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醫師小故事-默默行善的蔡萬述醫師

蔡萬述小女兒蔡雀音說,父親留下許多身教,每逢冬天,父親交待母親要去打一床棉被或買一包米,以贈送給某生活窮困的村民,而且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叮嚀母親說:「記得一定要從後門拿給人家」,這種處世態度…

除了廣為人知的菁寮醫生梁耀明以外,早年後壁鄉菁寮地區尚有一位優秀的西醫師蔡萬述。

民國前2年(1919)出生於嘉義義竹的蔡萬述,年長梁耀明一歲,蔡家在義竹原本家大業大,擁有船隊,但是在一次颱風中船隻遇難,船員後來被其他船隻救起,但他的父母卻面臨了船員賠償的龐大債務,因而傾家盪產,經商也失敗,於是帶著蔡萬述等一家大小搬遷至菁寮來賣豆腐。

長大後,學醫的蔡萬述先是受聘、任職於蒜頭糖廠衛生所,二次大戰終戰以後,在他大約40幾歲時才自行開業,於現在的「萬味香醬油工廠」斜對面開設「濟生診所」,當時雖然主治內科,但早年醫療不發達、幾乎不分科的情形下,一般外科及眼科等也都能處理。

990628jiiuogoigio-360.jpg
蔡萬述醫師小女兒蔡雀音取出所珍藏「濟生診所」木製門牌,診所開業時它就懸掛於門口,具有紀念價值。

蔡萬述認為:「打營養針不比自己吃下食物來得好」,所以雖然有時村民主動要求打點滴,但除非真有必要,否則他不會為了多賺錢而幫忙打針。蔡萬述雖然一直到晚年仍為人診療醫病,但他個性豁達不與人計較,晚年時更培養出盆景園藝、木雕及竹雕創作等嗜好,只要發現村民有要丟棄的廢木頭,常常主動撿拾回家並經過一番巧手改造成美麗的藝術品,作品曾參加老人藝品展且榮獲冠軍,所以他晚年可以說是每天接觸美的事物,生活怡然自得,於民國75年(1986)時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3
蔡萬述醫師雕刻作品因被竊,留下來的不多,圖為其僅存作品(局部)。

蔡萬述小女兒蔡雀音說,父親留下許多身教,記得小時候每逢冬天,就常常聽到父親交待母親要去打一床棉被或買一包米,以贈送給某生活窮困的村民,而且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叮嚀母親說:「記得一定要從後門拿給人家」,這種為善仍處處替人設想,不讓對方感覺是在施捨的處世態度,至今仍然深深影響了蔡家的七個兄弟姊妹。

也因為這樣的胸懷,雖然鄉村地區賒欠醫藥費的情形是司空見慣,但蔡醫師總是盡量給人方便,以醫病為先,常常等到歲末年中村民們農產收成後,手頭寬裕些的時候,再請人拿著欠條向村民慢慢收款,當然也時常有拿不到錢的情形,但他也大多不計較。

1
濟生診所建築閒置許久,門口仍見寫著「蔡萬述」的小牌子。

蔡萬述還長期為台南教養院院生診療達十幾年的時間,且幾乎是義務性質,僅收取一點車資,院方為了感謝蔡醫師的無私付出,主動幫他提報內政部「十步芳草錄」、「好人好事」事蹟評選,數次都獲得肯定與表揚。蔡萬述醫師雖然行事低調,不喜歡出鋒頭,但他對於地方的醫療貢獻很大,至今許多村民都仍深深感念著他。

在〈老醫師小故事-默默行善的蔡萬述醫師〉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