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翻新?從內惟看舊聚落之現代衝擊

「邊城」,有個高雄當地的作家─林仙龍,是這麼稱呼內惟的,因其位在繁華城市的邊陲。在我的印象中,內惟是個寧靜的優質老社區,和善的居民、新鮮的空氣、懷舊的氛圍,經過歲月的蘊釀,這歷史悠久的聚落散發著…

許多大都市中,常常可以見到一些開發腳步較為緩慢的老舊聚落,這些老社區是造就大都市的重要角色之一,但由於開發歷史較早,原有的社區機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已是不符合現代生活的需求,所以大量的重劃道路、拓建樓房,因而對老舊聚落產生衝擊,使得原有都市的歷史紋理大量的快速消失,現代化的樓房異軍突起,突破了聚落原有和諧的天際線。
982103-neiwei202-360.jpg
老式街屋夾雜著現代樓房

clip_image004
老街上突兀的天際線

以「內惟」為例,內惟是高雄市歷史悠久的老聚落之一,位於柴山山腳下,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開墾紀錄,也是昔日鳳山縣城南方重要的必經之地,聚落內的內惟路,是此地區開發最早的街區,也是當年人們聚集的市街所在,街上可見到傳統式的長形街屋建築,以及各式傳統店舖,如雜貨店、米店、五金行、鐵馬店等。

內惟路街屋兩側後都是座西向東的合院傳統住宅,以小巷弄與市街互通,最富有特色的是,此地擁有三十多座以上的古老水井設施,實屬珍貴。然而於民國六十六年九如四路的開闢,取代了內惟路,成了主要的繁榮路段,使得內惟路及舊聚落區急遽沒落。

clip_image006
古厝的自行整修在現今已十分少見

隨著時代的演進,像高雄這樣的城市亟欲追上現代化的腳步,總等不及剷除他們認為是毫無用處的先民舊物,換上所謂新的現代化風貌。內惟也不例外,早期居民以務農為主,熬過了困苦的生活後,都想住進好一點的房子,便大量蓋起現代樓房。老房子的整修與不整修,成了很傷腦筋的事情,有些居民甚至乾脆拆除重建。

然而,不符合現代機能的老聚落,該要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其實能由居民生活需求分析,透過分級修繕等方式,讓老房子內部適度改建成現代化的居住空間,除了上述的粗略想法,也能透過公共會議的方式,匯集意見,共同組織多贏局面的方案,形成以居民為主體的保存造鎮計畫。

這樣一來除了居民有了改善的居住空間,懷舊空間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亦能轉變成舊聚落再生的契機。例如在台灣馬祖聚落的保存,就是一個不錯的借鏡。

clip_image008
狹小卻富有風味的巷弄

以往便捷蜿蜒的小巷弄,在現代人看來,對於汽車進出及停放,是極為不方便的,除了地方政府原有的開路規劃,部分居民亦提出拓寬巷道的建議。十幾年下來,內惟老街已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原有聚落的歷史紋路,就如此急劇的消逝當中。如此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提出較佳的方案解決,而不是一味的開闢道路,容許汽車大量地充斥在聚落間。

clip_image010
這棟老厝的護龍已剩下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clip_image012
消失的另一大半

clip_image014
此三合院的右護龍慘遭斷臂

clip_image016
消失的屋簷

不僅街屋建築的消失,還有合院建築的悲劇,因為開闢道路的緣故,傳統住宅被開膛剖肚、斷臂截肢的情形並不少見,消逝的數量也不勝其數。走上一趟內惟老街,時常可見如此駭人的景象,老街的表情已不如以往。

clip_image018
因為新巷弄的開闢,再怎麼珍貴的古厝還是抵擋不過怪手摧殘

clip_image020
可愛又有人性尺度的長屋住宅建築

「邊城」,有個高雄當地的作家─林仙龍,是這麼稱呼內惟的,因其位在繁華城市的邊陲。在我的印象中,內惟是個寧靜的優質老社區,和善的居民、新鮮的空氣、懷舊的氛圍,經過歲月的蘊釀,這歷史悠久的聚落散發著甘醇的氣息,我所認知的邊城,是個遠離喧囂,閱讀先民開拓歷史的美好所在。

近年高雄市有很多新建設,欲將此工業城市搖身變為國際港都,在國際化之際,我們是否經回頭看看我們的年輪?當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記憶的區塊,這是我們所願意看見的嗎?

clip_image022
前陣子差點被剖半的李家古厝

clip_image024
因為計劃道路的開闢,曾經喧騰一時的李氏洋樓,終究受到保存

隨著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高漲,國人大部分都有保存古蹟及歷史建築的觀念,當文化資產瀕臨危機時,時常可以見到有心人士為其發聲,但當面對多數的反對聲浪及政府工程的蠻横,這些可貴的聲音煞時就變得孤立無援。

在內惟,就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案例,老厝的下場不是被截肢,就是被消掉大半,最早以前成功保留的案例是李氏洋樓,因為都市計畫道路衝突的緣故,建築物會被拆去半邊,而屋主自發性的團結各個力量,將這棟走過半世紀的記憶,完整的保存了下來;而在今年年初,一座雙護龍的李家三合院,與洋樓居民是同一家族的,亦面臨都市計畫路的開闢,經過了一連串的行動,古厝暫時倖免被拆除。

clip_image026
空照圖中蜿蜒的街道是內惟老街,以及夾雜在街道旁的傳統建築群

當我們的城市完全只有新的,那會是怎麼樣的景況?那就會是座乏味又單調,一點記憶都沒有的的呆板城市。內惟街上異軍突起的現代建築,外牆貼磁磚,大多是形式相仿的樣貌,抹去歷史痕跡,少了豐富多樣的建築表情,總讓人覺得沒什麼興趣,提不起勁來。

舊聚落的保存,不單單只是因為它懷舊的美感,而是反映這個聚落的生活足跡、歷史文化的傳承的價值,且維持時空的延續性,讓後代也有機會一睹先人所留下的珍物。新的、現代的可以建立,舊的也要有機會得以被保存,這般新舊交融,多樣又和諧,有著歷史演進的年代魅力,才能展現這座城市的深度及豐富的生命力。

clip_image028
請給古厝一個天空

期望內惟能有個美好未來,讓大家都能閱讀到這座城市的內涵。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