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旗山區」或「美濃區」原住民族

「旗山區」或「美濃區」的劃分,似乎象徵著民主國家的進步,其在居民從爭執中和平達成共識。然而,其背後卻隱含著許多霸權主義下多數人決定少數人命運的悲慘故事。

高雄縣市合併,旗山與美濃的居民為了爭奪其「區」的名稱,雙方各自表述其理由並堅定其立場。不論是黃昭順、楊秋興或是陳菊當選,原鄉地區(那瑪夏、桃源鄉、茂林鄉)終究會被併為旗山區或美濃區體制下的一個小民族。殊不知在所謂當代民主國家的台灣,「多數人決定少數人的命運」、「霸權主義凌駕民族自決的封建制度」再度浮出檯面。

clip_image002

2007 年聯合國通過原住民權力宣言、2004陳水扁簽署「台灣原住民族新夥伴關係」,且中華民國憲法承認並且保障原住民族之權力。1763年加拿大「皇家宣言」承認原住民族的土地權,紐西蘭承認並且保障原住民族之獨特性等,原住民族獨立性的普世價值在國際社會早已不是新聞。

clip_image002[4]

相較於台灣,政府似乎只把「優惠殖民政策」當做其對原住民族最佳的德政,卻忽略了原住民族的問題並非僅止於「補助」,而是更深層的「社會文化」問題。2010年「加拿大原住民族權利保障」國際研討會中,對於原住民族所謂的「自治」,強調其並非是一種國家獨立的表徵,而是在現行體制下讓原住民族享有其自決的過程,由民族決定自己的命運。然而,台灣原住民族在「內部」(文化危機)與「外部」(國家強權)雙重挾持下,顯示了孫大川主委所述的「夾縫中的民族」說。

clip_image002[7]

八八災後,原鄉地區(那瑪夏鄉、桃源鄉、茂林鄉)遭受無情的泥水淹沒,對於重建之路一片茫然之際,卻又要面臨縣市合併的威脅。三參選人(陳、楊、黃)正如火如荼的成立誓師大會,對於原鄉地區的政策,似乎早已有所安妥。然而,對於原鄉地區是否願意被整併為「旗山區」或「美濃區」,卻刻意忽略其原住民族獨立性的特質,忽略原住民族自決、詮釋的權利。

「旗山區」或「美濃區」的劃分,似乎象徵著民主國家的進步,其在居民從爭執中和平達成共識。然而,其背後卻隱含著許多霸權主義下多數人決定少數人命運的悲慘故事。

(本文作者為茂林魯凱族青年,台南大學生態旅遊所研究生)

【社會力】!第一屆大高雄社會論壇1105

慨觀衛武營都會公園、愛河復育、柴山自然公園、高屏溪整治和美濃黃蝶翠谷公園等跨區域重大公共建設的推動,可見公民會社以區域公共議題跨越行政轄界與藍綠政治版圖,其成果為大高雄人民所共享。

 【活動緣起】

1990年代全球公民社會的集結,要求分配正義、糧食的自足與自主、反對生命專利、男女平權、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間、不滿北方富國盡情享受地球資源,卻指定南方窮國擔負起修補地球的工作等。這股力量孕育了 2001年的「世界社會論壇」在巴西的阿列格弗港﹙Porto Alegre﹚舉行。

「世界社會論壇」已擴散到歐、亞、非洲,此外,在30餘個國家內,也已出現地域性的社會論壇。這是一波新興的世界公民運動,指稱世界社會論壇所帶動的新一波世界公民運動風潮。其準則綱領第四條寫道:「世界社會論壇所提出的替代方案與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相對立,後者由跨國大企業集團所操控,而政府與國際建制機構均為其利益提供服務。其第八條更進一步提到:「世界社會論壇為非職業﹑非政府和非黨派組織﹐是一個多元和多樣化的空間﹐以建設另一個世界為目標。」

一個成熟的民主政治,應當是政府、企業與民間組織三種力量俱皆茁壯,形成民主體制的鐵三角結構;三種力量的交互作用與合作競爭產生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平衡感,與整個社會向上提升的能動性。尤其愈趨進步的當代民主政治,更強調公共政策的公民參與程序,以強化政策的社會正當性,並更貼近人民的真正需求。

慨觀衛武營都會公園、愛河復育、柴山自然公園、高屏溪整治和美濃黃蝶翠谷公園等跨區域重大公共建設的推動,從作夢、孵夢到圓夢的歷程,斑斑可見公民會社(Civil Society)以區域公共議題跨越縣市行政轄界與藍綠政治版圖,引領兩個地方政府走上從所未有的造夢施政,其成果為大高雄人民所共享。

具見值此關係大高雄發展的關鍵時刻,公民會社的力量仍當集結合作,打造大高雄區域發展公共議題的社會對話平台,阻止政治權力競逐的泥淖拖住區域整合的步伐,引領促成政治與社會領域對區域發展議題的對話與共識建構,讓大高雄的人民與政府共同走上一個充滿市民參與生命力與創作力的造夢道路。

三大核心價值︰

壹、 建立以大高雄市民為主體的直接民主與分享式民主。

貳、 推進社會經濟,以GPI(幸福經濟指數)取代GDP。

參、 深化族裔、性別、階級平等,建立和平城市。

photo_08

齊聚社會力量,討論大高雄的未來(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觀光局)

第一屆大高雄社會論壇

Greater Kaohsiung Social Forum 2010

【辦理日期】2010年 11月5日(週五)08:30-18:00

【辦理地點】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階梯教室

【發起團體】高雄市教師會、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美濃愛鄉協進會、旗美社

區大學、鳳山市文化志工協會、勵馨基金會南區辦事處(依筆劃順

序排列)

【連署團體】台灣南方社會力聯盟、大崗山人文協會、高雄市心家長協會、地球公民協會

【承辦單位】美濃愛鄉協進會

【報名方式】一律採線上報名https://sites.google.com/site/mpampa1994/123

【聯絡方式】07-6810467楊小姐

研討會資訊:http://blog.roodo.com/khsocailforum

【贊助單位】柏偉鐵工(募款持續進行中)

研討會議程Seminar Agenda

2010年11月05,星期November 5, 2010 (Friday) GKSF 2010
時間 Time 內容Lecturer Content 主講者Lecturer
08:30-09:00 報到Entry & Registration
09:00-09:20 開幕/ 開幕致詞 Opening Welcome 主持人:曾貴海 醫師
09:20-10:40 【開幕演講】全球化及其不滿:想像一個更公平的世界Opening keynote speeches-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Imagining a Just World 主講者:Prof. SCOTT SIMON(蒙特婁 McGill 大學人類學博士、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於台灣中研院研究)主持人:鍾永豐(社運、文化工作者)
10:40-10:50 茶敘Coffee Break
10:50-11:40 【主題演講】市民參與—德國紐倫堡經驗Civic Participation—Experience of Nuremberg, Germany 主講者:曾梓峰(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主持人:王敏州(成大建築所博士候選人,旗美社大莫拉克重建站)
11:40-12:10 提問與回應 Q & A 回應人:Prof. SCOTT SIMON、曾梓峰主持人:鍾永豐(社運、文化工作者)
12:10-13:30 午餐Lunch and Break
13:30-14:20 大高雄歷史與地理變遷史 主講人:黃暉榮(文化導覽協會理事長)主持人:邱靜慧(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
14:20-14:25 茶敘 Coffee Break
14:30-16:00 小組論壇(議事規則:設主持人1名,引言2~3人,每人10~15分鐘;發言5分鐘,紀錄1名,發表1名) Stream A:大高雄新的產業發展規劃與就業促進主持人:朱元祥(樹德科技大學校長)
Stream B:三農綜合發展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Stream C: 教育政策-大高雄教育的公平與正義主持人:任懷鳴(高雄市教師會政策中心主任)
Stream D: 環境政策主持人:魯台營(高市綠色協會總幹事)
16:00-16:10 茶敘 Coffee Break
16:10-17:30 小組論壇總結報告Closing Address市民參與市政決策的期待 報告人:朱元祥、張正揚、任懷鳴、魯台營、呂家華(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理事長)主持人:陳銘彬(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理事長)
17:30-18:00 閉幕儀式Closing 主持人:曾貴海 醫師
大高雄NGO工作坊 (11/6下午,地點:美濃)與會者:Prof. SCOTT SIMON、各發起NGO成員大高雄社會論壇的下一步 Next step workshop

Ü集思大高雄社會論壇目標

Brainstorm desired outcomes for KSF

Ü為正在進行的活動成立行動小組

Convening action groups for ongoing campaigns

凡那比之後,縣市合併之前:高雄都水岸的想像

在災後的第5天,實際騎單車踏查愛河沿岸,發現有建築物也開始裝起了水閘門,這在屏東林邊淹水地區常見到的設施,是否意味著高屏也有著類似的「以地方為基礎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實踐」…

在莫拉克風災屆滿週年(2009年8月8日)之後的九月十九日,凡那比颱風造訪台灣,高雄地區除了原來莫拉克風災所造成的重建區域之外,這次連高雄市區也受到凡那比風災的影響,愛河19日河水暴漲,河水漫溢河岸週邊區域,高縣市交界的高市三民區一帶,更是水深約100公分,讓高市一夜之間也經驗了水鄉澤國的災難感受。

pic1
災後的第5天,實際騎單車踏查愛河沿岸。

顯然老天爺在台灣行政區域縣市合併這件事上,也表達祂的看法。高雄必須提早因應縣市合併的議題,尤其是對於災難社會的因應,縣市邊界重新界定的同時,也要考量自然邊界的地理意涵。

Escobar在其2001年發表的〈Culture Site in Place:Reflections on Globalism and Subaltern Strategies of Localization〉文章提到:

無論「全球」如何打造地方與區域世界,重要的是學會看見以地方為基礎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實踐,是重構地方與區域世界的另類視野與策略。在社會層面上,有必要考慮能夠使防衛地方-或者更精確的說,地方的特殊建構,以及這所導致的地方重組-成為可實現之計畫的條件。(Escobar,2001)

pic2

pic3
愛河沿岸有建築物也開始裝起了水閘門

既然高雄縣市合併,官方說法上,係為了全球競爭力,那麼這樣的企圖,在面對災難因素的推波助瀾之下,經由相對弱勢處境來重構地方,必須展現出其反制全球化的積極作為。

在災後的第5天,實際騎單車踏查愛河沿岸,發現有建築物也開始裝起了水閘門,這在屏東林邊淹水地區常見到的設施,是否意味著高屏也有著類似的「以地方為基礎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實踐」,其「重構地方與區域世界的另類視野與策略」就是建築物裝設水閘門設施?暗示高屏未來也可以縣市合併在這「地方的特殊建構」,成為防衛地方的計畫實現條件?

就參與高雄縣市合併的公民觀點,筆者更贊同芬蘭地理學家Anssi Paasi 在〈Territories, Boundaries, and Consciousness〉文章提到他的觀察,意即「區域化」,除了只是政治地圖上的一條線外,還涉及了「概念或象徵性外形的形構」。(Paasi,1996)

pic4
筆者手繪與河流共生的可能建築元件概念或象徵性外形的形構。

因此筆者試著勾勒一個想像,一個與河流共生的可能建築元件的思考,試著代替醜陋的水閘門想像,作為相對弱勢反制全球化負面效果的「重構地方與區域世界的另類視野與策略」公民看法,企圖提醒參與縣市合併的高雄都的公民,我們有權利表達我們對高雄「概念或象徵性外形的形構」的思考,諸如地圖、景觀、地標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想像,建構地方的象徵,使地方成為人群生活的重要部分。

縣市合併前牛潮埔的夜市

從目前的標準來看,夜市的餐具或許不夠環保,環境也許不夠整潔衛生,然而只有在星期三在沒有下雨的夜晚,這個地方才如同脫韁野馬,熱鬧有活力,呈現北辰宮所在之牛潮埔最具特色的地方感。

縣市合併後,鳳山原來作為高雄縣市的交界,是否隨著邊界的消失,兒時記憶也逐漸消失。

pic1

牛潮埔夜市街景

北辰宮鄰近的力行路、北辰街這個街廓,每個星期三晚上都會有夜市,小時候的福佬話叫做「商展」,所以這個商展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十幾年了。

北辰宮一帶當地人稱牛潮埔,每週一次的夜市擺攤,對於三十幾年前的小學生而言,是最期待的晚餐與娛樂形式之一,當時的力行街與北辰街,除了有各式各樣的小吃可以選擇,還有各式各樣的夜市才有的遊戲可消費,對於三十幾年前小學生而言,要求父母帶著逛夜市,選擇某種誘人的外食,擺脫母親長年的烹調方式,是一種另類的味蕾啟發方式,

花父母一點小錢玩玩彈珠台,也算是一種相對於日間娛樂來說的夜間奢華的享受,有別於其他平日必須早早被父母趕上床;對於三十幾年後的小學生,相對於大人們選擇炒米粉或蚵仔煎,在夜市總會選擇喜愛的牛排攤或者火鍋攤大快朵頤一番,大概是小學生正在成長,吃牛排有某種保證飽足的滿足感吧。

pic2

三十年前的小學生最愛吃的炒米粉

經過了三十幾年,三十幾年前住在力行街與北辰街的小學生們也都成為現在小學生們的家長,許多人也搬離地方,換了另一群來到北辰街與力行街的住民。或許這個夜市真的成就了許多家庭,經濟改善,可以離開牛潮埔,到異地買更大的房子,做更好的發展,當然陸陸續續搬來接替的住民,也懷著改善家庭經濟的夢來這裡打拼。

pic3

經過三十年後,現在小學生最愛的牛排。

看著北辰街與力行街三十幾年,看著某位父親開計程車為業的小學同學,現在已搬離這條街成為台北著名外科醫生;看著某位父親在這條街做小生意的小學同學,搬到仁武去經營更大的汽車修護廠;看著這裡的行業種類逐漸轉變,從小商店轉變成電器維修業,再轉變成電腦維修業,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北辰宮依舊屹立不變,而每週三的夜晚,力行街與北辰街都會擺脫平日白天的冷清,而成為這個地方的熱鬧之地。

從目前的標準來看,夜市的餐具或許不夠環保(大多使用免洗筷與保麗龍餐具),夜市的環境也許不夠整潔衛生(用餐時汽車機車在身旁呼嘯而過),然而就觀察這個地方三十幾年的筆者而言,只有在星期三的沒有下雨的夜晚,這個地方才如同脫韁野馬,熱鬧有活力,呈現北辰宮所在之牛潮埔最具特色的地方感。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1)環境治理

縣市合併之後,我們第一個遠景便是水資源的治理整合。曹公圳的建設,早期作為農業灌溉…

編按:本文為旗美社大舉辦之【高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系列之四記錄文章,因原文較長,切分成三篇刊登,本文為系列之(1)。另外,該論壇其他記錄文章連結,附於文末,敬請移架閱讀。

【旗美社大高雄縣市合併論壇之四】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

時間:99年8月6日(五) 19:30-21:30

地點:加捷科技二樓(美濃鎮泰安路351號)

引言一:【環境治理】魯台營(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

引言二:【行政區劃與農村景觀衝擊】劉孝伸(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

與談人:盧維屏(高雄市都市發展局局長)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記 錄:劉津君(旗美社區大學專員)

【前言】

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舉辦過三場(旗山、美濃、甲仙)的縣市合併論壇,這次是第四場,也是我們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場,我們特別邀請了高雄縣市政府方面的代表,綜合前面三場的問題一併討論,然而高雄縣政府的代表卻因時間無法配合而未能出席;之後,我們也會評估是否再接續此議題舉辦相關的活動。

P8068849 P8068814
縣市合併論壇

【環境治理】

引言人:魯台營(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

一、緣起

其實這次全台灣縣市合併的議題,高雄是唯一由下而上,由民間推動起的。高雄在好幾年前,就由一些環境運動、公民運動團體加上一些專業人士開始關心這件事情,由前年開始,台中談到縣市合併的問題,高雄也就趁此機會推動。

為什麼要推動縣市合併?從1960年開始,中央將高雄定位於重工業城市,加上很多土地都是國有的,因此在都市計畫時,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大約只有一半的土地,我們周圍的港區、工業區以前都不在都市計畫的範圍內,這些都是由中央管的,以後的發展方向也都是由他們決定,於是大量都市未開發用地被變更為工業用地。

所以,我們期許縣市合併後能得到主控權,讓土地做更合理的運用。若以國際的例子來看,做為一個直轄市,我們的規模是不夠大的,從前年開始,台中縣開始推動合併,加上台北縣升格,如果高雄縣市不合併的話,我們便會因為缺代乏競爭力而失去立足點。

P8068907
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

二、水治理整合-城市活水計畫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我們跟屏東一樣古早是一個峽,因為高山不斷的沖刷,形成了沖積平原,高雄在四百多年前,從鳳山以西,大多是沼澤區域,在發展上有受限,後來經過重建,慢慢才開墾成用地。

我先舉個例子:德國綠色之都,弗萊堡。它常因為阿爾卑斯山融雪而淹水,所以他們建了許多引水道,把水引到都市的所有角落,分散了流量,另外也兼具降溫、美觀、飲用……等功能。這樣的城市,給我們什麼啟示

當高雄縣市合併時,我們像極了這樣的一個城市,若將美濃這塊平原放大,我們發現美濃同樣有許多的水圳密佈其中,這是在一百七十年前開闢的曹公圳。

在縣市合併之後,我們第一個遠景便是水資源的治理整合。曹公圳的建設,在早期是作為農業的灌溉,幾乎貫穿了高雄的主要地區,現今也還有許多脈絡留了下來,對愛河來說尤其重要。

八卦寮是半屏山與觀音山聚集成的谷地地形,聚集的壓力讓這裡有了湧泉,加上曹公圳灌溉剩餘的水,成為愛河的上游,但後來卻開發成住宅區,愛河的上游也因此而斷流,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重新思考愛河整個水系的永續發展,希望將來水源可以更充足,也更乾淨。

未來改善水系的關鍵在蓮池潭,蓮池潭早期是農業灌溉用,都市開發之後,已沒有灌溉的功能,很多渠道也被封閉了,因為水無法流動,很容易變成死水。所以我們希望能把水路打通,一部分的水流到愛河,一部分流到海裡面的南海大溝,把斷掉的渠道接回,透過水的自由流動,讓蓮池潭不再是「死水」,我們希望透過縣市合併,能夠完成這件事。

三、以生態取水取代堰壩,改變大高雄取水的模型

大高雄80%的取水是仰賴高屏堰攔河取水,方法是利用攔河堰提高水面高度來引水,這種取水方式,後來造成了許多問題。

2004年7月敏都利颱風後,高屏堰因上游大量砂石沖刷而堵塞,之後每逢大雨就堵塞「陣亡」,無水可用。我們早期做越域引水,從甲仙引到南化水庫,九十二年完工,九十三年敏都利颱風來時,便損壞了,之後修了三年多,到了2009年8月8日,又再次損壞,目前已經修好,每天約可供水二、三十萬噸(本來有八十萬噸),所以,綜合來說,我們大多是用河川取水的方式。

在我們認知之下,台灣河川湍急,雨季集中,所以要喝水,就要蓋水庫,所以當初積極想要在美濃做水庫,其實這是非常荒謬的邏輯。相較於美國,台灣的地形非常陡峭,若是蓋了水庫,光是儲水量就差距頗大,加上我們有很多的淤積跟斷層,也會降低水庫的壽命,所以台灣很不適合蓋水庫。

以百年來的用水經驗,尤其是經過八八水災之後,我們深切體認到,台灣對環境的調查非常缺乏。日本人從一八九五年,花了十年的時間,加上數千名的專業人員,對台灣環境調查得非常清楚,之後出版了調查的刊物(台灣堡圖),我們把當年的刊物對照現在的衛星圖,誤差非常小,對於此,我們台灣是十分慚愧的。

我們最重要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每年經費只有五億,而一所高中,每年的經費就有兩億;由於經費不足,學者們能研究的範圍自然相當表面,所以造成了許多災害之後,例如日前發生的甲仙大地震到現在仍然無法判定是哪一條斷層造成,因此到現在仍是「盲斷層」?縣市合併之後,高雄都政府該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對高雄的地質做一個完整的調查。

在台灣,如果要抽地下水來喝,我們馬上會想到地層下陷的問題,但現在的美濃,還是有許多地方在喝地下水,因為美濃是沖積平原,從地面到岩盤有很大的儲水空間。過去,從屏東平原到高雄平原,曾因為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近年來農業與養殖用水大量減少,每年會從上游補注地下水進來,現在已經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已下陷的部分雖無法回復),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湧泉,我們該如何更有效利用?

縣市合併之後,整合整個區域,做真正的越域引水,把屏東湧泉剩餘的水拿到高雄來喝。

四、有效的取水方法

一九二○年代,日本人鳥居信平在林邊溪上游開闢了二峰圳,他在河床上設置了集水廊道,使用有孔管渠水平或傾斜埋設於含水層中,汲取伏流水或淺層地下水,卡玫基颱風來的時候,我們有用這個方法取水,發現水是非常乾淨的,相對克服了高屏溪混濁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傍河取水」的方法,是八八風災後大高雄主要救援用水。傍河取水是結合地下水和地面水開發的優點,主要依靠地面水的引滲補給,利用地下水儲存空間進行調節,經過水岸的過濾能使地面水得到天然淨化,同時也可增加地下水的開採資源,擴大現有取水工程的出水能力,防止因地下水過渡開採而造成環境問題。

一個井的造價是六億,每天可取15萬噸的水,美濃水庫當初造價是700億,而越域引水的工程預算212億,每天卻只能取60萬噸的水。

美濃當時面臨水庫問題時,我們開始去關心,發現美濃的地形不適合做水庫,那麼,又該如何解決用水的問題?當時便參考荷蘭人工湖地下補注的工程,將地水引到飽和的人工湖,透過土壤跟砂的過濾自然下滲,荷蘭的學者說,美濃最適合做地下水補注。其實美濃大部分的地方都不需要挖人工湖,只要想辦法讓水流能夠下滲,整個美濃便是一個很好的地下水庫區。

高雄市應該成立自來水公司,擁有自己取水的權利,不然中央的取水完全是以工程導向(做水庫)。美濃是一個水資源保護區,可發展有機農業,農業回歸的水也可以下滲,所以農藥用得少,水質才會更好。

早期,水的問題一直讓我們困擾,主要是因為漏水率太高,以全台灣來看,大約有30%的漏水率,早期吳市長的政,在高雄換了許多水管,高雄的漏水率是最低的25%,最高的是台北的38%,如果縣市合併之後,由我們自己掌控水資源,換了水管,從25%降到15%,每天可以增加三十萬噸的水,就可以少開發很多的水庫。

五、工業問題、國際機場的建立

高雄市的工業區是在城市的邊緣,合併之後就變成在城市的中間,地理中心的土地做高污染使用完全違反都市發展原則。早期,竹科的廢溶劑非常多,為解決這個問題,水泥廠試燒了兩年廢溶劑,目前也還在燒廢輪胎,但水泥業是直屬中央管理,非地方可管。另外,中油地下管線破裂漏油,旁邊的蔬菜園卻長得非常好,就把這些菜賣到台北去,這是一個很諷刺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的遷又該怎麼進行?高雄的中油承諾2015年後就要遷廠,至今卻未提出土地改變使用計畫,如果現在不趕快處理,將來會是很大的問題。

合併之後,我們有更大的空間來討論新機場的計畫,發展更好的南部國際機場,目前考慮在七股、彌陀、南星、屏北等地擇一建設機場。高雄機場現在最大的困難是跑道太短,無法降落747全貨櫃(載人可以),所以必須增加長度,因為它不在高雄的中心,也許我們可以改到南星來建機場。

另外,因為台南人比較能夠接受,便考慮在彌陀建機場,它比較重要的問題是,需不需要填海造路,從阿公店溪的出口北邊開始有國家重要的濕地,也有人提出與空軍的跑道做結合,之後也會考慮到遷村或漁塭收購的問題。

六、公民決策,高雄開始!

最後,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縣市合併之後,在整個討論決策的過程,我們有沒有一個更成熟的公民決策方式,想辦法推動公民決策的機制。以前決策都是政治人物在做,但他們是人民請來的「管家」,管家是要幫我們做事的,如果我們的國家要更民主化,便需要更多的公民決策機制。

長久以來,「政客」把參與公共事務與政治劃上等號,透過「政治是骯髒與黑暗的!」把「政治」與「公共事務」一起污名化!隔絕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使公共政策不透明,進而獨攬公共決策與私利。

我們希望公民的決策能從高雄開始,縣市合併之後,我們希望當選的市長,能夠每年有十個(以上)公共議題讓我們用公民決策來做決定,並成立一個公民決策的專門單位,一年內通過高雄市「公民決策」自治法規,期使公民決策有法源及運作機制!

(系列待續)

延伸閱讀: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2)行政區劃與農村景觀衝擊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3)與談討論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上)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下)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2)行政區劃與農村景觀衝擊

如果世界上這些進步的城市都能維持都會區以外的鄉村景觀,那麼我們台灣為什麼非得把所有的鄉鎮都變得跟台北一樣?我們是否也可以期許,未來市政府規畫的藍圖中,能保留我們農村景觀,與都市有所差別。

編按:本文為旗美社大舉辦之【高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系列之四記錄文章,因原文較長,切分成三篇刊登,本文為系列之(1)。另外,該論壇其他記錄文章連結,附於文末,敬請移架閱讀。

【行政區劃與農村景觀衝擊】

引言人:劉孝伸(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

我們不需要再去討論高雄縣市該不該合併,因為這已經是必然的結果,對於其中的利弊,未來該如何去取捨好的地方,避免壞的地方?我們會以鄉村地區的角度來關心縣市合併的問題,我跟一些美濃地區的鄉親做過一些交談之後,有些議題是我們比較關心的。

P8068933
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

一、行政區的劃分的考慮

今年八八水災過後,我們在旗山區有一分夾報,標題寫得很聳動:「(八八水災,)小林滅村,(縣市合併,)旗山滅鎮。」,內容是說,跟據內部的消息透 露,縣市合併之後,未來旗美九鄉鎮會併為美濃區,旗山區就不見了,所以他們就例舉了自古以來,美濃是屬於旗山的一部分,所以應該是旗山存在,美濃消失,因 此,這樣的規畫對旗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但就美濃人的角度來說,當然也有不同的看法,那麼是否有別種選擇?我們希望以文化的認同做分區的依據。美濃、杉林和六龜一部分,大多都是客家人,是否可劃為客家自治區?

二、區域的角色和產業的衝擊

剛才魯老師有提到,在高雄區有些受污染的地方,還是繼續生產農作物,然後運到別的地方販賣,我們美濃幾乎是一個未受到重工業污染的地方,有著非常肥 沃、乾淨的土壤,如果我們將來在城鄉的發展中,能定位在生產大高雄地區的糧食,提供安全的糧食,並作為城鄉交流的基地,以農業生產作為未來規畫的遠景,那 麼美濃未來便較不會受到外來工業的污染,大高雄地區也能吃到安全的糧食,讓美濃被認同。

另外提到一個題外話,因縣市合併,目前美濃的農地價格有慢慢上升,可能有些人看好美濃未來土地增值的空間,所以開始在獵地,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還是危機?

也許有的鄉親會認為我的土地增值很好,就可以把農地變賣,到都市去生活。但就整個美濃地區的產業發展來說,農地價格飆升,將來會是個隱憂,因為土地被這些有心人收購以後,很有可能在未來的都市計畫裡面,逐步被變成建地,這將影響到未來台灣的地景(景觀)的改變。

三、農地的所有者和用途的異動

雖然現在都是農地,但還是有許多人在農地上建農舍,如果以後這種情況變多,我們從旗山騎車到美濃來,兩邊都是高大的水泥牆,當主要的道路兩邊都被變 為建地的時候,我們在美濃的街道上看到的跟在市區的街道上看到的景觀是一樣的,我們的後代要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嗎?如果合併之後是這樣子的話,雖然合併會帶 來城市的進步,但我還是寧可選擇不要合併,停留在這樣子的階段。

是否可能定出法條,或在土地利用的規劃上,讓美濃的土地維持農業用地,以提供大高雄地區的安全糧食,於此,是否有什麼對應的措施?

徐世榮老師在之前縣市合併的論壇中曾提出,歐洲國家為了鼓勵年輕人回到農村工作,採取了直接對地、對人的補貼,而不是對農作物的價格去做調整,因為那違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則。

事實上,我們在農村種植農作物,並維持農村的景觀,對於整個都會區發展是有貢獻的,而這種貢獻是應該被付費的,而不是單純去論一公斤的稻米價格是多少,這種貢獻不該只以最後農產品的價格來做衡量。

四、農村的景觀的維繫

我們去到市區,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非常的美麗;同樣的,都市人來到鄉村,也會讚嘆鄉村的美景。如果縣市合併後,我們走在美濃的街道上,同樣 看到五彩的霓虹燈,會是什麼感覺?我們看到牆上的畫作,這種美景已經不存在了,因為自然的河流已經被水泥的堤防所限制住了,這是我們感到很無力的一點,因 為水利單位以安全做為出發點,我們也不敢發表太多反對的意見,所以這個景像只能在記憶中存在了。

是否可以讓鄉村的景像還是鄉村?這其實不是一己之私,我們看到很多國際性的城市外圍,農村的景像可能跟一百年前一模一樣。以梵谷為例,其畫作現今已 變成世界上很重要的文化遺產,日本人很迷梵谷,我前幾天看到一部日本人拍的片,以梵谷的畫作為主題,在荷蘭找到當初梵谷做畫的地方,他們的風車、小橋、河 流,跟梵谷當初做畫時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甚至,荷蘭人為了促進觀光,他們還有梵谷的觀光列車,按照畫作帶你去參觀真實的場景。

如果世界上這些進步的城市都能維持都會區以外的鄉村景觀,那麼我們台灣為什麼非得把所有的鄉鎮都變得跟台北一樣?這樣才算進步嗎?並不見得。我們是否也可以期許,未來市政府規畫的藍圖中,能保留我們農村,甚至進一步規畫農村的景觀,與都市有所差別。

最後,還是要呼應魯老師提的,大高雄將來水源的問題,即將成為我們美濃要共同承擔的問題,期許魯老師提出的永續取水法能成為我們將來主要的取水方 式,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美濃建水庫的困擾。當然,也有鄉親希望將來美濃的道路可以變寬,蓋許多高樓大廈,所以我們也要去影響周邊的人的想法,我們的語言、文 化才不會流失。

(系列待續)

延伸閱讀: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1)環境治理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3)與談討論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上)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下)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3)與談討論

不要害怕縣市合併,因為它讓我們思考一些問題,如果不做,台灣不會前進。我們把縣市合併當作一個理順的過程,過程中才有機會談一些問題,透過討論跟思考,我們才能有所改變。

編按:本文為旗美社大舉辦之【高雄縣市合併系列論壇】系列之四記錄文章,因原文較長,切分成三篇刊登,本文為系列之(2)。另外,該論壇其他記錄文章連結,附於文末,敬請移架閱讀。

【與談】與【互動討論】

與談人:盧維屏(高雄市都市發展局局長)

因為台灣人現在比較不信任政府,所以在這種前提下做的規劃就比較不容易是理性的。很多縣市合併後的問題,是之後才開始,現在也不太會去談到「旗包美」或是「美包旗」的問題,就算有,那也是一個漫長的政治過程。

高雄市現在所有官員們,的確不了解美濃,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不要去期待一個英明的縣、市長來幫大家決定,那樣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他們還沒有得到 足夠的了解跟資訊。如果公民參與要變成真的,就是要有資訊,當民眾得到資訊的能力跟政府相同時,就不會去害怕政府,因為我們(政府)知道的,你們都知道, 透過資訊的公開化,自然而然就會有公民參與,利用資訊的力量去控制決策組織,解除對政府的不信任。

不要害怕縣市合併,因為它讓我們思考一些問題,如果不做,台灣不會前進。我們把縣市合併當作一個理順的過程,過程中才有機會談一些問題,透過討論跟思考,我們才能有所改變,現有的問題,才有解決的機會。

P8068958
高雄市都市發展局局長盧維屏

【第一階段互動討論】

宋財祥(釀酒業者):

高雄縣市合併後,我們美濃地區是一個很大的地方,我認為高速公路的延續不夠,希望能到美濃、旗山,讓交通更有發展性。

任懷鳴(高雄市教師會政策中心主任):

一、資訊不對稱,造成現在對政府不信任,如何要求政府開放資訊?如果要做公民決策,資訊平等是個前提,也許我們要開發自己的資訊平台。

二、請問魯老師,未來大高雄的水資源,恢愎過去的水資源設計的可能性跟危機?成立一個自來水公司,對政府有什麼誘因?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要求政府來做這件事?國外的自來水公司是民營的,若政府不願辦,一旦私有化,水的價格可能會上漲。

三、請問劉理事長,農村的規模該如何保住,是否把美濃設為農業的保護區?以現在主流的開發思維,如何說服政府保留農地?

林再興(農民,客語發言):

我是土生土長的美濃人,美濃的好山好水生產了很多有名的農產品,我們要劃設一個客家特別行政區,讓客家人有自己的地方,種植農產品讓大家吃。我們不能蓋水庫,之前我們請了一些學者來研究,以地質上來看,美濃不適合蓋水庫,也不需要。

盧維屏局長:

客委會有個基本法規:為了確定地方的歷史文化,如果是在既有的行政轄區之下,是可以劃設特別區的。然而,我們也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規劃,也許是為了維持好山好水,也或許是錢(補助)比較多,做文化保存、地景保存,是要花錢的,不能說完全不動它就好。

若以土地所有權來看,這也是一場硬帳,因為有很多土地是私有的,所以在行政上,也很難用政府的力量去強制不能賣,我們應該要設法提高它的經濟價值(例如峇里島的觀光產業),才能提高文化的保存。

魯台營老師:

建立水系統最主要的問題,是因為很多土地不是高雄市政府可以掌握的,有很多高雄的土地是別的(中央)單位的,如果以後都是高雄都,也許可以用都市計劃的手段來規畫,做利益的轉移,也更有彈性。

目前在都市計劃的規劃中,美濃在第一個階段是不會變動的,將來才會慢慢調衡,美濃以後會面對農再條例的問題,目前看來,這個法案通過還是由上而下,受限於權利,有很多東西不能實際來做。之前在美濃在反水庫的公民凝聚是很好的,所以在公民決策上是很有機會的。

縣市合併之後,我們能談的層次會更高,也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們相信合併後較有可能實現我們的期許,提高公民的成熟度,政府也就更能接受我們的訴求。

P8068916P8068948
現場互動討論

【第二階段互動討論】

徐華盛(有機農民):

一般的農業界的老前輩會擔心農民被邊緣化,所以美濃要發展有機農業,結合美濃客家人的「硬頸」經神,成立有機專區,確立美濃的地位。

吉洋人工湖的發展帶有政客的利益,當官啇勾結時,我們該如何解決?很多的官員,坐著公務車來看一看就走了,來到美濃,鞋子要脫掉,坐在田埂上跟農民談天,多跟農民接觸,真正了解農民及農業,農地也要有政策,農業才會有出路,政府才能真正得民心。

黃鴻松(八色鳥協會理事長):

如果我們有機會去高雄自由路,那一段的愛河現在改用生態的工法在施工,但現在美濃還在用水泥築堤,原來農村該是最自然的,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比較新的概念反而是從都市回來。另一個例子,現在高雄市的學校都把圍牆打掉,在美濃卻是把小孩子圍起來。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要去思考,這是什麼原因?一個最安全的地方,卻用最不自然的方式來建造。如果真的要先有經濟價值才來談保存文化,我不太有信心,有沒有法律可以先把文化保存下來,才來談經濟?例如景觀條例,把能保存的先保存下來,再來談營造。

黃森蘭(高雄縣導覽協會總幹事):

「走上走下,不如美濃山下」,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感受出美濃人對這塊地的親密及自信。我們美濃在八八水災之前,一個月大約有一千車次遊覽車到旗山、 美濃,目前大約恢愎了三分之一。美濃的觀光重點是什麼?它不像旗山這麼繁榮,這是一個很典形的農村,我們該如何保存?美濃合併之後,如果變成都市,我們的 老人家就會感覺像在坐牢,我們要如何保存現有的情況?

剛才盧局長提到了資訊透明化的問題,但目前我們在旗美區,也只看到社大辦的縣市合併論壇,都沒有看到政府為縣市合併做了什麼?當時高雄市候選人為了 民調來到美濃,告訴我們,在高雄市講農業,沒有人知道,所以特別來請教,以此爭取民調支持。高雄市沒有農業部,以後對美濃農業發展會有什麼危機?這是我們 現在非常擔心的。

宋美春(高雄市國中退休老師):

我退休後便搬回來美濃,回鄉是因為美濃有好山好水,更有好的文化,我們都夢想,退休後,能回到美濃居住。我們的願望是保留美濃的客家文化氣息,恬靜的田野風光。

王敏州(建築師):

我曾看過盧老師以前寫的書:「市民的社會」,我想知道盧老師從學生時期,到現在的想法,有沒有改變?當市民社會變成公民社會,又該如何來看社區營造?另外,從官方觀點來看,都市有都市的設計準則,那麼鄉村是否有什麼設計準則?

黃淑玫(美濃國中英文老師):

今天,大家都提到想保留農村,然而,目前美濃十分之一的農地可以蓋農舍,其他十分之九都填平做園藝造景,這樣的現況,是我們很不願意去面對的,所以,我們美濃的文化保留,是很急迫的。

盧維屏局長:

美濃的地,多一分水泥化,都會讓我覺得不舒服,如果我能決定,我希望能夠再多回去一點。現在很多建築弄得像歐洲別墅,讓我覺得很反感,我也知道住在夥房裡面,並不一定是那麼快樂,因為它也會慢慢慢壞掉。

因為美濃在高雄水源的上游,在水質上也有很好的條件,用農藥是很可惜的。然而,做有機是很痛苦的過程,土地都是需要被檢測的,做有機要非常有意志力。

我們必須承認美濃目前在改變中,例如水泥化的趨勢,不要太相信來承諾的人,當了官之後,會有官的思維,對於公共事務的考慮會多一些,也會更了解它的 不可行性。我沒有變很多,我從大學開始就在做社區營造,我也不知道我會做官,所以當年反抗政府的意志還有些存在,我想,在政府跟民間,我還是比較站在民 間。

高雄市政府合併後,確定新增了農業局,這是一定會存在的機構,而且不是小的,是一個大的機構。

魯台營老師:

大家對於此不要太緊張,美濃人要慢慢把意識聚集起來,發表出去,才會讓人家注意到,把聲音發出去,得到社會的重視,美濃就會有新的定位。

劉孝伸理事長:

農業是一個很古老行業,也是一個很永續的行業,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會有農業。但農地很容易被改變用途,要變回來卻是很難的,我們希望鄉親能有共同的意識,好好保存我們的農業。

【結語】

我們在第一階段的縣市合併公共論壇,總共辦了四場,讓我們主辦者很有收穫,今天的討論,也擦出了許多火花,接下來我們還會再評估,考慮辦下去的可能性。當然,我們還是希望今天的討論不是講過就算,而是能被繼續討論,造成影響力。

(系列結束)

延伸閱讀: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1)環境治理
高雄縣市合併,我們關心是…(2)行政區劃與農村景觀衝擊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上)
高油價時代的台灣農業(下)

八八再造聯盟:自治區是原住民唯一出路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在記者會上發表聲明,期望未來可成立原住民自治區,在原住民世代的傳統領域內,對於文化、教育、產業、經濟能充分維護主體性和擁有自主權。

1/14高雄市議會舉辦「縣市合併願景民間論壇」記者會,邀請各民間團體、相關單位舉辦系列座談,分為教育、族群、文化、環保、社福、產業六組,從民間關切的議題出發,探討縣市合併之後相關政策的調整方向和未來願景。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由副執行長張新華、幹部張德政代表出席,在記者會上發表聲明,期望未來可成立原住民自治區,在原住民是帶的傳統領域內,對於文化、教育、產業、經濟能充分維護主體性和擁有自主權。

族群組召集人、高雄縣原住民文化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浦洪秀英女士提及八八風災後,高縣原民部落面對的問題,從生計產業到原居地是否安全的劃定,政府的做法都與原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她表示,「我們也有很多專家」,未來政府的決策可以多傾聽原住民專家學者的聲音,外來的專家學者的角度,可能不適用於原住民。

980117-xianshehbing-420.jpg
族群組召集人洪秀英會長與88再造張新華副執行長交流意見。

88再造聯盟列為「族群組」出席人員,幹部張德政認為,現在政策走向忽視原住民權益、原鄉降格導致區長官派、代表虛位化,影響原民參政權而使得原鄉地位邊陲化、泡沫化。鑒於馬總統「將試辦原住民自治區」競選承諾;且高雄縣市合併後,三個原住民鄉佔總「高雄都」面積三分之一,應成立原住民自治區,讓原鄉在世代的傳統領域範圍內傳承文化、自主自治。

八八再造聯盟發表六點聲明如下:

一、將自主宣告高雄縣原住民傳統領域範圍及權利,任何有關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必須與原住民充分磋商以保障國家及聯合國給予原住民之權利。

二、反對取消原住民鄉自治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

三、反對原鄉降格區長官派、反對原鄉降格代表虛位化。

四、原住民族地區地方制度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辦理。

五、地方制度法修正條文不適用原住民鄉。

六、馬總統試辦原住民自治區的政見必須兌現,且盡速審查原住民族自治法。

族群組正式座談初步訂於3/5舉行,與談者包括高雄縣原住民文化藝術發展協會、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岡山區社區大學、旗美社大、勵馨基金會等。

88再造聯盟副執行長張新華認為,族群論壇應邀集更多的原民團體參與,政府制定政策前要多聽聽這些原民的意見。


八八再造聯盟認為,自治區是台灣原住民的唯一出路。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