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的啟示

你不認識「野牡丹」,沒甚麼關係,但是當你決定要種「野牡丹」時,你就不得不多花點時間去認識它,暸解它,以免種植方式及地點的錯誤,讓原始種植的目的,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但徒然浪費自己…

季節綻放的野牡丹

目前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雖然在台灣這樣忙碌的社群裡,我想依然還有許多人,會細心的去注意欣賞,每年這麼難能一見的美好景象,是一件既不用花錢,也不用去傷腦筋,也不用跟大家去爭、去搶,就可以輕易獲得的視覺及心理享受。

當然這個季節,也正是野牡丹綻放艷姿最佳的時節。野牡丹,也許你曾聽過,也曾見過,不過我想絕大多數人,可能對它的認識並不是那麼的多,所以對它的喜愛,當然也就不會是那麼的深。也或許是它在本島隨處都可見到,以致大家也就不會那麼刻意去注意到它,所以也就沒甚麼興趣,想更深入的去了解它?

台灣原生的野牡丹,就個人所知,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我們俗稱野牡丹,花開五瓣,粉紅色,中心有金黃色的雄蕊;這一種,也就是我們常在野外或是山區所見到的那一種。

另一種;我們叫它白牡丹,聽說原產於宜蘭縣,有點年紀的人,應該都還記得,有首台語老歌,就叫做”白牡丹”,不但歌曲優美,歌詞更是令人迷戀陶醉,不過,現在要再見到它的芳姿,卻是有點困難。

第三種;台灣野牡丹藤,聽說也只產於台灣南部及東部,500~1000公尺的山區,同樣的目前想輕易見到它,也不是那麼的容易囉!

980506-pict0005-400.jpg
 山區的野牡丹。

電視上的「野牡丹」

5月1日某電視台,專題訪問農委會陳武雄主委,期間陳主委針對農再計劃,提出了一些看法與說明,從與主持人的對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陳主委的敦厚樸實,以及對農村發展真誠關懷;而且有關農再條例,似乎亦有些修訂說辭,可見陳主委對於各界不同意見的反映,是真的聽進去了,而且也試圖想要對農再條列,做些必要的修訂,如果真是如此?那還真是萬民之福,國家之幸了!

不過針對陳主委於電視訪談間,提到曾參訪過某一社區的案例,他說:「當他ㄧ踏進這個社區,就看到社區居民,運用自己的力量,於社區道路兩旁,種植了萬棵的野牡丹,美麗的景象,讓他非常的感動!」。

事實上,從電視畫面的美麗景緻看來,不只陳主委感動,連我都非常的感動(在此衷心的向這個社區,對自己社區綠美化,所做的努力,致上個人最高的敬意),同時也對自己非常的奧惱!因為協會這二年,一直努力的培植野牡丹,也只不過培植出一棵來(我必須承認,我們的培植技術還不是那麼的好),這個社區,居然已有萬棵野牡丹可種植,真是讓人即羨慕又忌妒,而且內心也感到有些羞愧!

不過,當我再次細看電視上,所拍攝出來的野牡丹時,覺得他們種植的,好像只是由園藝業者,改良培植出來的「牡丹花」,而不是台灣原生種的「野牡丹」。當然,在此,絕非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想去質疑陳主委(也許他只是口誤或是我看錯了),所說的「野牡丹」是不正確的,只是覺得一時有些感觸,想藉由「野牡丹」事件,再次提出一些個人對農再計畫與社區營造的看法,來與大家共勉。

野牡丹和社區營造

台灣的社區營造,在內政部以及文建會的大力推行下,已有十幾個年頭了,姑且不論社區營造在這些年來,究竟為台灣社區帶來何種效益,就個人的觀感與了解,最起碼大家已漸漸學會去關心、熱愛自己的社區,也開始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對社區願景想法。

不過,要是拿國外案例來做比較的話,目前我們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性,以及制度性,似乎尚待努力的提升與加強,但是我們也不用太悲觀,畢竟國外的社區公民養成教育,已行之數十年,而以台灣推行社造,才不過十幾年的歷程,就已有一定的成長效應,我們就該感到很安慰,因為,這也代表著我們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關心、熱愛自己的社區,對每一個人來說,只是一種最本分的表現而已,因為我們既不需要具備高深的學問,也不需要依靠外在誘因,以及太多複雜的思維,就能夠輕易的做得到。當然除了關心、熱愛自己的社區,我們還必須對自己的社區,建構出美好的願景,以免社區,受到內、外在局勢的影響與變遷,獨陷於孤力、蕭條中。

而農再計畫內容,看來,也需要大家以關心、熱愛社區的一顆心,再藉由社區居民,共同勾勒出社區美好的願景,如此良善的政策,其實應該是沒有人會去反對才是(事實上也沒有人敢去反對,只是對條例內容有意見而已),而今卻延生出許多不必要的對立與撻伐,以致讓政府部門、農村社區,必須共同背負起許多種種不是的指責,我想,政府部門與農村社區,定會覺得非常的無奈吧!

為社區的未來,更詳細的瞭解農再條例

近日參與幾場有關農再條例的討論會,以及公聽會(其實應該說是說明會),還有就是與關心農再的各層級人士、社區工作者的閒聊中,才發現到,似乎大家都只是抱持著對農再的關心,而卻沒有幾個人看過條例內容,更不用談論到,對農再條例(計畫)內容的瞭解了。

甚至在某次出席有5、6佰人的公聽會上(說明會),個人發言時,藉機詢問,到底有多少人看過或是瞭解農再條例,現場有勇氣舉起手來的,不超過10人,而更有趣的是,某社區代表發言人,還大聲的提到,不論大家是否瞭解農再條例(計畫),這個政策絕對是個好政策,我們大家都應該要給予支持。

社區種植的到底是不是「野牡丹」,其實並不是那麼的重要,只要社區喜歡就好,不過到底種植的是甚麼植物,我們總要很清楚吧!就如農再條例,大家吵的沸沸揚揚,而將來政策要落實執行在第一線的農村社區,對於農再條例(計畫),居然仍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果真是如此的話,那農村社區該要如何,取信於全國百姓(納稅人)!

將來大家所提出的農再計劃,真的都是基於對自己社區的關心、熱愛,所擬定出來的美好願景,會不會只是為了要迎合政府的政策,硬是去制定出,一本計畫書來的呢?

基於同屬農村社區工作者的立場,實在是不得不呼籲政府部門,能不能再多花點時間,好讓農村社區幹部、居民,能夠更深入的去瞭解農再條例(計畫)內容,而且最重要的,還要讓大家都很清楚、明瞭,執行農再計劃,大家實際可擁有的「權力」為何,以及所應盡的「義務」又是甚麼?同時也可藉此,給予農村社區,更多的成長時間與空間。

農再條例,經由這段時日的辯論與各方意見的收集,從陳主委接受電視專訪的言談中,相信政府部門,定能誠意的接納各方意見,而做出最迎合農村社區需要的政策來。農村要進步發展,除了政府能夠制定出好的政策;當然更需要社區居民、組織,不斷的自我學習成長,才得以具足因應,不同時局帶來的考驗與衝擊。

社區營造,一個永遠的進行式,所以我們也就不能,以短視的觀點,依現行局勢,來定論社造的成功、失敗,不過所有的一切,我們還是可以藉由階段的時間點,來做些印證與修訂。

同樣的,農再計畫,既然要以社造模式來進行,因此,我們也很期望,它也能夠成為「農村社造,永遠的進行式」。只是目前杵在農村社區幹部、居民,依然還是對農再條例(計畫)不是那麼明瞭的狀態下,再好的政策要能夠落實推行,恐怕已不用等到時間點來印證,我們就已可預知,它將會產生出何種效應來了!

你不認識「野牡丹」,沒甚麼關係,但是當你決定要種「野牡丹」時,你就不得不多花點時間去認識它,暸解它,以免種植方式及地點的錯誤,讓原始種植的目的,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但徒浪費自己的體力、時間與金錢,更有可能,會換來大家對你的取笑,以及對你個人能力產生質疑。

農再計畫與農村社區未來的發展,緊密又不可分,身為農村社區的一份子,您又怎能視而不見,規避自己的「責任」,而不去好好的研究農再條例(計畫)的內容呢?農村社區夥伴,好好珍惜您的「權力」,以及善盡您的「義務」,大家加油吧!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

在〈野牡丹的啟示〉中有 1 則留言

  1. 楊總幹事:
    看了您的文章,真的讓人感動,確實要執行農村再生政策,應該好好了解農村再生條例的內容,我是公務人員,也希望能夠有一部條例能夠讓現在的農村建設工作更具有法源基礎,可是當我細細看了條例草案以後,真的讓人失望,我不知道陳主委有沒有好好詳細的看這部草案的內容,如你所說,要好好的研究條例內容,包含水保局的同仁都應該好好的研讀,尤其是基層的執行人員,這是我們要執行的政策法令,對於不好的或是不完備的,都應該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去要求它改好,和稀泥的作法,不僅影響農村的進步,可能也會對自己產生許多麻煩和問題,大家一起加油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