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救災與重建-專訪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琪

大田社區能夠順利走過來,主要來自平時培訓的志工人員,我們經常聚會,一方面協助活動推展,另一方面連繫成員感情,凝聚共識。所以當災害發生,不用多說,自然就共同盡心盡力。

也許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在災後各地一片愁雲慘霧的氣氛裡,曾有一篇振奮人心、名為「自救不求人-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https://www.dfun.tw/?p=17587)的報導,文章傳神地描繪出,除了陷入絕望之外,災區的另一股意志及希望。

災變經過116天之後,我們透過專訪該協會的總幹事-張琪,希望能讓大家更瞭解,這個社區是當初是如何自救不求人的!而目前又如何著手進行重建的事項?

981204-1806153960-400.jpg
讓竹仔鼓跳舞的南鄒族姑娘-張琪,嫁到大田村社區之後,積極成為社區成長的動力。

問:大田社區當時的災情如何?而目前的重建又進行的如何?

張:

大田社區是甲仙鄉七個村中人口數最多的村落,我們有2080位居民,88水災那時的災情還真得算蠻嚴重的,只不過因為村落兩端的連外道路都中斷,而形成一個無法進入的孤島,所以這邊的受災資訊外界都不知道。

社區裡總共有60家受災戶的房屋受損,同時有一名村民被大水沖走慘遭滅頂,除了斷水斷電斷話之外,還有農作物受創及農田流失,而當時也因安全情況不明,撤村到鄰近寶隆社區的廟宇好幾次,讓大家的精神與心理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災後半個月有國軍進駐,協助災民整理家園,大田村大多數的村民仍人因為不願意放棄家園,雖然家園算是初步的清理完成,但重建之路是遙遠的,最嚴重的是農田水利設施毀損,農田要復耕更是困難重重,村民的經濟來源一夕間化為鳥有,所以政府有災害重建擴大就業政策,村民在絕望中又重新燃起希望,在沒有經濟來源的壓力之下,更容易凝聚村民的向心力,大家工作的閒瑕之餘,都會一起來整理家園,大田村的景也逐漸恢復往日的風貎。

問:大田社區是怎樣做到自救不求人的?居民又是如何被組織起來的?

張:

在外界尚不知小林滅村的消息時,我們社區內由於有人外出找尋親人,就看見小林村慘遭土石滅頂的景象了,加上社區內已有十來戶人家有土石流的問題,所以消息一傳回來就使我們有警覺心。

而正好因為我家也被土石掩埋、必須撤離,所以就聯合附近住家搬到社區活動中心,同時也順便在那裡成立救災中心,開始清查社區內其他村民受災的情況,等到往玉井的道路搶通後,開始有大量外界救援物資運入,大田老人活動中心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指揮調度、統籌配送及志工集散中心。

我認為大田社區能夠順利完成這些事情,主要是來自我們平時就大量培訓的志工人員,鼓勵志工積極參與社區內所有的活動,如社區內有老人日托、小孩課後輔導、社區綠美化、竹仔鼓表演等活動,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每三個月會舉辦志工餐敍,一方面是協助活動的推展,另一方面則是連繫社區成員的感情,凝聚共識。

所以當災害發生時,不用再多說,所有志工全都不分你我,大家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共同為自己的家園盡心盡力,看到這一幕我都忍不住感動落淚。

問:大田社區目前又如何著手進行重建的事項?

張:

大田社區目前主要的重建議題在家園與心靈兩方面,雖然住家大致上已經清理完畢,但土石流的問題卻遲遲沒有解決,部分地區被劃入黃色警戒區,所以我們已經具函聯名陳情,請相關單位前來勘查並召開說明會,而目前農委會水保局也已正式回應,近期之內將召開居民座談會,聽聽災民的聲音。

此外,由於小林滅村事件對社區居民的心靈影響甚大,一有雷擊雨落等半點風吹草動,大家都就會心驚膽跳,像上次災後來的芭瑪颱風,大家擔心之餘又再撤村一次,所以未來心靈重建更會是我們社區發展的重點。

初步的想法是將能夠安撫人心的表演策劃,結合社區特殊的竹仔鼓,讓社區居民能夠抒發情緒,再者我們會持續請一些學者來輔導志工,學習如何去關懷別人,在關懷別人的同時也讓志工更樂觀更成長,進而把這積極樂觀感染到這個社區。

結語:

相較於其他許多被政府介入而對立的災區,自力救災之大田社區的重建,即便在人口外流及老化的情況下,還是能透過平時所建立的志工體系,做好救災與重建的社區事務。

因此也藉此呼籲,欲化解目前官方政策與災民需求衝突,而使人民相信「政府會用誠心與善意推動重建」的最佳保證,絕非是把重建推給財團企業與大型慈善機構處理,相反地,善用災民自力救災與重建的力量才是社區長治久安之所在。

(作者為旗美社大甲仙、茂林災區專案執行,本文轉載自「旗美社大部落格」)

自救不求人-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

大田村的重建工作完整以及家園恢復迅速,一個小小的大田村,經歷八八水災的重創,卻意外的不需要外界大力援助,不需要媒體的關注以及宣傳,即可自立自救,若不是因志工身分進到大田村,也不會知道這裡是風災重創之地。

八月二十五日在愛鄉協會的指派之下,我們旗美社大志工一行人從甲仙市區的遊客中心步行進入交通中斷兩個禮拜的大田村,頭頂著艷陽烈日,腳踏著泥濘不全的替代便道,步步走過洪水土石摧殘過的楠梓仙溪,眼旁豎立顛倒殘破的橋墩,實在不敢想像八月八日當天的天崩地裂是如此的巨大以及兇殘。clip_image002
流經甲仙市區的楠梓仙溪一景。

眼前湍急混濁的楠梓仙溪,曾孕育甲仙的生活與文化,帶給當地人無限的希望以及未來,如今卻因人類無情的殘害大自然之下,將過往的希望搖籃催化成傷害鄉民的劊子手,砍出一則則人倫悲劇,帶走數百條性命,奪取希望帶來了絕望與省思。

當我也陷入驚嘆與無奈傷感之中時,一切卻在走入大田村之後,看見了陷入絕望以外的意志以及希望,我們團隊一群人,前往大田村協助受災戶申請補助認定之事宜。大田村的救災指揮中心位於大田老人活動中心,執行單位不是領薪的公務人員也不是志工團體的進駐,而是一群大田村的志工媽媽所組成的「大田社區發展協會」。

clip_image004

八月十日「大田社區發展協會」已在大田老人活動中心成立救災中心,並且將外界提供的所有物資,整合統籌分鄰分戶,確實發送到大田村的各戶人家,安排志工全日值班晚間留守,處理所有大田村災後事務,更動員所有當地志工媽媽以及大田青輔會的青少年幫忙環境清潔,協助自己的家園恢復和重建工作。

大田村的重建工作完整以及家園恢復迅速,一個小小的大田村,經歷八八水災的重創,卻意外的不需要外界大力援助,不需要媒體的關注以及宣傳,即可自立自救,若不是今天外地的我因志工身分進到大田村做支援與協助,也不會知道原來大田村是風災重創之地。

然而滿肚子疑惑的我在訪問第一屆的總幹事陳惠蓮媽媽,在她侃侃而談之下,讓我了解到協會成立的宗旨以及精神。

當初協會的成立,為的想關懷大田村的老人們,人口外移的趨勢使的獨居老人問題日漸浮上檯面,然而為了解決大田村老年人口問題,一群有理念的志工媽媽們在三年前開始籌劃並且組織成「大田社區發展協會」,固定時間到大田村各處訪視當地老人的身心狀態,提供關心以及陪伴的溫暖,並且將這些當地老年人口狀態,整合成資料申報縣政府,安排後續的處理與規劃。

clip_image006
大田社區發展協會所推廣的手工刺繡作品。

協會發展至今宗旨就是要讓自己所居住的大田村,能有更完善的發展以及福利,因為愛惜自己的家鄉,所以努力付出用心維護。不僅關懷老人問題,更著手追朔並且保留當地的平埔族文化,從傳統服裝到圖騰的重建,以及手工刺繡到竹鼓藝術推廣甚至表演,全都是這些大田村的志工媽媽們為自己的家園所做的努力。

980910-da4tian2-360.jpg
大田村在甲仙大橋的另一端,因大橋斷裂與甲仙市區遙遙相望。

大田村就是因為這群愛惜自己家園的志工媽媽,出自於最單純最真摯的愛,行成今天這麼有行動力與組織能力的協會,協助自己的家園走出風災傷害,迅速處理將這片自己所愛的土力與鄉民恢復正常的生活。

眼看他們來回忙碌的穿梭但臉上卻是帶著關心與微笑,倘若所有的鄉鎮都能像大田村一樣的團結,愛惜自己的土地家園,也許也能如同大田村這般,在交通中斷之餘,在重大風災之餘,在無外力志工進入之餘,依然能夠自力救濟,扶持起自己的家園,不求人。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