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遺產的正面力量─馬祖推動登錄世界遺產

這座以鮮血、汗水乃至於生命換來的「地下碼頭」,雖被譽為「鬼斧神工」,卻因錯估潮差,從未扮演過預期的運補功能,使之在悲壯之餘,更平添荒謬。

許多人對馬祖的第一印象就是國共對峙時期的反共前哨,但隨著兩岸關係的和緩、戰地政務的解除,馬祖不再是神秘的軍事重地,但這一段長達半世紀的戰地歷史,並沒有隨著角色的轉換而灰飛煙滅。事實上,島上仍然隨處可見的戰地設備、軍事地景,再再重述了那一段「負面記憶」,讓人們思考與反省戰爭的本質。

也因此,馬祖正積極爭取將此豐富的戰地地景登錄為聯合國世界遺產,藉著保存世界上少數僅存的差異空間,以做為人類文明的反身之鏡。

eddf19351011.jpg
北竿芹壁聚落傳統石屋上的戰爭標語。

西莒青帆村防空洞前的老士官長
西莒青帆村防空洞前的老士官長。

南竿津沙村防空洞
南竿津沙村防空洞。

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以及快速工業化、都市化所帶來的創造性破壞,威脅著分佈在世界各地珍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有鑑於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過著名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界定世界遺產的定義與範圍,希望藉由國際合作的方式,處理世界重要遺產的保護問題。

無論是象徵人類建築文明的埃及金字塔、希臘雅典衛城、中國麗江古城;或是象徵精神文明的中國崑曲、日本能劇;以及大自然傑作澳洲大堡礁、中國三江併流等有形無形資產,都因此得到保護的承諾。

而在這些正面表列的遺產之外,更有些承載著人類陰暗歷史的位址,例如曾經做為痲瘋病人、精神病患收容之地,乃至於1960年代到1991年成為南非最大黑人政治犯的秘密監獄-羅本島;1940年納粹德國在波蘭奧許維茲設立的猶太集中營;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初,做為數百萬黑奴轉運站的塞內加爾戈瑞島;以及1945年人類史上第一次遭受原子彈轟炸而導致數十萬人死亡的日本廣島等,它們的存在是對於過往所為之瘋狂與罪惡的提醒,期以避免重蹈覆轍之誤。

從這個角度重新看待馬祖的軍事地景,它不僅提供了「觀奇」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在1950年代以降的冷戰時期,在由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分治世界的對抗關係裡,馬祖做為「反共的最前線」之一,憑借著簡陋的構工器具,利用炸藥,投入大量人力,犧牲無數寶貴性命,銘刻上坑道、碉堡、標語、砲台等戰地烙印,在山陵起伏下,是一條條坑道的交織,密度為全世界之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位於南竿、北竿以及東引島上的北海坑道。

1968年,國軍進行「北海專案」作戰計畫,同時在南竿、北竿、西莒(此處因地質關係開鑿失敗)及東引,開鑿可供登陸小艇靠泊之坑道碼頭,藉以暗中進行運補工作。以位處南竿島鐵板海岸線的北海坑道為例,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

當時馬防部出動了2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編成3組,日夜趕工,歷時820個工作天完工。當時的工程技術遠不如今日發達,要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人力一鎬一斧開闢。然事實上,這座以鮮血、汗水乃至於生命換來的「地下碼頭」、被譽為「鬼斧神工」的軍事工程,卻因為當時錯估潮差而從來沒有扮演過預期的運補功能,使之在悲壯之餘,更平添荒謬。

南竿北海坑道內景
南竿北海坑道內景。

其實在每一座軍事設備與地景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而且不僅僅是大敘事觀點;更值得挖掘與了解的,是多少年來被忽略與掩藏卻深深受其影響與支配的庶民歷史,而這些點點滴滴的戰地生活經驗,將做為推動馬祖加入聯合國世界遺產最重要的支持與連結。因為在歷史的「負面」,生活其中的人們,將為此負面遺產所具備的醒世價值,提供最有力的證據。

(作者為連江縣社區營造中心「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西莒,遺落在時間之河….

2008年夏,我第一次踏上四鄉五島中最神秘的西莒,在一次次接近它的過程中,認識這個彷彿遺落在時間之河的島嶼。

我的故鄉馬祖,是由37座島礁組成的列島,但有居民居住的島嶼僅有五個,分屬四個鄉,分別是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以及莒光鄉(東莒島、西莒島),而我出生、成長、生活在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南竿島。很多馬祖人跟我一樣,雖然居住在馬祖,卻往往對於居住地以外的島嶼一無所知。

2008年夏,因回鄉工作的關係,我第一次踏上四鄉五島中最神秘的西莒,而在一次次接近它的過程中,我漸漸地認識了這個彷彿遺落在時間之河的島嶼,述說著那些過往的繁華與滄桑。

時間之外的西莒

從南竿福澳碼頭出發,往西南方向航行,經過五十分鐘的船程,來到了西莒青帆碼頭。映入眼簾的是依著山勢而建的青帆村,錯落有致的房子,外牆不約而同漆上了白,遠方山頂上「山海一家」的標語,透露出戰地時期的氛圍,但卻同時有著截然不同於馬祖閩東聚落的異國風情。

青帆村舊名青番村,馬祖話「青番」指的是洋人。在清末五口通商時期,外國商船經常需要在青帆澳口候潮,趁漲潮之時,使商船順著潮水駛進馬尾港。因此,洋人需在此與當地人以物易物,換取水、糧食等民生必需品,當時的青帆村充斥著各國的舶來品,甚至有酒館、鴉片館等,故有「小香港」之稱。

990729xijyuihohoh-450.jpg
西莒青帆村

02
西莒青帆村中正門前(昔日港口)

政治局勢影響下的島嶼

小香港的榮景直至民國38年發生了轉變,馬祖與大陸緊密的貿易關係,變成對峙的兩岸。當時多支國軍部隊由閩江撤退來到西莒,接著韓戰爆發,美國介入南北韓戰爭,在台成立美軍顧問團,為了取得中共的國家情報,於青帆村設立西方公司,作為美國情報局的偽裝,並收編多支部隊及當地居民組成東海部隊。

東海部隊於山海一家的位置蓋了西方公司人員的住所與辦公處,美方利用東海部隊竊取中共情報,我方則希望透過東海部隊不斷的突襲行動來宣示主權,雙方各取所需,但是東海部隊除了竊取情報、打游擊戰之外,還趁勢掠劫閩江口往返的商船作為副業。

據當地耆老回憶,他小時候曾被東海部隊的人帶著去南竿乘船兜風,回程的時候在青帆港看見一艘商船被拖進碼頭,船上什麼寶都有。我問耆老,你都不會害怕他們嗎?老人家跟我說東海部隊不搶老百姓的,有的還會放音樂、唱戲曲,沒有什麼的。我想,在他們的記憶裡,西方公司或許不是什麼情報組織,而東海部隊也不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部隊,那些都只是他們的生命故事裡短暫的過客罷了。

從港口拾級而上,來到西方公司的舊址「山海一家」,這裡是青帆村的置高點,不難想像過去司令在此指揮作戰的情形。現在,這裡成為瞭望青帆的絕佳位置,而原本雪亮的白,也蒙上時間的塵埃,不見當年的意氣風發。

而在醒目的山海一家之下,刻劃著這裡庶民生活的烙印,各種建築形式併立在這個小小的村落,印象中屬於馬祖的閩東式石砌建築零落地矗立其中。經過三次祝融之災,木造的老房子僅於村中央那一部分,其於由國民政府改建為集合式國宅,也就是那些白牆房子,造成青帆獨特的景觀。循著步道走進巷弄,方能發現早期木造建築的樣貌,牆上斑駁的綠漆配上鮮紅的春聯,形成豐富的視覺感受,如同它的歷史一般層層疊疊。

03
西莒山海一家(西方公司舊址)

有人說走進青帆,感覺有點像昔日香港的調景嶺,也有點像台灣的寶藏巖,而我希望有一天,當越來越多人認識西莒,西莒的表情就能說明一切。

04
偷閒的阿兵哥

05
青帆村像弄間木造樓房(昔日情報交易場所)

06
商店門前錯置的塑膠菜籃

(作者為連江縣社區營造中心「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夏天馬祖的暖風,歡迎光臨

穿越海盜屋與曲折的巷弄,志工隊員們走出芹壁的迷宮,繼續北竿的旅程。雖然蚊子多,機車的車胎漏氣而且快沒油,似乎沒消除她們的興致。

談到馬祖給妳甚麼印象?是很冷、很遠、還是聽不懂的福州話呢?讓這群暑假來馬祖當志工的大專學生來告訴妳。來自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的十五名女學生在教官的帶領下來馬祖兩個禮拜,服務之餘也來一天北竿之旅,所見所聞滿是人情味。

缺乏交通工具是這群師生的困擾,南、北竿公車照表每半小時才有一班,而且路線不見得一樣,錯過了可得山路「行軍」。隨團護理師柯富蓉說:所以我們搭便車。不論是軍車還是民車,只要有迫切需要,女同學們就在路邊邊跳邊攔,也遭受了少數司機的白眼,可最後還真的有鄉親幫忙呢!

教官林麗香說:我們上禮拜五(七月二日)從北竿回來已經三點半多,錯過了停靠福澳的公車,一群人走啊走的,來到清水村附近,拼命攔車;幾輛軍車呼嘯而過,駕駛阿兵哥的表情好像被我們嚇到,結果有一輛廂型車停下來問我們去哪裡,載我們其中四、五個人回仁愛村。後來又有一輛小發財車靠過來,不過十幾個人好像真有點太多,司機大叔是邊載邊罵,但也不停笑著說:沒辦法。

從高雄來的她們說:在大城市除了公車和計程車,很難有司機理你─除非像在墾丁,搭便車已經成為習慣了,馬祖就是不一樣!

990716yunc154f3270e59-450.jpg
輔英科技大學香海社健康照護組的同學。

電視新聞說馬祖有黑店,這群女生可不這麼認為。來到芹壁,她們推薦地中海民宿的老闆娘,熱心又慷慨,每一杯特調冰沙只收九十塊錢(原價一百二),還超量供應,最重要的是,女同學們說:風景好美,民宿外面就是藍藍的海洋,一座島像烏龜一樣蹲在那邊。

穿越海盜屋與曲折的巷弄,志工隊員們走出芹壁的迷宮,繼續北竿的旅程。她們在塘岐村租機車時,也享受近乎半價的優惠。隊輔謝欣陵回憶,其中一家老闆,每部開價五百元,加滿油,被我們富蓉學姊還有大家一起殺價,最後無奈地說:兩百五;還聯繫其他三家要他們也提供這個價位。

小朋友的熱情也讓她們大開眼界,柯富蓉說:小朋友才帶幾天,看到我們就抱上來了,跟我們到處跑,不肯走呢!

雖然蚊子多,機車的車胎漏氣而且快沒油,似乎沒消除她們的興致。海、空交通不便似乎在笑聲中拋在腦後,離開馬祖的前幾晚,有一天半夜跳電,她們都跑出學校宿舍看星星,夜裡仁愛村缺少光害,她們的馬祖回憶也多了星光燦爛這一段;旅程總有結束的一天,但是她們的生命裡永遠有馬祖夏天的暖風,和島上直率溫馨的人情。

02

03

04
來自高雄輔英科技大學的十六名護理系師生,志工服務之餘也來一天北竿之旅,走訪芹壁、后澳與塘岐等地;無論是在北竿旅行或在南竿當志工,所到之處無不有鄉親溫暖的協助,小朋友的熱情也讓她們印象深刻。

(作者為連江縣社區營造中心「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馬祖之蘿蔔驚奇

冷冷的馬祖冬季,孕育出最香甜的大蘿蔔,是老天爺賜與的禮物,經過風霜粹煉過的馬祖大蘿蔔,猶如裹上一層甜美的糖衣,入口的清甜,真要感謝這冷冽的東北季風,籃球那麼大的蘿蔔,真是好采頭….

小時候大家都讀過拔蘿蔔的故事,但是如果遇到這樣的蘿蔔,你還拔得出來嗎?揉揉你的雙眼,不要懷疑,這是真的。公職退休的家父,在自家菜園培育出數顆大如籃球般的馬祖大蘿蔔,秤一秤重量,真是不得了了,每顆都有六至七斤重,最大一顆足足有八斤重耶!碩大飽滿的模樣,讓每個聞風而來的親友們無不嘖嘖稱奇,直說長這麼大第一次見過這般巨物。

籃球般大的蘿蔔對照圖
有八斤重的蘿蔔

去年三月從公職退休的家父,開始過者種菜健身的退休生活,短短不過一年的時間,在農家算是生手,卻種出像籃球一般大的蘿蔔,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消息一傳出,親朋好友立刻前來圍觀,「哇塞!好大的蘿蔔啊!」驚訝之聲此起彼落,開心之虞,也不吝嗇公開了培育的心得,有三個要點,首先株距要夠大,第二施肥要得宜,再來就是靠強烈冷氣團的幫忙了。

今年元月至二月底,馬祖氣溫只有個位數,讓人冷到直發抖的東北季風正是蘿蔔生長最快速的季節,因為寒冷的天氣,蘿蔔內的澱粉轉化成糖分,成了冬季最甜美的果實。

當然這麼碩大的蘿蔔,除了好看,經過媽媽的巧手,變換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餚,在這邊介紹一下馬祖傳統特別的冬季蘿蔔料理,第一道:馬祖酒糟炒蘿蔔,在馬祖的冬天釀造老酒後的酒糟,加上清甜如水梨般切片後的馬祖大蘿蔔,大火拌炒後,灑上鹹香的蝦皮,蘿蔔的清甜,燴上酒糟淡淡的老酒香,再點綴上脆脆的蝦皮,一咬進口,爽脆特殊的口感迴盪齒間,直叫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筷子。

馬祖酒糟炒蘿蔔
馬祖酒糟炒蘿蔔

第二道:蘿蔔海苔堡,只有在冬天生長出產的海苔,加入蛋、蝦皮、蔥花、芹菜末、鹽、太白粉攪拌均勻,壓成餅狀油炸,即成餡料,蘿蔔切片做成刈包狀,冬天的馬祖蘿蔔生吃不辣而且香甜,夾海苔餡吃,味道相當清甜爽脆。

第三道:馬祖蘿蔔泡菜,簡單的將馬祖蘿蔔切成指頭般大小的小塊,加鹽、上壓重物去苦水,加入冰糖(白砂糖也可以)、少許醬油、工研醋(白醋)、辣椒、少許的香油拌勻,裝入罐中,放入冰箱冷藏入味二天就成了美味的醃蘿蔔,甜甜鹹鹹的滋味是最好的開胃菜。

馬祖蘿蔔泡菜
馬祖蘿蔔泡菜

冷冷的馬祖冬季,孕育出最香甜的大蘿蔔,像是老天爺賜與的禮物,經過風霜粹煉過的馬祖大蘿蔔,猶如裹上一層甜美的糖衣,入口的清甜,真要感謝這冷冽的東北季風,這個冬季的驚奇,籃球那麼大的蘿蔔,真是一顆”好采頭”!當大家看到這顆大蘿蔔,也一起分享了這個”好采頭”的喜悅。

(本文作者為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馬祖居民)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