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邁向生態博物館的路上(2)猴硐社區參與機制的擴大

不管是愛貓攝影展或關燈遊行活動,皆顯示猴硐地區之社區參與機制,已由猴硐里擴及光復里,甚至弓橋里、碩仁里也逐步加入;此外,這2個活動,有著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高度的民間自發性與自主性,雖然有一些外來專業者…

位於侯硐車站週邊的光復里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一些不同的改變……

因貓而聚集的焦點

一群愛貓人士因緣際會發現這裡有很多的流浪貓,因為貓,許多人來到猴硐逗弄貓、為貓拍照,不同的貓,在不同愛好者的鏡頭下,展現出各自的姿態與風貌-因此,發起於10月1日至26日募集猴硐地區以貓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並在10月31日至11月15日,利用侯硐車站通往車頭頂聚落的天橋,舉辦攝影作品展覽及票選活動;

這個活動吸引了大量愛貓人士參加,除攝影展期間外,展覽結束後,熱力仍然持續延燒,繼續湧入許多愛貓人來到猴硐看貓、拍貓、玩貓,也因此讓更多人發現、認識與關注猴硐這個地方。

990502zhoiuhhouh-300.jpg
張貼於侯硐車站之愛貓系列活動海報

除此之外,這一群愛貓人士,也希望營造猴硐成為一個對貓友善的環境,因此,同步提供貓食、為貓結紮,甚至進行侯硐車站週邊之環境整理;另外,也把光復里活動中心整理為愛貓志工的工作站,甚至在天橋展覽結束後,轉移於此地持續展出。

圖02
愛貓活動已逐漸得到在地居民之支持與理解

這樣一個由外來愛貓人士所主動發起、推動的活動,雖然得到光復里周晉億里長夫婦的支持與協助,卻在社區引發正反兩級的評價,主要是這一系列的愛貓活動推動得太快、太急,在愛貓人士眼中如獲珍寶的流浪貓,在當地居民眼中卻不見得有相同的角色與定位;另外,也有居民認為,愛貓人士只關注猴硐地區的流浪貓,卻忽略了這個煤礦聚落所蘊含之人文資源與自然特色。

不過,透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讓猴硐地區經由網路、媒體、口碑等不同管道行銷出去,持續前來的人潮,帶給車頭頂聚落新的產業發展契機,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展望未來,或許無須爭論這股風潮的好與壞,而是應該鼓勵在地居民對於自身所生活的地方,主動提出更多屬於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並經由實際的行動來慢慢實踐與落實這樣的理想與目標。

圖03
社區居民自行製作的活動旗幟

黑金藝文的體驗

約莫於此同時,離鄉許久的蔡淑惠小姐悄悄回到自己出生、長大的內店仔聚落,並與從事社區劇場工作的陳淑慧小姐共同成立「黑金藝文工作室」,並於2009年底發起、推動「金生金事.煤玩煤瞭.礦工趣」的小型社區活動;

這個活動與其他傳統性民俗節慶或由政府贊助之藝文活動的最大不同處,這是一個充滿夢幻感與理想性的企劃,原先規劃於12月31日舉辦,主要希望透過一個不一樣的社區活動,吸引離鄉遊子返鄉過年,也希望外地人選擇到此度過一個不同於101煙火秀的跨年體驗。

考量猴硐地區過去盛產煤礦,礦坑內漆黑的環境,需要透過頭燈來照亮,因此,希望能在跨年的晚上,把社區內的路燈,甚至家戶的燈火都關掉,經由提燈遊行的方式,讓在地居民及外來訪客重新認識猴硐這個地方-

必須強調的是,這是一個「零預算」的活動,投入的工作人員(包括在地居民及外來專業者),都是不支薪的志工,另因活動範圍擴及整個猴硐地區,雖然發起單位位於光復里,卻不希望參與者只有光復里的居民,更期盼猴硐里、弓橋里,甚至遠在三貂嶺之碩仁里的居民都能共襄盛舉。

原本這個活動並不被大家所看好,但是,在11月22日於黑金藝文工作室召開之第1次籌備會,參與者卻涵蓋猴硐地區的4個里,眾人針對活動構想與細節進行討論,包括:定時進行全區關燈之技術性問題;考量12月31日並非假日,建議把社區導覽及DIY提燈(改為頭燈)製作提前到12月26日白天進行,跨年遊行活動則維持於12月31日晚上舉辦;因應活動之跨年屬性,可能會造成搭乘火車前來的外來訪客無法離開,提出要跟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鐵路局)協調火車班次,或商議建立接待家庭機制等。

圖04

猴硐關燈遊行活動之第2次籌備會討論情形

圖05

為針對解說點、導覽動線、解說志工等議題進行討論,11月29日於瑞三介壽堂擴大舉辦第2次籌備會,此次會議有來自光復里、猴硐里、弓橋里之社區居民,初步商議導覽地點與主題,也決定每個導覽點至少會有1位社區耆老與1位活動志工,並規劃每個定點會有闖關遊戲,答對題目或完成指定動作者能在闖關卡蓋章,集滿點數者可以摸彩、領取獎品。

伴隨活動進入緊鑼密鼓之籌備階段,發現原先規劃之活動時間、全區關燈及協調火車班次等,似乎不可行,因此,12月6日在黑金藝文工作室召開的第3次籌備會,決定將活動集中在12月26日舉行,下午舉辦社區導覽、闖關活動及頭燈DIY製作等,晚上進行夜間遊行,最後是摸彩與交流活動,另有關關燈規劃,也僅關閉光復里之公共路燈。

最後於12月13日在黑金藝文工作室舉辦第4次籌備會,確認志工招募傳單及活動報名簡章等事宜,另負責淘金活動之社區朋友無法於12月26日下午出席,因此,把該項闖關活動提前至上午進行,其餘關卡及流程則按原規劃執行。

到了12月26日之活動當天,志工朋友們一早就到達指定地點準備,包括將每個關卡之帳篷、交通指引、沿路旗幟進行最後處理及確認-看到由社區朋友自行製作的旗幟沿路飄揚,真是相當令人感動。

圖06
簡義三總幹事於基隆河畔示範淘金的流程與做法,以及好不容易淘洗出來的砂金

圖07

10點不到,負責淘金活動之弓橋社區發展協會簡義三總幹事,早就把相關工具及器材搬到設於猴硐國小門口的攤位,因為地點距離侯硐車站較為遙遠,等待一段時間,才將參加活動的人員陸續匯集;簡總幹事首先針對淘金器材及流程進行解說,後續則帶領眾人到基隆河畔進行實際操作,當見到細小的砂金真的在反覆淘洗後現身,並被裝在預先準備好的小玻璃瓶內,皆不由自主的歡欣鼓舞起來。

下午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每個闖關攤位的耆老與志工都已陸續到位,就等參加活動的朋友們陸續到達。

圖08
黃添福先生介紹自己所珍藏的煤礦文物

除淘金活動已於上午結束,下午場次,分由猴硐文史工作室周章淋先生解說猴硐地區發展史,並針對選煤場、運煤橋等進行現地導覽;光復里蔡銀寶先生及林正雄先生,於本鑛口解說入坑前之準備程序及坑內工作情形;光復里謝浴沂先生解說內店仔工寮的生活經驗,並請參訪者試蹲工寮外之公共廁所;

侯硐社區發展協會白振宗理事長解說瑞三公司礦業歷史;侯硐社區發展協會沈秋娟總幹事於瑞三介壽堂放映猴硐地區之文化及自然資源影像;猴硐里黃添福先生在家中等候來訪者,除解說個人採礦經驗,並一一展示自己所收藏及保存之頭燈、蓄電池、十字鎬、煤礦等文物;猴硐里王素霞小姐介紹住家附近之美援厝、醫務室等;最後,遠在三貂嶺之賴錫昌先生則解說當地魚寮之地名由來等。

圖09

參與活動的大人與小孩專注的製作頭燈與完成後的興奮合照

圖10

為讓參加人員更為聚集,活動當天臨時決定並協調鐵路局將原本設於侯硐站前廣場的報名處及DIY地點移入車站1樓;參與之大人及小孩們,在活動志工協助下,運用已喝完、清洗及晾乾之林鳳營牛奶紙盒,製作夜間遊行所需要的DIY頭燈,伴隨夜幕逐漸低垂,當眾人陸續製作完畢,並點亮頭燈的剎那,車站內瀰漫一股從未出現過的溫馨及浪漫氣息。

白天活動陸續結束,眾人逐漸移步到園區願景館前,享用主辦單位提供的地方美食,並觀賞猴硐地區之紀錄影片,另外部分參與活動的朋友,則放起自行帶來的天燈;晚上7點一到,光復里周晉億里長以電話與遠方的台灣電力公司人員聯繫,在5、4、3、2、1的倒數聲中,迎接關掉路燈後的漆黑環境,雖然,第1次沒有成功,重新倒數後,侯硐車站前的一整排路燈順利熄滅了,大家也紛紛打開自製的DIY頭燈,工作人員則穿上貼有反光條的背心,準備參加接下來的遊行活動。

圖11
夜遊猴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除了少數留守的志工外,眾人帶著興奮的心情,開始跟隨導覽人員夜遊猴硐-隊伍從侯硐車站出發,為節省活動結束後的收拾人力與時間,志工們順手將沿路的布旗拆下,拆下來的旗幟則分給同行人員拿在手上恣意揮舞,好一番浩浩蕩蕩的氣勢;沿途經過內店仔、本鑛口、內店仔工寮,最後折返園區願景館前廣場-雖然路途並不長,但是,因為是夜間時刻,再加上沒有路燈,大家都自動的相互提醒要注意腳下路況,不要不小心跌倒或摔傷,當然,許多參與者也紛紛說笑或拍照起來。

圖12

最後的摸彩時刻,贈獎者與得獎者一樣的開心

圖13

在眾人稍事休息後,活動進入尾聲,也是最令人期待的摸彩階段-所有獎品都是由社區店家、居民或活動志工所主動提供的,雖然獎品不是很名貴,體積也有大有小,但是,抽到獎品的大小朋友們皆感到十分高興,特別是活動時間已近新年,也有著為來年祈願與祈福的味道。

小結─社區參與機制的擴大

總結而論,不管是愛貓攝影展或關燈遊行活動,皆顯示猴硐地區之社區參與機制,已由猴硐里擴及光復里,甚至弓橋里、碩仁里也逐步加入;此外,這2個活動,有著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高度的民間自發性與自主性,相關經費幾乎都由推動者自行籌措,雖然,帶有一些外來專業者的想法,但是,最後都能透過與居民之持續溝通、討論,逐漸拉近與在地居民之想像與期待。

當然,過程中,也有部分居民質疑活動籌劃過程,似乎沒有做到全民參與,主事者與在地居民之需求與想法,也有落差;許多工作雖仍存在突破與改善的空間,不過,必須提醒的是,社區營造是由一群熱心的在地居民,自行或結合外來專業者之持續投入時間與精力的過程及結果,與其質疑民眾參與程度,不如詢問為何其他居民沒有主動洽詢或投入?如有不同想法,為何沒有提出或透過適當管道及方式進行溝通?

社區營造強調凝聚居民共識及建立在地認同,但是,不該是一言堂式的專斷或獨霸,在地居民與外來專業者的觀點與看法,並沒有孰先孰後,誰對誰錯的問題,鼓勵多元性的百花齊放,讓更多有心人士,都有機會嘗試與努力,或許才是更值得鼓勵的機制及策略,猴硐地區已經展現這樣的可能性,這也將是未來邁向生態博物館的重要基礎與能量。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在〈在邁向生態博物館的路上(2)猴硐社區參與機制的擴大〉中有 6 則留言

  1. 週日赴貓村猴硐玩,在侯牡公路入口處,新開一家【河畔咖啡】,環境極為悠雅。老闆是個古意老實人,頭家娘很阿莎力,值得推薦必點美食:【手工肉圓】、【蜂蜜咖啡】……,尤其是【小猴子肉圓】,算是猴硐地區的美食,許多遊客還買回去當伴手禮,建議您到猴硐,是必遊的景點。

  2. 饕客有喜!猴硐道地美食! 【河畔咖啡】新開幕! 【河畔咖啡】位在瑞侯公路與侯牡公路交會處推薦必點美食: 【手工肉圓】、【蜂蜜咖啡】、 【河畔咖啡】手工肉圓! 瑞芳猴硐道地美食! 饕客有喜!【河畔咖啡】手工肉圓! 瑞芳猴硐道地美食! 饕客有喜! …

  3. 瞭解猴硐有多少?瞭解故鄉有多少? 夏荷
    萬芳工作室主人曾經以諸多筆名,在部落格發表過很多文章,字裡文詞間多少可窺測出,他對故鄉的憐愛,對台灣政壇的期待與憧憬。
    記得小時候;他還擔任過我們學校的家長會長,曾經帶領我們製作過道具、佈置過校園、辦過夜光營火,極盡創意之能事、善弄「別出心裁」之噱頭,算是我所認識較具「文武全才」的一位家長會長。
    今年中秋節,地方廟宇-保安宮慶典,就是由他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就把常民習俗慶典,搞得「有聲有色」。遶境當天;鑼鼓喧天,鎖吶聲響徹雲霄,鞭炮聲此起彼落、煙硝味彌漫長空。陣頭有藝閣花車、又是電音三太子、又是官將神祇,南北管樂,旗幡飄揚,一切極盡喧嘩熱鬧。民眾紛紛設案備齊鮮花素果,迎迓膜拜,焚香禱告。
    談起猴硐保安宮,神威一向顯赫,供奉的主神是關聖帝君,靈驗無比,為猴硐地區居民共同的信仰中心。最早俗稱的「迎鬧熱」是在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誕辰,由於地方部份「淺見之士」,「山頭主義」太濃,把原先極為團結的猴硐地區,撕得「四分五裂、另起爐灶」各自為政的局面。分散後力量小,經費隨之減少,才將一年一度的「迎鬧熱」改在中秋節,與每年「謝平安」合併舉行,如今這些必須為歷史負責的「有力人士」,大多都已作古,空留這些殘局,要我們這一輩的年青人來收拾。
    猴硐國民小學,今年適逢歡度七十週年校慶,我們共同推舉他擔任系列活動籌備會主委,希望他能重新「披掛上陣、奮勇迎戰」,為地方再創佳績。就如同他鼓勵我們的一句話:「聯袂創猴硐未來、芳譽綻觀光願景」。

  4. 感謝您對猴洞ㄉ鼓勵.了解與投入

    很多人喜愛猴洞
    是貓咪.是山水或是不拉布拉….的知音
    相信都為這個地方付出心力與祝福
    在此也同樣祝福熱忱ㄉ朋友们..感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