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初步:恢復在地物種生態

水泉社區居民是以農、漁、自由業與老人居多,並由20多個家戶組成巡守隊,擁有老人關懷據點(活動中心),包括電話問安、訪視、健康促進。水泉社區包含關山、貓鼻頭、白砂、下水泉與上水泉,總共有一千多人….

水泉社區居民是以農、漁、自由業與老人居多,並由20多個家戶組成的巡守隊,擁有老人關懷據點(活動中心),包括電話問安、訪視、健康促進。水泉社區包含關山、貓鼻頭、白砂、下水泉與上水泉總共有一千七百八十多人,以下水泉520戶佔多數。對於農漁村型的社區來說,往往多有社區人口老化與青年人口到外地工作的現象。於是,經營社區,或許就成為另一個留在家鄉生活的居民自我實踐的機會。然而,社區是否能有機會去經營?又建構在必須有提計畫的能力,方能獲得公部門的青睞。

水泉社區理事長一直對社區營造充滿熱情與活力。社區經營的面向,不論是在新移民女性學習與成長,或是社區綠美化,或是社區老年關懷的推動,屢有佳績。因此,當社區在此次提案「魅力社區」未獲通過,筆者就設想如果能夠透過其他方案來實踐也是另一種社區自主想像的實踐。

筆者把理事長原始提案重新檢視一次,發現大多數社區提案的困境。由於社區習慣於綠美化,大家也就將綠美化視為一種社區提案的標準模式。第一次這樣提,或許可以。第二次好像也可以。第三次也是這樣?就很難在眾多社區中脫穎而出。更何況現在社區的提案都是競爭型的!

基地的特質是什麼?經過社區的行動之後,社區多了什麼,又少了什麼?附加價值是什麼?這都是社區第一線的領導者必須深思的。然而大多社區的現況是,光是為了完成計畫就人仰馬翻了,哪有時間想這些?更何況提案計畫又不一定會通過!

社區外的幫助,這時或許就派上用場,也許將計畫經過其他社區專業的潤飾,注入其他知識量,這樣就可強化方案的時代感與意義性。但是,筆者也思考這樣的幫助,究竟可以幫幾個社區?這樣的幫助,有沒有排他性?如果要幫助一個社區,至少必須建立在二個基礎上,天助自助者,第一個條件是,社區居民具備願意投入社區工作的熱情與能量,這樣,後續才會是正面的循環,所謂見賢思齊,而不是每個社區都來尋求協助的反面效果。但是,這樣還是不夠支持社區發展,或者是推動社會改革的積極性。第二個條件是,如果社區這次的行動方案,不只是「社區營造」,而也能推動某些所謂的「普世價值」,或許,協助一個社區,才會發酵成促進其他社區發展。

思考底定後,對理事長的建議是,從清除外來種銀合歡開始吧!這個行動推動了「恢復在地物種生態」的生態優先價值觀,第二步就是把荒地變公園,而不是放任不經營,這樣也創造社區「社區主體意識的公共性空間」,以利推動社區輿論的發達。下一步呢?就請拭目以待。

去除銀合�01

去除銀合歡(上,下)

去除銀合�02

砍除後現場討論

砍除後現場討論。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區大學主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