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方感─台南關廟

「鳳梨心、竹筍情」,用來形容關廟這充滿人情味的小地方再適合不過了。每當回老家時,從歸仁正式進入關廟鄕那段不算高的小爬坡,讓我感受到唯有經過,這樣才算是真正開始踏入這塊小時候生長的土地~關廟…

「鳳梨心、竹筍情」,用來形容關廟這充滿人情味的小地方再適合不過了。每當回老家時,從歸仁正式進入關廟鄕那段不算高的小爬坡,讓我感受到唯有經過,這樣才算是真正開始踏入這塊小時候生長的土地~關廟,而這樣的場景對外地人來說,也許會產生一種莫名感受,好像沒經過這段小爬坡,還沒有正式進入關廟鄕似的。

然而這段小爬坡也代表著關廟人奮發向上的個性寫照。關廟曾經在周圍鄉鎮中,是最繁華的市鎮中心,但隨著都市化的快速,許多年輕人外移,人口呈現老化現象,但這並不代表著這塊物繞豐富、充滿地方特色的關廟呈現衰退,反而讓許多地方性特色,因為近年來的都市化及交通網的方便,而產生發展的生機。

關廟三寶─鳳梨、竹筍、關廟麵

而關廟讓人想到的第一印象是關廟三寶「鳳梨、竹筍、關廟麵」,這些特產也是關廟人引以為傲的地方產業,先從關廟麵介紹起。關廟麵歷史已有百餘年之久,可追述到日據時期,在這裡就不多加說明了,關廟麵最大特色是:久煮不爛、麵條QQ、口感也QQ的感受,久煮不爛是與其它麵最大的不同點,原因乃在於製法,這樣的特性,也讓許多不會煮麵的新手,不怕把麵煮爛。

但要真正的把關廟麵發揮到極致,可就要請教當地的長輩了。如果外地人想吃到極致的關廟麵煮法,也可以去菜市場買碗「關廟魯麵」來吃吃看,但要注意,只有早上才有在菜市場賣,那為什麼有久煮不爛的特性呢?

主要的秘密是在於製麵的過程中~日曬,雖然現代機器的進步,麵條有時會用機械生產,但為了要讓它乾燥,關廟還是堅持日曬,而在日曬日子多的季節,來到關廟鄕可以看到道路都被麵所佔領了,這也是滿有趣的畫面,而新日光這家,可算是關廟鄕不錯的幾家製麵場唷!

接下來是鳳梨,關廟鳳梨可說是舉世聞名,雖然嘉義及屏東在近幾年來的掘起裁種,但要吃到真正的鳳梨味道,唯有關廟鳳梨才能讓大家感受的,品種研發也是最豐富的,而在關廟產出最好吃的鳳梨是在於陸軍山,這也是口埤最好的種植鳳梨地點。

而鳳梨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它的口感外,還有富含纖維素、維生素A、B、C ,蛋白質、有機酸、胡蘿蔔素,鐵、鎂、鉀…等豐富的營養成分的特色。但要判斷鳳梨的好壞,聽家人說從果實的外皮敲彈,聽其發出的聲音,即可斷定果食品質的好壞。

肉聲果:發出像打擊人體的聲音,即為肉聲。果實黃色或蛋黃透明,多汁、味甜,品質最優。柱仔聲果:發出像打擊木柱的聲音,品質較差,為中等貨。鼓聲果:發出像打鼓的聲音。但我始終無法了解其箇中道理,雖然賣鳳梨的母親常教我。

而鳳梨除了當水果吃外,只要是關廟鄕婦女都必會的鳳梨苦瓜雞,這道結合鳳梨及苦瓜的餐點,也是關廟著名的料理,只要有外地貴賓到來,幾乎都會有這道宴請的餐點。

竹筍,家鄕中的夕陽農業,由於年輕人都傾向種植鳳梨,以致於竹筍產業呈現老化現象最為嚴重,幾乎很少看到年輕一輩的學習種植了,也可能因為竹筍所需花的功夫比鳳梨多吧!故大家都選擇高經濟價值的農業來發展吧。

竹筍吸引人的地方,可能是它吃起來的口感吧!但對關廟人來說,它的用途可多了,可以用來做一些醬料外,也可以用竹子來做竹藝品、傢具、竹製玩具等…,重點耐用是它的主打特色,用上幾十年都沒問題。這個農業的用途可說深植在關廟人的食、衣、住、行、育、樂中。

除了關廟三寶外,關廟特有的關廟粿、黃金水餃及土司,也是全台聞名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

山西宮的關聖帝君

接下來從民間信仰來了解當地農村社會,是最容易找出這個鄕鎮的文化及特色,因為許多文化特色都是在信仰中,隨著時間而慢慢發展出來,而關廟鄕的信仰中心是位於西邊的山西宮,名稱的由來,可能是由地理及地形位置發展而來,裡面是供奉著關聖帝君這尊主神。

一年之中除了平常週未的祭祀活動外,最熱鬧的日子,非主神農曆生日那天,許多認關聖帝君為乾爮的乾兒子,一定會在那天回來參加這盛大的祭典活動,而我小時候當然也被收為乾兒子,所以每年就算再忙再忙,那天也是會回來參加這活動,就這樣一年一年的長大了,到了十六歲才結束回去參加的年紀,而每年只要那天我有空,我還是會想撥空回去看看。

回想起來,每年這一天的影像,在我腦海裡,感覺就像昨天才發生的樣子,記得小時候都很期待去參加,因那天都可以拿蛋糕及一些用符紙包起來的金錢還有許多滿有趣的小物品及儀式,對小時候的我,雖然這些東西並不貴重,但在意義上,我想在長大後會更深重吧!

而最後一年拿的用符紙包起的錢,我也保存起來,雖然沒經歷過的外人,並不覺得如何,但我想這就是一種對地方的感受吧!只要看到這個留存下來的事物,就會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天真無私的日子,而且這樣的場景陪伴我度過的十六年。

12年一次的建醮令人難忘

最讓關廟人產生凝聚力的活動,非關廟丙戌科五朝王醮莫屬,每十二年一次的建醮活動,吸引許多曾經住過關廟的鄕親,一定撥空回來參加,哪怕是在北部或者是國外,因為錯過就要再等十二年了,而且人的一生有多少十二年呢?要參加這個盛大的活動,也許一生中參加的機會也不多吧!

二年前的建醮活動,我當然也熱情的參與,但要說起這份情,應該從還住在家鄕的十四年前,還在國小階段的我,那時候到了活動後期,由於祭典活動也正式開跑,活動的人力不夠,所以關廟鄕的國中、小都要放長假,動用到許多學校資源,而我當然超開心的,賺到好多假期可以出去逛逛。

而祭祀期間,在關廟鄕的各個角落都有著大小不等的活動可以觀賞,絕無冷場,周圍鄕鎮的也會過來幫忙把活動鬧得好不熱鬧,而到了最後幾天,開始有許多辨桌可以吃,而且最後一夾規定要大家一起辨桌請熟人來共襄盛舉。

記得十四年前那天,我還在想未來十二後,我也許是上大學,也許工作了,但我一定會請許多朋友來玩;就在二年前,這樣的感受也讓我同學接受到了,那幾天我們玩得超開心的說!

看到家家戶戶把自己的家裝飾得美倫美奐,用許多五顏花色的小燈泡,做出許多花樣,把晚上的關廟點亮得如不夜城,而這樣有趣的畫面,聽說全世界只有關廟有這麼特殊的情景,這也是與其它地區建醮不一樣的地方,也許這樣的敘述,無法表達完整,但再十年後,可以親身去感受一下關廟,這樣鄕下不夜城的感受,真的很美、很美、很美…,

不像是很傳統的建醮一成不變的情境,是多了許多現代化的美感,這幾天就這樣跟我同學從成大來回跑關廟,跑了好幾晚,總算在燒王船的前一天晚上,宴請完外人後,就快結束長達幾個月的活動,我跟同學們也定下,下一次的十二年,一定要再約他們來玩哦!

十二年後,我想大家也許會帶著小孩過來玩吧!而我也許不知身在何處了,但那天,一定會在回來家鄕,一起來度過這難得一個月的祭祀活動;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地方信仰,不論是宗教信仰不同的關廟人,對每十二年一次的建醮,還是充滿期待及參與的熱情。

元宵的疑問變成回憶

在關廟生活的日子,雖然只到小學三年級,就轉學到台南市就讀了,但在小學及幼稚園的生活,在我記憶中,最讓我印象最深刻,因為除了上課讀書外,許許多多的課外活動,都充滿了冒險性,也讓天真的我對每天生活都滿心期待。

而一年中許多傳統紀念性節日,因為生活在鄕下,大家都很熟悉,所以都會一起過節,而且我跟其它親戚的小孩,都會計劃許多活動來過難得的節日,其中的元宵節最有趣了,每次到元宵節,我們都會利用一些破銅爛鐵來動手做燈籠,接下來大家就等待夜晚的來臨。

我們就開始跑一些平常晚上比較少去的地點,也就是小學大家都會流傳地方性鬼故事的場所,最刺激的非戰爭時留下來的防空洞,重點是防空洞的後山就是墓園了,而且聽說最裡面還有許多槍炮及一些怪怪的東西,我們當然走到一半,就跑光光了,所以一直不知裡面是啥東西,前幾年回去時,想說早上去看看,但已經被整平了,許多疑問也變成回憶。

雖然每次過年、過節或者是回家找阿媽、阿公坐坐,但一直覺得關廟鄕的場景都在進步,許許多多的道路拓寬,許許多多的房屋都改建了,許許多多小時候印象中的事物都物換星移了,但關廟給我的小時候的感情,是不會隨著時間、時代進步而被抹滅。

(本文作者為成大學生,參與「農村社會與文化」課程後撰寫之「我的地方感」期末作業,經同意收錄於本專題中。閱讀更多專題內容請點選「我的地方感」專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