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本鹿─與部落共行的登山課程

大學時代有這樣的機緣接觸台灣山林,也因此促使我的人生大轉彎,自此之後我的路似乎跟「山」總是脫離不了關係。在研究所期間我以台灣生態登山學校作為研究基地….

在還沒有GPS和地圖的年代,這群人早已在山裡『生活』著,

石版屋、木造屋,小米田座落在山坡上,以最省力的方式彎腰收成,

一切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

1154291876-360.jpg

大學時代有這樣的機緣接觸台灣山林,也因此促使我的人生大轉彎,自此之後我的路似乎跟「山」總是脫離不了關係。

在研究所期間我以台灣生態登山學校作為研究基地,規劃長達三個月的生態登山培訓課程並以此作為研究,課程雖然只有三個月,但前後製時間大概投入幾乎一年時間在摸索,這樣的機會卻也讓我有機會實際操作「登山教育課程」。越投入卻也發現在山這所學校裡,學無止盡!但相較於廣大的登山人口,國內目前所擁有的完整登山課程實在少的可憐!也造成許多青年學子寧願遠渡重洋,學習國外的登山技術與觀念,走著國外的山路!

這幾年追蹤師系列的書很熱門,從一開始的驚艷,到後來越來越不敢翻這本書,越看越覺得Tom Brown實在是個奇人!能夠有機緣遇到像「教父」級的祖父授予其印地安式思維與山林的生存方式,這過程不像是在學登山反倒像是在靈修,或者說這是一種「祖父思維的生活方式」。而Tom Brown就像是萬中選一的創世者承襲了這樣的智慧與精神,甚至成立了「Tracker School」將來自祖父的技術與哲學思想繼續傳承給更多人!

我的工作有很多的機緣與部落接觸,因為要獲得關於野外動物的訊息,訪談對象大多也是遊走山林的獵人!越接觸下來心理上所累績的遺憾就會越來越重!似乎自己正見證著一種昔日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智慧正漸漸的式微、晦暗不明中!防備之心讓部落人不敢暢所欲言,昔日的報戰功是最榮耀之時,現在這項「過程」除了在祭典之外,還有多人人慎重的看待呢?而他們,都是我這輩子嚮往學習的對象之一。

2007年底,我有這樣的機緣隨著內本鹿的後裔回到他們的老家,並且進行重建工作。也許這是最最遙遠的老家,需要步行五天才能到達mai- lumah(布農語-老家)。在過程當中我彷彿置身於大型博物館、活的歷史教室,而部落大哥就是隨行解說員,娓娓道來這一路上所有的歷史與故事。而我也終於有機會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原住民在山中的智慧,沉浸在內本鹿的20天裡,我找到了一個方向與契機!也許是出自於愛山惜才,也許只是出自於希望讓部落大哥人更有機會發揮所長,我希望國內也可以慢慢塑造出類似像Tracker School這樣的課程。讓這些以後山為家的朋友們來引領我們了解我們的山!

在開始運作內本鹿小學前,我已經對部落這塊肖想很久!因為要了解台灣的山怎麼可以不跟在地人學習呢!一直覺得國內做登山教育都應該去思考跟部落接軌,學習在地知識、文化與技術,即使是登山亦然,除非你的目標是連原住民都不常走的技術路線(斷壁挑戰、峽谷溯溪or海外遠征),那就另當別論。

坊間不乏與原住民登山的活動,對於「初體驗」者,那的確會是個好的入門經驗,但是要「深入」的課程卻不易取得。因為入門活動其實普遍大多是可想而知「山上祭儀」、「足跡辨識」、「野菜辨識」、「找材生火」、「搭寮炊事」、「狩獵文化與習俗」等等。但是接下來的課程呢?相信我!那些日積月累已經融入於生活中的課程並不十分容易一絲絲的抽離作為一套套的課程,這也是我看到Tracker School越看越驚喜的原因,他們所開發出的課程已經超乎想像,更邁入自然哲學思維觀。雖然如此,我仍期許這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的不在於開發一個容易複製的登山商品,而是每一次都能有不同的嚐試與新的課程產生進而累積一個課程資料庫。於是,就在部落朋友與生態登山學校的支持下,內本鹿小學誕生了!

與部落共行,一個新的結合與嚐試

真的開始運作後,越是投入越發現原來投入後所面臨的問題卻是超乎想像的「多樣性」。生態登山學校的專長是「山上」活動規劃,不過與部落合作,「溝通」與「真誠」是在處理所有事情上最需要的兩大要素!

帶著「把事情做好」為至上的原則,每次活動簡章出來前,我得先到部落裡跟大家聊每次上山欲達到的目的與課程,透過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才有課程的「產出」。這道手續都妥了之後才會開始著手簡章與宣傳事宜!把討論空間也直接選在部落,當然也讓遠在台北的夥伴們無法就近參與(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為北部團體),而我這個在屏東工作的因地利之便也樂於到台東部落,某種程度到是像自我培力、卻又間接的培力了共同討論的部落人!

所有活動中的「講師」都是部落裡的人,多少都是我所熟悉,在山上各有所長的大哥們。既是講師,站在使用者付費的立場,讓這樣的活動可以成為他們的收入之一,對現實生活也許沒太大幫助,但理想狀態是讓大家「發揮所長,半農半X」;活動大部分的消費(餐點、交通接駁等等)盡量使用「在地資源」某種程度也是微微促進地方經濟,只要確定這筆消費最後回饋到部落人身上。因為部落中許多熟識朋友的協助,讓活動的規劃上算是順利許多,內本鹿小學的核心團隊是包含「部落+生態登山學校+参與者」,把人帶進部落,讓部落更多人認同「內本鹿小學」也是我們未來的工作之一。

山是一所學校、斑駁牆垣是課本、部落大哥是老師

我們把「生活」的概念融入在活動中的每一刻,要學員試著去接受在此是在學習一種山上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食衣住行育樂皆得與山林接軌,了解所處的環境有多少資源可以運用,減少文明的緩衝器(ex:方便的爐頭瓦斯)。在開學典禮我們試著先帶領學員進入內本鹿的「老家」、「古道」,藉由真實的接觸實體建築來去了解內本鹿所發生的歷史,包括日人開鑿內本鹿古道以管制此處廣大的布農族郡社群因此而衍生的總總抗日衝突。

運用空間做為不同的教室與課本,在老家我們可以做老家的教育,伴隨著我們上山的阿公Dalu告訴我們在老家應有的禮儀與祭禱方式,在那裡我們談阿公小時候在山裡的記憶。第二堂課我們則來到部落後山的獵場進行獵場教育,了解具象的動物痕跡以及環境辨識、山上的陷阱如何因地制宜的放置,並且了解一個狩獵活動背後,繁複且嚴謹的文化與傳統。除此之外,卻也得面臨當代狩獵文化的困境,我希望學員所接觸的是「真實」而非一種觀光型態的導覽活動,而我們也必須去面對這個社會共同的議題!

學員的回饋是前行的動力

每一次課程的結束,一定會有一個時間是專門給學員表現。就如同是三天活動的總整理,翻攪自己的思緒並且透過眾人之智來去呈現一個表演。不論是默劇、唱歌、藝術創作都好,前提是讓所有人都懂,即使有聽不太懂國語的阿公Dalu也能了解你的明白。這個過程總是會讓在座的部落長輩們忍不住眼眶泛紅,也許是太感動了!也許是那股在山裡的成就感又回來了!只知道這群人已經在用生命影響生命了!

一個充滿學習的場域-內本鹿小學

雖然開發課程是件辛苦的事情,不過能夠遇到像內本鹿「天時、地利、人和」的所在,更是要好好珍惜這塊福地與福氣。想要建構的也許與一般登山課程不同,人一來到山裡是要學習「生活」,了解過去人在山中生活所衍生的「歷史與文化」,這樣的目的不是在於鼓吹大家過回山上的生活,而是去看見、學習與尊重山裡的價值!透過不同的視野角度去看山,你將看到不止第一層的表象,而是更深層的抽象概念進而轉化成自我的生活經驗!

與部落共行的嚐試是個開始,讓每一座山區裡面的人說出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的生態智慧,讓我們去學習不同的價值,山應該是這樣被豐富的!這不僅只是個活動,而是一個嘗試要再現山林與部落價值一連串的行動!

11/1-2內本鹿小學要進行第三堂課文化課程囉~歡迎加入我們!

有關內本鹿小學的課程點滴,請見內本鹿小學a故事
(本篇首刊發表於Moco view,感謝作者同意轉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