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鎮七旅社─從日治到光復

本篇從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的虎尾鎮七家旅社分析,目前唯一被保留的建築物,惟獨「青年旅社」,實在相當十分可貴。以本歷史研究案建議,若雲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復,增加虎尾鎮上之歷史建物之ㄧ景,再創中山路…

本篇從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的虎尾鎮七家旅社分析,目前唯一被保留的建築物,惟獨「青年旅社」,實在相當十分可貴。以本歷史研究案建議,若雲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復,增加虎尾鎮上之歷史建物之ㄧ景,再創中山路的一個故事點,實具有文化價值之景點。

980712-huhueihotel-150.jpgimage003

本篇從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的虎尾鎮七家旅社分析,目前唯一被保留的建築物,惟獨「青年旅社」,實在相當十分可貴。以本歷史研究案建議,若雲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復,增加虎尾鎮上之歷史建物之ㄧ景,再創中山路的一個故事點,實具有文化價值之景點。

過去因交通不發達,雲林縣台西、麥寮等西部地區之民眾到外縣市做生意,都須經過位於雲林縣中心點的虎尾鎮,早期長途交通工具主要則是火車為主,虎尾鎮的虎尾驛發揮相當大的作用。民眾因騎腳踏車,抵達虎尾時間接近黃昏,等待火車轉乘過程中,必須過夜停留於虎尾鎮上的旅館,因此虎尾鎮旅社相當多,在中山路上,不到五百公尺就一家旅社的盛景。

在光復前虎尾鎮主要旅社約有七、八家,目前都已結束經營。但是為求完整的中山路口述歷史調查資料,仍簡約記錄虎尾鎮上旅社曾興盛的風光歷史,書寫的次序則依照當時中山路上七家旅社,依序糖廠往虎尾郡役所的座落的方向說明,每一個旅社各有不同階級的旅客,服務對象不同。每家旅社開始經營與結束的時間不同,考究上十分困難。

image005

【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虎尾鎮上七家旅社所在示意地圖】

第一家:「青年旅舍」

位於在鐵支路旁。建築物形式垂直線條,洗石子與磁磚相間,建築物形式相當現代,架構保留十分完整,但是已荒廢,原屋主已賣給鎮上居民,但屋主目前居住於青年旅舍後方,屋主將空間閒置無使用,但換各角度來看者,這也是一種保留,是青年旅社現在虎尾鎮上唯一尚存留可做為中山路旅社行業盛景的可貴見證,雖然已荒廢,但結構體仍保存的十分良好。

據虎尾慢跑協會理事長沈煌清口述,當時青年旅社能住約40位旅客人數,相當熱鬧。主要顧客以台灣中產階級為主

第二家:「大新旅社」

位於中山路與和平路交叉口。當時由日本人經營,虎尾鎮上的日本人主要選擇大新旅社,因此大新旅社也是虎尾鎮最高級、豪華的設備,約可住40位旅客。理事長沈煌清口述;日據時代日本人不住台灣人經營的旅社,台灣人也不住日本人經營的旅社,只有台灣少數公務員洽公因素,才選擇住日本人經營的旅社。

第三家:「四春旅社」

位於中山路與和平路交叉口的「大新旅社」隔壁。經營者是現今虎尾慢跑協會理事長沈煌清先生,主要顧客群為台灣基層人員,如趕路做生意的攤販、生意人,約可住30位旅客量。現今因為沈理事長熱心社區事務,虎尾鎮中山路上的居民都相當敬重沈先生,也是本計畫主要口述歷史耆老之一。

第四家:「復原旅社」

位於中山路上,主要顧客群以台灣的基層民眾為主,如生意人與攤販,過去的復原旅館,現在是作為民間私人經營的畫室,為中山路帶來假日休閒的藝文氣息。

第五家:「貴賓旅社

位於在鐵支路旁水果攤的正對面,光復前後不同經營者,主要顧客群以台灣的基層民眾為主,約可住30-40位旅客量。

第六家:「和平旅社」

依旅社名稱,顧名思義旅社位於虎尾鎮和平路上,人人稱為虎尾的「戲院街」,人潮極多。主要顧客群以台灣基層民眾為主,約可住30位旅客量,依分佈旅社最密集是以中山路上與和平路為主,三步一旅館,可見日據時代至光復前,虎尾鎮是雲林的中心點,人潮極多。

第七家:「華興旅社」

位於公安路上,與中山路平行,由台灣人經營,約可住30人旅客,因公安路則是虎尾風華區,因此旅客類型以生意商人應酬為主。

經訪查觀察發現,中山路具有文化價值的「實物體」,因隨著耆老逝世,青年人搬遷,正快速的文化消失中,無法從部分商家回顧感受過往日據時代以及光復前後的盛景,盼地方政府能協助修復中山路上具有價值之建物,小則從招牌,大則建築物,都是值得珍視保留。

在〈虎尾鎮七旅社─從日治到光復〉中有 1 則留言

  1. 朋友來信介紹我這個關於虎尾的網站,沒想到進來看到的第一篇,竟然是我家。

    是的,我從小(4 歲)在青年旅社長大,當時我們住在旅社後面的平房,旅社是給客人住的。小學四年級時(1972),父親決定將旅社「收起來」,於是我們搬進了旅社的各個房間,裡面的一些客房也打通,較為寬敞。

    據說這個旅社是日本人蓋的,有一邊是兩層樓,另一邊是三層樓。後院有個小花園,不過客人很少會到這裡來,多半是我們家三兄妹玩扮家家酒的天地,一個造型為「台灣」的小魚池則是我們釣金魚的地方。小時候並不知道它的特殊造型是台灣,大約到高中時才發現,不過這個小魚池也早被封起來了。

    大約在 1987 年左右,父親在原址後面蓋了新的大樓,從此全家由後面仁愛路進出,前面中山路的青年旅社部份就閑置不用了。

    為什麼沒有改建?因為祖父生前本想說服整個中山路、民生路、仁愛路、新生路這個方塊(block)的鄰居們一起重建成為一個新的商業、住宅區(像現在台北的一些商業大樓一般),不過由於沒法達到一致同意,因此青年旅社一直到他去世後,仍保留原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