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仙埔與甲仙山

甲仙埔西面林木森黑茂密,所以泛稱為「烏山」的圓弧形山脈,亦取名「甲仙山」以為紀念;甲仙山,即今六義山是也。兩個族群不可多得的良性互動,在台灣甚至整個世界來講,都是令人震撼的典範。1801年,甲仙山出現了…

編按:

本文為「甲仙愛鄉協會」撰編中的《解碼甲仙埔》導覽摺頁精采圖文選刊,作者選出部分內容,刊登於小地方,趁暑假期間,提供大家野遊導覽!

甲仙的歷史變化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其背後,大多有精采的故事在。做為地名的「甲仙」,恰巧是人名也是地名,難不成甲仙先生有蓋世武功而得留名青史?經過游師兄九年的探索,終於確知甲仙真的有蓋世武功,還是最高檔且是今人最為欠缺的「動口不動手」真功夫,欲知詳情或想一窺甲仙山美景,絕不可錯過本文。

南仔仙溪與荖濃溪兩流域,一直都是南鄒族固有的領域,清康熙六十一(1722)年,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施行「生熟番界立石」措施時,原居礁吧哖(今玉井地區)的大武壠社人,便已出現在南仔仙溪西岸了;到了乾隆元(1736)年,加拔、蕭裡、芒仔芒等三友社人,也陸續來到了南仔仙溪,由於生活空間不得不拓展,大武壠社的甲仙先生,乃大膽越過了南仔仙溪來到東岸墾拓。

從其後的「道光十七(1837)年內攸社四安邦同立合約書」裡,後學有幸發現:甲仙先生與南鄒內攸社朋友,是以溝通協調的方式,定下了每年農曆十二月給付外來生活物資的約定,讓四社族人與南鄒族得以免除你來我往你死我活的殺伐征戰而各安其業,所以他率先墾拓的埔地,住民皆以「甲仙埔」來稱呼以示感恩;南鄒朋友也以「甲仙埔」來稱呼而表敬重。

甲仙埔西面林木森黑茂密,所以泛稱為「烏山」的圓弧形山脈,亦取名「甲仙山」以為紀念;甲仙山,即今六義山是也。兩個族群不可多得的良性互動,在台灣甚至整個世界來講,都是令人震撼的典範。

嘉慶六(1801)年,甲仙山出現了「熬酒桶山」新名,會以熬酒桶來命名,乃因「山頂圓形似熬酒桶」。熬酒桶,即早期穀類酒品的蒸餾桶是也;蒸餾桶的頂部,是採圓弧形設計,以利凝聚向上蒸發的酒氣。日治早期,甲仙山又有了「鹿鳴山」之名──會鹿鳴不絕,乃因山區草木茂盛,讓鹿群有了良好的存活空間。

1915年,甲仙埔事件之後又有礁吧哖事件,當時只知有烈士命喪此山,因怕牽連無人敢前去收屍,遺骸直至民國五十(1961)年才為開墾者發現,總計有六具,所以又多了「六命山」之名;民國五十七(1968)年,前省府主席黃杰巡視南橫公路闢建工程,將「命」字換成了「義」字以慰烈士英靈。

民國九十五(2006)年二月,六義山登山步道全線完工,西側明媚的南化水庫與東側蜿蜒的南仔仙溪,及東方層疊連綿的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美景,還有山上豐富的生態,常讓遊客流連忘返。又由於有福德宮的嚴坤煌夫婦,義務整理與維修步道環境,海拔764公尺的六義山,乃芳名遠播,成了南台灣一日遊的好所在。

甲仙美景欣賞

甲仙山(即六義山)東方迷濛層疊的山巒與屋舍嚴然的甲仙埔街區,以及銀光閃爍的南仔仙溪。

980718-liouyishan-360.jpg

六義山南方漂浮於雲海上的人間仙山──風空子山、鷹嘴尖山與刣牛湖山,只不知山中高士冷也不冷?

六義山南方的雲海仙山

六義山上頭「小仙子鋪展在草地上的一方餐巾」,網住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六義山綴滿露珠的小仙子餐巾

六義山的樹林落葉布滿了地面,一片安詳寧靜,不知不覺間我被吸引的雙腳便「出」了步道的「軌」範,喳喳喳的音聲驚飛了一隻隻禪坐的鳥兒。

林下落葉布滿地面

在〈甲仙埔與甲仙山〉中有 5 則留言

  1. 詳細的解說令山友受益多多,想請教台20縣旁﹝紫霞登山口﹞對面陡上農路的山名?能接上風空子山嗎,有空請指教,謝謝!

  2. 永福大哥:

    抱歉,小編校稿疏忽了,現在來改喔!

  3. 甲仙除了有景致之美,
    還有芋、筍、梅的食品之美,
    難得的是更有文化的深層之美,
    是個值得走訪的地方,
    隨時歡迎大家光臨賜教。

    主編就是主編,
    編排文字的功夫真是一流!

    導覽折頁的「折」字,
    顯然是作者校對疏忽了,
    應是「摺」才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