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再出發─【黑潮書寫】整裝起航

2010年7月,【黑潮書寫】正式啟航──揚帆,再出發──攜手航向更遼遠的大海、走著更綿長的海灘、探索更艱難的生態危機、進入更奧妙的海洋文化,以蔚藍太平洋浸潤的心手眼,觀看、體悟、書寫、拍攝…

「黑潮有兩股,一股在海洋裡,一股在陸地上。黑潮是默默流經台灣東部海域的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另一股黑潮是設立於花蓮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這是我們最常用來介紹「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開場白,簡單地以「黑潮」這股洋流的特質,暗喻了這個以海洋為名、誠懇又堅持的非政府組織。

洋流「黑潮」、與島嶼東岸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您,聽過哪一個呢?

990713werty-450.jpg

創會時由海洋作家廖鴻基擔任董事長、楊世主擔任執行長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身是1996年發起的「台灣尋鯨小組」。這一群從事鯨豚觀察研究的第一線海上工作者,為了擴大對海洋的關懷面向,以過去累積的調查工作成績作為基礎,募集基金並邀請喜歡海洋、關心海洋的專家及朋友們共同籌備、設立基金會。

於是,自1998年成立迄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已在台灣東岸佇立了12個年頭,始終如一地在海洋生態觀察、海洋環境教育、海洋文化研究、海岸污染紀錄、以及海洋論述與書寫等方面默默努力,持續拓展著陸上視野不易企及的海洋觀點。

多年來的堅持,讓黑潮不僅累積了2,700多筆的鯨豚觀察紀錄、14份以上關於鯨豚、漁業、海岸、海岸阿美族傳統竹筏的文字、調查圖文、繪本、刊物、紀錄片等出版品;舉辦過無數次的校園海洋教育講座、海洋攝影展覽、海岸行旅、海洋創作坊、海洋親子營、海洋少年營、海洋種籽營等活動;並於2000年底發起「海灘廢棄物監測行動」持續了近6年、另於2008年發起「搶救珊瑚行動」;

此外,藉由每年舉辦的「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培訓出30多位海上鯨豚解說記錄員,以「海上生態教室」的概念,在賞鯨船上進行寓教於樂的環境教育工作,並持續創會時記錄花蓮海域鯨豚生態的初衷。

藉由多面向的海洋活動參與,黑潮吸引了來自台灣各地愛海洋、愛自然、愛鯨豚的志工朋友,這些夥伴們多元的生命背景讓黑潮如同海納百川,吸收著各種不同的養分,逐漸成長茁壯。

除了動態的海洋環境教育活動,黑潮在靜態如海洋書寫、論述方面的發展與影響,如同一股伏流,經年累月地流竄、深潛著。

從1999年出刊的會訊、到後來演變成電子報;9年前與環境資訊協會合作、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顧問和工作人員組成的主筆團所撰寫、<環境資訊電子報>刊登的【黑潮觀點】專欄,自2001年3月23日開始到2002年11月8日,共累積了75篇文章。

這些文章所匯流出來的「黑潮觀點」,從生態、議題、海岸、海洋、教育等各個領域書寫,蔚然成為一片獨立並具有代表意義的黑潮風景。一篇篇有批判、有紀錄、有思考的文字,展現了「黑潮」這個海洋環境組織所關懷的議題,如同一扇扇窗口,打開了讀者對海洋、對「黑潮」的認識。

當時針對環境說的、批判的論點,至今仍然是不減熱門的話題──也許可以說是台灣的環境運動走得太慢,沒有顯著的成長;另一個層面來看,當年討論的現象和問題並未獲得根本的解決,這些扮演著「先聲」角色的黑潮寫手,的確需要再持續地監督與批判──或者說,記錄。

文字的持久力和影響力,遠遠超乎想像。

相較於走上街頭賣力賣命的呼喊,文字書寫是另一種表達的方式,而且產生的力道不見得比較弱。

台灣的海洋文化尚待發展,而「海洋」這個大主題更是「黑潮」多年來不曾偏離的宗旨。將國人普遍缺乏的海洋經驗以書寫出來,帶入海洋角度的環境思考與主流之外的視角,仍是「黑潮」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多次的討論之後,終於在今年五月底,新一代的黑潮寫手紛紛出線。接續當年【黑潮觀點】專欄的精神及對海洋不變的關懷與愛,新一代的黑潮寫手將以【黑潮書寫】為題,繼續匯集眾人對黑潮、對海洋、對環境的體會與努力,以更寬廣的寫作主題、更豐富的呈現方式,迸現出黑潮書寫的多元與活力。

2010年7月,【黑潮書寫】正式啟航──揚帆,再出發──攜手航向更遼遠的大海、走著更綿長的海灘、探索更艱難的生態危機、進入更奧妙的海洋文化,以蔚藍太平洋浸潤的心手眼,觀看、體悟、書寫、拍攝,讓文字與影像引領更多人認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海洋。

首發稿圖 2

(作者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文化部專案經理)

夏日賞鯨趣

第一次出海,帶著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期待著等一下會看到的景象,害怕自己會不爭氣地暈船…,不過只要放鬆心情,隨著船隻的出航,順著洋流的擺動,很快就能適應,吹著海風等待著下一秒驚奇的邂逅;根據解說員…

花蓮位於「太平洋左岸」,隨著夏季的到來,是否從事許多戶外活動都覺得非常悶熱難耐呢?有機會來到此遊玩的朋友們,不妨隨著記者的腳步接近海洋,一起賞鯨「趣」。

第一次出海,帶著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期待著等一下會看到的景象,害怕自己會不爭氣地暈船…,不過只要放鬆心情,隨著船隻的出航,順著洋流的擺動,很快就能適應,吹著海風等待著下一秒驚奇的邂逅;根據解說員的說法,每一次出航都有著不一樣的際遇,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980616-xiarwhale-360.jpg
從海面上欣賞台灣陸地景色

台灣東部面向廣大的太平洋,素來孕育豐富的海洋資源,不僅海洋地形深且廣,還有珍貴的黑潮洋流經過,吸引多樣化的海洋生物在此停留覓食。因此,東部的賞鯨地點就包括了:宜蘭烏石港、南方澳漁港、花蓮港、花蓮石梯港、台東成功港、富岡漁港;每個定點的鯨豚發現率及種類更隨著洋流有所不同。

花蓮的賞鯨活動在每年四、五月份悄悄展開,據調查顯示由於鄰近海灣地形的關係鯨豚發現率有95%;而根據花蓮海域的生態調查,在全球七十多種鯨豚當中,出沒在花蓮的就有二十七種左右;雖然比起鯨魚,海豚較為常見,但在每年夏天仍不乏有海上「鯨」奇。

image003
抹香鯨出沒

近日有相關報導指出,人類丟棄的垃圾在太平洋上形成塑膠漩渦!不少被吃進海洋生物或是海鳥肚中,相信也會落入人類的食物鏈中;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相關的生態保育聲音也不斷出現,對於台灣的鄰居—鯨豚,也跟著海洋污染日益嚴重而受到重視,保育類動物的保護固然很重要,無論是來花蓮遊玩的遊客,或者當地民眾都是責無旁貸的,「認識牠們就是保育的第一步」。

花蓮漁港休閒碼頭即位於市區不遠處,無論是搭火車或是自行開車,甚至是單車樂活旅行都很容易到達,只要跟賞鯨公司接洽,多半都能獲得良好的服務。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開船時段,前一天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當天做好防曬措施,即可以帶著愉快的心情享受大約兩個小時的海洋之旅。

航行中解說員會悉心解說海上相關知識,讓您放鬆心情之外,還可以更認識這片大海,無論有無發現鯨豚蹤跡,出海吹吹風…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夏季賞鯨去吧!吹著涼涼的海風,跟著鯨豚的跳躍讓心情也一起奔放一下!體驗不一樣的旅遊經驗,運氣好說不定可以看見比賞鯨船隻還要大的鯨魚喔!來花蓮不妨選擇船班時間較固定,交通方便的休閒碼頭,詳情可上網搜尋:

賞鯨GOGO網http://whalewatching.org.tw/tw/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http://tour-hualien.hl.gov.tw

(作者為「花蓮公民新聞寫作課程」學員)

台灣未來潛力—黑潮發電

洋流發電是應用海洋能源發電的其中一種方式。當北赤道洋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轉向朝北,以每秒約一公尺的速度流經台灣東部外海,這一股寬約100至800公里、深200至500公尺的洋流離岸約30公里,其穩定強勁的特色…..

980206-tide-360.jpg
製圖/ XD

牛年之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先邀請大家觀察一下上面這張圖示。

相信大多數人看見了一座自海底聳立而出的巨型建築,其兩側延伸出類似風扇的構造,似乎可以隨著海水的流動旋啊旋的。試著想像一下,這樣的工程設施假若矗立在花蓮、台東以及綠島外海,那類似風扇葉的渦輪,是不是有可能隨著終年無止息的黑潮洋流不間斷地旋轉,以產生大量的電力供給台灣島民使用?如果這幅想像的圖畫成真,那將會在社會、經濟能源,甚至對於整體環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是的,在宣導節能減碳以預防全球暖化日趨嚴重的當下,世界各國都積極尋求替代性的能源和對環境較無污染的能量生產方式,例如太陽能、風能、水力動能,或是像巴西從發展生質酒精等著手。而台灣四面環海,尤其黑潮流經台灣東部,這股洋流的潛力讓許多學者和產業科技專家認為,台灣東部外海是發展洋流發電的絕佳場域。

洋流發電是應用海洋能源發電的其中一種方式。當北赤道洋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轉向朝北,以每秒約一公尺的速度流經台灣東部外海,這一股寬約100至800公里、深200至500公尺的洋流離岸約30公里,其穩定強勁的特色,讓台大等研究海洋動力的學者,預估其可帶來的能量,光是綠島一帶即可達1至3GW的發電量,規模相當於三座核能發電廠的能量。

圖中所繪的即是英國開發的SeaGen機組,利用洋流的推動力帶動渦輪,再將渦輪的動能轉化成為電能,經由海底纜線傳輸,供給陸地上使用。此一機組,據評估將於今年「能源國家型計畫」中有機會扮演重要角色。

但搜尋相關網路記錄和書面報導,對於其專業性相當自信的學者們,在探討黑潮發電可能帶來的經濟效應和國際形象的同時,發電工程對於環境生態可能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則顯得不是那樣積極評估,而深入的討論也著墨不多。反倒是從網路論壇上看見新聞報導的民眾,對東部太平洋環境和生態的關切程度多過於學者官員們。

其中,由於台灣夏季時常面臨颱風侵襲,東部狹小的大陸棚地基變動性高,海底纜線的固定顯然十分困難,並且要如何固定渦輪於強勁洋流的衝擊下不至於毀壞,同時專業人才的缺乏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尤其,我們無法確切評估這樣浩大的海底工程,對於東部外海因為黑潮所帶來的豐富魚種與鯨豚生態,將會有多麼重大的影響。誰也不知道當許多這樣的海底工程開始矗立於花蓮綠島外海時,鯨豚悠遊在原本熟悉的海域中將會產生怎樣的反應?是離開去尋找新的棲息場域,還是慢慢熟悉它?甚或很有可能將有為數不少的鯨豚和魚種,會喪命在非自然的人工設施下?當然也有可能影響花東原本豐盛的漁獲量?這些皆是無法事先以科技程式計算便作得出評估的重要問題,實不容忽視。

無論是否有著能源開發的先天優勢,當我們積極尋求台灣本身可使用的替代性能源時,我們同時也要好好衡量著如何兼顧原先美好的自然環境。雖然國際經濟能源的短缺是迫在眉睫、急需解決之道的重要問題,但倘若欲求減碳卻因方法不當甚而破壞了天然環境,反倒是得不償失吧!

參考資料:

行政院國家委員會科普網站:http://0rz.tw/835lM

聯合新聞網新聞博覽會報導:http://0rz.tw/3e5nb

或搜尋「黑潮發電」,將有許多文章分享。

自然就是美─海外NPO參訪

Oceanic Society則是跟黑潮相似,都是以NPO的立場,希望將海洋的訊息傳達出去。但兩邊在解說及賞鯨上運用了不一樣的方式。黑潮的解說是大家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拿著麥克風對著全船朋友娓娓道來……

隨著經濟民主政治的發展,台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慢慢興起。我們發現國外數個保育組織的發展久遠、經營完善,反觀國內團體,卻往往面臨一些困境,使許多工作無法更進一步深入探討或暫緩執行。因此,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籌畫了這次關於國外NPO的參訪計畫,想藉由直接的參訪與接觸來吸收學習其他組織的經營模式,將其帶回台灣,或許國內NPO組織能從中獲取經驗,找出解決困境的方法。

於是由黑潮志工金磊、廖敏惠、陳惠芳、賴威任等人,在9月13日至26日抵達舊金山,共參訪Sierra Club等五個保育團體。參訪過程中,從擁有130萬名會員、全球最大的環境NPO–Sierra Club,到只有兩位工作人員的Oceanic Society,都有屬於各自的運作模式,而且由於當地NPO組織的數量相當多,在組織的定位與分工上也就較為專一。

在我們參訪過程中,很幸運能碰到Sierra Club一年一度的志工大會,也讓我們有機會與當地志工面對面,及實際看到部分的組織運作。會議第一天的主要內容是由各州代表分別報告年度的工作狀況、成果、遇到的困境,以及很重要的,由志工所提出Sierra Club下一年度運作方向的提案報告。

第二天則是針對提案進行辯論,贊成的志工與不贊成的志工分別在會議中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交付所有的志工代表進行表決。在這樣過程中,我們看到了NPO行政與志工系統的良好整合,成功的讓志工參與組織的決策,並與董事會相互制衡。而這些參與NPO的志工是如此的投入、強大,甚至可以說是帶領了組織的運作方向。雖然之前就耳聞這種模式,但是當實際看見其運作流程時,還是令人非常的印象深刻。

sierra-club122-360.jpg
Sierra Club會員大會表決。由各州志工代表主導,辯論後投票決定來年的工作方針。

Oceanic Society則是跟黑潮相似,都是以NPO的立場,希望將海洋的訊息傳達出去。但兩邊在解說及賞鯨上運用了不一樣的方式。黑潮的解說是大家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拿著麥克風對著全船朋友娓娓道來,且船隻會比較緊密的靠在鯨豚群附近;而Oceanic Society的解說則像一同出遊的朋友般,肩並肩聊著,當發現鯨豚群後,船長就把船隻的引擎關掉,一停就是兩三個小時,除非真的距離很遠了,才會移動到近一點的範圍,讓出海的朋友融入在鯨豚活動的海域裡,就像把自己全身放進海洋般地順應律動。

Earth Island是另一個特殊的平台式NPO,組織本身其實沒有特定的主軸,但是他們歡迎任何人提出計畫,以Earth Island的名義進行申請,然後再回饋部分行政費用至Earth Island。因此他們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計畫正在運行著,防止捕鮪魚船隊誤捕海豚的「Dolphin safe」計畫便是隸屬於Earth Island之內。

位在柏克萊地區的Earth team則是一個小型、完全以環境教育為主軸的NPO,將教材與講師帶入地區學校,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教學,培育同樣能夠進行環境教育的種子教師,甚至在學期初、末邀請學校校長、教務主任一同聚會,主動讓學校單位知道Earth team這個組織可提供的資源。參訪成員賴威任便提及這種化被動於主動的技巧在台灣或許是有發展空間的。

參訪過程中,來自各州的志工都非常歡迎我們的到訪,也嘗試了解台灣NPO組織運作的狀況,以及如何能夠一起合作的計畫。但是畢竟雙方文化、社會認知都還是有相當差異性,因此需要經過一定的轉化過程,才能將吸收到的經驗轉換為適合台灣的方式來帶入。在參訪中感觸很深的是,整個社會價值都非常認同與支持非營利組織,以及積極參與公眾事務。這樣看來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夠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相同的情景。

參考資料:

Sierra Club:http://www.sierraclub.org/

Marine Mammal Center:http://www.tmmc.org/

Oceanic Society:http://www.oceanicsociety.org/home

Earth Team Environmental Network:http://www.earthteam.net/

Earth Island Institute:http://www.earthisland.org/

【環境】自然就是美~Sierra Club參訪經驗分享1127

9月13日至26日,幾位黑友組團出國參訪舊金山的保育組織,包括Sierra Club、The Marine Mammal Center、The Oceanic Society…等。他們看到了對於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認同…

~ 黑潮來囉! Let’s Fun Ocean!~

1

9月13日至26日,幾位黑友組團出國參訪舊金山的保育組織,包括Sierra Club(http://www.sierraclub.org/)、The Marine Mammal Center(http://www.tmmc.org/)、The Oceanic Society(http://www.oceanicsociety.org )、Earth Team Environmental Network(http://www.earthteam.net/)、Earth Island Institute(http://www.earthisland.org/)等。

他們看到了社會價值對於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認同與支持,以及參與公眾事務的熱情。大家都各自帶回許多火花與刺激,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相同情景,歡迎一起來聊聊~

時間:11月27日(星期四)19:30
主題:自然就是美~Sierra Club參訪經驗分享
分享人: 廖敏惠、金磊、鄭佩馨

地點:Cafe Mykonos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65巷16號 http://cafemykonos.pixnet.net/blog
洽詢電話:(02)6617-6968 Cafe Mykonos 或 (03)8578148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主辦單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http://www.kuroshio.org.tw/
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http://twocean.blogspot.com/

黑潮鮮美的花蓮市集

傍晚來臨時,來到吉安的黃昏市場,黃昏市場就在巷路旁,隨意的擺著攤子,開始走進市集,沒有預先設想的豐富野菜出現,少少許許的,見到苦菜,見到藤心,走到了魚攤,才見到真正的花東在地美味…

 20081008-01.jpg

花蓮的吉安,有著名的野菜市集,

有些已經培植馴化為一般蔬菜,有些還是野蔬姿態出現,

除了野菜, 大為令人驚嘆的還有黑潮鮮魚。

20081008-02.jpg

傍晚來臨時,來到吉安的黃昏市場,

黃昏市場就在巷路旁,隨意的擺著攤子,

開始走進市集,沒有預先設想的豐富野菜出現,

少少許許的,見到苦菜,見到藤心,

走到了魚攤,才見到真正的花東在地美味,

市場裡,魚攤的規模不見的很大,

不過魚的鮮度跟種類真是令喜好烹煮的我,興奮開懷,

尤其是溫暖黑潮帶來的魚種。

鬼頭刀–

幾年前在蘭嶼嘗過一次新鮮鬼頭刀的滋味,

充滿膠質的魚肉,骨頭不多也不硬,煮湯或生魚片都好,

西部甚少出現,偶一次遇見,

魚攤老闆猛解釋這看起來醜陋的怪魚,深怕沒了好身價,

鬼頭刀總是追隨飛魚而來,

飛魚在春天由黑潮北上,到了夏天慢慢接近尾聲,

不過卻在這初秋還見著鬼頭刀,頗怪異啊。

芭蕉旗魚–

多新鮮的旗魚啊!內心這樣吶喊,

輪切的旗魚,色澤都跟以往見到的都不同,

原來新鮮的旗魚是這樣帶 著血紅色的,

芭蕉旗魚在秋天開始,產季已經到了,

只是旗魚Baby也出現在攤上,頗悲哀啊,

魟魚–

已經很久沒見到魟魚了,

小時候印象中,經常吃到用薑紅燒的魟魚,

魚肉帶著軟骨,可以直接咬碎,

也是充滿膠質的美味。

除了這些海潮美味,文蛤跟蜆的鮮度也是一級,也許跟養殖區域有關,

人潮眾多的南邊七星潭外海,遠望即可見的定置漁場,

傍晚時分,魚貨上岸,好鮮者就近買鮮貨,

這些美味,還真想買個爽快宅配回家呢,

越來越枯竭的魚源,魚貨用藥以及中國魚貨來源問題,

看著這樣新鮮的魚貨可真令人感到開心無比。

↓銀亮亮的白帶魚,銀色的魚身加上燈光一照,真是亮啊!

03

↓魟魚切片,西部已經漸少見到這怪異的大型魚類。

04

↓小小魟魚Baby,也抓上市場賣。

05

↓東部獨有的魚類,帶著堅硬的外殼。

06

↓鮮度滿滿的切片旗魚,當令的美味。

07

↓小小鮪魚Baby,也被抓來賣了。

08

↓東部黑潮帶來的鬼頭刀(飛烏虎) , 追隨的飛魚而來。

09

↓輪切的鬼頭刀魚片。

10

↓一整條的鬼頭刀。

11

↓當季的芭蕉旗魚, 年輕旗魚跟旗魚Baby。

12

↓切除尖嘴的旗魚,還是一樣兇霸樣子。
13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