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從資源調查開始(1)以桃米社區為例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社區在完成資源調查以後,幾乎都對自己的社區有了一百八十度大改觀,許多人恍然大悟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周遭就有許多寶貝,有些是過往沒有發現,有些則是長期視而不見。桃米社區就是典型的案例。

人類社會在遊牧時代,一直是逐水草而居,哪裡有豐美的泉水與草地,就是人類聚居的地方,並隨著四時變化,不斷移動;進入農業時代,人類終於可以擺脫奔波勞苦的命運,只要找到水源充足,土壤肥美的區域,就可定居下來,進而生存及繁衍後代。

工業革命後,人類逐漸突破外在環境對於生活條件之高度主宰,只要有工廠、有工作機會,人們就可以透過貨幣,餵飽自己,並追求更舒適及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再,在全球化之情境下,企業為求生存,開始在全球各地移動,透過便捷的交通、快速的資訊網絡,乃至於全球連動的金融系統,降低了地理區域與自然環境之侷限及作用,當企業大規模出走或移動,引發的效益,卻是大規模的失業與社會問題。

當然,不該因為如此,就作繭自縛、劃地自限,乃至牽制企業追求更高的利潤與報酬,甚或降地企業競爭力,影響永續經營的可能性;但是,開啟一個與全球化反其道而行,進而與自然與人文環境高度相關的嶄新產業型態,卻也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一般稱之為「全球在地化」的趨勢及效應。

顧名思義,「全球在地化」並非反對全球化,而是希望運用豐富性之在地特色,讓產業發展與地方資源重新鏈結在一起,假以時日,甚至可以運用上述全球化之優勢與契機,邀請全球人類一同來體驗與感受諸此嶄新型態之產業價值與獨特魅力。

調查地方資源及特色

要開啟這樣的機會與可能性,首先就要瞭解「地方」究竟擁有哪些資源及特色?

好像只有更高的大樓、更寬的馬路、更快的車輛、更多的金錢等,才是人人所追求及嚮往的目標與未來,不容忽視的是,諸此歷程也讓人逐漸遺忘花草的芬芳、土地的柔軟、空氣的清爽、人情的親切等等重要性之意義與價值。

若要迎接「後全球化」的嶄新時代,重建對於地域環境的理解與認同,將是諸此嶄新願景之基礎與起點。

在未從事資源調查以前,許多居民都認為自己的社區是再平凡也不過了,甚至認為自己的社區什麼也沒有,究竟有什麼好調查的?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社區在完成資源調查以後,幾乎都對自己的社區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觀,許多人恍然大悟的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周遭就有許多寶貝,有些是過往沒有發現,有些則是長期視而不見。

以桃米社區為例

以目前推動生態旅遊饒富盛名之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921大地震前,原本近期作為當地重要經濟作物之麻竹筍,已經逐漸沒落,加上地震造成造成桃米里369戶中,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高達62%的受災率[1],更加重創桃米社區的未來及發展。

可是,天無絕人之路,當時桃米里黃金俊里長尋求長期關注社區營造議題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進駐協助,並導入許多專業資源與重建經費,其中,很重要的關鍵是,媒合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帶領社區居民進行長期性之社區資源調查;

讓社區居民重新發現,原本在「城」、「鄉」發展的思維與架構下,被認為是貧乏及落後的桃米社區,卻有23種蛙類(佔全國29種蛙類之79%)、49種蜻蜓(佔全國143種蜻蜓之34%)、72種鳥類(佔全國450種鳥類之16%)[2],除此之外,植物及溼地資源也相當豐富,這與原本當地居民之自我認定,出現高度的落差。

這樣一個具有特色的大型戶外自然教室,如果無法將自然資源與當地居民最關心之就業及生計問題進行扣合與連結,恐怕仍然無法創造有效性之保育行動,進而提出鄉村發展之嶄新視野與格局。

是故在特生中心之持續協助下,開始辦理辛苦而紮實的導覽解說人員培訓工作,一開始許多地方父老看著自己的子弟們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學習,也不禁狐疑的嘟囊:「每天都去看青蛙,青蛙可以餵飽肚子嗎?」

靠著契而不捨的努力與堅持,許多人通過嚴格的考驗,取得由特生中心認證之蛙類、蜻蜓、鳥類等不同生態物種的解說員資格,也為後續桃米生態村之推動及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光靠解說,並無法挑起桃米重建工作的重責大任,在政府部門及專業團體的協助下,桃米社區著手營造自然及人工溼地,另由在地居民施作之蜻蜓、青蛙等大型戶外雕塑,以及許多饒富巧思的遊憩設施,也提升桃米社區之生態資源的接受度與普及性。

990526-sjopoejzyuan1-450.jpg1-2
草湳濕地是桃米社區最大之天然溼地(約4公頃),也是最早營造的自然環境之一

1-31-4
茅埔坑溼地之營造過程,導入生態工法理念,提供適合生態旅遊與教育學習的新場域。

除此之外,因為夜間生態觀察等需求,也帶動桃米社區出現許多大小各異,且深具創意及特色的民宿及餐廳,並成為當地居民持續投入生態資源調查與解說技巧學習之重要動力及誘因。

1-51-6

1-71-8

以傳統三合院打造之紅瓦厝民宿處處充滿創意巧思,並透過家戶型生態池,營造更多生態物種之棲息環境。

1-91-10

小結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桃米社區的成功亦非一蹴可及,過程當中更是風風雨雨,跌跌撞撞。

也因此,當我們羨慕桃米社區所打造之生態產業奇蹟的同時,更要了解,紮實的社區資源調查,完整的解說培訓工作,嚴格的解說員認證機制,才是桃米社區能有今日成績的重要基礎,這對許多興起「有為者亦若是」之雄心壯志的社區而言,絕對是必須深切理解與省思的重要課題。

備註

[1] 資料來源:http://www.taomi.org.tw/05_1.php?ed_id=14

[2] 資料來源:http://www.taomi.org.tw/03_1.php?ed_type=3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社區】921地震10週年系列研討會0921-23

值此10年之際,期望透過「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之辦理,邀請國內外參與震災工作之專家、學者、工作團隊與會,彼此分享經驗,從中獲得深思與啟發,並讓自地震以來所匯聚的光與熱,能成為後重建時期社區良性轉變的能量。

走過10年.前瞻未來–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

一、前言

10年前的921大地震,是臺灣人永難抹滅的創痛記憶。

地震10年來,社區重建普遍有基礎的成果,諸多社區從滿目瘡痍的家園中再度站起,重新看待隱藏在生活經驗中的地、景、人、文、產,並賦予豐厚的文化內涵及建構自我的認同;但是也有不少社區,遇到發展瓶頸的困境,無力再奮戰。在邁入後重建時代,在揮別地震的陰霾,重建區的社區能否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值得我們更加關注。

這10年的地震重建經驗,究竟帶給台灣社會什麼資產,人們又從中得到什麼教訓,可以成為後重建時代台灣社會再發展的養分?我們希望歷史的教訓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泯滅,人間的愛不會因震痛的遠離而消失,10年來台灣也累積彌足珍貴的重建經驗,更可與同遭地震重創的國家、地區分享交流。

值此10年之際,期望透過「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之辦理,邀請國內外參與震災工作之專家、學者、工作團隊與會,彼此分享經驗,從中獲得深思與啟發,並讓自地震以來所匯聚的光與熱,能成為後重建時期社區良性轉變的能量。

clip_image002

二、辦理單位

(一)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二) 承辦單位: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三) 協辦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台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

展中心

三、活動內容

本次「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活動,我們以「走過10年.前瞻未來」為主題,將回顧震災社區重建10年來的階段性成果,並進而檢討與思考未來後重建時代社區營造之推動方向。

研討會主要以跨域合作、永續性、創新社區產業、社會福祉和政策分析做為此次研討會之議題面向,包括「心靈重建」、「生活重建」、「震災與社區重建機制」、「震災與復興基金」、「震災與山村重建」、「震災與文化轉機」等課題,邀請長期參與台灣921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中越地震和中國汶川地震社區重建工作之「NPO組織」、「社區工作者」、「專家學者」與會,進行對話與座談。

研討會議程規劃如下所示:

(一)活動時間︰中華民國98年9月21日至9月23日(共3天)

(二)活動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院會議室」

(三)研討會議程:【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

第一天  9月21日  
12:00—12:20 【報到】主持人/發表人/學員
12:20—13:10 【午餐】便當
13:20—13:30 開幕式  文建會長官致詞
13:30—15:30 【震災與復興基金】

主持人/文建會長官

日本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基金的運作與反思

發表人/青田良介〈 財團法人兵庫縣震災紀念21世紀研究機構學術交流中心事業科長〉

發表人/垂水英司(兵庫縣建築士會會長)

台灣921震災基金會的運作與反思

發表人/謝志誠(前921震災基金會執行長)

發表人/楊團(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15:30—15:45 休 息
15:45—18:00 【震災與心靈重建】

主持人/張英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菩提長青村

發表人/王子華

(南投縣長青老人服務協會總幹事)

空手道少年

發表人/黃泰吉(社團法人南投縣青少年空手道推展協會)

坂神高齡者支援網絡之運作

發表人/黑田裕子(坂神高齡者‧障害者支援網絡理事長)

18:00—19:30 晚 餐
19:30—21:00 【震災經驗交流】

主持人/文建會長官

翻譯人/陳亮全(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

在焦土中打造多元共生的理想

發表人/神田裕

(NPO鷹取社区中心理事長、天主教大阪総教区秘書長)

從紙教堂到新故鄉見學中心

發表人/顏新珠(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第二天 9月22日
09:00—10:20 【震災與社區重建機制】

921震災重建區社造中心之運作與省思

主持人/吳密察(前文建會副主委)

發表人/黃世輝(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廖俊松(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

10:20—10:30 休 息
10:30—12:30 【震災與文化轉機】

主持人/孫華翔(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發組總監)

仙鹿巷壹號布工房

發表人/馬麗芬(布工房負責人)

編織夢想

發表人/尤瑪達路(野桐工坊負責人)

留住心中的風景

發表人/水野雅男(NPO輪島土藏文化研究會、金沢大学教授)

12:30—13:30 午 餐
13:30—15:30 【震災與山村重建】

主持人/卲珮君(私立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副教授)

土石流.咖啡情

發表人/林廷隆(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學系副教授)

我的中寮經驗

發表人/羅時瑋(私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中越地震山村重建的課題

發表人/澤田雅浩(長岡造形大学准教授)

15:30—15:45 休 息
15:45—18:00 【社區重建與NPO】

NPO在震後社區重建的角色與運作

主持人/江明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發表人/小林郁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高級研究員)

發表人/張國遠(NGO備災中心秘書長)

發表人/郭虹(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發表人/廖嘉展(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發表人/張力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18:00—19:30 晚 餐
19:30—21:00 震災社區居民交流會
第三天 9月23日
09:00—10:20 【震災與生活重建】

主持人/曹行健(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中區職業訓練中心主任)

石崗社區媽媽美食

發表人/呂玉美(石岡傳統美食小舖理事長)

達觀部落共同廚房

發表人/黃盈豪(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秘書長)

小千谷・柏崎便當計畫

發表人/永松伸吾(人與防災未來中心研究副主幹)

10:20—10:30 休 息
10:30—12:30 震災社區重建工作論壇

主持人/文建會長官

12:30—13:30 午 餐
13:30—15:30 【震災與展望】

走過十年.前瞻未來—後重建時期台灣社區營造的未來與展望

主持人/文建會長官

與談人/陳錦煌(前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

與談人/喻肇青(私立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

與談人/曾旭正(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江大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

&與會成員

15:30– 賦 歸

三、招生對象及人數

預計招收人數80人,招生對象如下:

(一) 參與921震後重建工作之團體或個人,享有優先錄取權。

(二)參與社區營造或對社區營造議題有興趣之民眾。

(三)參與對象非具有前揭資格之學員,需進行審核與遴選。

四、住宿地點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村

五、活動費用

學員報名經錄取後,須於期限內(98年9月5日以前)繳交保證金及部分負擔共計1500元,費用內容說明如下:

(一)活動保證金500元:

1.為保障與會學員之權益,主辦單位事前將收取保證金500元。

2.凡全程參與之學員,此費用將於第三天研討會結束後全數歸還。

(二)三天食宿部分負擔1000元:

1.包含三天兩夜之2晚住宿及7餐(不含第一天早餐及第三天晚餐)。

2.全程參與三天研討會者,活動結束後,將贈送本會出版之精美書籍「地動的花蕊——台灣921地震社區重建的故事」上下兩冊(市價800元,絕對物超所值!)。

六、報名須知

(一)請於98年8月25日以前完成網路報名手續,不能全程參加者請勿報名。請將下列報名表填妥e-mail至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信箱:land@homeland.org.tw,或傳真049-2422018,請註明鄭坤全先生收。

(二)本會將在98年8月31日下午5點於本會網站公佈「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與會80人名單。

(本會網站:http://www.homeland.org.tw/homeland/index.php

(三)經確定錄取名單之學員,務必於98年9月5日以前繳交1500元活動費用(保證金+部分負擔)。

(四)繳費方式:

1. 郵政劃撥帳號:22322812

2. 戶名: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1)劃撥時請於劃撥單上註明參加「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姓名與聯絡方式

(2)劃撥後請將收據妥善保管,並請來信、來電告知已完成繳費程序

七、活動報名表【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報名表

姓 名

性別 □男 □女

生 日

民國 年 月 日

手 機

身分證字號

(登錄研習時數用)

所屬單位

職 稱

單位地址

電話

(O)

(H)

電子信箱

時數認證

□ 需要 □ 不需要

住 宿

提前一天抵達者,本會可代訂,學員須另行付費

工作坊期間本會統一訂房及付費。

□ 不需要,自行處理

餐 點

□ 葷食 □ 素食

相關經驗

曾參與「921震後重建工作」 □是 □否

曾參與「社區營造」相關活動 □是 □否

請簡述相關經驗之主題與內容(300字內)

八、研討會地點交通路線圖

image001 

九、承辦單位及聯絡窗口:

(一)承辦單位: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單位地址: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259號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e-mail:land@homeland.org.tw

二)聯絡窗口:鄭坤全先生

電話:049-2422003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