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一切都從資源調查開始(1)以桃米社區為例 – 小地方新聞網

一切都從資源調查開始(1)以桃米社區為例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社區在完成資源調查以後,幾乎都對自己的社區有了一百八十度大改觀,許多人恍然大悟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周遭就有許多寶貝,有些是過往沒有發現,有些則是長期視而不見。桃米社區就是典型的案例。

人類社會在遊牧時代,一直是逐水草而居,哪裡有豐美的泉水與草地,就是人類聚居的地方,並隨著四時變化,不斷移動;進入農業時代,人類終於可以擺脫奔波勞苦的命運,只要找到水源充足,土壤肥美的區域,就可定居下來,進而生存及繁衍後代。

工業革命後,人類逐漸突破外在環境對於生活條件之高度主宰,只要有工廠、有工作機會,人們就可以透過貨幣,餵飽自己,並追求更舒適及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再,在全球化之情境下,企業為求生存,開始在全球各地移動,透過便捷的交通、快速的資訊網絡,乃至於全球連動的金融系統,降低了地理區域與自然環境之侷限及作用,當企業大規模出走或移動,引發的效益,卻是大規模的失業與社會問題。

當然,不該因為如此,就作繭自縛、劃地自限,乃至牽制企業追求更高的利潤與報酬,甚或降地企業競爭力,影響永續經營的可能性;但是,開啟一個與全球化反其道而行,進而與自然與人文環境高度相關的嶄新產業型態,卻也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一般稱之為「全球在地化」的趨勢及效應。

顧名思義,「全球在地化」並非反對全球化,而是希望運用豐富性之在地特色,讓產業發展與地方資源重新鏈結在一起,假以時日,甚至可以運用上述全球化之優勢與契機,邀請全球人類一同來體驗與感受諸此嶄新型態之產業價值與獨特魅力。

調查地方資源及特色

要開啟這樣的機會與可能性,首先就要瞭解「地方」究竟擁有哪些資源及特色?

好像只有更高的大樓、更寬的馬路、更快的車輛、更多的金錢等,才是人人所追求及嚮往的目標與未來,不容忽視的是,諸此歷程也讓人逐漸遺忘花草的芬芳、土地的柔軟、空氣的清爽、人情的親切等等重要性之意義與價值。

若要迎接「後全球化」的嶄新時代,重建對於地域環境的理解與認同,將是諸此嶄新願景之基礎與起點。

在未從事資源調查以前,許多居民都認為自己的社區是再平凡也不過了,甚至認為自己的社區什麼也沒有,究竟有什麼好調查的?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社區在完成資源調查以後,幾乎都對自己的社區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觀,許多人恍然大悟的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周遭就有許多寶貝,有些是過往沒有發現,有些則是長期視而不見。

以桃米社區為例

以目前推動生態旅遊饒富盛名之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921大地震前,原本近期作為當地重要經濟作物之麻竹筍,已經逐漸沒落,加上地震造成造成桃米里369戶中,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高達62%的受災率[1],更加重創桃米社區的未來及發展。

可是,天無絕人之路,當時桃米里黃金俊里長尋求長期關注社區營造議題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進駐協助,並導入許多專業資源與重建經費,其中,很重要的關鍵是,媒合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帶領社區居民進行長期性之社區資源調查;

讓社區居民重新發現,原本在「城」、「鄉」發展的思維與架構下,被認為是貧乏及落後的桃米社區,卻有23種蛙類(佔全國29種蛙類之79%)、49種蜻蜓(佔全國143種蜻蜓之34%)、72種鳥類(佔全國450種鳥類之16%)[2],除此之外,植物及溼地資源也相當豐富,這與原本當地居民之自我認定,出現高度的落差。

這樣一個具有特色的大型戶外自然教室,如果無法將自然資源與當地居民最關心之就業及生計問題進行扣合與連結,恐怕仍然無法創造有效性之保育行動,進而提出鄉村發展之嶄新視野與格局。

是故在特生中心之持續協助下,開始辦理辛苦而紮實的導覽解說人員培訓工作,一開始許多地方父老看著自己的子弟們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學習,也不禁狐疑的嘟囊:「每天都去看青蛙,青蛙可以餵飽肚子嗎?」

靠著契而不捨的努力與堅持,許多人通過嚴格的考驗,取得由特生中心認證之蛙類、蜻蜓、鳥類等不同生態物種的解說員資格,也為後續桃米生態村之推動及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光靠解說,並無法挑起桃米重建工作的重責大任,在政府部門及專業團體的協助下,桃米社區著手營造自然及人工溼地,另由在地居民施作之蜻蜓、青蛙等大型戶外雕塑,以及許多饒富巧思的遊憩設施,也提升桃米社區之生態資源的接受度與普及性。

990526-sjopoejzyuan1-450.jpg1-2
草湳濕地是桃米社區最大之天然溼地(約4公頃),也是最早營造的自然環境之一

1-31-4
茅埔坑溼地之營造過程,導入生態工法理念,提供適合生態旅遊與教育學習的新場域。

除此之外,因為夜間生態觀察等需求,也帶動桃米社區出現許多大小各異,且深具創意及特色的民宿及餐廳,並成為當地居民持續投入生態資源調查與解說技巧學習之重要動力及誘因。

1-51-6

1-71-8

以傳統三合院打造之紅瓦厝民宿處處充滿創意巧思,並透過家戶型生態池,營造更多生態物種之棲息環境。

1-91-10

小結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桃米社區的成功亦非一蹴可及,過程當中更是風風雨雨,跌跌撞撞。

也因此,當我們羨慕桃米社區所打造之生態產業奇蹟的同時,更要了解,紮實的社區資源調查,完整的解說培訓工作,嚴格的解說員認證機制,才是桃米社區能有今日成績的重要基礎,這對許多興起「有為者亦若是」之雄心壯志的社區而言,絕對是必須深切理解與省思的重要課題。

備註

[1] 資料來源:http://www.taomi.org.tw/05_1.php?ed_id=14

[2] 資料來源:http://www.taomi.org.tw/03_1.php?ed_type=3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