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農村振興師資工作坊紀錄

台南社區大學林朝成教授指出,台灣在環境規劃教育體系上,長期集中以都市規劃為主,農村規劃科系凋零,欠缺農村規劃經驗,在農村再生與農村發展培養人才不足之下,若在進行農村整體系規劃調查時,勢必將會委託…

《農村再生條例》2008年12月18日在立法院一讀通過後,引起各界議論,不論公部門或各民間單位,皆針對農村再生條例辦理多場相關說明會、研習營、共識營等相關活動。兩千億龐大的金額,該如何確實達到「再生」農村之目的,2009年2月22日,關心農再條例的各領域夥伴們,齊聚台南縣後壁鄉土溝農村,共同深入解讀農村再生條例。本次會議,邀請台南市社區大學林朝成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曾旭正教授,以及生態專家真理大學莊孟憲教授,帶領與或夥伴共同深入解讀農再條例,以下為針對農再條例中多處疑慮與大家共同探討。

980325-clip-image0012-360.jpg
林朝成教授,向與會夥伴說明農再條例中,專農村規劃業人才教育問題。(廖國雄攝)

欠缺農村規劃人才,九二一經驗再現?

台南社區大學林朝成教授指出,台灣在環境規劃教育體系上,長期集中以都市規劃為主,農村規劃科系凋零,欠缺農村規劃經驗,在農村再生與農村發展培養人才不足之下,若在進行農村整體系規劃調查時,勢必將會委託許多顧問公司執行此案,是否九二一經驗將複製重現?不禁令人擔憂。

clip_image003
曾旭正教授於會中,利用水保局公開說明簡報,向與會夥伴說明各項實施重點,於各社區執行時將會造成哪些層面問題。(廖國雄攝)

針對農村社區整體規劃建設台南藝術大學曾旭正教授提出兩點憂慮:

1.條例曖昧不明,恐將導致農村滅絕?

公部門單位長期對於國家整體發展計畫不明確,例如城鄉發展區、農業發展區、生態保護區等定義及規範曖昧不明,若未來農再條例通過,將定義中有助於農村整體規劃的閒置土地重新活化,只要土地所有權人五分之三以上同意開發,看似完整的條例,其中隱藏許多問題。

此外,OURs秘書長黃仁志指出,我們一直忽略模擬地方政府會去如何執行此案例,在台灣許多地區例如新竹二重埔地區劃定為工業區,十多年前已被大量集團採購農地,若農村再生條例通過,以大多數人決定決議開發,未來農村農地是否將成為歷史記憶,讓人不敢想像。

大家姑且先把農村再生條例當作不是要農村生命力再生,僅是農村環境再生,但到底是些什麼建設,才有助於景觀美化,未來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如何選定好的設計者以及設計品質仍需再三詳細思考。未來設計者若以補償心態,將多元的創新元素帶入設計,建設兼具現代生活品質及傳統特質之農村,恐將造成農村喪失原有特色。

此外,家園重新修繕是否可成為吸引青年返鄉居住?若在經濟上沒多加思考,農村老的宅院整修只將會引起無人維護管理後續問題持續產生。

2.社區組織產生過程,是否將造成派系鬥爭?

農村再生條例中強調農村再生企劃需由在地居民採取由下而上共同參與制度提出,過程中欲提案社區需推派一組織,共同制定社區公約,目的在整合對農村社區發展之共同願景。但組織該如何推派,產生過程中各地區處理方式皆不同,最後推派的社區組織是否最具公信力?其公約是否有具有法定權力?以落實社區自治精神,無人知曉。

由生態角度來看農再

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平衡為維持農村良好環境的最大願景,因此在農再條例草案公布後,為維護生態環境,台南社區大學林朝成校長建議「地役權」應加入農再條例內,並禁止任意變更使用。除此之外,長期投入生態環境工作的真理大學莊孟憲教授亦表示,在農村沒有任何一處田地為荒廢、景觀雜亂農地,對於從事自然農法工作者來說,看似雜亂的農地,其中富有豐富的農田生態系統,未來若條例通過,景觀雜亂定義不明確,將會造成另一項生態浩劫。

如何落實全民皆知農再

經過上午專家帶領共同解讀農再條例後,下午分組進行討論中,共分成社區工作者、學生、原住民、農漁村四組類型,針對農再條例未來如何在社區舉辦說明會,讓居民能清楚瞭解來進行討論。

clip_image005

1.利用各社區資源來解讀農再

長期從事社區工作者夥伴提出,農再條例若草率通過,外界評論生不斷,若只重評論未想出解決方案,條例中許多定義不明確,將造成社區居民及幹部不同解讀,台灣經營已久的社區營造經驗,恐將瓦解。目前已有許多社區進行詳細的社區調查工作,若將社區資源搭配農再條例多項法條說明,以圖文並茂方式製作成冊,未來社區辦理說明會、讀書會時可發給居民,由自我生活環境來解讀農再,將會有更深刻體會。

而對於社區青年來說,網路可做為對外資訊交流的工具,將農再條例中有疑點之處,以部落格方式經營,與其他社區進行交流,讓更多人去注意這個議題,而不是將對象侷限在關心此議題的人,藉此凝聚社區力量。

2.教育、溝通,落實全民關心、共同討論

clip_image007
農漁村工作者,拿出土溝村航照圖,舉例說明土地重劃相關問題。(廖國雄攝)

長期從事農漁村工作者過程中提出,農村再生條例與農保有什麼關係?如果農地被畫分為建地後,還能不能保有農民的身分?那被畫分為建地後,還有農保嗎等疑點?帶組員鍾怡婷為此解釋,農保必須持有一分農地才能夠算是農保的身分,假設地被畫分為建地後,無法保有農民身分。

若農再條例通過,土地重劃由縣市政府決定,以土溝村的空照圖為例,聚落被定義為鄉村區,而外圍的部分被定義為農業區,聚落將變成再生區,而外圍的部分農地就會被劃分成低密度住宅區,農民身分是否將取消,此處令人擔憂。活化土地看似對於農地鹽化將村是個轉折良機,但詳讀條例後可發現,鹽化需要土壤改良(沒有補助這項目) ,和政府訂定的法條所提的土地活化並不相同,此將造成誤導農民。

至於農漁村該如何落實全民皆知農再條例?教育是很緩慢的,需要時間的溝通、要有耐心,但現階段來說,未來可利用村裡年輕人力,以切身經驗以簡單易懂方式與村裡老農溝通,保持全村持續關心農再資訊,以循序漸進方式,將農再條例落實全民關心、共同討論。

3.加強農再如何實施原住民部落之說明

clip_image009
原住民組中,來自個不同部落代表的夥伴們,雖處於不同部落,卻擁有相關的問題。(廖國雄攝)

原住民組夥伴針對農再條例提出,條例中雖明確說明部落亦為農再實施地區之一,卻無後續詳細說明,是否農再條例將重蹈覆轍以往原住民眾多條例錯誤?是否原有居住環境將更加觀光化?無法長期居住?未來值得深入探討。若在部落辦理農再相關說明會,將採取與以往眾多條例相互整合說明,從中檢視農再條例對原住民是好還是壞,以切身經驗讓居民們更深刻瞭解農再內容。

4.利用創意手法,將農再散發出去

學生族群該如何關心農再條例?該如何將此條例內容以創新手法推廣讓大眾皆知?對於沒有農業背景的學生,若要瞭解行動方案將有困難性。學生族群該如何回到社區辦理相關說明會?此次討論中學生們提出,將以農再條例結合網路資訊,以動畫及漫畫形式結合電子報,將訊息散發出去讓更多年輕族群瞭解,藉由網路便利性結合各處青年團體,以落實農再條例全民皆知。

持續關心農再,以推動條例調整

clip_image011
工作坊結束後,與會伙伴們開心合照,相約共同為推動農再條例調整共同努力。(廖國雄攝)

假設農再條例通過,農地一但變更使用,過了十年以後,兩千億花光,許多農地不見,也增加了不少農村再生紀念物,再也回不去以往處處美麗稻景的農村,而沒有農村的台灣,會是怎樣?參加此次研習的夥伴們表示,相關學習機會不只土溝這一場,未來大家將強化力量集結與宣傳,將關注的力量擴大,期望能達到法案能進行調整之目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