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三線新旅行

從整體面向來說,如何凸顯台三線與所行經鄉鎮之意義與價值,卻又不致於淪於如同上歷史課之枯燥與乏味。或許可以製作一份台三線新旅行之導覽摺頁,經由地圖呈現台三線所行經之地理區位及環境特色,同時也將不同鄉鎮……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為整合在地資源及產業特色,選定以台三線經過之5個鄉鎮,委由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於97年12月20日至21日,規劃與試辦「新旅行-悸動台三線」活動,邀請全台各地關心地方文化及旅遊產業之部落客共同參加。

第一站:關西鎮

活動路線沿著台三線由北向南進行。第一天首站來到關西鎮,主要遊歷地點包括跨越牛欄河之安東古橋與沿河步道,以及關西老街,最後前往錦泰觀光茶廠觀賞社區拍攝之木匠街紀錄片,並與茶廠主人交流傳統產業的堅持與心情。

980130-travel-3601.jpg
安東古橋雖持續通行車輛,傳統風貌亦仍保存良好

全程由新竹縣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楊明勳總幹事及詹玉珠理事長進行景點導覽,並說明近年社區營造工作之過程點滴,特別是社區發起整理關西員警分駐所舊宿舍之周邊環境,並重新營造為鄰里小公園,其努力與成果讓人欽佩及動容。

image003
關西員警分駐所舊宿舍在社組居民營造下,成為新的鄰里公園

關西鎮沿著牛欄河與鳳山溪交會之河階地而發展,漢人開拓史可上溯至乾隆年間。當地土壤適合茶樹及柑橘作物生長,目前農業種類仍以稻米、茶葉、柑橘、海梨為主,甕菜及仙草為其特色產業。然而,農業受到臺灣加入WTO,面臨其他國家廉價農產品之競爭壓力,而有產量逐漸減少的趨勢。

目前關西老街部分區段仍然保持著古樸的氛圍,座落其中之關西員警分駐所因受到頗受歡迎之電視劇「波麗士大人」在此取景的影響,受到更多關注。至於1936年成立之錦泰茶廠,雖然面臨整體製茶產業走下坡之影響與衝擊,卻因仍保留相當完整之古董製茶葉機械,並收藏諸多與茶業及產業家族有關之歷史文物,近年朝向觀光工廠進行轉型與發展,透過茶廠第三代負責人羅吉銓先生之介紹及說明,充分讓人感受到傳統產業經營者之努力與用心。

image005
錦泰觀光茶廠保留大量製茶設備與文物

第二站:橫山鄉

離開關西之後,繼續前往目前觀光產業相當發達之橫山鄉內灣老街。有別於一般性之觀光行程,首先前往劉興欽漫畫暨發明館,該館是由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運用內灣派出所旁之鐵路局閒置宿舍,並以同為橫山鄉人之知名漫畫家劉興欽先平及作品為主題,所打造之具有在地特色及文化內涵的主題園區

image007
劉興欽漫畫館內隨處可見大型漫畫人偶

透過董秀珍館長之現場解說,以及後續交流活動,了解展示館如何逐步建立門票折抵消費之營運機制,以回應民間非營利組織對於文化事務的堅持,並兼顧館舍運作之財務需求,進而走出適合自身條件之永續發展模式。

園區除卻靜態展示外,目前亦規劃許多互動設施,比方大尺度之漫畫牆、提供遊客拍照的漫畫人物頭偶等,並提供輕食與相關商品展售。館方近日運用內灣國小旁之閒置房舍展示由4個學設計之年輕女孩的相關作品,盼能將劉興欽先生之創意與創造精神延續及傳承下去。

image009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替代役與漫畫作品合影(是不是很神似呢?)

來到內灣,當然必須穿越內灣吊橋參觀油羅溪對岸充滿藝術氣息之簡餐及咖啡館,再回到人聲鼎沸的內灣老街。除了遠期馳名的野薑花粽,這裡也有各式各樣的點心與小吃。最後則前往由內灣戲院改造而成之特色餐廳,一邊觀賞老電影,一邊享用客家美食。

image011
於內灣戲院內觀賞老電影並享用客家美食,是很難得的經驗

橫山鄉大約在嘉慶年間才有客家人入此開墾。清朝末年開始以林業作為主要產業型態,日據時期,因山區盛產礦石,成為新竹縣較早發展工業的鄉鎮之一。後因山區林木禁伐與傳統工業沒落,早已盛況不再。

即便如此,過往運送木材與礦石的台鐵內灣線,卻因客家文化及懷舊鐵道興起,成為橫山鄉的重要景點。內灣老街因處於貨物集散之重要結點而再度繁榮及興盛,現今區域內及周邊地區仍然保留諸多文化遺產與林業遺跡。

image013
台鐵內灣線之終點站─內灣車站

第三站:北埔

遊程進入第二天,首先前往北埔姜阿新故宅。此宅由北埔富商姜阿新先生於1946年興建,1949年完工,後因姜阿新先生發生財務問題,產權改由合作金庫所擁有,目前由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承租及維護。

image015
外觀及內裝皆相當用心之姜阿新故宅

新竹縣社造中心特別邀請雕塑家許和義先生,以一個外來住民的角色,分享其所認識之北埔人文及地方生活經驗,後續則由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林顯道秘書介紹姜阿新宅之歷史及建築特色。

參觀完此一華麗精美之西式洋樓,由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黄洸洲理事長接續帶領眾人實地走訪北埔老街。

除前往當地重要信仰中心慈天宮,行經金廣福公館、天水堂、水井、水堂等當地知名景點外,黃理事長亦特別介紹正在進行整修之姜氏家廟與由金廣福文化基金會推動修復計畫之忠恕堂,以及即將正式開館營運之鄧南光攝影紀念館。

image017
慈天宮是北埔地區重要信仰中心

image019
目前已經整修完畢之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image021
黃理事長特別帶領眾人參觀正在進行整修之姜氏家廟

北埔地區於道光年間,由官方補助經費,並授權粵人姜秀鑾進行開墾,並有閩人周邦正共同參與,此為其墾號「金(政府)廣(粵人)福(閩人)」之由來。

此地由於山坡地較多,主要以種植茶樹為主,俗稱「膨風茶」或「東方美人茶」之白毫烏龍茶,為其該地重要茶葉品項。天然林邊緣則種植樟樹、相思樹。目前既有農業活動雖已逐漸沒落,卻因留存豐富性之歷史資產,成為頗受歡迎之觀光地區,不過,近年亦因過度觀光化,以及無法有效凸顯及展現在地特色,而面臨產業沒落的危機。

第四站:竹東鎮

離開北埔後,折返竹東鎮參觀以創意家具見長之意念工坊。意念工坊前身為「光明木藝社」,原本以奇木家具作為主要營運模式。後於范揚田、范揚武兩兄弟繼承父親事業後,決定以現代性之設計手法,並結合老木頭及傳統工藝技術,創造實用又讓人驚艷的生活木器。

意念工坊憑藉獨特性之經營理念,以及成熟性之設計與製作能力,隱然成為家具產業的明日之星。當然每個產業於開創及營運階段,皆會面臨種種困難與挑戰,透過范揚武先生的簡報及說明,了解意念工坊之家具作品的理念與意涵,也認識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歷程。

image023
意念工坊內設有小型簡報室,是范氏兄弟與訪客進行交流及互動的重要場所

竹東鎮過往是泰雅族、賽夏族居住地,乾隆年代以前,漢人入墾規模不大。道光年間,開始進行大規模墾殖,並逐漸以樟腦及茶葉作為主要產業型態。後續有水泥、玻璃及其他非金屬製造業,近年則因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地緣關係,快速改變竹東地區的風貌與發展。

此次行程選定意念工坊作為竹東鎮之參訪景點,以其作為回顧過往竹東地區蓬勃發展之林木產業,並經由文化創意產業的前瞻視野,展望未來發展之重要媒介,是相當重要且具深刻意義之規劃與考量。

第五站:峨眉鄉

當日因適逢冬至,於離開意念工坊後,則趕在太陽下山前,前往最後一站峨眉天主堂,參加由藝術家陳錦輝先生策劃、演出之小型互動音樂會。

峨眉天主堂由高伯龍神父於1963年所籌建。多數人皆相當喜愛天主堂正立面及大廳內之大型馬賽克壁畫。

image025
峨眉天主堂之簡樸外觀,有著令人驚艷的大型馬賽克壁畫

image027
教堂內馬賽克壁畫亦相當動人

1997年後因故閒置,2006年由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取得6年使用同意書,並改造為數位機會中心,另因協會成立峨眉野山田民俗藝陣,亦運用此一空間進行排練,並邀請陳錦輝先生指導團員學習非洲鼓。

除卻特殊性之教堂建築,天主堂前有一片很美麗的大草坪,充滿歡樂與節奏氣息之音樂會,就在這片大草坪上由天色猶亮一直進行到夜幕低垂。

image029
音樂會就在天主堂前之大草坪進行

image031
音樂會持續進行至夜晚降臨

峨眉鄉緊鄰北埔地區,與寶山鄉同為金廣福墾號之外圍墾拓地,並形成共生共存的聯防體。水果是其最主要的生產作物,亦為白毫烏龍茶之重要產地。

從歷史進程來看,不同文化輪番於此進行碰撞及互動。從早年墾拓時期,新移入之漢人族群與原住民進行慘烈爭鬥,後續天主教所帶來之西方文化,則與客家文化發生新的衝擊與融合,目前由陳錦輝先生指導傳習之非洲鼓,亦讓人好奇會與當地民俗活動激盪出怎樣的活力與火花。

重新認識台三線之意義與價值

漢人與原住民、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正是不斷於台三線上輪番上演的重要戲碼。台三線除卻是一條從台北到屏東,長達438.7公里的縱貫公路外,也是一條貫穿內山城鎮的公路系統。道路行經之地,幾乎都是人與自然爭地的丘陵地區,地形環境與土壤條件的限制,造成此地居民必須花費更多的力氣與血汗,才能順利於此落地生根、繁衍後代。台三線行經新竹縣之5個鄉鎮,更清一色都是客家族群高度集中的地區。

是故墾拓歷史、客家文化、山林產業,是這5個鄉鎮的集體記憶與共同特色。經由台三線以緬懷過往歷史,認識當地族群文化,思考傳統產業於當代時空之角色與意義,將是規劃及推動台三線新旅行的重要意義及價值。

突顯在地組織之重要角色與功能

為避免旅遊行程淪於串連不同景點之大雜燴,必須在上述定位之整體框架下,慎選可以代表不同鄉鎮之自然資源及文化內涵的遊歷地點。完成選點後,如何藉此展現該地特色及內涵,則將仰賴具備在地知識與情感認同的社群組織或單位,方能有效扮演地方與遊客之間的橋樑與媒介。

此次行程當中,包括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與錦泰茶業公司、橫山鄉九讚頭文化協會、北埔鎮金廣福文教基金會與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竹東鎮意念工坊、峨嵋鄉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都是此項遊程格外深邃與動人的重要原因及關鍵。

研發深度性之旅遊機制及發展模式

未來除可考慮將腳踏車納入交通工具之一,進而籌劃、推動更為緩慢與健康之主題遊程外,整體遊程的設計與規劃,仍將存在許多値得仔細思索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從整體面向來說,如何凸顯台三線與所行經鄉鎮之意義與價值,卻又不致於淪於如同上歷史課之枯燥與乏味。或許可以製作一份台三線新旅行之導覽摺頁,經由地圖呈現台三線所行經之地理區位及環境特色,同時也將不同鄉鎮之墾拓歷史,以及在地人文與產業資源,以圖文方式進行總體展現,因其便於攜帶及運用,可於行程中隨時提供、補充對於地方脈絡與相關課題之必要知識。

有關個別鄉鎮與景點,除卻由當地居民或經過訓練之專業解說員進行導覽,亦可與在地組織或單位,共同策劃深度性之體驗活動與學習課程,例如採茶/製茶/喝茶、創意及藝術潛能開發、客家文化與木作研習課程、環境保育行動、社區工作假期等,並依據參與成員之年齡、興趣及專長,以顧客導向方式進行安排與策劃。

如若推動成熟,亦可將諸此模式,延伸至周邊縣市,並經由結合更多地方政府、專業團隊、在地組織之集體力量,共同營造台三線新旅行之趨勢及風潮,建構城鄉交流之嶄新契機與模式。

image033
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性之創意發想,將是台三線新旅行之重要手段與價值

參考資料

陳世慧(2007)〈產業、族群、地震帶─內山公路台三線〉。《經典雜誌第103期》。

新竹縣政府、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0)《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 [Online] Available: http://w3.hsinchu.gov.tw/intro/develop/index.htm(2009.1.15)。


(作者為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