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後的力量

「善後」:事故發生後妥善處理遺留下的問題;事後打算一個安全的方法。「善」字,總有美好、正面的,善後一詞應當指的是往正面、往美好的方向,處理解決已經發生的事故,倘若每次天災的發生,事情總是往正向修正…

980825-shanhou-400.jpg

輕手輕腳的小心移步,注視手裡的湯水的晃動,而下方的腳步觸碰異物,打翻了一碗湯水在禢禢米上….接下來呢?

1.責罵─抹布吸水擦拭─責罵─罰站。
2.抹布─吸水擦拭─詢問原因─討論遇到類似狀況可以怎麼做。

這是日常小生活中的風景,把它放大到面對大環境的天災場景,會怎麼做?

地震與颱風之島

從小身長在這個小小島嶼,電視裡水災、土石流、地震,或者人為的火災、意外,每隔幾年的不斷出現,我們已經習慣了用餐時間看著這些悲悽苦離的畫面,聳動的死亡人數及尋屍圖片。

還記得十年前九二一地震發生後,陳玉峰教授說了一席的話讓人印象深刻,大意是說台灣就是處於地震帶地殼運動活絡地帶,台灣就是地震的產物,面對這樣的大災難,必須坦然的接受,我們就是這在這樣的小島上。

除了地震帶,同時也是颱風之島,Discovery頻道曾經用「颱風之島Typhoon island」,這個主題來介紹台灣。

颱風之島介紹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0ZIQCFVfUY

我們真的就是住在這樣的一個小島上,地震與颱風頻繁,加上山高水急、人口密集,鄉間山野到處可以看見先民奮鬥的萬善祠、無人塚,以及廟宇信仰的密集,面對這樣一個土地,除了必須接受的事實外,更需要有快速應變與沉穩鎮定的善後力量。

善後的力量

「善後」:事故發生後妥善處理遺留下的問題;事後打算一個安全的方法。

「善」字,總有美好、正面的,善後一詞應當指的是往正面、往美好的方向,處理解決已經發生的事故,倘若每次天災的發生,事情總是往正向修正應映,終能完備一套面對天災的應對之道。

低於海平面聞名的荷蘭,與水爭地的血淚歷史裡,訓練出水利大國,地震頻繁的日本,面對即將來臨的大東京地震周期,調練出日本人謹慎積極的抗震態度。

02

媒體善後的力量

天災一發生,主流媒體像是野獸伺機等待著許久不見的血腥亢奮,越多的死亡人數越大的黑暗標題,全島的人守在電視前噙著淚水、塞著鼻腔,接下來跑郵局匯款寄物資,電視記者的鏡頭就守在那失去親人的婦人身上,等待她悲傷昏厥身旁的稚子失聲尖叫、憤怒失言的受害家屬、失去理智的抗議者,這樣的鏡頭一再的重播又重播,把受害者家屬最後的尊嚴提供在電視前一再的剝奪、一再的侵犯。

主流媒體除了能讓生活充滿悲觀失望,還能做甚麼?

媒體是一個能夠集合又能擴散快速的力量,善後的力量是否能在媒體發生,匯集團結、溫暖,擴散有幫助的資訊,一個好的媒體,可以擁有凝聚團結鼓舞人心的力量,快速整理援助資訊的能力,教育大眾正確的防災與救災方式,當然,還有更多更多意想不到的媒體力量。

報導死亡人數的同時請貼上獲救人數,除了悲慘滅村的報導之外請深度報導機智保住全村生命的案例,謾罵批評政府的前提請提供正確的專業分析,找尋屍塊的消息請替換成教導防災對應步驟,哭喊的受害鏡頭請調換成協助受害者可尋求管道的資源,死亡補償的喊價請更換成匯整全民可以伸手援助的匯整資訊。

政府善後的力量

面對災難,政府就像是面對闖禍小孩的媽媽,一個正確的決定與引導可以調教出有解決能力的孩子,一個慌亂與滿口責罵的媽媽,再下次當事情又發生時,事情再度重演,最後形成一個無法面對事實又畏懼面對挑戰的孩子。

當發生事情時,災區的地方政府也是受害者,上班的公務人員或許也正是受害家屬,已經受災害的地方政府,還要分裂出抵抗媒體與眾多韃閥的力量,早已殘存不了多少處理事物的理性與鎮定,中央政府能否在混亂中整理出理性的決策,聯合其他鄰近地方政府來協助災區事務,爭取效率與深度,每個鄰近的地方政府需要攜手跨界來協助,不該再以政黨界限來落井下石。

「勘災文化」是否該停止了,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如果能快速統整資訊,即使不用到達現場也能了解災區狀況,大官員去勘災只有面臨該區地方政府忙亂中還要整理招待行程做簡報,把已經幾天不睡的工作人員再折騰到過勞猝死才肯罷休,官員的勘災換來的結果只有媒體的酸損,災民的狂罵,在勘災的過程中,隨口允諾的政策沒有經過負責單位的運作,大官員可比大皇帝可以隨口賜賞,大口承諾。

在善後力量中,政府擁有最大的整合力量,而當這個力量被媒體牽著走,無法理性冷靜的慌亂處理決策的結果,所有的決策就淪為敷衍的浪費,浪費了所有的預算甚至是帶來災難的源頭。

全民善後的力量

台灣人有一種特殊的個性,那是一種對人的關懷與熱情,那是帶著一種無私分享的熱情,歷經百年這樣的熱情不減,但是幾十年來都市化與官僚文化,讓這樣特殊的人情味,蒙上些許灰暗心情。

好在民間的社團仍然充滿這樣的溫暖火光,在天災與人災頻傳的台灣,造就出好幾個優秀的社會關懷社團,從紅十字會、佛教慈濟、展望會、家扶中心、、、各種類型的社福團體,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災區,提供落難的人們食物到物資、金錢與精神上的撫慰,後續的漫長的重建與扶持也總是一路相陪,除了自己的台灣之外,跨出小島無私的將這些熱情帶到任何災難發生有需要的人們心底。

可惜的是,人們的熱情卻是社團與社團的小圈圈圍困了起來,被媒體與政黨分裂了人們的團結,不知不覺得把小島的力量分散了,個自孤立的奮鬥著,就像太平洋中孤立的台灣島嶼身世。

當災難發生時,能否能惕除過多的感性,用理性來展現善後的力量。

這樣一個天災常態的小島,如果不團結,還有多少能量能夠持續的耗損下去。

在〈善後的力量〉中有 1 則留言

  1. 報導死亡人數的同時請……除了悲慘滅村的報導之外請……謾罵批評政府的前提請……找尋屍塊的消息請……哭喊的受害鏡頭請……死亡補償的喊價請……。

    這樣的媒體新聞是誰在看?
    為什麼媒體要這樣報導?

    主流媒體像是野獸伺機等待著許久不見的血腥亢奮………
    是媒體要檢討
    還是願意看這些報導的觀眾要檢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