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十五份遺址立碑

十五份遺址為迄今所知文山地區僅有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台灣地區巴圖命名的所在地,等同於巴圖在台灣地區的出生地或身份證明,在台灣地區考古遺址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是台北市文山地區的歷史文化瑰寶。

各位社區大學夥伴及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的學員鄭景隆於2007年發現了台北市失落的六個遺址中的「十五份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但由於該遺址的場址己於多年來被多次變更使用目的,現為運動公園,所以只能依法被列為「疑似遺址」,但在本校去年辦理的十五份遺址研討會中,包含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及考古界多位學者專家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皆確認該址為失落十五份遺址,並且發表多份論文,充實十五份遺址之論述。

我們認為,應設立紀念碑,讓社區民眾及關心文史的朋友們認識該遺址的場址、文資意義,為此,邀請您參與我們發起的連署動作。下列為連署的說明,期盼您撥出三分鐘來參閱,並協助宣傳該份連署,謝謝您。

線上連署網址: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09042119301200

主題:「十五份遺址立碑」連署書

我們的訴求:

我們建議將景美運動公園內,十五份遺址巴圖與網墜發現處,立「十五份遺址」巴圖網墜紀念碑;重現文化遺址對地區的重要。
2007年9月7日這一天考古學者們於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一段125巷順天宮左側山腰下現勘後,下了定論:「疑似遺址」。面對這神秘重重的氛圍,我們更需要努力來促成保護與珍惜。

說 明:

十五份遺址的重要性:

1. 為台灣地區出土石器首次被命名為巴圖的重要遺址。

2. 為發現台灣地區第一件巴圖的重要遺址所在地。

3. 發現六件稀罕巴圖(包括日治時期移川子之藏發現的一件共為七件) ,其中一件巴圖長13公分 ,為目前所知台灣地區最小的巴圖。

4. 十五份遺址為迄今所知文山地區僅有距今2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5. 出身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的移川子之藏博士,雖然以民族學研究做為專長,但同時也從事部分考古學研究,1934 年他在《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研究年報》第一輯,這是台灣考古學研究史日治時期第二期研究最重要的論文(陳奇祿、宋文薰譯 1950:13),發表了〈「パ .」を繞る太平洋文化交涉問題と臺灣發見の類似石器〉,以十五份遺址出土的パツ型石器,開始了怳?文化比較研究的端緒,考慮泛太平洋文化圈的交流議題,值得指出的一點就是,這篇論文是從十五份遺址出土的石器開始。

十五份遺址的出土經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黃士強(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李乾朗(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等學者親臨現場,確認為「巴圖」命名的十五份疑似遺址所在地。

十五份遺址為迄今所知文山地區僅有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台灣地區巴圖命名的所在地,等同於巴圖在台灣地區的出生地或身份證明,在台灣地區考古遺址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是台北市文山地區的歷史文化瑰寶。

文山地區的鄉親父老,都期盼能在遺址所在地設立紀念碑,作為各界參觀研究使用,讓關心我們的社會大眾,一起來守護我們家園裡的寶藏。

發起單位: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十五份遺址研究社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Wenshan Community College
——————————————————-
校本部
臺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景美國中內)
Taipei City, Taiwan
No.27, Jingzhong St.,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84, Taiwan
Office: +886-2-29302627
Fax: +886-2-29306117
Office:wenshan.cu@gmail.com
http://www.wenshan.org.tw/
木柵校區
Muja District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02巷12號(木柵國中內)
Office: +886-2-22342238
Fax: +886-2-22342217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