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美麗的雙連埤,何需拓寬?

台九甲線是一條從宜蘭員山往雙連埤的必經道路,沿路溪流清澈,樹木豐美,在炎熱的夏季經過此處甚至帶有些許涼意.但在今年的夏季行經此處,卻驚悚的發現,有一大段三公里以上的山路靠山的一邊少了一大半….

台九甲線是一條從宜蘭員山往雙連埤的必經道路,沿路溪流清澈,樹木豐美,在炎熱的夏季經過此處甚至帶有些許涼意.但在今年的夏季行經此處,卻驚悚的發現,有一大段三公里以上的山路靠山的一邊少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水泥護坡,有的斷面甚至到達70度以上的斜角,心想莫拉克過境不久,原來宜蘭的山路也難逃天災。

令人驚訝的,在路的末端我看到一只政府施工的告示牌,一個名為台九甲線路基拓寬工程的專案正在進行,一條原本4.5米到5.5米的山路被一舉拓寬到8米以上的"大路"。

台九甲線原本是以一條產業道路的規模在進行道路建設的利基,據頭城工務段的辦公室專員轉述,此條路徑是在遙遠的民國78年到80年間的拓寬計畫,目的是發展觀光,並利於產品之運送,但期間不知何種因素到98年才開始施工.我猜想或許是觀光倍增計畫的金費,又或許是政府的開發策略轉向,一條回不去的拓寬工程如經已經趨於完工。

遙想著一條依山順行而起的小路,一旁滿是筆筒樹和闊葉林,空氣盡是林木的香氣,然後看著這條土地的傷疤.不懂工程也不懂環境評估細則的我,面對著如此的一大面3公里長的人造水泥大峭壁也是能依著本能知道這是不合理且具公安危險性的的開發,回首台灣的山路史,阿里山的路斷的一踏糊塗,中橫早已宣布放棄搶修.雙連埤的路沒壞,難到就經的起再挖寬一點?一棒接一棒,我們還能怎樣!

換一種說法關心一下交通部或公路局的說法,一貫的理由都是:依照數據,現有的道路在N年後車流量將飽和,是因為振興觀光,因為假日車潮,路非大不可!但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近代反省城市發展重要的一本著作「美國偉大城市的生與死」,裡面多次深刻的提到關於快速道路是如何癱瘓城中的交通.將場景拉回宜蘭的雙連埤,越大的路其實也只會帶來更多的車流,大家只會競相報走,說開車上雙連埤有多麼方便容易,然後更多的車流進入,不久的將來,交通將再次被癱瘓,雙連埤旁將會被迫興建大型停車場,理由是停車位嚴重不足!接下來的故事我想不說也是知道的...

同樣的居民會有運送農產品下山的需求,但一條產業原本就足以應付這一帶不多的農戶(有google map為證).運輸農產的需求只是被假日的車潮塞住!解決觀光車潮後產業運送也不會是問題!

一條大眾運輸的中型巴士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何要冒著山毀路亡的風險去浪費大家的公帑,請不要告訴我公車的需求人口不夠,假使以上成立道路拓寬是否也同樣缺乏理由.後續風災道路又能否經的經考驗?我們又要再花多少錢?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有創意和遠見的政府和公部門,能有公務員再教育課程就更好了!台灣加油!

2

上為工程告示牌,下為排中右上方透視圖放大。

3

8

被拓寬的部分可見原來的樹林界線

5

10

廢棄土方

11

【生態課程】0811–0816宜蘭社大開始報名

本課程由宜蘭社區大學為平台,結合了宜蘭縣內各大領域的專家學者(陳子英、張智欽、江協堂、阮忠信、陳永松、邱錦和、賴建忠等),課程包括生態、人文、美食及再造等,以達到社區培力傳承目標。並計劃以長期課程規劃為目標…….

雙連埤生態極為豐富,根據調查17公頃的湖域水生植物物種佔台灣的三分之一,是台灣溼地之冠。各項生物更是多元,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動、魚類、昆蟲等。其中更包括多種的保育類與特殊種;山羌、穿山甲、麝香貓、青將魚、菊池氏細鯽、大紅娘華及負子蟲等,都是難得一見。而雙連埤湖中有一座由水生植物累積而成的浮島,島上除了有稀有的植物外,尚有一大片的大頭茶林,這種浮島景觀,在台灣是僅存的世界級景觀,雙連埤可說是「國寶級溼地」。宜蘭縣政府目前已完成湖域範圍之徵收,在復育工作進行前,對整個區域之生態體系進行詳盡的調查是相當重要,完善之基礎資料可做為後續長期監測時之依據,而民間社團及當地居民朝生態旅遊發展的同時,可做為豐富之解說資源。

本課程由宜蘭社區大學為平台,結合了宜蘭縣內各大領域的專家學者(陳子英、張智欽、江協堂、阮忠信、陳永松、邱錦和、賴建忠等),課程包括生態、人文、美食及再造等,以達到社區培力傳承目標。並計劃以長期課程規劃為目標,長期培育學員對雙連埤的了解與關注,照顧當地生態與產業永續發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選修。

宜蘭社區大學97年下學期註冊自即日起,至8月16日止,每日下午3時至晚上21時於宜蘭、羅東兩校區受理學員註冊。

地點:宜蘭校區-宜蘭縣宜蘭市復興路二段77號(復興國中內)電話:03-9311749,羅東校區-宜蘭縣羅東鎮興東南路201號(東光國中內)電話:03-9575919。

宜蘭社大網站:http://icu.ilc.edu.tw/

鑑湖堂溼地生態

宜蘭雙連埤,擁有其獨特溼地生態。早期屬於民間一位地主所有;2001年地主以改建成漁塭為由,挖土機進駐剷平週邊植物,並放養魚類吃食水生植物。而為了保存這些稀有的生態植物,民間團體出錢、捐地…

去年與社大庭賢閑聊時,庭賢舉了一個例子:鑑湖堂,溼地生態保存區。宜蘭雙連埤,擁有其獨特溼地生態。早期國土政策不完備的情況下,它屬於民間一位地主所有;2001年地主以改建成漁塭為由,挖土機進駐剷平週邊植物,並放養魚類吃食水生植物。而為了保存這些稀有的生態植物,民間團體出錢、捐地在目前的鑑湖堂所在地將僅剩的植物保存於此。

同年底獨自來到原以為陌生的鑑湖堂,驚覺原來是中學時每天上下課都會經過的地方。十七年了,這裡變成什麼樣子??還記得小學時曾去觀察那長出地面的氣根。入口小徑還是一樣窄小,只能容納一部車經過;原本的農田成為溼地,長滿各式植物。整個地方的氛圍雖然跟以往一樣靜謐,但因為這些植物的存在,而增添了許多風情。原本的雙連埤則因為民間力量的發揮,縣府也將之列為保育地,所有的開發行為都必須經過公部門同意,受到更多保護。

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合作促成一件美事,前人的心意得以持續流傳。每一回來到鑑湖堂除了欣賞景觀,也深為這些熱愛家鄉的人與事感動。

a

圖為「鑑湖堂,溼地生態保存區」

GMAIL-IMG_0216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