魩仔魚啟示錄

若是每個人可以盡自己的小小力量,拒買或減少魩仔魚的使用量,那會不會對已提供台灣近百年漁業能源的大海更為親切些?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稍稍用點心思判斷,就能為目前緊迫的環境生態問題,造成不小的影響了。

魩仔魚蛋炒飯、魩仔魚莧菜羹、海菜魩仔魚湯……你可曾發現,上網搜尋有關魩仔魚資訊時,結果超過半數會介紹台灣各地著名的魩仔魚料理或者是食譜步驟,告訴你如何使用這種為台灣民眾所喜好的食材來做出一道道餐桌上的佳餚。

看著一張張螢幕上佈著鮮白小魚的食物圖片,你是停下來思考關於魩仔魚的品種、由來跟生態地位?還是不由自主的垂涎三尺?又或許當你知曉政府曾經下令禁補魩仔魚而現今卻又修改法規取消禁補制度時,你會產生怎樣的思考觀點?

魩鱙,俗稱魩仔魚,是鮆科仔中鯡科、鰏科、鯷魚類、沙丁魚類等的幼兒魚苗總稱,含豐富蛋白質與鈣質。國民常善用其料理,為孩童、老年人或者孕婦提供鈣質。而台灣南部的枋寮鄉,更是以捕獲高產量、優質的魩仔魚出名,且有『魩之鄉』之譽。

在漁業上,魩仔魚是屬於台灣傳統家計型漁獲,論斤秤重具高營養價值並外銷其他國家,使其成為沿海居民出海重要漁獲之一。通常魩仔魚的捕獲是利用魩仔雙拖網進行捕撈作業,其優點來自網目密集和漁獲效率高,但近年魩仔魚漁獲量卻逐漸下降。由於密集網目,使得捕獲的魚種還包括了許多其他高經濟性魚類的幼苗,因而在保育人士研究觀點上,認為是近年台灣沿海海洋資源逐漸枯竭的原兇之一。

200904blue-xd-360.jpg

於是在社會輿論不斷關照及協議下,政府本已在2008年頒訂了禁補魩仔魚法規,卻在今年初重新開放了魩仔魚的捕捉條款,將漁業總量管制提高為3,021噸,反而超出了往年一貫的標準。隨著這些政策的開放引發的輿論風波,漁業署於2月22日出面說明政府所考量的理由。

當局指出,經過漁業署委託研究的實驗室資料說明,魩仔魚生命週期短,不加以利用,仍舊走向死亡;且政府也在遊戲規則中,增加了許多附註,像是漁船需經由核准,作業漁場要在其縣市五百公尺以外之沿岸海域,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連續3個月為禁漁期等等,還有漁船回港需繳交漁撈日誌,控制魩仔魚次捕獲量的附加措施。

漁業署強調需要有「合理利用及有效管理」來取代全面性的禁補,才能讓漁民生計及生態保育達成互惠的和諧關係。

看到這樣的政策反覆,我們無法斷定究竟是生態研究、產業還是其餘種種因素,影響了政府當局對於魩鱙捕撈的看法;也無法真正斷言開放後,將會對台灣沿海漁業生態造成什麼樣重大影響。我們只能就著各方面收集來的資料自行判斷、思考:究竟只有魩仔魚可以為我們帶來蛋白質跟鈣質等營養價值?還是可以用其他類型的食物來取代?

若是每個人可以盡自己的小小力量,拒買或減少魩仔魚的使用量,那會不會對已提供台灣近百年漁業能源的大海更為親切些?其實,在一些貼近生活周遭的問題,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稍稍用點心思判斷,就能為目前緊迫的環境生態問題,造成不小的影響了。不是嗎?

※資料參考: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魩鱙漁業總量管制http://www.fa.gov.tw/chnn/news/news_release/content.php?id=677&PHPSESSID=195f6dac079b5a77a46b80a9446b680e

海神的信差:廖鴻基的部落格 『為什麼吃魚苗?』、『那小小的魚苗- – 魩仔魚』

http://blog.udn.com/HungGee/2726329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