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大村鄉的葡萄農-訪哈雷伯

哈雷伯說,傳統種植葡萄方式是定期施灑同樣的肥料,而他種植葡萄過程是隨著季節性、階段性的不同適時給予施肥,他說一定要有安全的概念,在必要階段也堅持照標準規定用藥,因此哈雷伯家的溫室葡萄及露天葡萄…

前陣子各地鄉鎮長選舉,彰化縣大村鄉兩位候選人得票數竟一票之差,一夕之間大村鄉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然而不少人不禁一問:大村鄉在哪裡?

然而換個方式來問,若提到葡萄,多數人立即可想到彰化縣大村鄉,在政府推動「一鄉鎮一特色」的社區觀光政策下,大村葡萄成為鄉公所極力推廣的在地特色,然而當吃著香甜多汁的大村葡萄之餘,背後辛勞的葡農是如何栽種出讓人心儀不已的口感呢?

人稱「哈雷伯」的賴雅晴在大村鄉貢旗村種植葡萄,哈雷伯說過往大村此地曾種植過橘子、芭樂等水果,然而土質變化導致植栽莫名的枯死,在不斷改種不同果物中大家才發現大村的水質、土質最適合種植葡萄。

哈雷伯家同樣有多次轉變耕種作物的歷程,早年在農業社會年代時期,哈雷伯的父親是以種稻米為主,當時稻穀價格是受到政府控制,稻米產量有限之外,收入也有限,因此漸漸地改種經濟作物,以橘子、芭樂為主。如先前所言,大村鄉的土質特性並不適合橘子、芭樂的栽種,加上果物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了產量的多寡,不穩定的產量仍不足以賴以維生,直到民國56年哈雷伯的父親嘗試改變種植葡萄,發現葡萄一年可有兩次收成,產量比起橘子、芭樂等經濟作物更加穩定,相對地也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這一開始到哈雷伯接手至今四十多年以來,他全心以葡萄為業。

991008haleibo-cb02c76e-400.jpg
哈雷伯。

葡萄招牌
果園的招牌,「口雷」字非常特別。

哈雷伯接手種植葡萄之後並非一成不變地固守葡萄園,隨著時代更替、進步,哈雷伯的葡萄園也有些變化,他說早期葡萄園都是一般常見的傳統露天葡萄,由於露天葡萄相當普遍,加上受限於一定的季節性,在收成季節時期,市場上葡萄產量過於需求,葡萄價格不高之下往往是滯銷狀況。

直到十年前農業改良場及農會大力推廣種植溫室葡萄,面臨葡萄的滯銷,使得哈雷伯嘗試將一、兩分地的葡萄園改以溫室栽種,這大膽的嘗試卻意外發現到溫室葡萄可以將產期拉長,錯開季節性的限制,又溫室葡萄的產量、售價並不低於露天葡萄,於是這讓哈雷伯試圖將栽種露天葡萄重心轉移到溫室葡萄。

冬天才收成的冬果
冬天才收成的冬果。

成熟的溫室葡萄
成熟的溫室葡萄。

然而,從傳統露天葡萄到溫室葡萄並非一次嘗試就順利上手,哈雷伯說首先在挑選葡萄種類就得費心思,大村土壤適合巨峰葡萄的栽種,如何挑選好的品種及合適的插枝種植都是一番功夫;其次溫室葡萄關鍵在於溫室氣候問題,如:電燈照射時間長短、開花時間要配合光合作用等等的光照問題,因此第一年嘗試溫室栽種並不成功,並未有理想中的收成結果。

第一次栽種溫室葡萄的不理想使得哈雷伯進而從外面資源尋找解決方式,接受當地農業改良場的輔導及學習,開始參加講習、產銷班的課程,讓農業改良場的指導員給予意見、協助。在指導員的輔導及哈雷伯自己多年葡萄栽種經驗,慢慢地掌握到溫室葡萄栽種過程得注意的光照、濕度的控制,第二年開始有了另一番成果,使得哈雷伯更加有信心轉移栽種溫室葡萄。

談到溫室葡萄的收成,哈雷伯說由於溫室葡萄的經濟效益非當高,曾經附近人家一夜之間葡萄被偷光,自身也遇到過小偷剪走葡萄園的電線、馬達,因此每當溫室葡萄收成期,哈雷伯可是每天在葡萄園紮營、顧守以防小偷。

種植葡萄多年的哈雷伯不斷地在學習農業知識、技術,一開始接受農業改良場輔導從露天葡萄轉變到溫室葡萄,爾後持續在產銷班、改良場進修農業相關課程,試圖朝著有機農業的方向經營,哈雷伯說曾經有一年嘗試種植有機葡萄,但是平地土壤的水份、濕度高,雜草生長速度相當地快,要真正落實有機農業是有些困難。不過,哈雷伯仍是以有機農業的概念種植葡萄,在葡萄園周圍設置網子避免蟲害來減少農業使用,以自製有機肥代替化學肥料。

哈雷伯說,傳統種植葡萄方式是定期施灑同樣的肥料,而他種植葡萄過程是隨著季節性、階段性的不同適時給予施肥,他說一定要有安全的概念,在必要階段也堅持照標準規定用藥,因此哈雷伯家的溫室葡萄及露天葡萄都通過吉園圃的認證,哈雷伯說下一個目標是要拿到生產履歷。

自製肥料
自製的肥料。

將葡萄做為經濟作物維生的哈雷伯與多數農民一樣,在面對市場方面總不免遇到批發商、中盤商的壓低價錢的困擾,阿伯說早期單只有露天葡萄階段或者初期的溫室葡萄都試圖直銷給消費者,然而直銷通路有限,盛產期間葡萄多半仍得給批發商或中盤商,雖然直銷的通路有限,但是哈雷伯的葡萄是一直受到老客戶的好評,慢慢地這群老顧客幫忙介紹開始拓展直銷通路。

近年來,哈雷伯家的葡萄直銷比例開始多於批發,他也相當樂意第一時間與消費者接觸,因此先前曾在採收季節開放為觀光果園,哈雷伯說當時開放讓遊客動手體驗剪葡萄的樂趣,有台北來的觀光客,不剪成熟的紫色葡萄,反倒剪未成熟的綠色葡萄,一問之下才知道台北來的遊客以為綠色葡萄可帶回台北等待成熟,鬧了一大笑話。

十年前轉移栽種溫室葡萄至今,哈雷伯說近年來葡萄收成、效益更高於往常,可是卻苦於沒有人力,不管是露天葡萄或者溫室葡萄生長過程剪枝、授粉及採收都需要人工,農田的辛勞遠大於工廠工作的勞累,顯少人願意留在吹風曬日的農田裡工作,也使得葡萄園工人時薪並不低於勞委會規定的時薪,面對人力的缺乏,哈雷伯笑著說:用工具省人力囉!

因此在哈雷伯的葡萄園可見自動灑水、工具車軌道等現代化設備,但是工具的輔助有限,在葡萄成熟採收的非常時期,還是得依賴人力的採收,哈雷伯說這時期一定得花一筆錢請工人幫忙、一到假日就是全家總動員,哈雷伯葡萄園的人力不足似乎也是台灣各地農田都得面對的首要問題。

不過從他身上我看見與甲仙遇見的農夫們一樣,靠天吃飯的他們日復一日付出心力,只能期待果園能順利開花結果,在收穫前的漫長等待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耕耘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家大小假日幫忙採收
一到假日,全家大小出動來幫忙採收。

在〈看見大村鄉的葡萄農-訪哈雷伯〉中有 2 則留言

  1. 瞭解,實在很抱歉,我也嘗試了一下,可是那個打不出來,所以就給他改了名字了。

  2. 哈「口雷」伯的「口雷」是有口字邊的,
    電腦打不出來。在此說明一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