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美食─非洲大蝸牛

去完殼的蝸牛,要用稻米殼去掉牠的黏液。我想這也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之一吧!阿嬤把去完殼的蝸牛肉集中放在一個大籃裡,倒下稻米殼,接著用兩手….

101_7457-360.jpg

時常可以在鄉間小路上看到的非洲大蝸牛,經過一連串的處理,也能變成桌上的美味佳餚哦!

還記得爸爸常說,想當年他還是個小孩時,就常到田裡去釣青蛙、去溪裡抓魚、偶爾打打野斑鳩幫忙加菜。當然,非洲大蝸牛也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野味,尤其是下過雨後的馬路邊,很容易就可以抓到一大籃的非洲大蝸牛。

clip_image004

照片中是下過雨後的這幾天,阿嬤所抓到的非洲大蝸牛,數量之多,也夠我們一家吃一頓晚餐了。阿嬤問我有沒有空幫忙她”處理”這些蝸牛,我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這麼好玩的事怎麼能放過呢!所以我又帶著相機,跟著阿嬤到附近的小溪裡準備殺蝸牛囉!

clip_image006

殺蝸牛的主要工具有:菜刀一把、鹽、香蕉葉、石頭或是磚頭。首先,用石頭將蝸牛的外殼敲碎,一開始會覺得很殘忍,畢竟活生生的蝸牛就這樣死在我的手下,心裡還是會有一絲絲的難過,但為了晚餐,我還是得痛下殺手,只好一面在心裡頭默念「蝸牛啊!你們一路好走」,一面將蝸牛一隻又一隻的敲碎。

敲碎後的蝸牛肉還是會有一些殘留的殼,這時後先用溪水沖過,再用菜刀慢慢的去殼,做這個要很細心,因為這時還沒去除蝸牛的黏液,所以蝸牛肉摸起來黏黏滑滑的,很不好去殼。我問阿嬤:「有比較快的去殼方法嗎?」,阿嬤回答:「要吃就要認份點,不要急,這一定要慢慢弄,要細心的把殼去掉才行。」阿嬤都這樣說了,我只好非常認份的將一隻又一隻的非洲大蝸牛變成真正的無殼蝸牛。

clip_image008

去完殼的蝸牛,要用稻米殼去掉牠本身的黏液。我想這也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之一吧!阿嬤把去完殼的蝸牛肉集中放在一個大籃裡,倒下稻米殼,接著用兩手不停的搓揉,搓揉過後再用溪水沖掉稻米殼,這時蝸牛肉的黏液竟然快要完去除了。原來稻米殼還有這種用處,而且去黏液的效果非常好,使用過後直接用溪水沖走也不會造成小溪的汙染。

clip_image010

在看阿嬤去黏液的過程中,我問:「蝸牛的嘴巴在那裡啊?」,只見阿嬤隨手撿起一隻蝸牛,將牠翻到背面,指給我看說:「這就是蝸牛的嘴巴」。我想很多人都沒看過蝸牛的嘴巴吧!所以特地照了一張蝸牛嘴特寫給大家看看。

clip_image012

剛剛的稻米殼是第一步驟的去黏液過程,接下來還要用香蕉葉和鹽巴第二次去掉蝸牛肉上的全部黏液。也是一樣,直接將香蕉葉放入裝有蝸牛肉的盆子裡,在加些鹽巴,然後開始用兩手搓揉,圖片中那白色的泡沫就是蝸牛肉上黏呼呼的黏液,搓揉步驟進行個二、到三次,然後在用溪水沖過一遍,蝸牛肉上的黏液就幾乎可以去除了。其實去黏液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使用明礬或是燃燒過後的灰燼等,都是很好的去黏物。

clip_image014

這就是先用稻米殼,然後在用香蕉葉和鹽巴去除黏液後的蝸牛肉。這時終於有比較像食材的感覺了。

clip_image016

以上步驟處理完,就可以算是初步的完成了食材的整理。從溪裡回到家後,阿嬤又用檸檬汁和醋,繼續處理蝸牛肉上僅剩的少許黏液。等到黏液全都處理完,阿嬤才放心的開始準備炒蝸牛肉的備料。

先將蝸牛肉放進鍋裡快炒一下,然後在放入醬油、醋、九層塔、薑、米酒、麻油或是豬油先爆香,喜歡吃辣的人,也可以加入辣椒一起爆香,接著再倒入剛剛快炒過的蝸牛肉,此時在加入一些檸檬或是醋提味和去腥,在熱炒一下,然後一盤美味的熱炒非洲大蝸牛就完成啦!

clip_image018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