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阿姨的文物館 – 小地方新聞網

阿姨的文物館

回憶起這些片段時,我心想,如果D師可以放下他的書本,走出他的研究室,去部落的文物館看看,去跟阿姨說說話,這時候,在他眼裡的博物館,會是長的什麼模樣呢?

學校附近的部落裡,有個公部門蓋的「文物館」,挺大間又挺雄偉的水泥三層樓建物。第一次看見時,心裡充滿了不以為然:「ㄘㄠ~邦查哪來的圖騰柱啊!」。
既然是文物館,就收羅了不少的「文物」。展館的二、三樓,收藏了沒有電動機械前的各種農具、獵具,許多從來只有聽聞過的,或連聽都沒聽過的器物,都是第一次在此瞧見。
眾多展示品裡頭,我很喜歡一種用草編織的席子,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風雅的竹簾,其實是農人披在背上,用來在田間工作時,遮蔽花蓮驕陽的好物,質輕又通風。農場的初子阿姨也有一件,我也很想要一件,只是詢問可以去哪買?或者如今還有誰製作?都沒有人知道了。

文物館還展示著邦查的「傳統服飾」,比起斑駁的農具、獵具,它們是新織成的,被穿戴在西方白人身材的假人上頭,脖子還掛帶著鮮豔的塑膠串珠。排灣的學弟阿良,問起在一旁照料文物館的阿姨:「以前的邦查,有長這麼高嗎?」。

那是我第二次見到阿姨。第一次是J來花蓮玩耍,要帶J去吃飯途中,想說順道帶她去文物館逛逛。那時阿姨在門口掃除,我們打聲招呼後進去。
當時一樓展示著前不久部落辦的樹皮布工坊,成員所製作的樹皮器物、掛畫,看起來十分質樸。阿姨放下了掃帚,走到我們旁邊來跟我們介紹。說「介紹」其實也還好,跟都市裡的博物館或國家公園裡,解說員批哩啪啦流利地給出一大串的說明,相差很多。

dscn2326-360.jpg
部落長者對外地年輕人解說舊時生活器物與現代社區居民創作。

阿姨說,這裡頭也有她的作品。我想像著一群老人家,用著粗粗的手指拿著針,聚精會神地把絲線與小飾物縫在樹皮布上頭的畫面。

我們之間沒有太多對話,阿姨跟我們,都有些害羞跟緊張。我禁不住問阿姨「可不可以摸」,阿姨笑著說:「可以啊!」,之後阿姨又回到掃除工作。一樓走了一圈後,阿姨問我們,要不要到二樓去看看呢?我想J應該是餓了,而二樓我也上去過很多次了,就謝絕了阿姨的邀請。然後阿姨跟我們說,9號部落有巫師祭喔。聽到「巫師」我眼睛亮起來,問了阿姨才知道,部落這,一直都還有巫師幫大家治病,阿姨自己前一天不舒服,也才請巫師幫忙。

我們準備要離開時,阿姨叫住我們,請我們在來賓簿上頭簽名,阿姨說,上頭要看,這樣他們才會讓文物館可以繼續運作。

第二次見到阿姨,是颱風的前一天,我帶學弟們去,阿姨一個人在打掃,我要帶學弟們上二樓,阿姨說,今早她做防颱準備,把門關上了,於是帶我們從內側樓梯上去,還幫我們把展館的燈都打亮。我們走在樓梯間,有淡淡地剛拖過地板的漂白水氣味,我們有些不好意思,跟阿姨說,不好意思把她剛拖完的地踩髒,阿姨直說:「沒關係啦!」。

會寫下這一段,是想到了上週在某個課堂,D老師說了他對博物館的不以為然,特別是把生活器物收藏起來,而在那裡的器物跟生活也沒了關連。在D師說完,我說了還有一種博物館,是一群人,就是要把某些東西藉由「博物館」的方式「展出來」。

DSCN9564
豐田村的「天送伯文物館」。裡頭都是阿伯收藏舊農具跟生活器物。

回憶起這些片段時,我心想,如果D師可以放下他的書本,走出他的研究室,去部落的文物館看看,去跟阿姨說說話,這時候,在他眼裡的博物館,會是長的什麼模樣呢?

不過後來轉念又想,那本來就不是D師在做的事情,那是我做的事情,包括把遇到阿姨的故事說出來,那些都是我要做的事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