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193縣道 – 小地方新聞網

貧窮的溫度裡,踏實漂流 之1

當貧窮背包旅舍開始開張迎客,碩又應徵了一份麵包車司機的工作,開著麵包車跑各地偏遠村落,賣出車上的麵包。「麵包車司機,是我夢想已久的工作,它非常深入、貼近人的生活,它像一把鑽子,可以鑽探我所不知道….

打造窮背包的家

年輕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什麼也還來不及理解,許多知識和資訊就都從書本裡吞嚥下去,硬生生的,不需要理由。

近兩年前,有一個叫碩的男生,因前一份紀錄後山的電視台工作,他探訪了半個花蓮。結束工作以後,他一個人騎車到東岸,單純地想要到花蓮大港口部落裡找間房子住上一段時間,卻在花蓮七星潭的雜貨店門前,看到一張租屋單子,沿193縣道穿越墓仔埔,右拐進北埔一條窄細的小巷裡,一間平房荒蕪地佇立在那裡等待。

如今,他一人租下這平房,已經一年餘。

當初找了大學同窗好友一同來整理房子,好友正逢考上研究所後的空窗期,好友說:「我只是想住海邊而已。」那時候日子經常是到海邊撿拾漂流木、到路邊尋找廢棄家具,建築系背景的他們要整理房子並不難,碩把地板都上漆了,臥室邊角畫了一個深藍色的尾巴,不知是大翅鯨的還是抹香鯨。自己釘木架、做床板,把空心磚的圍牆都打掉,兩人在上邊蓋了一個像蘭嶼野銀村的涼台。

981009-chufenghua-400.jpg

屋外的涼台

在空蕩蕩的小房子裡敲敲打打許多天,嘗試用25歲的力量改造一個居所,工作時期屋裡屋外總是凌亂不堪。置換身體到另一處陌生所在,住在海邊,學會和環境相親相愛,然後思考應該如何謀生。

「雖然現在住在這裡,我還是覺得自己在旅行。」碩那時是這麼說的。

夏天到了,兩人到一個基金會做海洋鯨豚解說員的培訓,因經濟問題總是省吃儉用;夏天走了,好友也因為研究所開學而離開,碩想把平房當做分享生活的媒介,因位於193縣道上的4.5k處,他叫它「193的4又2分之1」,一個貧窮背包旅舍便成形了。

麵包車像一把鑽子

然則當貧窮背包旅舍開始開張迎客,碩又另應徵了一份麵包車司機的工作,開著麵包車跑各地的偏遠村落,賣出車上的麵包。

「麵包車司機,是我夢想已久的工作,它非常深入、貼近土地上人的生活,它像一把鑽子,可以鑽探我所不知道角落;也像一把刀,剖出一幅幅各行各業的人生百態。」他說。

為了賣到一定的量,碩經常凌晨才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家,睡得晚了,起床沒多久又開始開麵包車,反覆播放著麵包車的歌曲沿街叫賣,不管是檳榔攤、卡啦ok店、賣草仔粿的、或是修理卡車頭的,在不同時段,都成了碩的客人,碩偶爾會賣麵包兼送野薑花。

他說:「野薑花的花期大概三天,就像我的麵包一樣,保鮮期三天,也許花謝時他們又會想要買麵包了。」其實他更確切的目的,是想多分享一些美好事物,就如同花蓮這片土地帶給他的。

文一:開麵包車的路上 (2)

開麵包車的路上

那時候每天都賣到晚上十一點,才緩緩從木瓜溪以南開回市區,這並非努力,而是工作的現實之處:麵包沒賣完,自己還得貼錢。當點完貨騎回海邊的居所時,早已凌晨時分。此時「193的4又2分之1」遇有客人來訪,因為並不容易見到彼此,一切悉聽尊便。

「麵包車像為我在花蓮的生活下了註解,一場夢想世界的現實之旅。」最終碩仍因麵包車業績的壓力而結束了麵包車工作。

喜歡現在的樣子

回到193,因緣際會在就近的漁場打工。漁場就在家門外不到百來公尺的距離,碩說:「我在這裡住了半年多,這時刻才真正認識了漁場。」

海風蕭瑟的時候,屋裡屋外都是冷空氣。夜裡,碩會把門關起來,溫暖包圍簡樸的客廳,貓咪仰躺在枕木上的歇息,昏黃的小燈,襯著花布座墊很好看。屋外海潮聲分明。

「你喜歡,現在的樣子嗎?」我問。

「喜歡啊!」他不假思索。

那一陣子,他經常要在清晨五點就起床,和漁工整理糾結凌亂的定置漁網,看怪手拉起朝陽。日出在太平洋的遠方,漁工們站在大海面前,浪起浪落,等海腳頭一聲令下,推膠筏入海,接應海上作業的船隻,拉下漁獲,推上岸買賣。

碩的工作是拿攝影機紀錄他們,天還沒亮的時候,大家站在大海面前,等待推出膠筏的一瞬。每天每天,海腳頭一個聲音下,幾個人推著膠筏就往海裡衝去。

文一:清晨,東昌定置漁場 (3)

東昌定置漁場的清晨

冬天的海很冷,浪頭打下,穿透防水衣襲上肌膚,褲管總是全溼。膠筏推出去後,有人順勢跳了上去,運載漁獲回來。

碩抱著攝影機追隨他們,紀錄漁場工作尋常的一幕,紀錄平凡。在這裡,從未有人看望海上的日出,之於他們這是必然的背景。土地上的人民,生活是日復一日的必然,辛勞堆積起來,是厚重與踏實。

橙黃色的塑膠箱子被送上岸後,直接就地開賣,碩常順勢去買魚。

「多少錢?」魚放在秤上,碩問漁工。漁工沉默了一下,說:「拿回去吧!」

就因為住在漁場旁,碩擅長處理魚的食材,客人也因此常常能吃到新鮮的魚,這是住海邊的權利。海洋在此,之於年輕的他而言,早脫離了那些美和詩意,每天在漁場內看捕魚宰魚吃魚,用身體勞動去見證大自然適者生存的食物鏈,感受海洋之母生生不息的循環。跌跌撞撞卻腳踏實地參與海岸生活,比起當初在學校裡或在電視台工作時,都更加真實。

(「貧窮的溫度裡,踏實漂流之2,已經寫好了,請點選這裡閱讀)

延伸閱讀─193的4又2分之1 http://coastline193.blogspot.com/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