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的幾個颱風,以致於隨溪水夾帶而下的垃圾,清也清不完,讓島嶼極南方-恆春鎮墾丁社區的海灘處於髒亂的景象。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早就規劃好一個愛護地球、美好人生為題的大學生淨灘活動,本來想在南灣舉辦。由於對於恆春海灘及生態的了解,我們經過緊急的幾次討論後,建議將地點決定在大灣。不同於上次好鄰居這個單位堅持一定非得在南灣辦活動式的淨灘,無法挪出人力去大灣淨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回應墾丁社區的需求,讓人感受到真正好鄰居實實在在的體諒與擔待。
淨灘本來就應該回應一種復原生態意涵。即便是做為教育活動,也應該去清理需要清理的地方,而不是只是為了上媒體方便,選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地方,方便媒體來報導,方便辦活動,這樣是不是變成活動優先,生態其次,本末倒置的現象。
大學生從各地來到國家的最南邊,比南方更南的地方,投入淨灘的活動。如果單就經濟的考量,恐怕會有遠水救近火的疑慮。但如果把這貝殼砂構成的海灘當作是國土來保護,不是只把她視為當地社區的責任,也是旅遊者的責任,那就有更前瞻的意義。
記得曾在高鐵上遇見一位留學台灣的外國留學生,端詳著高鐵火車上所附的旅遊簡介。詢問她是否看得懂及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她用非常棒的本國語跟我說墾丁的砂。一方面驚訝她對我國語言使用的流利及愛用,一方面則是更確認,保護這南方的砂,不該只是恆春鎮三萬人的權利與義務,也不只是墾丁社區一千五百多人的權利與義務,而應該是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每個人的權利與義務。
既然喜歡來這個海灘,又怎麼忍心汙染這個海灘。看到海灘不夠乾淨,有沒有想過把指責別人亂丟垃圾的氣憤,轉化成積極的淨灘行為,完成一個「負責任的旅遊」,既然遊程中耗能耗碳,就試著回收一些垃圾,復原一些生態,協助當地社區一些公益,盡量到當地符合有機,符合生態的地方消費,作為對保育生態者的鼓勵。
在假期中勞動一下,順道減肥瘦身,也幫忙地球盡點棉薄之力,幫生態一點小忙,這樣的旅遊,是不是會讓你更覺得充實呢?
(本文作者為屏東縣社造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