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一座橋

但當我一腳跨上,走了三五步後,卻發現倒沒有我想像的可怕,只是班上那位身材高大、在球場上頗見叱咤的連芳卻尖叫連連,她拚命扯住我的手和衣服,使我感覺我可能也有隨時從木板間縫隙被扯到橋下一起喪命的危險…

那條橋,是一座鐵道橋,橫跨著虎尾溪,上面專供運送甘蔗的糖廠小火車行駛,巨大的鋼筋向天空撐起巍峨的高度,每一片鋼骨都顯出有力的筋脈。而它,通向小鎮的外面──一個神秘不知名的鄰鄉,我們從來不多打探那裡的一切,因為人們這麼流傳──橋對面是一座監獄,關著可怕的政治犯。

而我,一個爸媽鎮日忙著生意又無兄長帶領的乖巧小女孩,最遠最遠也只到橋旁而己,因為橋旁有一糖廠公園,裡面古木參天,花草繽紛蓊鬱,小學時聽說崔苔菁主持的「翠笛銀箏」還到那裡出過外景,這在我們當時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表示我們這個默默無間的小鎮,也有一個足與外界抗衡的地方。

糖廠公園另一邊是佔地廣大的糖廠宿舍區,方正交錯的道路兩旁是排排濃蔭蔽天、蔚綠滿眼的,由一棵棵茄苳樹形成的「綠色隧道」,濃蔭下一座座整齊畫一、並列而立的日式平房,路名一律是民族一路、二路、三路、四路……,在長年陽光灑豔的南部家鄉,騎腳踏車穿過一地碎金,像與陽光追逐。

我經常在裡面迷了路,但迷路的感覺是好的,我總愛邊推著腳踏車邊在人家門口好奇地張望,看他們一式一樣塗著朱漆的門口、及造型擺置完全一致的垃圾箱,想像著主人家的模樣,並暗中渴望著自己也能成為這裡隨便那一戶人家的一員,比起家裡機車座墊行中滿地散亂的皮件、扳手、螺絲、海綿,及一屋的機油昧,住在那裡面必是乾淨優雅、高人一等的──雖然長大後我才知道,其實他們不過是受薪階級的公務員,而我們家住的是三層高的大樓房。

至於那座橋,我最多只到橋頭觀望一下而已,即使觀望也總是站得遠遠的,因為那個傳說。

對我而言,這座橋是我童年時代世界的盡頭。

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小學一回月考完,班上的男同學──畢劍如,邀我們幾個女生到橋下去玩,聽到這話我們不禁都莫名地興奮起來,但一想到鐵橋離溪床的高度,又異口向聲問他:「是ㄇㄟ按那落去啊?」「免驚‧看我吔!」

我們就在劍如的連哄帶騙下,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地騙過了家裡午餐那一頓,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在這座鐵橋前了,我們要走的不是鐵道橋,而是緊靠鐵道橋一邊一條僅容一人行進的木板小道。

以前我偶而會看見有人騎腳踏車從木板小道這頭或那頭來去,上頭窄仄的木板發出嘰嘰嘎嘎的聲音,再加上腳踏車疾厲的煞車聲,每每聽得我心驚肉跳。

但當我一腳跨上,走了三五步後,卻發現倒沒有我想像的可怕,只是班上那位身材高大、在球場上頗見叱咤的連芳卻尖叫連連,她拚命扯住我的手和衣服,使我感覺我可能也有隨時從木板間縫隙被扯到橋下一起喪命的危險,但在劍如的吆喝下,我們只能後無退路只得向前地提著膽子,做一次一寸的移動了。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到橋的中央了,劍如指導我們屈身跨到鐵道和木橋中間,再攀住橋墩旁垂直平降的鋼筋線梯,一個個往下爬。對我們任何人而言,這段過程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可怕冒險,連芳未到橋中央時已不斷哭嚷著「我要回去」,而最後,也不知怎麼,在一陣喧嚷及劍如的連哄帶罵下,我們終於全部都活著下到溪床上了。

這是一條我們原先早都看熟看爛了的溪,但這卻是我們第一次和它靠得這麼近,大家有些不敢相信地你看我、我看你,發呆了一會兒之後,很快地踢了拖鞋奔向小溪,當我的腳第一次踩進溪沙,最初那一剎那是下沈的顫震,方才隨時可能下墜喪命的忐忑一下又衝上心頭,但隨即它就柔軟地上昇了,接著一腳一個昇沈,我們就在童年的小溪邊嘻笑地踩了又踩,在那座彷彿已被我們征服了的鐵橋下。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小溪、第一次奇異的冒險,我小小的心靈發現,這世界有無窮的奧秘,正在未知的一方等著我從有限的世界向它跨出,它可能有危險,也可能充滿神奇,這個經驗告訴我,只要小心謹慎一點,樂觀真是一件再美好也不過的事。
981123-yulintangdsc01422-40.jpg

右邊那座木板橋已經整修,好走多了,鐵橋也比以前寬(好幾年前就聽說有重修過),印象裡以前真的非常危險難走,但即使這樣那時還是有人可以騎著腳踏車兩邊通行,

真是讓童年的我們目瞪口呆。(照片引用自「台灣月刊雙月電子報」王派仁先生撰述「承載糖鐵歷史的虎尾糖廠鐵橋」)

雲林眷村,扛竹管厝回家囉!

虎尾鎮民們聽說有「扛厝活動」要舉行,百年難得一見,都覺得很新鮮,9月26日這天一大早建國一村籃球場前就聚集了滿滿的人潮,數百位新吉里民及建國一、二村原眷戶耆老早就抵達現場就座等候,很多人圍繞著由竹厝匠師…

今年(2009)的全國古蹟週,雲林縣選定在9月26日這天在虎尾鎮的建國一村籃球場舉辦雲林縣古蹟日活動,活動主題是「聽虎尾說故事-全國眷村研討會」,活動包含了:(1)「走讀虎尾建國眷村導覽解說活動」(2)「里長伯要回娘家,扛竹管厝活動」,

「扛竹管厝」可能是全台首見的活動,身為活動義工的我全程參與並記錄,深切感受到居民對於再現過去這段歷史活動的熱情,只能用一句:「滿滿的感動」來形容。

雲林古蹟日另一主軸是眷村文物展及眷村文化導覽解說活動

雲林古蹟日另一主軸是眷村文物展及眷村文化導覽解說活動

要了解「在眷村扛竹管厝回家」活動的意義必須話說從頭,虎尾鎮建國眷村與新吉里有一段很深厚的歷史淵源,建國一村的基地原名「後壁寮」,是新吉里民原本世代居住的部落。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在虎尾興建了日本海軍航空隊虎尾基地,由於戰爭末期美軍飛機經常來台灣轟炸,戰況對日本越來越不利,日本軍方為了躲避美軍空襲,到處尋找更隱密的地點,結果看上了竹木茂密的後壁寮、竹圍子等地,之後強制徵收並闢建為軍事基地及軍方眷舍。

所以因為軍事需要,日軍迫令後壁寮、竹圍子(今建國一、二村)居民限期搬離,自昭和十八年(1943)起連續二個月,村民通力合作,輪流互助搬家,用人力扛著一棟一棟的竹管厝到數百公尺外的新吉里重起爐灶,當年全村人合力扛竹屋高喊一、二、一、二的搬家情景,他們永遠也忘不了。

戰後日本人離開這處剛建立不久的軍事基地,國民政府軍隊進駐接收改為虎尾空軍眷村,一直到了民國95年眷村改建條例實施後,這裡的眷戶又被迫搬遷,近年,國防部準備處理掉全台所有的老舊眷區而引起居民的關心,希望能保留住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國眷村。

六十多年過去了,新吉里的老一輩們相繼凋零,知道全村扛竹厝搬家這件事的人已經不多了,新吉里里長林長義為了圓老一輩重溫扛厝搬家的夢,並喚起昔日全村團結合作的共同記憶,透過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高丹樺科長的協助,由縣政府文化處舉辦了此次「在眷村扛竹管厝回家」的古蹟日活動。

虎尾鎮民們聽說有「扛厝活動」要舉行,百年難得一見,都覺得很新鮮,9月26日這天一大早建國一村籃球場前就聚集了滿滿的人潮,數百位新吉里民及建國一、二村原眷戶耆老早就抵達現場就座等候,很多人圍繞著由竹厝匠師莊雅景打造的精緻傳統竹管厝仔細觀賞,並勾起了早年大家都住竹管厝的回憶,大家迫不及待地要重溫這一段扛厝歷史。

981008-zhugua-a50e112fff69.jpg

現任里長林長義摻扶著老保正林木墻帶領村民重新走一回當年扛屋的路

活動會場首先由虎尾地方人士、眷村原住戶及新吉里耆老們講述過去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開場,讓大家充份瞭解今天辦理扛厝活動的意義。而活動前原本擔心竹管厝太重找不到人肯來扛,還委託鎮民代表林文彬協助找尋20名壯丁志工,但到了活動當天,大家看到這麼質樸、精美的傳統竹管厝,竟然很多人爭著卡位要體驗一下昔日人力扛厝搬家的滋味。

活動高潮是在高齡92歲的老保正林木墻及雲林縣長蘇治芬的帶領之下,扛厝回家正式啟動,在一聲「起」的口號下眾人齊心合力地把重達上噸的竹管厝扛起來,現場頓時響起了一陣歡呼聲,隨後扛厝隊伍緩緩前進,竹厝後面村民肩挑著米籮、笨箕,手提著農具等當年所有家當跟隨著,樂聲、吆喝聲在建國一村此起彼落,這幅感人的畫面久久令人難忘。

婦女挑著家當跟隨著扛厝隊伍前進

婦女挑著家當跟隨著扛厝隊伍前進

這次雲林古蹟日活動不僅呈現了當年新吉里舉村扛厝搬遷的艱辛過程,透過眷村導覽活動也讓大家知道雲林縣虎尾鎮有個全國獨一無二的建國眷村。

建國眷村內目前仍擁有豐富的日治時期遺留的軍事建築,例如入口崗哨、大烏龜及小烏龜防空洞、高砲台、戰備水池、碉堡指揮所等珍貴軍事文化資產等遍佈全村各角落,希望透過這次眷村文化資產導覽解說活動,呼籲大家重視並保存這一處台彎唯一、相當獨特的,同時擁有「芋仔蕃薯」共同歷史記憶的虎尾建國眷村。

(本文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系講師)

虎尾鎮七旅社─從日治到光復

本篇從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的虎尾鎮七家旅社分析,目前唯一被保留的建築物,惟獨「青年旅社」,實在相當十分可貴。以本歷史研究案建議,若雲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復,增加虎尾鎮上之歷史建物之ㄧ景,再創中山路…

本篇從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的虎尾鎮七家旅社分析,目前唯一被保留的建築物,惟獨「青年旅社」,實在相當十分可貴。以本歷史研究案建議,若雲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復,增加虎尾鎮上之歷史建物之ㄧ景,再創中山路的一個故事點,實具有文化價值之景點。

980712-huhueihotel-150.jpgimage003

本篇從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的虎尾鎮七家旅社分析,目前唯一被保留的建築物,惟獨「青年旅社」,實在相當十分可貴。以本歷史研究案建議,若雲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復,增加虎尾鎮上之歷史建物之ㄧ景,再創中山路的一個故事點,實具有文化價值之景點。

過去因交通不發達,雲林縣台西、麥寮等西部地區之民眾到外縣市做生意,都須經過位於雲林縣中心點的虎尾鎮,早期長途交通工具主要則是火車為主,虎尾鎮的虎尾驛發揮相當大的作用。民眾因騎腳踏車,抵達虎尾時間接近黃昏,等待火車轉乘過程中,必須過夜停留於虎尾鎮上的旅館,因此虎尾鎮旅社相當多,在中山路上,不到五百公尺就一家旅社的盛景。

在光復前虎尾鎮主要旅社約有七、八家,目前都已結束經營。但是為求完整的中山路口述歷史調查資料,仍簡約記錄虎尾鎮上旅社曾興盛的風光歷史,書寫的次序則依照當時中山路上七家旅社,依序糖廠往虎尾郡役所的座落的方向說明,每一個旅社各有不同階級的旅客,服務對象不同。每家旅社開始經營與結束的時間不同,考究上十分困難。

image005

【日據時代至光復前後,虎尾鎮上七家旅社所在示意地圖】

第一家:「青年旅舍」

位於在鐵支路旁。建築物形式垂直線條,洗石子與磁磚相間,建築物形式相當現代,架構保留十分完整,但是已荒廢,原屋主已賣給鎮上居民,但屋主目前居住於青年旅舍後方,屋主將空間閒置無使用,但換各角度來看者,這也是一種保留,是青年旅社現在虎尾鎮上唯一尚存留可做為中山路旅社行業盛景的可貴見證,雖然已荒廢,但結構體仍保存的十分良好。

據虎尾慢跑協會理事長沈煌清口述,當時青年旅社能住約40位旅客人數,相當熱鬧。主要顧客以台灣中產階級為主

第二家:「大新旅社」

位於中山路與和平路交叉口。當時由日本人經營,虎尾鎮上的日本人主要選擇大新旅社,因此大新旅社也是虎尾鎮最高級、豪華的設備,約可住40位旅客。理事長沈煌清口述;日據時代日本人不住台灣人經營的旅社,台灣人也不住日本人經營的旅社,只有台灣少數公務員洽公因素,才選擇住日本人經營的旅社。

第三家:「四春旅社」

位於中山路與和平路交叉口的「大新旅社」隔壁。經營者是現今虎尾慢跑協會理事長沈煌清先生,主要顧客群為台灣基層人員,如趕路做生意的攤販、生意人,約可住30位旅客量。現今因為沈理事長熱心社區事務,虎尾鎮中山路上的居民都相當敬重沈先生,也是本計畫主要口述歷史耆老之一。

第四家:「復原旅社」

位於中山路上,主要顧客群以台灣的基層民眾為主,如生意人與攤販,過去的復原旅館,現在是作為民間私人經營的畫室,為中山路帶來假日休閒的藝文氣息。

第五家:「貴賓旅社

位於在鐵支路旁水果攤的正對面,光復前後不同經營者,主要顧客群以台灣的基層民眾為主,約可住30-40位旅客量。

第六家:「和平旅社」

依旅社名稱,顧名思義旅社位於虎尾鎮和平路上,人人稱為虎尾的「戲院街」,人潮極多。主要顧客群以台灣基層民眾為主,約可住30位旅客量,依分佈旅社最密集是以中山路上與和平路為主,三步一旅館,可見日據時代至光復前,虎尾鎮是雲林的中心點,人潮極多。

第七家:「華興旅社」

位於公安路上,與中山路平行,由台灣人經營,約可住30人旅客,因公安路則是虎尾風華區,因此旅客類型以生意商人應酬為主。

經訪查觀察發現,中山路具有文化價值的「實物體」,因隨著耆老逝世,青年人搬遷,正快速的文化消失中,無法從部分商家回顧感受過往日據時代以及光復前後的盛景,盼地方政府能協助修復中山路上具有價值之建物,小則從招牌,大則建築物,都是值得珍視保留。

虎尾百年歷史刻印店-明文堂,正文堂

走進虎尾中山路(虎尾郡役所前) ,仔細瞧您會發現有兩家歷史悠久的刻印店,一家稱為明文堂刻印店,正對面則是玉文堂刻印店,兩家同時在一起可見當時中山路的服務產業密集度頗高;虎尾中山路上有明顯群聚經營的店家..

走進虎尾中山路(虎尾郡役所前) ,仔細瞧您會發現有兩家歷史悠久的刻印店,一家稱為明文堂刻印店,正對面則是正文堂刻印店,兩家同時在一起可見當時中山路的服務產業密集度頗高;虎尾中山路上有明顯群聚經營的店家,如西裝店、中藥店、診所、百貨行、雜貨行等。

一同走過百年

明文堂、正文堂經營同樣的事業,便有相似開創印章的事業故事。據訪談,當時虎尾刻印店的發跡,是緣於日據時代日本設置戶政事務所時,因應戶口普查制度,民眾報戶口時,需要印章,所以明文堂、玉文堂刻印店,在當時社會需求下創立,訂單源源不絕。

然而歷經百年,兩家仍持續經營,總括來說兩家共同的經營特色,是祖先從日據時代開創,至今後代子孫皆沒有放棄經營,形成中山路上特殊的人文景觀。

更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據說兩家所掛的匾額,掛上門的時間點,相差不久,誰先誰後,各有說法。但總之,匾額是證明玉文堂、明文堂兩家百年老店的證據。

明文堂

明文堂老闆說:以前阿祖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熱心為人代寫書信,後來因緣際會,結合寫毛筆字的專長,開始經營刻印章行業,形成三代皆以刻印章維生,是因為過去生意好的時候,子女都要幫忙,加上早期沒有多元的職業可供選擇,所以子孫們延續著老祖先留下來的產業,繼續經營。

即便現在明文堂的店面稍做改建,轉型兼賣傳統服飾,但大致上,仍保有原來的機器與百年老櫃,專門放置刻好的印章。連年輕七年級的孫子,在下班後仍幫忙顧店,顯示家族還極力維護著老祖先的資產。

980601-mingwentang-dscf5741.jpg

正文堂

玉文堂店面,擺著一個年代已久的老鐵櫃。這在民國初年,造型十分現代感的刻章櫃。老祖先開創刻印章店,緣於祖先曾是雲林的老秀才,曾譽為雲林書法界寫得最好的老秀才;也因為讀書人為民眾代書,延伸刻印章的服務。

回到在正文堂刻印店內,您可以看到,有一幅書法掛軸,雋永而秀氣挺拔的字體,十分耐人尋味的詩意,無論任何人看了,都不禁驚嘆,這是誰寫的?後代子孫最感到驕傲的事便是有人這樣的問起,趁機炫耀老祖先留下來的不朽精神,他們會津津樂道為您解說,這也是他們持續經營刻印章生意的原因之一。

980601-zhengwentang-dscf574.jpg

電腦化的衝擊

訪問明文堂以及正文堂兩家老闆後,我才發現,以前從事刻印章店,普遍為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不像現今任何人,只要有小資金,買進機器,就能開店刻章生意了。但技術門檻降低後,也降低刻章價值性,更別提由在現今的刻章店看見中國文字之美。以下讓我們來看看不同時代,刻印章方式的轉變。

五○年代,台灣進入機械化時代後,讓台灣許多刻章店全面電腦化。老闆感慨表示:電腦刻出來的線條雖然工整,但死板,客人沒有選擇;最原始,也具美感的刻印章方式,是先將字直接寫在印章上,再以手工刻印章,一般需要兩天,若生意好需要等上一個星期。

電腦化後,透過字型軟體開發,創新各種文字軟體,輸入顧客需求後,電腦在兩三分鐘後,完成印章動作;機器的改革,舉取代了「秀才老闆」寫的一手好字,簡化了許多細膩有趣的步驟。

百年歷史老店,經營變通之道

明文堂老闆說:老產業要結合「傳統精神與電腦技術」。以下製作時間約30分鐘。隨科技時代來臨,不放棄手工,更結合人與科技的精神。

純手工+電腦化

要便宜、速成的章,再加上純手工的優美線條。服務流程變為:

1.為章佈局。

老闆為客人用毛筆或鋼筆寫名字。用毛筆寫「正楷」;用「鋼筆」寫篆體字,粗細有變化。(此步驟重點在文字佈局,保持中國文字之美)。

980523-stampstore-3601.jpg

2.機器刻章。

image001

便將字寫在白色描圖紙上,為了快速,再用燈光烘乾墨汁,再用全自動的機器刻文字,一邊刻印章,一邊像吸塵器一樣,將木削吸起來,保持店內乾淨,人性化設計。

3.手工修飾線條

老闆最後以雕刻刀作細部修飾,使線條活潑生動的效果。

image003
據老闆說,現在用手印章,在台灣幾乎沒有了!何況是放棄電腦,以毛筆佈局(照片由明文堂印刻店提供)。

老闆強調中國書法之美,真是電腦無法取代!特殊字體是電腦無法創造,電腦軟體是固定死板,僅能刻圓型、方型的印章。電腦化使得人們對章的欣賞退化,僅於功能無美感,缺乏想像。

明文堂老闆說:電腦出現市場後,曾有戶政事務所的客戶表示,電腦化的印章,會使得容易模仿,恐會被盜用。曾經戶政事務所還為防止模仿,特別要求多刻幾顆章,留著以後備用。

中山路商家的寄望

中山路上許多商家風聞中山路要輔導規劃觀光商圈,心中有許多的盼望與失望,談了好多年的觀光商圈開發,至今仍遙遙無期。

尤其當明文堂第四代老闆,聽說中山路規畫成商圈,便結合自己做裝潢業的才能,特地將店面重新裝潢,留下最舊的櫃子、雕刻刀、3台老機器,再加賣傳統服飾。除此之外,還特別設計「傳統產業+電腦刻章」的生產流程,店內展示,曾為客人刻章的複印小冊子,極具價值。

image001
老闆的用心,讓老產業比較有觀光的味道,但是一直沒有等到政府造街的動作。造街需要大環境,無法僅靠幾家特色店面。

image005
明文堂印刻店內展示,曾為客人刻章的複印小冊子,極具價值。老闆的用心,讓老產業比較有觀光的味道。

書寫後記:

本篇的書寫目的在於彰顯地方具有人文價值的產業,作者經網路書寫發現,許多生長於在地的人都不知曉地方的故事,需經過資訊流通的平台上書寫討論,被人閱讀,才漸漸彰顯其歷史意義。

以作者書寫虎尾電影畫師鄭井為例,在書寫這篇採訪時,我發現網路關於鄭井的介紹極少,甚且這些極少的文章中,內容也是東抄西抄,毫無內容,即便是出自於雲林地方文化局的鄭井個人展覽介紹也是極端貧乏。

要使地方感到文化的驕傲,仍必須透過了解,深度的閱讀,而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書寫確必須是不斷進行,不斷挖掘,變成一種文化工程,即便是小小的故事,長期累積才能變成「可看得見的文化」厚度。

虎尾第一街–政義百貨行

看似平凡虎尾老街,其實一點也不!虎尾老店看似沒人顧,走進店裡,老闆像博物館的導覽員,深度導覽每件商品的歷史點滴。 政義百貨行不只是百貨行,從客源與商品分析,百貨行是記錄著中山路的轉變與台灣經濟成長的軌跡。

老店見證歷史

看似平凡虎尾老街,其實一點也不!虎尾老店看似沒人顧,走進店裡,老闆像博物館的導覽員,深度導覽每件商品的歷史點滴。 政義百貨行不只是百貨行,從客源與商品分析,百貨行是記錄著中山路的轉變與台灣經濟成長的軌跡。

政義百貨店位於虎尾鎮中山路,從店裡的櫃檯往外看,人來人往,這一景在老闆ㄚ嬤眼中,已有五十多年。自從虎尾火車站停用之後,頓時百貨店少了許多客人。紅磚牆的另一邊,是曾經帶動虎尾第一街經濟核心的虎尾糖廠,糖廠大量減少生產後,人潮不再聚集了,剩下老店家,老店由老人顧,糖廠由老員工經營,過半百的虎尾第一街,隨之沒落。

我是天生的「生意仔」!

八十三歲ㄚ嬤笑稱自己是天生的「生意仔」!從年輕就做生意,什麼都做,百貨店就是什麼都賣。ㄚ嬤經營五十多年,無論客人有沒有買東西,仍然樂此不疲的推銷,翻箱倒櫃,連衣櫃裡的老照片都拿出來秀給年輕人看。百貨行的物品較為多元,不賣餅乾零食,只賣精製化妝品,偏向實用的民生物資,而且經過具系統的陳列展示。(買的物品與隔壁慶興食品柑仔店不同,連老闆經營風格也不完全不同)

ㄚ嬤有很多的小智慧,如果你仔細看,其實這個櫃子有兩個洞喔!從後方看比較清楚,櫃子的後方是客廳,一邊顧店也一邊看電視,這是阿嬤想出來的聰明方法,也是生意人衍生出來的小智慧。據說櫃子的設計反映台灣當時物資缺乏,玻璃相當昂貴,一座矮櫃售價5000元,玻璃櫃斑駁略顯舊式的櫃子,內裝有橫杆,可以掛海報、皮夾、袋子、絲巾,矮櫃邊緣還有凹槽設計,可放置小飾品,是非常實用的展示櫃。政義百貨店若稍加整理並補齊貨品與行銷包裝,足可作為見證60~70年代的小型文化商店。

980510-34-360.jpg

2

穩定貨源VS兩極客源

ㄚ嬤的政義百貨店貨源,是來自嘉義市的「嘉茂百貨行」,雙方維持53年的合作,牆壁掛著民國八十年嘉茂商行所送的月曆,ㄚ嬤十分珍惜保留,沒有更換的月曆,讓整個空間像是定格在20年多前。至今店裡的貨物提供來源仍由嘉茂百貨航,當時最夯的老牌子仍保持生產線,讓政義百貨行繼續營運。

據ㄚ嬤說;如今光顧的老顧客,大部分是老人與「特殊的觀光客」,老顧客買化妝品,特殊的觀光客則很興奮,猛拍照,像是台北下來玩的女孩,或是來虎尾逛老街的學生,觀光客到店裡來多數買特殊的商品,在他們眼裡這些商品像是寶貝。兩極化的年齡層顧客,ㄚ嬤照單全收,不厭其煩為客人解釋商品。

當年最夯產品-嫁妝棉被組

百貨店早期賣整套嫁妝的床組、棉被、頭巾、鏡子,50年前的設計風格以高雅、單色刺繡為主、孔雀、桃紅鮮花配綠葉、花開富貴的字型。店家賣完就不再進貨,讓床罩組的系列不齊全,甚為可惜!不過聰明的ㄚ嬤,用大量的鏡子,上下排開,仍具有百貨公司的陣仗氣勢,讓政義百貨店保有當時熱鬧販售感覺。

7 6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7

不退流行的老牌子--保養品化妝組&飾品

現在資訊發達,連網路上竟然也有拍賣懷舊保養用品,像是古早味ㄚ嬤級的老牌子新茜娜面霜、救面真珠膏。雖然現在年輕的小姐對「東儷真珠膏」非常陌生,但ㄚ嬤強力推薦保養用品,視為將「東儷真珠膏」視為保養聖品,ㄚ嬤不只以滋潤皮膚作為推銷的秘訣,還以自身八十三歲年齡還有如此美貌與白皙玉手,作為信用保證,讓我們直呼阿嬤真是厲害呀!

clip_image0088

麗娜真珠膏、白雪洗面皂、幸運香粉化妝品

clip_image01014

百雀羚

10

就是這個味道!很多4年級生打開盒子,就回憶兒時媽媽總是用百雀羚護膚霜,無論是擦手擦腳,都很好用,像是白色的乳液,現在一盒售價70元,是店裡人氣最夯商品。

假眼睫毛、假睫毛膏

這逗趣包裝的設計,讓人難以想像這是什麼?這是女生專用的假眼睫毛與黏眼睫毛膏。雖然眼睫毛膏已經壞了,但是可愛的ㄚ嬤說不要丟,擺著湊熱鬧,如果有人買,隨便賣,一個20元,賣完就不再進貨,工廠也停產,想買也買不到了。

眉筆、眼線筆

透明玻璃櫃上的貨品玲瑯滿目,雖然眉筆上的漆都已經脫落,但修眉筆、透明盒裝,簡潔的設計,擺起來十分有時尚效果。連附帶美容專用修剪刀、美眉夾…等相關產品都一應俱全。

11 clip_image015

1716

半買半相送的紅髮飾

店裡永不壞的紅紅的小頭飾,是許多人的回憶,記得我媽媽年輕時,在喜慶節慶時,帶的紅髮飾。ㄚ嬤半買半相送,有時送給客人,插在頭上沾喜氣。

clip_image0189

大人~小嬰兒日用品,通通有

咪咪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嘉義,至今持續營運,是台灣屹立不搖的老廠。在過去經濟不優渥的時代,使用環保重複使用,不同花色尿褲代表男生與女生。

clip_image02018

clip_image022clip_image023

當時大眾流行愛用的老牌子

黑人牙膏最早始於民國22年,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達百分之90%是在民國70年代中期,可以說黑人牙膏的黃金時期,大小百貨雜貨架必賣之商品。台麗是耳熟能詳的老牌子,當時鳳飛飛也曾代言廣告,ㄚ嬤架上曾貼著鳳飛飛海報。一系列產品如耐斯洗髮粉、速美靈、脫普洗髮粉都是當時大眾流行愛用的牌子。

旅行用小方塊皂

因為距離靠近虎尾火車站,造成虎尾第一街具有密集商務的特質,外地來的旅客,以中山路上的「青年旅社」為證,政義百貨行為旅客方便,提供旅客購買旅行用的小方塊皂。

clip_image024clip_image02520

皇家痱子粉

clip_image027

由皇家日用衛生品廠有限公司出產的痱子粉,在日據時代時就有了。鮮豔藍色、黃色鐵罐包裝的痱子粉,是許多人兒時的記憶。記得小時媽媽都會放在床頭櫃上,睡前抹在背部、脖子上,以免流汗引起濕疹,小孩也帶著香香入睡。

clip_image028

台灣製造雨傘

台灣因紡織業的發達,延伸影響台灣製造的雨傘特別便宜,且大量外銷,百貨行櫃裡尚有許多典型的台灣製造的黑雨傘。

4

商品放大看未來

近日雲林縣政府投注資金,希望扶植虎尾鎮的商機,但是這些商家可能也等不到政府伸出援手輔導,就可能面臨消失的危機。從幾個面向分析,第二代經營多數不再接手、貨源提供問題、廠商需要開發產品、支援貨源問題、過去虎尾第一街整體規劃需要公部門細心介入,尤其是許多店家提及的虎尾交通問題,重新整頓虎尾驛功能,再度帶動虎尾鎮繁榮。

從筆者親自體驗消費的過程中,確實樂趣無窮,從消費者從購物中,體驗深度的文化之美,是商品的額外價值,同時能擁有在手的小禮品,又能聽到地方小故事,是別於現代便利商店的購物方式,希望有機會您也到虎尾鎮上體驗知性的購物樂趣喔!。

虎尾第一街「慶興食品行」

小小的雜貨店往往是許多人的回憶。尤其慶興食品行承載了虎尾鎮許多人的可貴記憶,尤其是30至50年級生。曾經他們是上下課的學生、台糖的員工、來虎尾辦公的旅客,在此停留駐足、等火車、約會、搬貨、運貨…

當年開雜貨店是有錢人家,但今天開雜貨店,像乞丐,一天分到幾塊錢!

執著不朽的精神,就是虎尾第一街百年老店靈魂。

店名:慶興食品行

店家電話:(05-6322412)

店家地址:雲林縣虎尾鎮中山路11號

開店歷史:約民國48年,至今50年。

店家小檔案:

老闆是在地的虎尾人,當虎尾農工的同窗同學,多數選擇去當老師,而老闆17歲就以虎尾為據點,平時前往台北學做生意,27歲在虎尾第一街貸款買房子,當時購買價格約20萬,老闆說民國58年這棟房子,是當時中山路少數的透天厝,也是虎尾第一街最漂亮的房子,自豪連房子的樑柱,都有做收邊造型,牆壁也有精緻粉刷。

980401-oldgro-360.jpg
民國58年,這裡是少數的透天厝。

時空轉譯

以前以糖廠為主要活動中心,越靠近糖廠生意越好,慶興食品行則是中正路上前端,離糖廠最近,生意佳;現今主要活動以虎尾郡役所為中心,慶興食品為中正路的末端,人潮較稀少,漸漸被人忽略。

依地理位置,鄰近糖廠以及虎尾驛,當時虎尾驛是南下或北上的主要交通結點,通往斗南縱貫鐵路,學生、糖廠員工、外地旅客都需通過這裡,不僅載人也載甘蔗,人潮絡繹不絕。因為位於重要位址,尤其鄰近的台糖員工,時常來買罐頭、雜貨,十分便利,之外安慶國小、虎尾高中 虎尾農工、虎尾初中的學生,上下課來買小吃零嘴、三色冰,慶興食品就像現在處處可見的7-11便利商店。

行走過50年歷史

走進回憶時光,招牌告訴我們,當時這家店賣了些什麼,招牌寫「糖果餅乾、食鹽糖酒、食品罐頭、菸酒什貨」。招牌十分簡潔,紅色大字的店名居中,賣什麼貨品列於兩側,這是民國50年代一貫的設計風格。

招牌上說明:電話322412,僅有6碼。現今雲林區域號碼前,需加6,所以顧客只要按招牌上數字撥號,再加上6,慶興食品店裡的電話依然大聲響起。每當電話聲響起時,老闆便驕傲告訴客人:「這支電話我十七歲就有了,跟了我五十幾年,都沒變過」。老闆這股執著不朽的精神,就是虎尾第一街百年老店靈魂。

貼櫃掩飾,做生意,什麼爛政府!

店裡賣的酒,多數超過十年,真實的陳年老酒,加上酒櫃架是藍色樸實木櫃,櫃上滿滿的酒,疊到天花板的高度,完全沒有任何空隙。店門前面有賣檳榔、飲料的小冰櫃,上層的小冰櫃被綠色啤酒廣告貼紙封起來,將各式各樣的香菸,偷偷放在裡頭賣給客人,這現象是緣於當時政府下令,一般商家禁賣菸酒,生意人的變通做法,這類「貼櫃掩飾,做生意」有趣現象,在當時每家雜貨店都能見到。

店裡賣的酒,多數超過十年,真實的陳年老酒,加上酒櫃架是藍色樸實木櫃,櫃上滿滿的酒,疊到天花板的高度,完全沒有任何空隙
店裡賣的酒,堆到將近天花板的高度。

店門前面有賣檳榔、飲料的小冰櫃,上層的小冰櫃被綠色啤酒廣告貼紙封起來,將各式各樣的香菸,偷偷放在裡頭賣給客人,這現象是緣於當時政府下令,一般商家禁賣菸酒,生意人的變通做法,這類「貼櫃掩飾,做生意」有趣現象,在當時每家雜貨店都能見到。
用小冰櫃來作為賣菸酒的掩飾。

店門前面有賣檳榔、飲料的小冰櫃,上層的小冰櫃被綠色啤酒廣告貼紙封起來,將各式各樣的香菸,偷偷放在裡頭賣給客人,這現象是緣於當時政府下令,一般商家禁賣菸酒,生意人的變通做法,這類「貼櫃掩飾,做生意」有趣現象,在當時每家雜貨店都能見到。

現在每當老闆看了櫃子就罵,什麼爛政府,害生意人藏東、藏西,都把櫃子矇起來,老闆的氣憤延續至今,無論是任何政黨輪替,他都不具任何信心,尤其讓虎尾火車無法開通的政策,使得虎尾鎮發展遲緩,虎尾第一街也隨之沒落,生意不再興盛,老闆停留於當時代的失望,至今無論面對何黨、何派執政,均持質疑態度。

要喝什麼自己拿,請你啦!

以前生意好的時候,面臨路邊兩面招牌,雙面鐵門都得拉起來,迎接南、北前來的人潮,如今客人變少了,僅開正門,甚至中午休息,也將正面兩旁鐵門拉下來,剩下中間鐵門,有時老闆索性關門,騎車去斗六看兒子媳婦,顧店只是玩票性質。

時間飛逝,如今如果您經過中山路,帶著黑墨鏡的老闆,頭總是被對著店門口,眼睛盯著電視好戲,翹著腿,半躺半臥。只要有顧客上門買東西,老闆若是相談甚歡,還會慷慨表示:「要喝什麼自己拿,請你啦!」豪氣作風,讓人更覺得老闆顧店只是「渡時間」。

客人坐下來聊天,老闆便把家事、國家大事,都搬出來聊。聊到家事,他感傷說:小孩不幫忙繼承生意;聊到國家事,他氣憤說:什麼爛政府,不讓人賣菸酒。最讓老闆感概的是,當年開雜貨店是有錢人家,但今天開雜貨店,像乞丐,一天分到幾塊錢!

經營之道,就要是好酒

老闆堅持只進公賣局生產的酒以及金門酒廠,賣的都要是好酒,其他不賣,強調我們做生意都要有良心,也要照顧老顧客的身體。

其次油、鹽、飲料都有是民生必需物品。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在台灣逐漸經濟起飛的年代,老闆去台北學做生意,有許多食品大廠,專門銷往國外日本、德國、美國的罐頭食品,老闆向這些食品大廠便宜批貨,在慶興食品行折價賣出,這些原本銷往國外的新鮮罐頭,卻帶來不錯的收入,此舉經營方式顯示老闆有聰明的生意頭腦。

老闆堅持只進公賣局生產的酒以及金門酒廠,賣的都要是好酒,其他不賣
老闆堅持只進公賣局生產的酒以及金門酒廠,賣的都要是好酒,其他不賣。

如今,店裡架上的酒像是展示用,銷售的金額不如店裡入口處,兩個飲料小冰箱。但別小看小小的空間,不到5坪大的店,過去因為鄰近虎尾火車緣故,集中寄放來自南、北商家所訂的糖果餅乾、食鹽糖酒、食品罐頭、菸酒什貨,什麼都賣,一方面方便虎尾其他商家領貨,二方面是南北運貨的結點。

以前樓上、樓下,都堆滿了貨品,現在樓上是居住空間,樓下當店面。據老闆說,除了這棟透天厝堆滿貨品之外,老闆還為了當時進貨,在虎尾鎮上再買一棟房子當倉庫,至今裡頭堆了滿滿還未賣出去的酒。

別小看小小的空間,不到5坪大的店,過去因為鄰近虎尾火車緣故,集中寄放來自南、北商家所訂的糖果餅乾、食鹽糖酒、食品罐頭、菸酒什貨,什麼都賣,一方面方便虎尾其他商家領貨,二方面是南北運貨的結點
不到5坪的店裡,因為地居交通要道,許多貨品在這裡交換。

小小雜貨店,活絡昔日文化

小小的雜貨店往往是許多人的回憶。尤其慶興食品行承載了虎尾鎮許多人的可貴記憶,尤其是30至50年級生。曾經他們是上下課的學生、台糖的員工、來虎尾辦公的旅客,在此停留駐足、等火車、約會、搬貨、運貨,一幕幕的故事,像是老闆,永遠說不完,想深入認識,就等待您光顧。

【千里步道】虎尾再生點文化體驗交流0402

本次交流座談會,期望能透過再生點經營團隊的在地觀點,與各個結盟單位之間的合作默契,以及千里步道串連環島路網的所累積的網絡,共同進行以再生點為主題的文化體驗活動,以及與周邊特色社區的路徑串聯……

虎尾糖廠–再生點文化體驗交流座談

社團法人台北縣知識重建促進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為辦理「產業文化資產體驗路徑規畫與夥伴結盟」計畫,期望能延續「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與「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聯盟推動計畫」的成果,透過活動的學習參與,規畫建立適合社會大眾親近產業文化的體驗模式。

本次交流座談會,期望能透過再生點經營團隊的在地觀點,與各個結盟單位之間的合作默契,以及千里步道串連環島路網的所累積的網絡,共同進行以再生點為主題的文化體驗活動,以及與周邊特色社區的路徑串聯,激盪出更多具產業特色的體驗活動,以吸引更多來自各地的民眾前來親身體驗。

誠摯邀請 您的蒞臨與會

時 間:2009/04/2(四)am10:00~12:00

地 點:雲林虎尾糖廠〈虎尾鎮安慶里中山路2號〉

邀請對象:雲林縣文化處 林宣百專員、虎尾糖廠 陳曉麟專員、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 許乃懿站長、林文彬執行長、雲科大 徐慧民助理教授、文資處 蔡?美專員、朝陽科大 楊敏芝教授、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各分站長、虎尾巴文史工作室 楊彥麒先生、雲林縣社區童子軍發展協會、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

議 程:

10:00 ~ 10:10 入席

10:10 ~ 10:20 開場—林宣百先生 (介紹與會單位)

10:20 ~ 10:30 引言—周聖心執行長 (初步規畫內容介紹)

10:30 ~ 11:10 文化路經規劃交流討論—再生點經營團隊與結盟單位代表

11:10 ~ 11:20 休息

11:20 ~ 12:00 活動規劃交流討論—再生點經營團隊與結盟單位代表

12:00 ~ 12:10 小結—林宣百先生、周聖心執行長

備 註:本次座談提供飲水及茶點;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杯。

指導單位: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主辦單位: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協辦單位:雲林縣文化處 / 虎尾糖廠 / 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

聯 絡:曾慧雯 手機:0933-737102 電話:02-29236464分機18 傳真:02-29239769

E-mail:tmitrail2006@hibox.hinet.net 網址:www.tmitrail.org.tw

地址:234台北縣永和市永利路71號

雲林老牌電影畫師-鄭井

鄭井老師在電影最興盛的時候,靠著愛畫畫的好技術來到雲林虎尾謀生,一住就是50年。回想年輕時他說:「從早上騎腳踏車出發,馬不停蹄的畫,斗六三家,斗南二家,晚上又回虎尾。雲林沿海地區,崙背昇平戲院……

電影黃金時代的畫師

經過全球經濟大海嘯,現今新竹園區,將近10萬人休無薪假,空空盪盪,科技業興盛時,一些朋友住南部都往北部跑,但是也不過是幾年光景這群科技人才的一身好技術,頓時變成科技新貴的失業潮。

對照本篇主角-鄭井老師。他的專業技術也隨著時代產業起起落落。在電影黃金時代,一名好繪師,可吸引觀眾人山人海的場面。當時雲林有13家戲院,延伸需要大量的畫師與學徒,鄭井也因產業的需求來到虎尾。

大筆揮毫的青春

今年75歲的鄭老師,嘉義人。鄭井老師在電影最興盛的時候,靠著愛畫畫的好技術來到雲林虎尾謀生,一住就是50年。回想年輕時他說:「從早上騎腳踏車出發,馬不停蹄的畫,斗六三家,斗南二家,晚上又回虎尾。雲林沿海地區,崙背昇平戲院,台西鄉、麥寮鄉各一家戲院,帶著學徒各鄉鎮巡迴跑。除了雲林縣,連外縣市的戲院也跑過,經竹山鎮山都戲院,員林鎮中華戲院、彰化市天一戲院、銀宮戲院都有。」,在現在看來,接外縣市案件,就像現在的「外包」。

980312-theater11-360.jpg鄭老師手拿他曾經為雲林地區家戲院畫過的作品,無法保留的約2樓高的大型看板 如今僅存3*4的相片,但是卻十分珍貴。見證曾經電影風華的歲月

鄭老師寫實功力特好,尤其愛畫生動的人物或是動物,因為只要人物比較生動活潑、有挑戰性,且人物比例有一點小偏差,電影迷一看就知道。此外電影的繪畫風格要具流行敏感度,因此鄭井老師驕傲的說,戲院老闆都請他畫,寧願排隊,也不讓給別人畫,因風格上為求統一,絕無人替代他的寫實風格。

鄭老師為了說明,當時盛況,他特別畫了一張說明圖名稱 「賽多卡」是當時他自製的多功能腳踏車,目的是載廣告看板用途,使用方法是前方一個人騎賽多卡,一個人從後面騎一般型腳踏車幫忙推行。

這樣行駛賽多卡,發生很多有趣的「交通事故」;沒練過賽多卡的人是無法騎的,尤其生手學徒常出車禍,手腳長受傷流血。所以當學徒第一要先練好賽多卡,第二要才是學畫看板的真功夫。我想這有點像現今做業務員,要先有機車駕照一樣。

傳授秘訣四步驟

如今住在虎尾鎮上的人,都知道鄭老師是電影時代興盛時的「老畫師」,當時戲院畫裡都有畫電影看板的大型空間,因此鄭老師常在戲院裡帶領數十位學徒,大筆揮毫,尤其在電影看板掛牆時,更顯威風,民眾會特別電影男女主角的神情,因此畫人物需要特別謹慎,只要有些微的不像,電影迷是很敏感的察覺。

這次訪問,鄭老師傳授幾招畫畫的撇步:第一步先練油漆打底。第二步驟要先懂得看「宣材」。宣材就是指電影宣傳的照片,電影公司都會將影片男女主角及相關照片寄到全省的各家戲院,畫師拿到之後,即先決定主題並進行構圖,就像現在的海報設計,從初稿到完稿。第三步驟才是進入繪製看板,考驗素描寫實功夫,第四步驟是練「胡體美術字」,像是現今的美工字體。雖然繪製電影事業沒落,但現在走在虎尾第一街上,大家仍稱鄭老師,仍有人找鄭老師學畫。

只要是在虎尾地區凡是相關藝術。設計,廣告同行,文史工作者 大家都知道文井畫室有各老畫師(老師傅)可以說是虎尾特殊且可貴的人文資產(畫室位於虎尾中山路上 虎尾郡役所前的巷子中)

只要是在虎尾地區凡是相關藝術。設計,廣告同行,文史工作者 大家都知道文井畫室有各老畫師(老師傅)可以說是虎尾特殊且可貴的人文資產(畫室位於虎尾中山路上 虎尾郡役所前的巷子中

見證台灣變化

從三台電視的影視發展,開始於1962年(民國51年),看電影的觀眾,轉為看電視,電影產業沒落,跟著電影戲院也大受影響,連同相關電影產業的畫師行業也沒落。此時鄭老師約40多歲,鄭老師也跟著改變人生方向,從此事業發展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電影看板,第二階段轉為開班授課的美術畫室。這期間一面接大型節慶的花燈繪畫製作,以及傳統民俗畫,鄭老師自豪的說北港第一屆至九屆的元宵節電動花燈都有他的參與。此外,雲林的布袋戲戲臺也找他代筆,因此回首一生,因畫畫的專長與熱情,見證了台灣的變化。

永不停歇的手

鄭老師從嘉義慶昇戲院到雲林虎尾國民戲院,居住已過五十幾年頭了,現在依然在藝術行列中,感慨時光終究不留人,少年來中年過,現在已滿髮斑白。

但是滿髮斑白並不代表鄭老師的創作熱情減少,走上鄭井老師的畫室中,鄭老師不斷攤開張張作品,不乏是近年多幅創作,老畫家從不間斷他手上的筆,生活以玩墨為樂。鄭老師還表示,虎尾小鎮是個樸實,仍保有古街的氣息,精緻而小,如果加入電影藝文、搭鷹架在牆面上作畫的美感驚奇,若社區以社區營造的方式,將街景改造,有畫電影看板的街景風格,創作有趣的電影小街,相信一定能帶來小鎮的藝術人文氛圍。

筆者從訪問省思,產業沒落並不代表人才沒落,而是需要轉型,當人才沒有轉型,就變成失去了珍貴的人才,經過積極的協助,珍貴文化資產轉型可盼轉型符合時代價值的文化資產。

鄭老師個人的閣樓畫室,各類型的作品都有 ,從電影看板到受人委託製作的傳統書畫

鄭老師個人的閣樓畫室,各類型的作品都有 ,從電影看板到受人委託製作的傳統書畫

虎尾小鎮僅存的電影院

訪問最後,筆者仍為黃老闆在虎尾投資電影事業捏把冷汗,但黃老闆以四十幾年的豐富經驗,堅持說:「凡事都需要期待,像是海角七號也是被期待出來的」。讓我們祝福與支持虎尾白宮影城持續經營,為地方帶來文化氣息。

訪問最後,筆者仍為黃老闆在虎尾投資電影事業捏把冷汗,但黃老闆以四十幾年的豐富經驗,堅持說:「凡事都需要期待,像是海角七號也是被期待出來的」。

2008,8月,筆者報導虎尾戲院重建問題,得到讀者許多回應,讀者與消費者對褒與貶的評量,心中各一把尺,但本次筆者仍以正面的態度,繼續採訪新任白宮經營者黃炳熙先生,談談他為何接手經營白宮戲院。黃炳熙先生一共擁有三家戲院,台北、台中(萬代福)、高雄各一家,虎尾白宮戲院最近開幕。

2008,10月,白宮戲院重修開幕後,因經營者賣力促銷,挽回將過去流失的參觀人潮,本次訪問黃炳熙先生,如何面對從經營都市型到鄉鎮型戲院有何策略。(採訪時間2008.12)

980210-theater-360.jpg
大寒流的夜晚,白宮戲院工作人員及中間是黃炳熙夫婦

冒險動機

筆者問到為何接手經營不易的戲院?黃老闆表示:本身是雲林西螺人,在外縣市經營那多家戲院四十多年如果能回家鄉做些什麼、貢獻些心力,這是很有意義的事。經營過台灣的多家戲院後,沒有像虎尾白宮這麼好的空間條件,有廣場、有特殊性的地緣性,如果用心經營,讓雲林有電影文化,跳脫鄉鎮的文化沒落,也可以跟台北同步上映院線片,這是可嘗試。

雖然黃老闆豐富的經營經驗,但是否要投資虎尾戲院仍考慮多年,一直不敢進行,決定投入進來後,朋友都說:你瘋了,景氣不好,竟敢冒險!

重新出發到促銷

電影院開幕前準備工作包含裝修費、租金、人事費等等花費,投資將近千萬,後續每月電費近十萬….;開幕後進行促銷,讓觀眾重新走入電影院的贈送卷、折價卷等,花費可不少。

不過這一切動作,讓讓沉寂已久的戲院,脫胎換骨,人潮大翻轉,黃老闆對戲院的期許逐一實現,但是一路走來並非如期想像的容易,有同行的壓力、鄉鎮型的消費結構,形成推廣電影文化不易。甚至賠錢的贈送票後,許多消費者在開幕後,期待白宮戲院下一步如何做第二波促銷卷,當消費卷熱潮過了,黃老闆思考何持續熱潮。

忙的焦頭爛額的黃老闆說,最差的狀況就是走到「最高級的享受,得到最低的消費」。但是便宜的票價,破壞市場並不是好現象,在同行的競爭下,這並不是解決之道,低定價反而會引來同行的壓力,開幕時以150元票價為主,但同行認為虎尾的票價不應該定過於廉價。

在鄉下..開電影院…

此外經營鄉鎮型的電影城與都市有何不同,黃老闆表示經營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虎尾經營生態的反應。二是觀眾群的互動。虎尾經營生態的反應是指「結盟的問題」,例如買票看電影吃牛排打八折、買書看電影打八折等策略,結盟在台北或在台中的業者容易理解,但虎尾很難認知,他們很難認知,無法想像彼此共生結盟的關係,因此跨出去比較難,串聯合作的能量,須透過信任基礎,慢慢連結。

第二與觀眾群的互動部分有何差異,電影院剛開幕之際,工讀生會跟客人建議勸導,戲院不可帶狗進場,客人會報怨,觀眾無法理解;觀眾會打電話要預留座位與票卷,但是電影城無法提供預留票卷服務,觀眾無法諒解,黃老闆表示,這些現象在都市的電影城不易遇到,但在虎尾電影城的工讀生為此類問題與觀眾引起爭執。

經營的困境

剛開幕工作人員將近二十幾個人,經濟壓力非常大,電影事業無法很快得到效果,黃老闆表示經營電影院要很有能耐與財力的支持,才能等待培養觀眾的速度。

過去虎尾以及雲林靠西邊的觀眾,七成會到斗六的電影院,三成到嘉義的電影院,所以等待虎尾鄰近縣市的觀眾群漸漸回流。觀眾群不限於虎尾地區。此外不僅鎖定對象雲林縣市,甚至經營出特色,可以走出自己的風格,但是需要先穩定一兩年,培養欣賞電影文化的觀眾。二輪片的策略是可考慮,但先求穩定,再談變化經營。

如何培養觀眾的策略與理想

過去黃老闆經營台中萬代福時,將電影分為兩部分,一是商業,二是推廣電影文化。電影是很好的文化,電影是可以治療一個人的心靈,甚至看電影是增長見聞,電影院不同於在家看租來的DVD,看電影最大的差別是可以共聚一堂,攜家帶眷、情侶一起欣賞大螢幕的效果,當,看到別人哈哈大笑,也跟著笑,聽到別人笑,也跟著哭,這種感覺在家裡很不一樣。

黃老闆說,我相信很多雲林沿海地區的小朋友沒進過電影院享受看電影的感覺’,因經營之初,尚對虎尾地區陌生,不過有機會,他想提供策略為弱勢小學生「免費看電影寫心得」的服務,培養欣賞電影文化的人口。

此外白宮電影院廣場前,目前有許多人來接洽出租店面,但都被黃老闆拒絕,因為有所選擇,小攤販、證券等都不租,要吸引的是租書店與文化商品有關,可以讓人駐足 ,一般博物館多數是紀念品區人潮多,因為人們的購物心理是能擁東西,可以帶回家,再棒的東西,只能看真可惜。並且虎尾地區無文化休閒地方少,若在假日時,廣場舉辦音樂會,這是很好的假日休閒活動。

訪問最後,筆者仍為黃老闆在虎尾投資電影事業捏把冷汗,但黃老闆以四十幾年的豐富經驗,堅持說:「凡事都需要期待,像是海角七號也是被期待出來的」。因此讓我們深深祝福與實際的支持虎尾白宮影城能持續經營,為虎尾地方帶來文化氣息。

(作者先前於小地方曾發表過「虎尾白宮大戲院」,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此閱讀

虎尾鎮-知足過日的老產業

「舊舊小吃店」的老闆悠閒的拿著扇子,坐在大馬路上顧店,用手繪油漆的招牌,不怕被隔壁的麥當勞、肯德基比下去,雖然來的總是這幾位老客人。「藥局」的櫃子上,似乎藥罐……..

虎尾沒有大型的觀光景點,光是高鐵在虎尾設站,就已經是最大的賣點。虎尾鎮早年因糖業而興起,虎科大設校後為他帶來了第二春,近年則因地利之便吸引了不少在台西就業(六輕廠)的人口,來此定居置產。最近又加上高鐵設站更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但是,當純樸的小鄉鎮,逐漸在蛻變成為小型都市的雛型時,這時候傳統商店的風景,變得特殊。我尤愛看這樣的關係。似悠閒,又似的瀕臨收攤的危機。正蛻變中的鄉鎮,你可看見幾個有趣的現象:

「舊舊小吃店」的老闆悠閒的拿著扇子,坐在大馬路上顧店,用手繪油漆的招牌,不怕被隔壁的麥當勞、肯德基比下去,雖然來的總是這幾位老客人。

「藥局」的櫃子上,似乎藥罐的藥丸已經過期,還兼賣殺蟲劑,製造日期跟招牌一樣舊,但是虎尾鎮上少了她,就不太像虎尾鎮,一條巷子,像「復古」的藥局還不少,少說也有8家。

雜貨店有兩種,一種是菸酒專賣,不到五坪的小店,十分可愛;另一種雜貨店賣零食,還有他的存在是給放學後的小學生買玩具用的,她的魅力不輸給7-11的公仔,雖然雜貨店舊,倒是還瞭解時下小學生需要哪一種玩具,反而雜貨店的競爭對手不是大型的便利商店,而是書局,因為也兼著賣玩具。

img_0015-360.jpg

「賣學生制服、鞋子」、「書局」、「小麵攤」等等基本的民生消費,所以保持某種傳統,較有固定的維持著;沒有時尚流行的淘汰壓力,如「鐘錶店」、「裱裝店」、「棉被行」、「菜刀鐵器行」、「開印章」、「藤編織的椅子」,以上幾類的店家,讓虎尾鎮上保持一種古樸的氛圍。據採訪,這樣的老店多數沒有房租壓力,是自家老宅,二樓透天,灰屋瓦平房;所以沒有高收入而維持現狀的持平收入,是店家的態度,這種知足的心態也是虎尾鎮上可貴的古樸風景能存在的原因。

但是相信古樸的風景再不久會隨著時代的進步流逝,所以我時常以抽離時間、往後推二十年,用文化觀光的角度來欣賞這些店家,感受就顯得十分珍惜。盼有機會住在虎尾鄉親們或是外縣市來求學的朋友們,漫步於虎尾鎮上,也能試著以文化生活的心情,體驗一下在我們身邊老產業的美,還有老產業帶給人一種非競爭性的知足美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