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報報

看到水上的蓮葉成了蛙兒們的寶座很有趣,尤其是大家都同時出現,顯得特別熱鬧,好像大家一起慶祝生日舞會似的。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2-thumb.JPG
唉呦喂啊!不是這個抱抱啦!

正在拍前面那位蛙妹,想調整一下角度,突然有隻蛙跳過來抱住蛙妹說,我也要一起合照,真傷腦筋。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1-thumb.JPG
今天大家約好練唱,各自找好蓮葉坐好準備。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8-thumb.JPG
看到水上的蓮葉成了蛙兒們的寶座很有趣,尤其是大家都同時出現,顯得特別熱鬧,好像大家一起慶祝生日舞會似的。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02-thumb.JPG
牠一直保持這個摸魚的姿勢很久,不知牠是真摸魚,還是在幹嘛!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77-thumb.JPG
唐棉有溫柔的刺。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88-thumb.JPG
唐棉的棉。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55-thumb.JPG
表姐姐說這是楊桃豆。可以吃,有一陣子常看到。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82-thumb.JPG
表姐姐說這是金杯藤。

(後兩張是音譯,懶得去查證。)

給動物一條生態廊道

不知您在路上開車時,是否常見許多的動物被撞死在路上。我常開車到山上做生態調查,我居住的地方也屬農村,這個景象我經常看見。有一年開車到墾丁,因為路上蝴蝶太多,特地放慢速度,但還是….

不知您在路上開車時,是否常見有許多的動物被撞死在路上。我常開車到山上做生態調查,而我所居住的地方也屬於農村,這個景象,我經常看見。有一年我開車到墾丁,因為路上蝴蝶太多,特地放慢速度。但是,這麼做,還是撞死了不少,而其它的車輛,並沒因為有蝴蝶的關係而放慢。一路上,全是蝴蝶破碎的身軀,而我開車的道路,就建築在這些喪命於車輛底下的動物屍體上。

clip_image002
在往新營的路上發現被壓死的番鵑,我撿回來做標本。

clip_image002[6]
因為山上路燈設計的問題,一大群的蛾都被壓死在路上。

clip_image002[8]
被撞死的黃小鷺-幼鳥

clip_image002[10]
青蛇-蛇類因為身體較長,也最常見被壓死在路上

clip_image002[12]
看到最愛的青蛙被壓死,實在令人心痛。

我們現存的空間,是一個對生物非常不友善的空間。所有的公園設計考量是給「人」玩的公園,並不是給「動物」居住的公園。而我們開闢的道路也是給人、車走的,並不是給動物走的路。

動物的生存,並不會只是限於一個空間裡。它們會因為食物、氣候、天災、繁衍下一代等等的因素而遷移。在他們移動的過程中,以它們微小的身軀面對車水馬龍的鋼鐵車子。而我們在動物走的路上開了一條道路,並未留下一條路給它們。

去年曾文社區大學花了一整年調查休耕農地的變化,發現豐富的生態記錄。許多的水鳥築巢繁衍下一代,候鳥及留鳥常於休耕農地的溼地上找尋食物。而許久不見的環頸雉,也讓我遇見了幾次。只是,農地的零碎化,無法型成生態連結的管道。如何解決這些障礙,如公路、鐵路與渠道等,藉由隧道與通道等方式貫穿,如同我們「人」所走的天橋與地下道等,利用整合零碎化的區域形成一個生態網絡,讓其中的動物族群可以彼此依賴生存著,使得整體環境能夠永續。

我們如何在台灣這不友善的環境中,為動物找到一個安全的生態廊道。土地經營管理者如何以利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討,除了考量「人」的生存外,是否,也能為動物的生存發聲。政府應思考未來土地使用計畫與發展政策,“整合零碎化”土地,建立動物穿越的「生態廊道」,思索自然環境的連結系統規劃,確保動物生態的未來發展。

國家生態網絡的形式:(註一)

國家生態網絡係由核心區、生態發展區、經營管理區、連結區及緩衝區所組成一連貫性的網絡。

核心區-是具有國家與國際象徵義的大型自然區域,或者是由一些小型區塊連結組成的區域。

生態發展區-是用來加強(或鞏固)既有的核心區,也可以自行擴展成為新的核心區。許多舊有的農業區即可能成為生態發展區

經營管理區-也是自然區域,但通常是私有農地。這些土地的經營是立基於一份管理契約書的約定下進行,農夫有意願採取環境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以保護具價值的動植族群。

連結區-是在各核心區之間的區帶,能提供動植物族群擴展、遷移、交流的區域。這些連結以相互串聯或跳石同的形態構成,會隨著動物的散佈狀況而設計不同的形態,也會因動物形態大小的差異或“陸棲、飛行”之別而有所不同。

緩衝區-位於核心區外圍的區帶,是用來對抗有害的外來影響。

註一:本資料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6年翻譯的荷蘭農、自然與食物安全部發行的「生態網絡」刊物。

(作者為曾文社區大學工作者)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