除了燒肉粽,便是豬血糕。記憶中,暗夜裡,以孔明車或機車承載熱呼呼肉粽和豬血糕的小販騎遍大街小巷,叫賣著「di~~huei~~kuei~~(豬血糕)~~」,是時,便向父母索求銅板,奔出大門,將悠緩行駛的小販攔下。「一隻豬血糕」童稚的我略帶羞怯地吐出購買的品項,然後將銅板遞出,以父母的辛勞所得,交換到一隻熱騰騰的豬血糕,溫暖暗夜餓到咕嚕作響的胃袋。

這裡所稱的豬血糕,應是台北獨有的處理食法。其步驟為將蒸籠中的豬血糕取出後(會以一隻籤仔籤著),沾上豆油膏,再放到土豆麩堆裡滾一滾,待其沾滿土豆麩,再撒上一點芫荽(香菜)。而小販保存豬血糕的四方蒸籠,則是至今仍醒目的影像記憶。這東東,可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童年美食。

說也奇怪,這東東在我上中學後,便很少出現。倒是唸高中時,每兩三個禮拜便去一次的光華商場前有一攤,那攤也是我極常光顧的。豬血糕的滋味,也因此和光華的舊書味深深連結。說到這,「那個時代」,央圖台灣分館便在光華商場對面哩~~~。

十年多前初來打狗,發現裸身赤體的豬血糕被稱為「米血」,嚇了一跳,而此東西通常是在黑輪攤出現,這和台北又有不同。

大學畢業後, 隨著生命旅程的漂浪它方,每番回鄉,除了會一嘗南部吃不太到的米粉湯、滋味差異大的炒麵,豬血糕也是令我縈懷不已的必嘗小吃,每當咬下了那軟中帶韌,Q感十足的豬血糕,味蕾食感便提醒自己~~啊,回到家鄉了~ 。


豬血糕,連結著我從小學到高中的記憶。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