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方感─屏東萬丹

從上空鳥瞰,我的家鄉-萬丹就像那嬰兒般依偎在如母親般的高屏溪下游-隘寮溪的身旁。母親的愛撫呵護都讓她在遙遠的南方成長茁壯。根據萬丹采風錄的考察,「萬丹」原為馬卡道族語,意為「市集買賣的地方」…

問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端詳她了,我想,大概有五年了吧!即使我們天天見面,即使我們天天一起生活,即使我們天天共同沐浴在這稻草傳來的香氣,但是我對她的記憶卻是模糊的,我和她總是擦身而過,我甚至不記得她的真實面貌!

若不是因為老師的一句「你認識你的家鄉嗎?」,我可能還一直停留在兒時的記憶,永遠都只記得一樣的稻田、一樣的風景、一樣的人事物和一樣的月光。在以前,我甚至無法體會出她到底有了哪些改變!在我腦海裡,記憶永遠在原地踏步,關於他現在的樣子,我一點也想不起來…試問這天下的人,那一個像我一樣如此的忘本呢?

萬丹的歷史變化

從上空鳥瞰,我的家鄉-萬丹就像那嬰兒般依偎在如母親般的高屏溪下游-隘寮溪的身旁。母親的愛撫、母親的呵護都讓她在遙遠的南方成長茁壯。

根據萬丹采風錄的考察,「萬丹」原為馬卡道族語,意為「市集買賣的地方」。明鄭末年,先民渡海來到萬丹拓荒和經商,看中了萬丹地勢高於週邊的土地,且與上、下淡水社的平埔族村落接近,因此就在中街定居下來,以它做為跟平埔族買賣的地點。

慢慢的,萬丹形成一個買賣交換物品的小市集,而散居在週邊的閩南人,如果要到這個小市集,就說:「要去街呢(要去買賣的意思)」,而上、下淡水社的平埔族人,如果要去這個小市集買賣物品,就說:要去「萬丹」。

所以,「萬丹」一語是平埔族的話,意思跟閩人的「街呢」一樣,三百多年來,先民留下一句話:「屏東古早是阿猴,萬丹是街呀頭」,就可證明此話不假。現在散居萬丹老一輩村民,如果要到萬丹買賣,他們依然會說:「嘜去街呢」。

「萬丹」兩字出現在史書上,是在清朝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滅亡明鄭,首任郡守蔣毓英在康熙23年起修撰「台灣府志」,始出現有萬丹的記載,再至康熙35年(西元1696年),巡道高拱乾著「台灣府志」,也出現記載「萬丹民社」的莊頭;先民在「街呢」定居後,因「有唐山公嘸唐山媽」的關係,有的跟平埔族的女子結婚,形成閩番混合居住的村落,叫做「萬丹民社」。所以「萬丹」這兩個字被閩人使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被稱為「街呢」的萬丹,因而發展出百年老街。萬丹街仔頭在清朝時是下淡水溪(高屏溪)的渡船口,相當地繁華,因此,萬丹街是屏東平原第一個街市,比其他鄉鎮要早了七、八十年。一直到現在,萬丹街依然保有古街的風貌,不只有純樸的村落,也融合了現代建築,別有一番風味。

阿公的農事記憶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我和她玩耍過。在堤防邊,我看過她;在花園裡,我摸過她。她可以從蛹蛻變成蝴蝶,翩翩飛舞著;她也可以幻化成小河,低聲唱歌著,甚至變成路邊的小草,繁榮地生長著。這一點一滴,一景一物,都編織成了我對家鄉的回憶。尤其是那隨風搖曳的黃金稻穗和一靠近就驚嚇的白鷺鷥,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種田的阿公,總是很早起床的,我端詳了他好久,總覺得爺爺在出門前要帶好多東西,有一支長的很像叉子,有一個桶子長得很像抽水機。坐上腳踏車之前,雨鞋和口罩是不可避免的。常常想著跟著阿公去玩耍,但阿公不准,直叫阿媽拉住我,在三囑咐我千萬千萬不可以跟來。

好奇的我,偷偷跟了過去,一到目的地,阿公拿著很長的管子,在很像抽水機的桶子內,加了一罐白白的東西,搖晃均勻後,竟看著阿公對著稻子噴撒,邊噴撒還邊像抽水機一樣連續壓著阿公背在背上的桶子,更令我好奇的是,在沒有水源的來源時,卻看見那管子有源源不絕的水噴灑出來。

當時的我,雖然被這新奇的東西給迷幻住,但正想靠過去看得更清楚時,唉呀!我這小小的鼻子卻嗅到一股不尋常的味道!味道越來越濃、越來越濃,當清涼的風吹來時,那味道竟乘著風飄到我面前,更令我感到難受。

回到家後,阿公的身上有著那股味道,從那之後,稻田一直給我兩種想法,每當提到稻田時,腦中總是浮現那綠油油,令人十分舒服的畫面,但是伴隨而來的念頭,卻是那股令人難受的味道,揮之不去。

當然,我也曾經問過阿公,但阿公總是說「囝仔孩有耳無嘴,問那麼多幹什麼?」再跑去問阿媽,阿媽總是說「囝仔走開一點,不要在這擋路,阿媽在灶腳嘸閒」受挫的我,哪有放棄的道理,我便偷偷聽他們講話,阿公說著:「這期稻子價錢不好,隔壁田都把水排到阮這來,害咱稻子爛掉」,有時候,阿公甚至會講「這期蟲很多!農藥噴很多擱沒效,你攏不知有多臭」。

但是,等到秋天就不一樣了。到了秋天,對面的阿姆會開著一台很大很大台的車,仔細一聞,還可以聞到很重的青草味,在車子的前面有很大的鋸齒,裡面有好多攪在一起的稻草。我還問過阿公為什麼咱家沒有。

後來才知道,原來只有擁有好幾甲地的農人才有,而阿公只是用借的,不過他的田在很裡面的地方,必須跨過別人的田才可以進去,所以,他必須等到大家都割好稻子才能輪到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每次種稻的時間都比別家晚。

於是,秋天就是豐收的季節。割好的稻穀,黃澄澄地被鋪在院子裡,一戶連著一戶,就像一望無際的黃色平原一樣,有時家裡的院子不夠大,還會把穀子放到路上來呢!在經過一整天被太陽照射的稻穀,有著一股暖烘烘的味道,讓人覺得好溫暖、好安心。但是,別以為一天的曬穀是足夠的,有時會看見連續一個禮拜,到處都有黃橙橙的院子!

但是,我發現,阿公並沒有因為割完稻子而減少他前往田裡的次數,他反而拿著紅豆的種子灑在田裡,繼續細心地照顧著,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紅豆』是家鄉的特產,全台灣的紅豆,都是由萬丹所輸出的喔!

萬丹的特色與變化

據我所知,從民國四○年代,屏東實施秋作成功之後,平地栽培面積快速擴增,萬丹逐漸以紅豆、酪農產業聞名於全國,與地名原本的商業意涵形成有趣的對比。近來,更舉行了許多大型活動。例如:萬丹牛乳文化活動,利用舞台宣傳萬丹牛奶,更請來了兩大美女共同洗牛奶浴。

另外在甜食、點心上使用相當廣泛的紅豆,也是屏東縣的重要農特產,生產栽培的面積佔全台第一位,萬丹紅豆餅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創始者是萬丹國小旁農會附近的黃源來,黃源來的小小紅豆餅攤如今已是全台到處連鎖,而且還進攻到大陸。關於紅豆也有很多活動,例如:萬丹鄉地方農業產業嘉年華會。請來了各地農會,推銷農產品。

更特別的是,萬丹嘉年華還有舉辦飯湯比賽和甘蔗文化季。萬丹鄉的飯湯常見的材料有芹菜、豬肉、鮪魚等,來自農忙時期或婚喪喜慶,飯湯也因人數增加加入飯和材料,以大骨湯熬煮的高湯香濃可口,是一碗在地美味!每每吃起來,都讓我回味無窮!而近來萬丹農會也極力宣傳萬丹紅豆。另外萬丹著名小吃還有阿國臭豆腐專賣店、盧記肉粽、王品正本產現宰出羊肉。

另外,萬丹也逐漸發展出休閒農業與特色社區。曾獲全國社區綠化冠軍的新鐘社區,在96年成立「新鐘蝴蝶生態河堤公園」,並在河堤公園外設置諺語步道。由書法家陳興安寫下許多有去的台灣諺語,沿著河堤一邊賞蝶,一邊念有去的台灣諺語,別有一番風味!

而萬丹市民農園就是休閒農業的代表,他提供團體戶外教學去處,包括控土窯、捉泥鰍和摘玉米等活動,不只讓外地來的客人享受田野休閒樂趣,也讓鄉民們感到開心。

對於萬丹的發展,我其實並不像其他人一樣對於自己的家鄉感到擔憂,我反而是用一種樂觀的態度,期帶著萬丹的改變帶給我的驚喜。

(本文作者為成大學生,參與「農村社會與文化」課程後撰寫之「我的地方感」期末作業,經同意收錄於本專題中。閱讀更多專題內容請點選「我的地方感」專題)

在〈我的地方感─屏東萬丹〉中有 2 則留言

  1. 我想請問一下你說
    萬丹市民農園
    就是休閒農業的代表,
    他提供團體戶外教學去處,包括控土窯
    控土窯在萬丹哪裡可以給我電話嗎
    因為我都找不到
    麻煩你了

  2. 你真熟悉萬丹~想請教不知您是否了解台灣結婚的新娘有個習俗,需要豐滿的稻穗,帶來好運.今年不知道萬丹的稻穀是否已可採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