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耆老監工,大進社區發動寧靜革命

張文仁說,村民也許教育程度不高、也許不明白「農村再生條例法案」的艱深內容,但只要社區的村民能團結凝聚,能發揮自主意識,「農村再生的方向盤,一定在我們自己手裡,政府、財團,搶都搶不走…」。

0411編按:

小地方在4月9日轉載了大進社區的文章之後,讀者sunny在4月11日細心發現,關於大進社區文章有兩部分,但是拆分成兩篇報導,小地方在4月9日刊登的是其中一篇,另外還有一篇「酒鬼阿督仔清醒了、幸福了」 ,今日補轉載於本文的後面,希望能讓「大進社區」的報導更完整。

98歲耆老監工,大進社區發動寧靜革命

鋒面來襲的初春,宜蘭冬山鄉的大進社區裡,幾個中年莊稼漢在彎曲泥濘的山路上,研究著灌溉全村農田的傳統水圳該怎麼重建。為了這條充滿歷史和人文特色的石片水圳,他們全放下自家農事,忙碌多日。這已不是大進村民第一次放下農事、集體行動了,這兩年,「打造綠色大進、有機有情有品質」,已成大進居民共同且堅定的願景。

大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文仁說,大進原是個傳統平凡的農村,位在蘭陽平原邊陲,種植水果、茶葉、竹筍和苦茶等作物,家家戶戶世代務農。但隨著社會變遷,快速凋蔽,務農收益不好,人口大量外移,整個山村一千多公頃的農地只剩一千位居民。

於是,大片的農地盡是荒煙蔓草,村中許多老文化、老傳統慢慢流失;只有外來的台電變電所幾年前進駐大進,還有財團虎視眈眈,準備購買大進的農地蓋納骨塔 (居民已集體抗爭四年)。

農民們常聚在協會慨嘆,他們渴望改變,想找回童年時那個富庶又充滿生命力的大進。只是大家多數務農,教育程度也不高,根本不知「社區發展協會到底能幹嘛?」

980410-4838391-2078761-36.jpg
石板屋不但重現先民文化,也打造大進新地標。記者邵冰如/攝影

二、三十個莊稼漢 沒人蹺過課

直到一年半前,協會發現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有個「培根計畫」,提供農村社區營造的專業訓練。張文仁和村長藍細川號召了二、三十個中壯年村民去上課,大家乖乖從「關懷班」上到「進階班」,再從「核心班」上到「鑽研班」,全程沒人蹺過一堂課,人人認真抄筆記、交作業。

經過專業的洗禮,這群莊稼漢展開集體討論,決心發動「大進的寧靜革命」。水保局先教他們要發揮集體自主意識,「大家一起想清楚,你們想要怎麼做、做什麼,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政府只是從旁協助…」但村民們半信半疑,張文仁回憶:「我們那時都不相信,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以前不是凡事都由政府介入、政府規畫嗎?」

但村民決心放手一搏,「管他政府補不補助、幫不幫忙,反正就照我們的意思辦!」大家先學著開會討論大小事情,凡事先達成集體共識,再全村合作執行。第一步是修路種花,重新修建貫穿全村的主要道路,並在路旁種滿最能代表大進、最有生命力的豔紫色野牡丹。

協會總幹事藍榮宗驕傲的說,選種野牡丹也是村民共同決定,路旁種花的私有地更由村民無償提供,最後全村當義工,總計種植四萬多株,大片大片的豔紫,開遍大進。

4838391-2078758

水保局也建議大進村民做資源調查,找出社區裡可以發展生態或傳承文化,更能打造地方特色的好東西。於是,全村再度動起來,先是種了十多年水生植物的水生達人「阿揚仔」無償提供自家土地,規畫大片景觀生態池,上千種水生動植物讓全村免費欣賞。

水保局也在村子中心設置大面積的池塘和觀景台,但「很抱歉,村民最大!全部設計要照我們的意思,水保局的設計圖要讓村民先審查通過,生態池的物種也全由我們的水生達人決定,因為這是我們的家鄉…」張文仁得意的笑說。

政府從旁協助 放手讓社區自我成長

4838391-2078760
大進社區美麗的生態池,由村民自力打造。記者邵冰如/攝影

村民的自主意識如此強,水保局卻也欣然接受。水保局台北分局科長張志安一路陪著大進村打造新家園,他說,這就是水保局推動「培根計畫」和「農村再生」的原意─「由下而上」,讓社區自我成長,放手由社區自主,政府只提供諮詢和必要的協助,不干涉決策。

大進村民愈做愈帶勁,除了生態池,又從文化著手,找出村子裡幾乎失傳的古早農村文化。村民再次集體做義工,從搭石板、砌牆、糊土,老老少少胼手胝足,建造一間獨特的石板屋,驕傲的向外界展示 。

去年底,村民又打算在村子裡蓋「奉茶亭」。水保局曾不解:「有必要蓋奉茶亭嗎?」幾個莊稼漢又理直氣壯起來,村長藍細川解釋,早年先民往來山區和羅東鎮之間,大進是必經之地,村民總會在路旁備上茶水供過路人飲用,充滿敦厚的鄉土人情。

於是村民利用山坡上的筆筒樹和竹片做樑柱,代替水泥和混凝土;再採來天然的藤蔓代替鐵釘,牢牢綁住樹幹竹片。村裡的建築老師傅吳永昌,帶著四、五十歲的「少年仔」做義工,從建材到人工,不花一毛錢。

興建過程中,大進全村動員。村裡的大進小學(一個全校只有30幾名學生的迷你小學)全校動員幫忙。還有98歲的耆老何賴濚做顧問,天天監工,他教70多歲的吳永昌:「你這個囡仔人搞錯了,古早的屋頂不是這樣蓋,會漏雨啦!」全村笑成一團,邊笑邊重蓋,終於重現滿是鄉土人情的奉茶亭。

4838391-2078759
98歲的何賴濚教村民建奉茶亭。水保局/提供

如今,奉茶亭、石板屋、野牡丹、生態池…,一個個代表大進的老文化、新生命,在這個農村再生,環繞周邊的還有村民賴以維生的果園、菜田和茶園,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農業」正在這裡圓夢。

張文仁說,村民也許教育程度不高、也許不明白「農村再生條例法案」的艱深內容,但大家心裡很清楚,只要社區的村民能團結凝聚,能發揮自主意識,「農村再生的方向盤,一定在我們自己手裡,政府、財團,搶都搶不走…」。

酒鬼阿督仔 清醒了、幸福了

大進村山坡上,全村灌溉使用的山泉水圳最近崩塌,43歲的何界芳揮汗著幫村民修建,自家的竹筍田卻放著不管。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每天都有村民主動幫他的竹筍田培土。他笑說:「我們大進村,互助是習慣,到處都是義工…」

兩年前,人稱「阿督仔」的何界芳還是個人見人怕的酒鬼。務農的收入不好,他心裡很鬱悶,看不到自己的將來,總是成天喝酒、揍人,老婆差點被他打跑,村人也不理他。

但沒想到,「培根計畫改變我的人生」。村長先拉他去上課,阿督仔當起園藝組長,帶著村人種花拔草、修路疏圳,從此酒不喝了、人清醒了、家庭變幸福了。如今他是社區隊團的靈魂人物之一,常做開會主席,最愛告訴村民:「自己的所在,要靠自己打拚!」

「肖仔」阿祿仔 當起文化組長

另一個村人口中的「文化達人阿祿仔」藍欽祿,本來四處做雜工,被人當成半個「肖仔」,因為他常蒐集別人眼裡的破銅爛鐵,問遍耆老,找出歷史緣由。加 入「培根」計畫後,「阿祿仔」擔任文化組組長,先找出早年原住民留下的野陶製品,自掏腰包,拉胚燒陶,不斷試驗,前陣子終於成功還原野燒陶原貌,燒出一個 個漂亮的陶器。他還無償提供自家土地,成立大進社區公用的「野燒陶器見學坊」,要向外界推廣大進的古早文化。

另一個莊稼漢徐添丁,則是中壯年返鄉的上班族。前幾年結束台北的生意,回大進種田,但滿村的荒煙蔓草、危橋斷路,讓他很失望,愈種田愈消沈,「出去 都不敢讓人家知道我是大進村的」。但一年多前,培根計畫來了,他自告奮勇做動員組長,成天聯絡村人,帶隊忙進忙出。如今臉上全是滿足自信,逢人就大聲說: 「我們大進有希望了…」

「農村再生」不但讓大進的中壯年人找到動力和夢想,更帶動青年返鄉。村長藍細川說,半年來已有30多位原本在城市工作的大進青年,返回大進定居務農,加入社區營造的團隊,要為大進的美麗願景一同打拚。

(以上兩篇文章原刊載於2009/04/09 聯合晚報,為閱讀之便,文中段落略有拆分,並合併成一篇文章。但文字並無變動,僅此說明)

在〈98歲耆老監工,大進社區發動寧靜革命〉中有 36 則留言

  1. 各位朋友:
    第二段原98年更正應該是95年

    大進社區居民反懷恩納骨塔自救抗爭行動,孤軍奮鬥已四年多,我們非常盼望各界的支援與協助。

    當我們最艱困的時候,尤其是95年8、9、10月等,懷恩公司雇用黑道圍事, 急欲強行動工,可憐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飽受威嚇。那時,我們真的好孤單,好無助。

    雖然多次向縣政府、檢調等單位陳情,但是得到的答案是業主依法申請,主管單位依法行政。

    直到95年10月12日凌晨1:30,懷恩公司雇用黑道人士圍堵納骨塔基地附近所有道路,挾持傷害守夜班的村民,其中以75歲的老人家被推倒受傷住院,經報紙披露之後,懷恩公司才稍為緩和這種惡質的行為。自救會也才有喘息的機會,搜集該公司從申請、審查、發照等等相關資料。發現整個申請案,業者遊走法律邊緣,審查者也突然失智。

    現在就舉其中一項為例:

    85年6月,87年12月環境影響評估第一、二階段審查。92年10月環境差異分析審查。

    業者送審的報告書中:大進路路寬20公尺、每小時交通流量8400pcu/hr。實際上,大進路路寬只不過8公尺而已;而交通流量以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五號)來說只2200pcu/h r,寬8公尺的大進路交通流量怎麼可能高達8400pcu/hr?這樣荒唐不實的資料,竟然可以連闖三關,通過審查。

    就這樣,懷恩公司取得開發許可,也領得建照……………..。為了守護家園,為了替子孫爭一個生存空間,大進村民從94年3月10日起,自動排班、日夜輪值,防止懷恩公司進場動工,持續抗爭行動迄今已1400多天了!

    也談農村再生條例:

    現在正在審查中,我們非常希望農村再生條例的訂定能夠嚴謹、明確。千萬不要讓利益團體有遊走法律邊緣的空間,傷害到廣大的農村。

    反懷恩納骨塔自救抗爭事件,讓我們深切體認到環評法、殯葬管理條例訂定的不合理,使我們這些無辜無助的村民受盡苦難。

    1400多天了,好漫長呵!

    感謝所有關心大進村反懷恩納骨塔自救抗爭行動的朋友們!

  2. 阿煌:

    您留言提到大進社區的情形,讀了讓人心情十分震盪,也對您和社區居民的辛苦努力感到十分敬佩,除了呼籲有更多人一起來協助之外,這段歷史,十分的重要,誠如您提及的,法令一定要盡量嚴謹完善,才不會讓居民一再承受風險。

    小地方想邀請您是否能將這整個過程寫成完整的文章,將這段歷史紀錄下來,或者,小地方也可以去採訪您和社區,一起來努力,我們的email是:dfunnews@gmail.com,可以請您跟小地方聯絡嗎?

  3. 各位朋友:

    大進社區居民反懷恩納骨塔自救抗爭行動,孤軍奮鬥已四年多,我們非常盼望各界的支援與協助。

    當我們最艱困的時候,尤其是98年8、9、10月等,懷恩公司雇用黑道圍事, 急欲強行動工,可憐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飽受威嚇。那時,我們真的好孤單,好無助。

    雖然多次向縣政府、檢調等單位陳情,但是得到的答案是業主依法申請,主管單位依法行政。

    直到95年10月12日凌晨1:30,懷恩公司雇用黑道人士圍堵納骨塔基地附近所有道路,挾持傷害守夜班的村民,其中以75歲的老人家被推倒受傷住院,經報紙披露之後,懷恩公司才稍為緩和這種惡質的行為。自救會也才有喘息的機會,搜集該公司從申請、審查、發照等等相關資料。發現整個申請案,業者遊走法律邊緣,審查者也突然失智。

    現在就舉其中一項為例:

    85年6月,87年12月環境影響評估第一、二階段審查。92年10月環境差異分析審查。

    業者送審的報告書中:大進路路寬20公尺、每小時交通流量8400pcu/hr。實際上,大進路路寬只不過8公尺而已;而交通流量以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五號)來說只2200pcu/h r,寬8公尺的大進路交通流量怎麼可能高達8400pcu/hr?這樣荒唐不實的資料,竟然可以連闖三關,通過審查。

    就這樣,懷恩公司取得開發許可,也領得建照……………..。為了守護家園,為了替子孫爭一個生存空間,大進村民從94年3月10日起,自動排班、日夜輪值,防止懷恩公司進場動工,持續抗爭行動迄今已1400多天了!

    也談農村再生條例:

    現在正在審查中,我們非常希望農村再生條例的訂定能夠嚴謹、明確。千萬不要讓利益團體有遊走法律邊緣的空間,傷害到廣大的農村。

    反懷恩納骨塔自救抗爭事件,讓我們深切體認到環評法、殯葬管理條例訂定的不合理,使我們這些無辜無助的村民受盡苦難。

    1400多天了,好漫長呵!

    感謝所有關心大進村反懷恩納骨塔自救抗爭行動的朋友們!

  4. 農村媳婦:

    小地方想邀請您多談談地方的經驗,您可以用留言的方式,或者寫成完整的文章寄給小編好嗎?

    我知道做為農村媳婦一定很忙,但是來自地方聲音真是重要,相信您的關心一定會感染出更多的關心,拜託了!

    小地方的email:dfunnews@gmail.com,感謝!

  5. 期待農再條例或其相關前導計畫在各方意見交流、彙整甚至監督下,發揮「悲天憫人」的精神,萬不可「踐踏」天地來達成「照顧」人的目的。
    曾教授參與過水保局「鄉村風貌綱要規劃」計畫,應該非常清楚水保局對農村的理想,農再政策由水保局推動,有跡可尋,惟據任職縣府的朋友說,水保局作風太急促,攸關農村未來發展的政策,如農村再生總體規劃委託案,竟要縣市政府於年底前完成,立意雖善,步伐、步調與步性仍有調整改善空間!
    許台灣農村一個健康、永續的未來!

  6. To農村媳婦:
    不用生氣,大家都還要學習!
    請去農村再生條例意見蒐集箱留下意見吧!
    花點時間看看第二第三第四章,可增、可修、可刪之處在那裡?
    大家一起來!

  7. 忍了好幾天,還是忍不住心中的難過。
    社造,到底怎麼了?!
    大家做社造不就是為了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能彼此更和樂的在一起嗎?
    為什麼現在要分"派"、分"界"、分"陣營"、分你、我,彼此攻擊呢?
    以前那種不分彼此、經驗分享、資源共享,共同努力解決問題的社造精神,如今全變了樣!慟!!!

    請大家冷靜下來,回想一下,社造的精神!

    今天,不管是農委會、文建會、環保署、內政部,所有的社造計畫,都是要來幫助社區,就社區而言,社區不是在"執行"哪一個部門的計畫,而是"運用"政府資源,來實現自己家園的社造工作!
    請停止恐怖的、攻訐的言論,回歸到社造的方法,彼此尊重,不要口出惡言,平心靜氣的來討論好嗎?!

  8. 政府提出農再條例草案,有人民對草案內容有意見,認為此一草案有違憲之虞,然後這些人民被稱為反農再,政府對於人民的質疑未見回應,卻出了另一批人,這批人他們沒有針對反農再所說違憲之虞進行討論回應,卻痛批反農再這批人反農村、反農民,請問台灣政治裡,人民表達自己意見以及對政府的施政表示不同意見的權利,有受到尊重嗎?希望所有人都注意到這一點。
    時至今日,我覺得大家仍要多談民主政治的ABC。

  9. 對於一篇平庸、拙劣的聯合晚報報導的批評,成為了所謂「反農再人士╱知識分子」與「台灣農民」為敵的最好證據;而刊登了這麼一篇「美言農再」文章的小地方,就成為了「反農再言論的一言堂」……。這樣的歸納方式,比起留言中「對大進社區的質疑」,是否同樣粗糙?或是更粗糙?

    之所以說聯合晚報的報導平庸,是因為台灣充斥著這種扁平的、「讓農村亮起來」的「健康報導╱政令宣導」;之所以說它拙劣,則是因為這樣的報導完全不帶反省批判。於是,這樣的報導不能被批評嗎?不能被懷疑是政府付錢的業配新聞嗎?

    但從策略的角度來看,它其實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報導,因為其內容的曖昧拙劣,成功地引誘了某些人對於農再的批評與對社區實際作為的懷疑;於是它也就成功地塑造出一種「反農再人士」在否定大進社區的一切努力的氛圍。

    不錯,「所謂的反農再人士」對於「大進社區的實際作為與成效」是否有足夠的認識,這是非常值得批判之處。但相反的,大進社區的居民、與網站上為這些居民發聲的人可曾想過,在欣喜大進社區成果被媒體報導之餘,這篇報導是否還挾帶了其他的目的呢?──農再條例對大進社區來說,「或許會是」天降甘霖,但對其他社區未必是。那麼,大進社區真是經過深思熟慮地、同意這篇報導所營造出來的氣氛,願意為農再條例背書嗎?留言中有哪位──也許是大進社區居民──願意對此做出回應或背書嗎?

    我必須再次強調,若要去質疑大進社區的硬體建設,是需要有更多根據的,但在第二篇留言裡,icep心裡冒出的問題難道不可以視為一種善意的提醒嗎?那不會是社區發展裡可能出現的問題嗎?像這種理性的提醒,為什麼被「對大進社區的聲援言論」所忽略呢?為什麼之後的討論裡,都總是導向、或在強化所謂「反農再人士」與「真實的台灣農民」的區隔與撕裂呢?

    呵呵,於是我也很可以懷疑某些言論根本無意澄清大進社區的努力,也無意對那些社區發展內容進行討論。我很可以懷疑某些言論只是想要「製造對立」,而這一招在台灣社會特別有效,那怕我已如此說破,但它必定有十足的效果。

    p.s.反對農再條例可以有一萬多人的連署,支持農再條例就可以有六萬多人的連署。某些農民出來反農再,就也可以有些農民出來支持農再。網路上有反農再的聲音集結,同樣也可以出現支持農再的Blog、網站……(說不定稍後也會出現利用Youtube的呈現方式)。這就好像漫畫《秀逗泰山》裡的主人翁阿達要和自己的複製人對打一樣,自己有的招數,對手也會使,那麼究竟勝算在哪裡呢?容我悲觀地看,這勝算可能非常地小……

  10. 我們是一群有自主、共同意識、公共願景的居民,不是反“農再”人士口中的弱智與愚民,請大家尊重-這群純樸、有人情味的在地居民。

    看到諸多無情不實的批判,對大進社區是一種岐視與侮辱,我們懷疑批判者的心態,拿筆的人傲慢、自認清高只會紙上談兵;拿鋤頭的人就是永遠無知、弱智,這種“角色”如此不尊重人的尊嚴“書讀到背上”誤人子弟啊!可惡!

    我們經營社區是一點一滴從社區內-弱勢者的關懷、社區整體願景的共同討論、環境的維護及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如何找回鄉村的人情味與在地的本質不遺餘力這才是事實,請不要散播不實言論否則…若要幫助農村,請用理性、有建設性的討論,社區不歡迎也不適合用社會運動的撕裂式手法,社區要的是溫和有人情味,是真心陪伴不是任意耍嘴皮、玩弄筆墨,因為全國農漁民都不是愚民,也不是弱智的族群。

  11. 大進社區真的辛苦了。

    大進的居民反對納骨塔的抗爭已經超過了四年。就算挖土機已經開進了社區,社區的老人們24小時輪班守護家園,已經超過了一千四百個日子。

    為了阻止納骨塔的興建,他們弄懂了複雜且專業的土地使用規定(他們可比你們都清楚這些非都市土地的各種條文),四年的反對運動,他們比誰都知道抗爭的本質,也比誰都更有捍衛家園的決心。

    大進就是這樣子的社區。

    我只是想要提醒,尤其反農再的人–因為你們以為自己正在做一件對的事,因為你們懷抱著理想和訴求,所以你們的任何公開發言更要謹慎。(不論後面發言怎麼ㄠ,不能改變”幼稚”、”弱化”等字眼的確出現在前幾個人的回應中。)

    面對這些你們以為弱勢的、無能的社區與農民們,請抱持著尊重與敬意。也請記得,讀費孝通的同時請記得你所面對的是”台灣”的農村。

  12. 各位朋友

    我想參與社造工作或農村工作的朋友,一定是對社區、對鄉土有一份很深的情感,有一個想要投入的熱情,同時有一定行動的能力
    這在這個日趨冷漠的社會,是一件很好的事
    為什麼,在小地方的版面,會有如此激烈的討論,
    想來是基於焦點的差異

    農村社造工作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
    是二碼子事

    我從不反對,而且支持,社區以具主體性的計劃爭取政府資源
    記得二週前我曾在小地方的留言中,曾提及,”介入國家資源配置”是社區主體性的展現,同時也是公民社會一個合理的、地方性的自我建構的實踐,
    簡而言之,政府資源是公共資源,它應該用到最合理的地方,
    同時,運用政府資源,與對法案的意見不相衝突

    尤其是”農村再生條例”(草案)還在立法院審議中,
    民主國家的意義,就在公民自覺與公民行動,
    當我們對一個法案有意見,提出批判,尋求改變(善)的機會,是民主國家再平常不過的公民行動
    這個過程,目標是”法案”、對像是”國家機器”
    目標與對像一直很清楚

    最近,水保局或許對於民間的聲浪(聯合報的社論,學界與地方的聲音)有所反應,所以也加強文宣工作,在宣傳的過程中,或許就展現了某種書寫者的意識型態,一種現代性的眼光,對鄉村性的漠視或不察

    先前,我的留言,指出此一盲點,
    同時建議看看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
    此書的觀點指出:鄉村的互動與人際及地方的智慧,是源自於彼此相熟的環境,源自於農業勞動節奏,這本書很能貼近我在鄉村生活的感受與經驗,
    所以我建議農委會 水保局的人,可以去看看,或許對農鄉社會將有不同的理解 (只要在GOOGLE打”鄉土中國”就找得到全文)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是一個正在立法過程中的案子,
    正反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來
    農委會以及水保局應該針對外界的意見提出辯護,
    而不是避談第三章(土地活化),只談第二章(農村再生),

    目前,即使法案未過,水保局以富麗農村之名仍然接受各社區提案,所以說,法案即使不過,水保局也正在做農村再生的的事啊
    那我更是不明白為什麼不好好的來告訴社會大眾,
    水保局堅持”土地活化”的原因,
    以及土地活化的程序,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的用意

    至於,個別社區的差異度很大,地方工作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很多
    我們總是抱持著敬意,尊敬每一位在地方奉獻心力的朋友

    讓我們把心思,回到法案的討論

    請注意,
    這是一個正在制定的法案
    這是一個公共議題的討論

    如同盧思岳先生所言,這是一個深化討論農村工作議題的機會

  13. icep您好:
    針對文章中提到”…. 地方父母在「輔導」「安置」這些小孩般社區。……..”不是針對社區,沒有批評的意思,那文章中表示這活動像是救國團帶動唱,這不是就是認為社區是只會配合活動而已,且把社區希望說出他們心聲的機會當作是一場活動嗎?
    我仍不覺得這沒批評社區的意思。

  14. to GANGHEAD
    請問:針對大進個案的發言與討論,有針對土地活化…..等相關議題來論述嗎?好像只有嘲諷,鄙視的用語(看看發言人培慧的發言),公平嗎?

  15. 我想請問您:您住在大進社區嗎?您有去找居民談過嗎?誠如您所言:別人已經花了心血參與的事件,竟然由一個外地人做針對性的”討論”!!有尊重人嗎?
    可以討論,但時間點不對!有針對性也不對!很多東西不是用”言論自由”就可帶過!!享受自由之前應先懂得尊重別人,這才是真自由!!

  16. 不過,署名sunny的朋友,請不要用嘲諷的語氣,挾持我的評論說是針對社區的居民。在我先前的留言中,並沒有任何一段是對社區居民的批評。這點在閱讀的時候如果沒有發現,我想這裡需要特別澄清。

  17. 農村再生的討論至今,已經完全變調,從早期條例內容的討論,演變到如今針對試辦社區的批判,社區何罪之有?幾乎所有試辦社區都曾經參與社區營造工作,社造輔導單位也都讚譽有佳,認為社區充分展現自主性!!如今社區只是接受不同單位的輔導,做的營造工作也都一樣,(只是名稱由社區營造變成農村營造),社區就變成盲目的!!被支配的??
    請不要再次隨意發表言論傷害真正生活在農村的居民!!

  18. 我這一點就是上面可能討論的困難所在。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生活的環境裡面付出的部分,但並不是因為這個事情有人曾經花了心血參與,就不能被討論,畢竟這是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不用謾罵或者情緒性語言是基本的,但能夠針對沒有被思考過的問題討論,而不是把討論當作情緒性的批評。這兩者是不同的。對於社區居民付出的心力,我是絕對尊敬的。但是我想,我們都不希望挾持自己曾經有的經驗,來蔑視別人給予的回應。這樣才真正能夠得到進步的對話意義。各位希望為農村作事情的朋友們,辛苦了。

  19. 我覺得大家討論大進社區的事情並沒有惡意,談憤怒或道歉,好像都太嚴重了一些,社區營造也好,民主社會也好,都要有溝通的耐心,凶悍的言語對於互相理解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過去水保局推動了社造的計畫,有些社區作的好,有些社區不見得很好,但是那都是自願選擇的加入,也是自己努力的過程,但是現在面臨的是立法,也就是全面性的格局,大家在這時候提出各種質疑、討論,是很正常的,也才是成熟的民主社會。

    質疑,不表示全面的否定,也不見得是藐視,應該是理解的開始,誠如盧思岳先生在文章中說到的,反農再的相關討論,已經為農村討論撐開了一個空間,所以,還是請把憤怒收起來,繼續來討論吧。

  20. 可悲呀!
    一群從都市看農村的人,請真正的去農村看看好嗎?您知道鄉下的鄰居間是多遠嗎,門牌一號跟二號是多遠嗎?放在家門口就好?
    都市人呀!不清楚沒去過就不要隨便批評好嗎?請你真的去農村看看好嗎?
    終於知道了問題的癥結,原來是反向思考,是知識份子特有的驕傲吧?鄉下人懂什麼,自大的反向思考者,請真正的去農村吧!如果不清楚或不瞭解請勿在此放話了,我覺得大進居民真是可憐,因為我相信他們大都看不到你的指正,就算看到,他們也是默默承受吧,因為他們希望的只是平靜的過日子,因為這是他們的宿命吧!我想他們現在一定很後悔,後悔把自己的心內話講出來吧!

  21. 既然沒有參加過社造,那為何要針對別人的真實努力過程加以批評!!??社區居民很用心的為自己家園付出,有何不對?你有深入了解背後的意涵嗎?你有尊重別人的自主性嗎?

  22. 我並沒有參加過社造,也不是什麼農村陣線的人。不如說,我是從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為什麼需要用水泥磚頭,再作一個平常生活裡就有的東西?為什麼需要奉茶亭才能奉茶,而不是在自家門前有個茶壺,小桌,更貼近跟鄰舍互動的方式?為什麼需要生態池、石板屋,才能夠「看到」圍繞在身邊的生態,還有每家每戶自己都保有的歷史?

    我完全無意把不認識的人分類成非我族類或者我的同伴,因為那樣不是我原來談論這個問題的重點。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社區很幼稚,去參加這種活動。而是設計和報導這些活動的人,為什麼一開始就把社區的不同人貼上「缺乏動機」的標籤,而必須經由培根之後才「突然發現」社區裡的人的價值?我想培根課程是有它的功勞,畢竟社區裡要讓大家平常沒事聚在一起想到底能為社區作什麼,並不容易。但是最後需要做出一些成果來的時候,我寧願社區的人多想想,到底是要找機會讓人回流,社區活絡(這些培根計畫裡應該都有處理到),還是要把一段腦力激盪的時期結束時,做出個涼亭當作紀念碑,當作功德圓滿結業了呢?

  23. 大進社區何其無辜,反農再別太過分

    將一群住在自己的農村,默默努力,只是想讓自己的社區變得更好的社區居民(包含老中青)如此汙名化與輕蔑化,這就是反農再運動所自稱的關心農村,關心農民 ?

    試問,反農在的人士中有幾個層為自己所居住的農村或社區努力過 ?又有多少人真正住在農村 ? 上面對大進居民極盡諷刺之能事的你們,又有誰真正去過大進了解他們努力的過程? 你們居然可以為了反農再如此輕易且不負責任的批評這些都可以當你們父母爺爺奶奶的真正農民 ? 難道必需由你們所定義,批准才叫農村與農民,你們所拿的政府補助與計畫(包括水保局的)都是為了理想,做的好是你們行,做不好是公部門不對,別人只要與水保局沾上邊,就是被收編收買,就是萬惡不赦 ?

    我不否認你們的熱情與理想,但你們真的自大到非你們陣營者都失去熱情理想 ? 這個世界只剩反農再者對 ,其餘皆錯 ? 就譬如美濃以社造之名申請的計畫都對,別人的社造則是新保守主義的幽靈 ? 摸摸你們的良心,你們之中有幾個何德何能來如此嚴厲的批評大進,如果自認沒錯,那麼何不組一團到大進直接面對社區居民,直視他們的眼睛,看著他們為社區勞動而粗糙的皮膚,黝黑的面容 ?

    這場運動,從反再變成反水保局,再擴大成批判培根社區(600多個),你們所欲關注的農民,還沒受到你們真正的保護(過去做了多少?未來你們又有幾個會投入農村工作?),卻已經一個個被你們毫不負責任的批評所傷害,難道你們看不出,你們的逐漸失控,已經形成對真正農村與農民的另一種暴力。

    看到你們上面的言論,真的讓人憤怒不已,你們與水保局之間,還有一大群不完全反對,也不完全支持的持其他觀點的人,除非你們真的想激起來自民間社區力量的怒火,否則請你們自制,並向大進社區道歉。

  24. sunny:

    喔,我看到了,謝謝,我會把他補進去原來的文章中,然後說明是兩篇放在一起,謝謝你的細心!

  25. sunny:

    不好意思,我是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但是沒有看到你寫下的這些部分,我會去你給我的網址找到最完整的文章放上去,謝謝你來提醒!我會立刻去處理的!

  26. 不知這算不算又是一篇斷章取義的文章,為何版主把整篇報導遺漏了以下這個部分。
    以下是取自聯合新聞網的報導,一字未刪,請大家參考。

    酒鬼阿督仔 清醒了、幸福了

    【記者邵冰如/宜蘭報導】 2009/04/09
    大進村山坡上,全村灌溉使用的山泉水圳最近崩塌,43歲的何界芳揮汗著幫村民修建,自家的竹筍田卻放著不管。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每天都有村民主動幫他的竹筍田培土。他笑說:「我們大進村,互助是習慣,到處都是義工…」
    兩年前,人稱「阿督仔」的何界芳還是個人見人怕的酒鬼。務農的收入不好,他心裡很鬱悶,看不到自己的將來,總是成天喝酒、揍人,老婆差點被他打跑,村人也不理他。

    但沒想到,「培根計畫改變我的人生」。村長先拉他去上課,阿督仔當起園藝組長,帶著村人種花拔草、修路疏圳,從此酒不喝了、人清醒了、家庭變幸福了。如今他是社區隊團的靈魂人物之一,常做開會主席,最愛告訴村民:「自己的所在,要靠自己打拚!」

    「肖仔」阿祿仔 當起文化組長

    另一個村人口中的「文化達人阿祿仔」藍欽祿,本來四處做雜工,被人當成半個「肖仔」,因為他常蒐集別人眼裡的破銅爛鐵,問遍耆老,找出歷史緣由。加入「培根」計畫後,「阿祿仔」擔任文化組組長,先找出早年原住民留下的野陶製品,自掏腰包,拉胚燒陶,不斷試驗,前陣子終於成功還原野燒陶原貌,燒出一個個漂亮的陶器。他還無償提供自家土地,成立大進社區公用的「野燒陶器見學坊」,要向外界推廣大進的古早文化。

    另一個莊稼漢徐添丁,則是中壯年返鄉的上班族。前幾年結束台北的生意,回大進種田,但滿村的荒煙蔓草、危橋斷路,讓他很失望,愈種田愈消沈,「出去都不敢讓人家知道我是大進村的」。但一年多前,培根計畫來了,他自告奮勇做動員組長,成天聯絡村人,帶隊忙進忙出。如今臉上全是滿足自信,逢人就大聲說:「我們大進有希望了…」

    「農村再生」不但讓大進的中壯年人找到動力和夢想,更帶動青年返鄉。村長藍細川說,半年來已有30多位原本在城市工作的大進青年,返回大進定居務農,加入社區營造的團隊,要為大進的美麗願景一同打拚。
    【2009/04/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7. 原來是非我族群階罪過,只有社造團體才能代表農村,原來社造團體等於農村,台灣的農村一定要經過社造團體改造才是真農村,社造組織真像一言堂,非我族群皆幼稚,只要經過你們手的社區就是自主營造,只要沒你們參與的社區就是幼稚,就是救國團,就是行屍走肉,大進社區只能乖乖被農委會帶動唱,真佩服社區能那麼聽話。
    再說農委會真的好厲害,叫社區往東就往東,叫社區歌功頌德就歌功頌德,真是太神奇了!
    大進的居民真是可憐無奈呀,誰叫當初你們不選擇參加社區營造,真是無知呀!怎會無知去選擇參加農委會的培根訓練,讓農委會把你們訓練成那麼聽話,照這種模式一直運作下去,農委會主委應該是下屆總統了?因為農村居民實在太聽話了,連98歲的阿公都會乖乖聽話了,好容易安置,好聽話喔。
    如果一切從來,如果你們是選擇參加社造組織團體並參加農村陣線,相信現在這邊回應的,就是大進社區真是有自主有尊嚴的社區,而不是乖乖聽話交作業的一群,真是一步一腳印,真心愛農村了。
    可悲呀!會看到這個網站的不知是誰,我只知道,台灣現在有個團體說他是代表社造界代表農村陣線,一定要經過他們的手才能代表農村,如果不從,就是罪該萬死,就是只會伸手要補助的無知團體,因為沒經過他們手的就會被訓練成無知破壞台灣農村的一群人。可悲呀!

  28. to kk

    也想請問你好好看過這些討論嗎?[農再條例討論之階段性整理與分享 ]。

    反對農村再生條例的朋友提出國內現行法規可以處理的土地活化問題,為什麼要搞個農再條例第三章再來欲蓋彌彰『不需等農再,土地活化馬上行 』這些討論你都好好想過為什麼了嗎?這些人難道是針對水保局嗎?好好的討論法規制訂的問題,但是並沒有真的針對這些問題有討論的機會?農委會是這樣回應反對的聲音的嗎?

    另外農委會水保局要繼續開公聽會,結果只是在網路上公布要開公聽會的縣市(http://www.swcb.gov.tw/),相關資料居然是要立法委員去跟水保局要有辦法要到,政府如果為了要將法案通過,卻使用人民資源掩蓋消息,請問這樣的政府我們又該如何跟他溝通?資訊不公開的政府,我們又該如何信任這個政府的任何施政?這個部論水保局還時其他中央單位都一樣。你不用把這些反對農再條例的人直接劃歸成只是反對水保局的人,這些人並沒有你想的這麼弱智。

    如果水保局要這樣繼續這樣欲蓋彌彰下去,而把反對的人污名成「非理性」的人(請看水保局科長柯勇全的文章 )那再請問KK,對於沒有好好瞭解反對的聲音,就把人家化約成「非理性」的人,你又如何看待?

  29. 再問一題:
    假設大進社區做的這些事拿的不是農委會水保局的補助,
    而是文建會的社造經費,
    或者是信義房屋的企業補助,
    那麼大進社區的老人們做的這些事值得做嗎?
    他們做的事還會被批評為幼稚嗎?

  30. 你可參加過這些農民們的課堂嗎?
    他們認真地上關懷班、進接班、核心班是因為他們被農委會弱化?
    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所以被政府耍得團團轉?
    他們都沒有自由意志只要一點補助經費就會被收買?
    他們都不會思考沒有學習能力?
    你是這樣看待這些人的嗎?

  31. 大家乖乖從「關懷班」上到「進階班」,再從「核心班」上到「鑽研班」,全程沒人蹺過一堂課,人人認真抄筆記、交作業。

    我真是不願意相信 農委會 水保局 把農民 生活在鄉村的人 弱化到如此的地步

    真的很想要他們去看費孝通的鄉土本色 文字下鄉
    http://www.cdrtvu.com/jjxy/gotobook/index-431.html

  32. 整個活動,像是社區請了救國團來作帶動唱一樣。這篇廣告文寫的生動,但是心中馬上有幾個問題出現:
    1. 社區意識如果需要凝聚,需要這些硬體建設才能夠完成嗎?
    2. 建設了這些硬體之後,對於生產者的幫助是什麼?
    3. 這些像救國團康的活動結束之後,社區裡存留的部分有什麼?
    4. 那些「驕傲的向外界展示的動作」,對象是誰?展示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描述與行動看起來都像是地方父母在「輔導」「安置」這些小孩般的社區。但是是誰把社區「幼稚化」了?是誰掩蓋了社區裡真正嚴肅的生產以及照護問題?

  33. 我一直覺得農委會都寫很奇怪的文章…
    文章開頭第二段自己講人口大量外移,第三段講農地廢耕,
    看來農村的問題在哪裡都知道啊~
    但最後一段,代表大進社區新生命的竟然不是返鄉的年輕人,和替代農田裡荒煙漫草的,
    竟然都是奉茶亭、石板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