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發想─紐奧良重建觀察

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當居民在外面連電都沒有的時候,連可以蓋挑高六呎或十二呎的房子都搞不清楚時,在貨櫃屋裡面的規劃團隊,正在構思如何建構一個美麗的公園,要拿到柯林頓基金會的捐款,達到一個最先進的圖書館。

我在2005年卡崔娜颶風後參與學校實習,為期一個暑假,去的地點是Broadmoor社區(註1)。

風災經過大半年後,政府一無所為,許多人都還住在拖車屋裡,社區裡燈光一片漆黑,一個女子受不了了,她在家裡門口的草皮前,插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有人要來談談社區的未來嗎? 」結果來了上百人,大家都憤憤不平政府毫無所為,只能靠自己。

於是他們分了好幾組,都市規畫、人口重建、教育、經濟發展,展開小組討論,然後開始跟外界聯繫,他們找到了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作夥伴。

學生組成的十人小組到達的時候,在一個貨櫃屋裡面工作,一方面旁邊的教堂不停的在發放物資,零零星星的民眾排著等待飲水、衛生紙等慈善捐助品,而貨櫃屋裡面緊鑼密鼓的規劃,正在討論如何去重建、公園應該要放在哪裡、學校如何恢復經營、如何募款。

過程中一直強調民眾參與,開了許多的小組會議,大型社區聚會甚至多達兩三百人參加,但是不容置疑的,受限於時間和參與形式,社區裡比較低收入的人都沒有參加。

可是這裡就出現一個很弔詭的問題,當居民在外面連電都沒有的時候,連可以蓋挑高六呎或十二呎的房子都搞不清楚時,在貨櫃屋裡面的規劃團隊,正在構思的是如何建構一個美麗的公園,蓋一個最好的小學,要拿到柯林頓基金會的捐款,達到一個最先進(state of the art) 的圖書館。

可是旁邊的一個黑人獨居老婦,她擔心的卻只是怎麼找到錢修她漏水的屋頂,她不知道到哪裡去找到可以信賴又便宜的建材商。政府的補助表格轟轟烈烈一長串,她真不知無從填起。另一個先生,好不容易攢了一點點錢去修屋頂、重新裝水電,但政府的窗口還是分散在各部門,對於要申請建照、是否准建、重接電話線,他得一次一次的申請去等排隊。

在此同時,團隊要完成的是,一份具體的報告書,才能夠對外跟企業基金會募款,一份涵蓋全區的房屋調查資料庫,用來作為規劃的依據,但是在貨櫃屋裡面有一支電話一直響,有的時候我去接起來的時候,會是一個老婦人在問,她看到電視上報導,她不知道自己符不符合州政府的補助條件,補助辦法什麼時候下來.. 但是我們也搞不清處這些細緻繁瑣的東西,這也不是我們外來團隊的任務。

Broadmoor在外界來看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的,爭取到了許多外部資源,也做出許多成果,但是一通一通的當地人求助電話卻沒有人接。

對應到台灣,在初期的救災後,也許居民會需要有一個整合行的資訊服務中心,類似一個在地one stop service shop的服務站,從電話線、瓦斯管、水,到學校入學、保險索賠、政府保險,各種賑災團體的服務項目連結,整合政府相關法規,現在各種資訊地點都是分散的。

當居民各自找辦法去修房子、請求保險補償、問法規找補償辦法,其實那時候很需要有一支社區服務電話,有一個牧師、理事長以外的人(因為他們都太忙了..) 讓大家可以打電話去問整合的資訊(修房屋價格的比較、保險的流程、相關補助的申請辦法整理),有了整合的資訊後,接下來是作文書申請處理。
因為這個瑣碎的部分是最困難的,但是也許是居民最需要的。

還有把現在台灣很多的捐款是流向緊急救難或是社會福利團體,可是從紐澳良的經驗看到的,其實在初期後,居民最需要的是有能夠在法規上折衝的人才,是組織動員,和公共事務的經驗,能夠把民眾的分散的個人需求(上學 找工作 搬遷 修房子) ,凝聚成公共的服務,

例如去爭取比較優惠的集體房屋修繕價格,或形塑有利的貸款方式,例如,與其個別銀行跳進去買物資捐款,如果是有一個銀行統合的低利貸或是無息貸款給予災民,類似窮人銀行「聯合擔保」的概念,讓幾個家族的人可以一起借款,就讓他們多加快一分重建的腳步。

以上一些發想..

註1: 這是位於紐奧良市中心的一個社區,房屋約兩千多戶,住戶由黑人白人各半組成,有中產階級,也有低收入戶。

980913-catr5083028041-360.jpg

個別受災者因原來背景,在災難重建中有不同需求。圖片引用自「大紀元時報」。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