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用老麵發酵的嗎?」聞了聞正在發酵的麵團,外省第二代的華小瑛眼睛發亮問了話。
「是啊!」專責在家揉麵團的吳先生愉悅回答。
確認是老麵發酵,只見華小瑛手舞足蹈,高興得像個發現寶物的小小女孩。
幾分鐘之前,由於看到《解碼甲仙埔》導覽摺頁校對版上頭介紹的「雙雙手工饅頭包子」(已修正為「雙雙老麵手工饅頭包子」)單元,在游師兄與淑卿帶領下,華小瑛迫不及待地來到雙雙一家三口人的租住處,想不到在偏僻的甲仙,也能遇到最愛的老麵料理,自是欣喜異常。
那麼,為什麼懂得用老麵來做饅頭呢?吳先生說小時候看過媽媽製作。那麼,又為什麼會想要做饅頭包子來販售呢?
正港台灣老兵從大陸返回台灣
原來吳先生的父親是台東的阿美族人,早期由部隊派赴大陸工作,因故滯留大陸不得返之後,落地生根生了四個孩子;由於一男三女都在特殊政治氛圍中成長,所以一向懂事,且都已成家立業。直到李登輝時期,吳先生的父母親才得返回台灣居住,算是落葉歸了根。
而吳先生與太太雙雙,十餘年來一直在彩印廠工作,不用看就可以挑揀出鉛字,版面的編排亦在行,工作雖穩定,但考慮到父親認祖歸宗的心願,七年後,亦即民國八十九(2000)年八月,也與雙雙帶著兒子及大妹返回台灣,大妹在辦妥戶籍後才回大陸夫家;間隔了一年,二妹也回來認祖歸宗又回去。
媽媽的老麵發酵饅頭
由於吳先生是個文弱書生,無法做粗重工作,且夫妻倆的特殊身分要找工作也是不容易,所以從台東來到甲仙謀生之後,一時之間生活極為艱難,但乖巧的兒子從來無怨,還與媽媽一樣感恩知足。只是,接連九天都讓就讀小一的兒子吃同一顆高麗菜煮湯的事兒,總不能一再重演。那麼,該怎麼辦呢?
想到小時候看過母親養老麵來做饅頭,夫妻倆商量了一下,吳先生便開始試養老麵。經過十餘次的努力,終於出現了天然好菌種,做出來的饅頭細膩、香醇、好吃,彷彿,菌種也知道吳家三口人必須絕處逢生,特來拉扶一把。
甲仙一幅會移動的美麗風景
第一次,吳先生做了十多個饅頭,由雙雙用古董腳踏車載出來兜售,結果賣光光。第二天起銷售量漸增,但是,甲仙街區人口就這麼多,要用一粒十元的饅頭與包子來養活一家人,勢必開拓新的市場才行。於是,北達5公里外的阿里關,南到10公里外杉林鄉的十張犁,都得見勤勞的雙雙騎著腳踏車販售饅頭包子的身影──「這是甲仙一幅會移動的美麗風景」,感動的游師兄這麼記述。
由於道路有上坡與下坡,所以步行牽車是常事,因此雙雙從十張犁回到甲仙時都已入夜,好心的司機經過時都會放慢速度提醒:「要在車後貼上反光膠帶才安全喔!」也有不少好心人想把饅頭包子一次買光,好讓雙雙早一點回家,但雙雙都以「你一個人吃不了這麼多不行」而拒絕,頗有骨氣。
老麵製品讓人有朝氣
雙雙有骨氣,老麵饅頭包子吃了則會讓人有朝氣,因為做為生物蓬鬆劑的酵母菌,除了擁有蛋白質、醣類及酵素等好元素,更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有促進新陳代謝的效用,可使熱量燃燒更順暢,能改善容易疲勞的狀況。
只希望:在加工食品、食品添加物及化學蓬鬆劑氾濫成災的當下,這種老祖先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且是人間最最自然的「老麵」發酵饅頭包子,能在注重養生與健康的當下,受到應有的重視
您好:
我在搜尋老發酵的饅頭無意發現您的網頁,不知可否見告雙雙饅頭的聯絡電話,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用宅配跟他們買,麻煩您了!
謝謝小西回應!也特別打個廣告,
雙雙除了穿梭販售,
早上約七點起有兩個固定販售點:
一處是在甲仙早餐特區──
亦即與林森路交接的和安老街路口;
另一處在林森路與中正路交接的維康藥局。
而下午四點左右,在甲仙還可以看到雙雙的身影,
晚一些,雙雙已經騎著回鄉探親時媽媽資助購買的機車,
一路行經公館、大坵園、瓠仔寮、八張犁、十張犁,
前販售點拉往更遠的小份尾了。
會移動的美麗風景..
去甲仙時定會仔細尋找
這兩天為了甲仙大橋通車,
合併舉辦甲仙芋筍節,
相關部門推出了
火灰水焿粽DIY體驗的活動,
忙翻了小弟我、淑卿,
以及鄭名淑與李專兩位縛粽老師。
還好,這麼耗時費工的天然食品,
仍有不少知音的巷仔內人;
也有人對產製流程感興趣,
好的文化與好的食品不會流失,
讓連續的疲累減輕不少。
打開電腦
又看到土豆您的回應,
真是溫馨!
土豆的口水已經流一地了…..好想吃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