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土地正義」: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出爐

717農民在總統府前種下水稻,而後扎根於彰化溪洲與高雄美濃的凱稻已經熟成,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出爐,要正式向政府說:「農民回來了!」

今年6月,苗栗大埔怪手毀田事件震驚全國,電視上,農民衝入田裡以肉身阻擋怪手、母親抱著孩子蹲在田邊哭泣的畫面,令人無限鼻酸。面對蠻橫無理的國家暴力,鉅商財團的步步進逼,農民即使求神問卜,也得不到公理的回答,除了奮起反抗,已經沒有其他的活路 (全台面臨徵收問題的區域列表,請見附錄一)。

7月17日,全國農民集結凱道守夜,以「土地正義」為口號,提出「停止圈地惡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召開全國農業與土地會議」三大訴求,並將一甲地的秧苗「種」到凱道上,要求政府在120天內回應上述訴求,否則將於「凱稻」成熟時,重回凱道,繼續抗爭。

如今,扎根於彰化溪洲與高雄美濃的凱稻已經熟成,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出爐,要正式向這個仍在持續毀農的政府說:「農民回來了!」(閱讀詳細條文,請見附錄二)

4804784391_326a50ccf8_b
717種下的凱稻即將成熟,民間版草案也孕育完成(攝影/鐘聖雄)

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簡要說明

一、以農為本、拒絕濫徵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1條明文規定立法目的包含「增進公共利益,保障私人財產」,然而政府卻任意曲解公共利益的定義,以致許多優良農地被任意徵收開發為蚊子科學園區,不少世代耕作的農民被迫離開耕耘一生的土地,嚴重侵害人民受憲法所保障的生存權與財產權。

為了解決此一情況,民間版修正草案第1之1條明定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一般農業區應盡量避免徵收,並在第4之1條將公共利益的評估標準明文化,未來需用土地人欲申請徵收土地時,必須依照法定標準製作公共利益評估報告(第13之1條第1項第5款),檢附於徵收計劃書中,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審議。

此外,草案第3條也明定政府因公共利益興辦事業而有需用土地之必要時,必須優先使用事業所在行政區內之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不得濫行徵收私有農地。

二、嚴謹程序、充分保障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2項雖然有公聽會之規定,但並未規定公聽會進行之程序,亦未規定公聽會結論之法律效力,導致現實上公聽會往往徒具形式,需用土地人只要派人到場隨便說明一下事業計畫,根本不必理會人民的意見,更有甚者,調派大批警力壓制和看管持反對意見的土地所有權人,於是一個又一個「充分討論並取得居民同意」的公聽會記錄就這麼誕生了。

為了杜絕這種惡霸行徑,民間版修正草案取消了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改在中央主管機關收受徵收申請並會同利害關係人進行現勘後,應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舉行聽證會(第13條第5項),使徵收人及被徵收人得就徵收案進行實質辯論,且要求中央主管機關必須於審議徵收案時,將聽證會記錄納入參採資料(第13條第6項),並在准駁理由書中敘明參採理由(第14條第2項第2款)。

三、完全補償、禁止搶掠

過去徵收補償費的計算一直採取公告現值作為基準,然而公告現值與實際市價往往差距甚大,使得財團得以和政府聯手,以低價強制徵收私有農地,再變更地目為建地,然後高價標售或專案讓售予財團圖利,大作無本生意,大發不義之財。為匡正此種近乎搶劫的現況,落實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

民間版修正草案第30條依「完全補償原則」之精神,將徵收補償費之計算基準由公告現值改為市價,要求需用土地人必須委託三位以上之不動產估價師,綜合評估一切影響土地交易價格之因素,並以鄰近及類似土地之交易價格作為參考,決定補償價額。第13之1條第1項第15款並規定此價額應記載於徵收計劃書中,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審議。

至於農作物與建築物之徵收補償,現有制度僅規定由地方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進行查估,程序草率且缺乏公信力,故草案第31條第4項亦明定農作物與建築物之補償價額應比照土地查估之方式,由三位以上之不動產估價師進行查估。此外,農作物之價額並應函請各地農會表示意見。

四、事權統一、民間參與

由於民間版修正草案改採市價補償,且要求需用土地人需在遞交徵收申請時即完成被徵收土地之估價,故草案第15條第2項將原來分屬中央與地方之核准徵收案權限與核定補償費權限,一律劃由中央主管機關管轄。

如此一來,中央主管機關於審議徵收案時,即可一併審議需用土地人所提出之徵收補償費數額是否已盡完全補償之義務;若不符合完全補償,則中央主管機關可以直接駁回該徵收案,以避免人民之財產權遭受不當之侵害。這種作法亦可敦促需用土地人在事前完善其財務規劃,確定能夠支付完全的徵收補償費用後,才發動徵收程序。

另外,為了確保徵收案審議的公正性與專業性,避免受到不正當的操弄,草案第15條第3項明定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的組成必須擁有三分之二以上由NGO所推派的民間委員,且應包括法律、地政、經濟、城鄉規劃或都市計畫、公共政策、農業、原住民等專長人士在內,以保證徵收案之公益性、必要性與補償之完整性確實經過各界肯認。

五、農民團結、還我「土地正義」

台灣以農為本,農村以血汗餵養寶島,農人辛勤彎腰只為生計,但這並不代表農民就是好欺負的。土地徵收制度不應該是國家和財團壓榨農村、強搶農地的工具,而必須是保障財產與捍衛生存的底線。這不只是農村與國家財團之間的戰爭,而是與每一個人休戚相關的事,因為浮濫徵收惡法不除,你我都有可能在下一秒成為資本黑手下的犧牲者。

沒有人的雙腳可以離開土地,沒有人的成長可以離開糧食,守護農村,就是守護台灣的未來。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的出爐,象徵著農民意識的覺醒,在凱稻成熟的這一天,農民要大聲地宣告,捍衛草根人民的生存權、捍衛農地生機、維護糧食主權,為台灣永續發展而努力。

附錄(1)20101111全台各地反徵收區概要

全台閒置工業區生產基地高達2263公頃,其中,科學園區聞置用地尚有253公頃,政府進行重大開發案時,未妥善利用閒置地,反而擴大徵收農地、不公不義。

各反徵收區 地點 開發案 土地徵收面積 備註
苗栗竹南大埔自救會 苗栗竹南大埔 竹南科技園區 28公頃 對當地農業產生嚴重環境污染
苗栗後龍灣寶自救會 苗栗後龍灣寶 後龍科技園區 150公頃 總開發面積362公頃,徵收民地佔總徵收面積51%,並引入傳統產業污染當地農地
竹北璞玉自救會 新竹竹北、芎林 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前身為「璞玉計畫」) 447公頃  
竹東二重埔自救會 新竹竹東二重埔 「新竹科學園區三期」後變更為「變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
討)(新竹縣轄部分)案」」
440公頃  
彰化二林相思寮自救會 彰化二林 台中科學園區四期二林基地 80公頃 總開發面積650公頃,主要徵收台糖地。
彰化高鐵(田中)自救會 彰化田中 台灣高鐵彰化站 183.34公頃  
台北縣土城彈藥庫自救會 台北土城 土城都市計劃案 20公頃 總開發面積139公頃
桃園鐵路地下化自救會 桃園中壢、平鎮 台鐵桃園中壢段高架化工程 徵收總面積500公頃含農地322公頃 四千多戶、二萬居民面臨房屋拆除的命運(拆除建物2.7多公頃)

資料來源:全各自救會、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整理

附錄(2)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總說明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係民國89年2月2日總統令制定公布施行;並於民國91年12月11日日總統令增訂公布第36-1條。緣因苗栗大埔事件,與各地被徵收農地之農民自救會夜宿集結凱道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並引發人民對政府及憲法法治的高度疑慮,要求修正土地徵收條例之聲浪也逐漸升高。

為落實保障人民財產權及生存權之基本人權,強化憲法上比例原則與公益原則在土地徵收條例之地位,使土地徵收程序、人民行政正當法律程序、行政機關之權責、徵收補償及相關行政救濟更為明確,以減少各機關實務運作上的爭議,及人民土地動輒被徵收而生之社會不安定性,並使人民因土地被徵收而受之損失,能獲得「完全補償」。故參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多次討論所提建議,擬具本條例民間版本修正草案。

本次修正草案重點為強化比例原則與公益原則在土地徵收條例之地位、落實人民行政正當法律程序及將「完全補償制」予以明文化,將本法各條所稱之損失,皆明文包括「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在內。本草案計修正三十二條、新增六條、刪除二條,共計修正四十條條文

下載全文

朱阿嬤,我們將傳承您的勇氣

典禮進行中,我看見許多人偷偷在拭淚,一位年紀與阿嬤相當的老婆婆,由其他人攙扶著,拿著花前送阿嬤最後一程。農村陣線的夥伴們…

編按:苗栗大埔農民朱阿嬤,不堪長期徵地精神折磨自殺,昨(22)日舉行公祭儀式,關心農村各界人士齊聚致意,本文為參與者之一,寫下現場的紀錄感言,與讀者分享。

DSC00305-480

車子開到大埔里,公祭的入口,還要再開過一條長長的路才會到達朱阿嬤公祭的靈堂。我們的車子才剛開進巷子,就遇到臂上掛著「農用」臂章的工作人員,拜託我們就將車子停在附近,因為可能陸陸續續還會有很多人前來弔唁,怕裡面的空間不夠停放。工作人員看起來約莫是大學生的模樣,說起話來有學生特定的靦腆與誠懇。

早上八點多,靈堂前除了身著黑色制服的接待穿梭,路邊的帳篷下還站著許多農村陣線的青年們,有些已與當地居民熟稔,正熱心的忙進忙出。我驚訝著志工們的年紀看起來都是學生,卻又有獨當一面的態度。

家祭結束後,再來是公祭的部分。靈堂布置的十分典雅,白色緞面的布幕垂掛在靈堂裡,兩旁是各界送來輓聯,很特別的,不是印象中常見到的慘白,反而是以略帶桃紅色的布條,寫著來自各界的祝福,這樣的安排讓氣氛多了幾分溫馨。

公祭前,先播放了一段朱阿嬤生前與家人們的合照,兒子們長大成人、畢業照、全家族出遊、孫子們與阿嬤的合照留影,看得出大家族成員彼此的緊密相連。影片的最後寫著,「阿嬤,我們會繼續捍衛這個家園,這片土地」,我不禁默默的紅了眼眶。靈堂裡掛著阿嬤彎腰站在稻田中的放大照,這彷彿就是阿嬤一生的寫照。

立法委員康世儒述說著阿嬤生前就已被附近四個里的居民所熟知,被視為大善人。經營雜貨店的阿嬤,每次總讓家境不好的鄰居賒米,遇到還不出債款的人,有時也就免費給他們了,因此附近居民都很感念朱阿嬤的善心。

典禮進行中,我看見許多人偷偷在拭淚,一位年紀與阿嬤相當的老婆婆,由其他人攙扶著,拿著花前送阿嬤最後一程。農村陣線的夥伴們發放給所有人一株花,跟著棺材的後頭,由家屬引領著,送阿嬤到路口。我把長長的花枝像拿香一樣高舉著,希望阿嬤的願望和不平能像當天晴朗無雲的天氣一般都煙消雲散,希望阿嬤一路好走。

送到路口,田秋堇委員帶領著大家呼喊著,「朱阿嬤,我們會捍衛這片土地!」「朱阿嬤,加油!」「台灣,加油!」群情頓時激昂起來,在炎熱的天氣助長下,大家對政府的不滿、劉政鴻縣長的不滿,隨著一聲聲的口號,像刺眼炫目到令人睜不開的豔陽般,形成一股眾人團結的力量,我們要一起反抗下去,我們要對抗這不公不義的事情,我們要捍衛這片土地,我們希望朱阿嬤的死沒有白白犧牲…
DSC00306-480

上禮拜詹順貴律師與廖本全教授已被政府相關單位請去開會,擬訂出一套以地換地要如何進行的版本,葉家二姐和我們解說著未來可能會將眾人的耕地集中在工廠邊,但還要再和自救會的成員們商量,看最後大家決定如何再公布,每個人的耕地狀況不盡相同,換到新地點之後的配套措施也還待雙方協調。

例如有位農民提出,他的田埂當初是用水泥做的,要價十幾萬,那換到新耕地之後也要求相關單位要重新做出相同的設施,諸如此類的協商,還端賴政府解決事情的誠意。但距離怪手鏟田事件發生的6月19號,已經過了兩個月。居民從惶惶終日,睡不好覺、惡夢連連,到現在壓力已慢慢減緩。

葉家二姐說,真的很謝謝各界的幫忙,包括台大法研所的學生們,農村陣線的學生們,小李,詹律師,廖教授,和潘醫師的長期關懷,還有網路上不知名的網友們,集結起來的力量,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還有這麼多的人在關注這件事,無形中給了居民莫大的支持與安慰。

「我這次真的對年輕人改觀,以前總覺得他們草莓,但這次有好多年輕人主動來大埔關心、幫忙,我很佩服也很感謝他們,」葉家媳婦說。「以後我兒子要是要參加什麼社運,我一定支持他去。」

清大的學生說,他們是李丁讚教授的學生,原本自己組了讀書會,請李教授前來指導,開的課叫做「台灣農業問題」。他們從大埔事件發生以來,便長期駐點在這裡,了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種種問題,聽著當地人說著以前稻田的美麗。他們這段時間陪伴著當地居民打這場仗,也陪伴著當地居民走過這段時間,和阿公阿嬤講講話,稍稍紓解他們不安又害怕的心情。

之後我們和自救會的成員以及這些年輕人到頭份一家有名的客家小炒吃午餐,席間葉家媳婦說,「好久沒有這麼開心了。」葉家二姐也說,「現在看午間新聞,還會不小心就打起瞌睡,不像之前根本就擔心得睡不著,那個精神緊繃得…」她蹙著眉、搖搖頭。

「但是幸好有潘醫師來關心我們,給我們幫助很大,」葉家二姐舉杯敬大家,言談間看得出連月來的壓力,已不復見,如今笑容裡多了堅毅與決心。對付起政府官員,自救會成員人人皆是「來啊,我才不怕你」的自信。

當自救會成員們和我們解釋大埔徵收事件公文裡的細節,「闢建率」、「容積率」、一坪土地換算成幾萬,等等乍聽之下讓人頭昏的專有名詞和術語,就從一些看起來看似的歐巴桑嘴裡熟稔的脫口而出,拿起未來土地規劃圖解釋得比誰都清楚,我心裡非常震驚,台灣人民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覷,葉家媳婦說,「這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當然要自己捍衛。」

不論是二重埔、土城彈藥庫、灣寶自救會,這次前來公祭的自救會共有20多個,就像古早農村割稻子一樣,今天你幫我,明天換我去你家農田幫你,不分彼此,農民的力量漸漸團結起來,一同對抗欺負農民的政府,讓受到欺壓的百姓們知道,全台灣還有很多人都在關注這些事情,面對強權,我們並不低頭。就像這次當天從高雄來的中山大學學生說的,「這次,完全就是衝著一個道義來的。」

各地自救會、學界、律師、醫師、學生、全國網友們,在這次大埔事件中,通通站出來,幫這些農民們出一口氣,陪伴他們打這場仗。路雖然還很長遠,但前方已有了光亮,朱阿嬤,請您也在天上保佑這片土地,讓它像以前一樣美好,讓這些農民們能回歸以往的寧靜,用自己的雙手,讓稻穗再結出美麗的金黃。

DSC00307
葉家架設在稻田邊的稻草人,期望對農田有傷害的人事物不要來犯。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甲仙以有機方式栽種新米,成果與銷量不但令外人驚艷,也引起本地農民的訝異。陳漢忠阿伯便篤定地表示:「雖然以前不相信,但未來若還有自己的田,我還是會用有機栽種的方式。」

100_1388-480.jpg

猶記去年八八水災襲擊台灣時,常可聽到老一輩台灣人驚呼:「這比八七水災還恐怖!」這兩個相隔恰巧五十年、同樣發生在八月上旬的颱風,在台灣人的字典裡,幾乎是重大水災的同義詞。但有多少台灣人—尤其是看天吃飯的農民—在一生中經歷過兩次水災的重擊?

兩次大型災害,見證社會變遷

甲仙的農民陳漢忠,就擁有這樣戲劇性的經歷。42年次的陳漢忠,原是苗栗人,六歲時,父親因為家中食指浩繁、田地不足,決定遷往南部開墾。不料兩年以後,定居甲仙鄉的陳家就遭遇了八七水災。

「八七水災沒有比這次慘啦,這次莫拉克比較慘。」陳漢忠笑著說,「那時候,我們家的田地也被沖毀,田地佈滿了石頭。是阿爸帶我們把石頭的縫隙填平、再鋪上泥土,才能重新種田的。」

1959年的八七水災,為全台灣帶來1000公釐以上的雨量,在二次戰後的台灣記錄上,其影響範圍與受災人數僅次於九二一地震與去年的莫拉克風災。 五十年前,政府對於甲仙地區的治理能力不如今日,甚至,在莫拉克風災當中肝腸寸斷的南橫公路,在當時也僅僅是一條日治時代留下的理蕃警備道「關山越嶺道」 而已,尚未修建成省道。

「那次沒有像今天有八八臨工啦、農地補償啦,都沒有,也沒有南橫公路啦!政府那時候也很窮,沒有錢,因為沒有南橫公路,也很難進來,所以不像今天有 那麼多的救災,但是有發麵粉補貼。」1950年代美援的麵粉,成為台灣政府救援災區的食糧首選,也是當時年幼的漢忠阿伯記憶中,政府唯一的災區救援政策。

「我還記得那時候往山裡的交通也全部中斷,一直等到乾水期,才在河底開路,用卡車載一些山裡面的樹薯出來賣。」兩次水災帶來同樣豐沛的雨量與慘重的災情,但這兩次災變之間跨越的半個世紀,恰巧是台灣戰後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即便是相似的災情,卻帶來了迥然不同的重建風景。

a0427095efcc
甲仙農友陳漢忠(攝影/蘇福男)

民間力量移轉:從巷口雜貨店到大型NGO

譬如,在九二一地震與莫拉克風災中,一直都扮演重要角色、甚至重要到足以引起爭議的非政府組織(NGO),當然也不存在於1959年的台灣。慈濟基 金會的前身,「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要遲至1966年才由證嚴法師在花蓮創立。在政府治理之力有未逮,民間NGO力量又尚未興起的八七水災重建工作中, 什麼樣的民間力量支持了五零年代的農民重新站起呢?

「外面那個錦昌商店,甲仙大橋一過來那間,你有看到嗎?」坐在甲仙大橋畔,陳漢忠阿伯指著市區主街對我說:「他們那間是客家人,當時借錢給大家重 建,我們半年去借一次週轉金,等到作物收成了再還就好。而厝邊隔壁也會用『換工』的方式來幫助彼此重建,若只有我們家,怎麼可能自己重建那個農地?」

在農村信用貸款尚未完全被國家收編的年代,由雜貨商店負擔的小額信用借款,與農村的人際互助網絡,是幫助陳漢忠一家在八七水災重建的重要支柱。

五十年之後,錦昌商店仍然站在甲仙大橋口,為過往行人提供補給與歇腳之處,但已經不再是莫拉克災後重建的要角。家中田地因為莫拉克風災流失,因而再次成為受災農民的陳漢忠,現在則申請勞委會的「八八臨工專案」,成為災後多元就業方案的一員。

有機重建,紮根站起

陳漢忠所申請的八八臨工,是甲仙鄉愛鄉協會的「有機新米」種植計畫。分散在楠仔仙溪畔的七分農地,是甲仙鄉愛鄉協會以災前便存在的「蔓花生家族」為 基礎,所作的有機稻米種植與實驗計畫,也是甲仙災後產業重建的計畫之一。陳漢忠以他豐富的農事智慧,與有機班的其他工作人員一同努力,成為大家最好的「師 傅」。

「我二十多年前有種過稻,後來因為收成不夠好,也有轉種香蕉、木瓜等等。但是以前國小時阮老父教我的知識,我都還記得。」陳漢忠如此說道。甲仙愛鄉 協會理事長陳敬忠也表示,在今年第一批有機米的栽種過程中,農民的在地智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陳漢忠先生會製作非常多種類的趕鳥器,我們甚至特地請 安排一堂課,請他替甲仙國小的孩子們教學,孩子們都非常高興。」

提起這樣的教學過程,陳漢忠十分高興:「可以做人老師,當然歡喜!」但除了為人師表,他也從有機米的栽種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知識:「我之前還不相信不用藥仔、不用化肥可以長出米來!想說那些蟲子,我們用藥都用不死,不用要怎麼可能?結果,欸,真的可以耶。」

100_1388
有機稻作的栽種是甲仙農民災後重建的方案之一,也代表了全新的嘗試與希望(攝影/何欣潔)

甲仙以有機方式栽種新米,成果與銷量不但令外人驚艷,也引起本地農民的訝異。陳漢忠阿伯便篤定地表示:「雖然以前不相信,但未來若還有自己的田,我還是會用有機栽種的方式。」

而他當前的希望,便是八八臨工專案不要因為風災熱潮過去,便貿然取消:「這兩次水災,都是天災啦,我們不能怪政府或任何人,可是很希望八八臨工可以繼續維持。」

訪問當天,陳漢忠方從田間歸來,以有機農法栽種的田地,已經播下了二期稻作,仍然需要他悉心與睿智的照顧,一句「田地就是要種東西的,不能放在那裏 讓它荒廢。」,道盡了他對農事的認真與執著。在莫拉克週年已過的此刻,經歷過兩次水災的農民,正以半個世紀前的在地智慧與互助精神為基底,輔助使用現代政 府的治理技術,摸索著重建的方向。

農民:停止怪手毀田 苗栗縣政府:不可能

針對大埔里土地徵收爭議,廖本全表示,如果中央真的願意做事,應先請苗栗縣政府停止怪手毀田,同時暫停土地徵收程序,因為都委會核定的前提是群創要地,但群創不設廠了,當初核定的依據已不見了。

990630prehsiuh-450.jpg

苗栗縣竹南大埔反對土地徵收農民,今天再度來到行政院、總統府,抗議苗栗縣政府上周大動作毀損農作、強徵農地。

農民要求苗栗縣立即停止拆屋毀田,賠償農民損失。同時要求苗栗縣府重新評估群創光電用地需求後,重提新計畫送內政部都委會審查。

接受陳情的行政院官員只說會向行政院長、秘書長報告,未給明確承諾,農民更火大擠向行政院門口:「立即停工、計畫重審…..」。農民隨後轉往總統府陳情,總統府公關室副主任卜正珉也跟上周一樣,只說「盡快處理」。

下午農民得知苗栗縣長劉政鴻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參加活動,農民前往陳情,沒想到劉政鴻卻中途落跑。

苗栗縣政府:土地所有權已屬苗栗縣政府所有

針對農民指控,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處長江松茂回應,土地徵收已是既定事實,居民提的三點訴求,「絕對不可能改變」。

農民指縣府以大批警力粗暴對待農民,江松茂反駁,「這是什麼時代,如果縣府沒有法的依據,怎麼可能隨便去鏟人家的田?」而且整地時請警察維安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反指是居民無理抗爭才會導致衝突。

縣府表示,這些地區的地價、土地改良物補償費,都已依規定發放或提存保管,「土地所有權已屬苗栗縣政府所有」。為了趕在年底前配地,才會多次清除地上物,以利進行公共設施工程。

農民:立即停止拆屋毀田,重提計畫

苗栗縣政府推動「竹南科學園區周邊特定區計畫」,徵收130公頃土地,部分民眾反對被徵收,縣政府在未與民眾達成協議前,即依土地徵收條例,採取強制徵收,同時將補償金提撥到法院留存。

大埔居民葉秀桃表示,原本徵收地的產業園區只有23公頃,但97年3月群創光電要增地4.98公頃,一個月後內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就通過徵收面積擴大為 28公頃,97年5月苗栗縣府即公告區段徵收,徵收價只有市價四成,但不公布開發後的單價一坪要多少錢,居民不清楚才不放心交出土地權狀。

居民表示,據聞群創公司已不需要新增的4.98公頃地,苗栗縣府徵收案已缺乏正當性,因此要求縣府應重新檢討,另提新案送審。

社會譴責,苗栗縣更急著拆屋毀田

苗栗縣政府於6月9日凌晨三點在大批警力進駐下,開進20多部怪手,以整地為名,把即將收割的稻穀破壞得面目全非。此事引發社會關注,認為苗栗縣政府執法有失公道,農民於6月23日北上總統府陳情。

正當居民還在等待總統府回應時,不料苗栗縣政府又於28日以更強勢警力、更大規模鏟除農民作物。苗栗縣政府如此不顧社會輿論,全民震驚,農民今再度北上陳情。同樣面臨土地即將被徵收的新竹縣二重埔、苗栗縣灣寶里、新竹縣台灣知識旗艦園區(璞玉計畫)預定地農民也趕來聲援。

大埔自救會發言人葉秀桃說,政府為了財團,消滅農地、虐待農民,「給農民死路走、給良田死路走」。

大埔居民黃秋琴表示,「我反對家園被徵收有罪嗎?」她指縣府說98%農民讚成徵收是公然說謊,事實是總計徵收130公頃,反對的農民就有近20公頃。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說:「這是台灣種田人的悲哀」。她表示,農民不是反對經濟,但經濟需要毀滅農地做工業區嗎?工業汙染受害的是什麼人?「我們拿鋤頭的人,面對一個鴨霸的政府」。

學者:土地徵收應取得「土地所有權人」同意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表示,目前土地徵收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徵收條例中有關徵收的必要性、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利益由誰定義等等規範都相當模糊。「因為模楜,於是變成政治、經濟力量操作的工具」。

廖本全表示,土地徵收的依據是什麼、前提是什麼、有什麼需要,都應清楚、嚴格被界定。土地徵收應取得土地所有權人的意見,但從歷年土地徵收的例子,都看不到土地所有權人的聲音。

例如苗栗縣政府推動後龍科技園區,未問土地所有權人灣寶里居民意見,反而請所有議員、里長簽名贊成,接著縣府針對整個苗栗縣做民調,指此案超過八成民眾同意。廖本全說:「這是集體暴力,集體剝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內政部應立即撤銷此案

廖本全認為,這個案子不只是土地徵收的問題,而是都市發展、工業政策、台灣的農業及農糧問題。民眾應質疑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他們都沒有責任嗎?內政部都委會要出來講話。」

針對大埔里土地徵收爭議,廖本全表示,如果中央真的願意做事,應先請苗栗縣政府停止怪手毀田,同時暫停土地徵收程序,因為都委會核定的前提是群創要地,但群創不設廠了,當初核定的依據已不見了。

另外,苗栗縣府也未依照在都委會的承諾對給予農民「從憂從寬」補償。廖本全呼籲,內政部應立即撤銷這個案子通過的決議。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紀錄片】城市農民曆紀錄片1122

關渡平原-台北市最大的農業區,上百公頃的農地,來自屏東的阿郎夫婦,其耕地就佔了三分之一,只是廣大的農地加上與城市距離,未給阿郎帶來絲亳的利益…

◎城市農民曆紀錄片◎

透過兩部紀錄農民心聲的影片,邀請導演與您一起感動分享關渡平原的故事!

時間:97/11/22(六)14:00-17:00

地點:豐年社區發展協會(中央北路2段237巷27號2樓)

議程:

時間 議程
14:00-14:10 致詞與介紹
14:10-15:10 播放紀錄片-城市農民曆
15:10-15:30 洪淳修導演分享拍片與農民心得
15:30-15:40 來賓致詞
15:40-15:50 茶敘
15:50-16:10 播放紀錄片-農民對生態政策的迷思
16:10-16:30 洪正鈞理事長分享拍片心得
16:30-17:00 綜合討論

主辦單位:北投社區大學、豐年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人:許蓓璉 02-2893-4760

片名:城市農民曆

導演:洪淳修

簡介:關渡平原-台北市最大的農業區,上百公頃的農地,來自屏東的阿郎夫婦,其耕地就佔了三分之一,只是廣大的農地加上與城市距離,並未給阿郎帶來絲亳的利益,反倒讓開發所帶來的災難,在第一時間降臨這裡,財團購地、廢土傾倒、焚化爐落塵、休閒與農業的衝突…阿郎除了要應付天災地變,還要面對這些農民曆上沒寫的事,並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耕地,慢慢地被這個城市給吞蝕。

片名:農民對生態政策的迷思

導演:洪正鈞

簡介:有一天,巡守隊員阿財告訴我,本來他準備將田裡稻穀收割後賣的錢給唸大學的女兒註冊,然而稻子全被鳥兒吃光了,他不知要怎麼辦?

政府在美麗的關渡平原上設立了水鳥保護區,給人們多了一處休閒賞鳥的地方,讓過境的候鳥有個舒適歇腳的休息站,留鳥有個安心繁衍下一代的安全場所,然而配套的措施似乎尚嫌不足,如能對周遭受鳥害的農田提供補償或規劃作物種植種類,也許是可行的方法。其實生態是宇宙間最美麗的演員,農民為增加收成而噴灑農藥,無辜的鳥兒往往成為受害的一群,其實牠們仍是爸媽的孩子、也是孩子慈愛的父母。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