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角七號談城鄉文化差距

很多地區的居民根本還沒機會看到「海角七號」!先不論根本已無戲院的馬祖、金門,至今(10月13日),南投縣、台東縣、澎湖縣…連「海角七號」故事發生所在地的屏東縣唯一的屏東市 “國寶戲院”也沒上演…….

從八月六日公開放映開始,「海角七號」電影逐漸在台灣走紅,人住在台東的筆者苦無機會觀賞,恰好十月八日當天有事到台北,於是抽空到華納威秀影城觀賞。 那是週三上班日,下午二點場次本該冷冷清清,想不到仍然湧進近三分之二座位的觀眾,除了常見的年輕人外,電影院出現了少見的臉孔:由家人攙扶的老人、五十歲前後的中年人等,座位前後的觀眾交頭接耳,不少人說自己是十多年來第一次到電影院。

這麼多觀眾捧場,截至十月十三日為止,台北市票房累積已達新台幣一億九千九百五十萬元,以電影界習知推算方式,全台灣票房為台北市票房之二倍,推估目前全台票房已將近新台幣四億元,若每張票平均售價 250元,則已將近有160萬人次觀賞過,不論少數影迷看了不只一次,如此觀影人數將近全台灣人口數的 6.9%,是非常可觀的記錄,「海角七號」電影已在台灣家喻戶曉,最近平面媒體或電視新聞,經常都有「海角七號」電影本身或演員的相關報導,似乎不看這部電影就落伍了!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真正的情況是仍有很多地區的居民,根本還沒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 先不論根本已沒有戲院經營的馬祖、金門,已經兩個多月了,直到十月十三日當天,南投縣 (南投市南投戲院、埔里鎮山明戲院),台東縣 (台東市”大同戲院”),苗栗縣 (苗栗市”國際戲院”、頭份鎮”東聲戲院”),澎湖縣 (馬公市 “中興電影城”) 等地區仍未放映,最意想不到的是「海角七號」故事發生所在地的屏東縣,除了縣政府曾主動爭取四場放映外,唯一的屏東市 “國寶戲院”也沒上演。

這些地區的人口將近240萬,佔台灣總人口數的 10.4%,都與海角七號的熱潮無緣。 地方上僅存的二輪電影院早在有線電視、網路遊戲、錄影帶或DVD等新娛樂取代下岌岌可危,只願放映較有票房保證的西片,「海角七號」國片的熱潮不在戲院預判之內,倉促間要安排檔期一定困難,只能等待都市的觀影熱潮過去才能排到播映權。

但除上述縣份之外,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新竹縣等地區 (又是 338萬人口),縣境內也沒有戲院或僅有的戲院也沒放映,要看電影只能到鄰近的都市,但以這些地區幅員廣大,許多偏遠鄉鎮居民大概更是無緣觀賞這部電影。 即便已有放映的花蓮縣與宜蘭縣,許多偏遠鄉鎮居民也很難千里迢迢到市區觀賞。

theater-360.jpg
<台東市五個小廳院、通常播二輪片的大同戲院>

DSCF0124
<台東市大同戲院牆上貼著海角七號的海報,似乎快上演了,但是問售票小姐,上映日期仍未知>

原來文化與娛樂也有城鄉差距,在此不論「海角七號」電影好壞,或電影內容能否在非都市地區獲得共鳴,事實是非都市地區的居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在商業機制的運作下,成本回收成為經營者的主要考量,非都市地區由於人口少且面對鄰近都市之吸力競爭,經營者面對成本回收的風險很高,不願放手投資。 於是,當地居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沒有商業運作支持下的活動;在非都市地區,沒有機會像台北居民可以看到世界知名男高音飆唱、沒有機會看到流行歌手的演唱會、沒有機會跨年狂歡、沒有機會看到兒童表演,種種文化與娛樂在非都市地區消聲匿跡,更遑論偏遠的鄉鎮了。

以我所居住的台東縣鹿野鄉為例,僅管有九千多人口,但在娛樂上,找不到影視租售店、沒有高頻寬的網路、沒有藝文表演等,即便是通俗的有線電視,也比都市的可選台數少,來家中修線路的技工表示,在花東海岸與縱谷地區,經營有線電視的成本壓力很大,將來很有可能無法維繫。

城鄉差距如此明顯,從教育上來看,鄉村學生從小就處於競爭之弱勢,少接受到外界之刺激,在學習動機上就弱了許多,更因與外界接觸少,不容易接觸到世界的新觀念,然而這些不在少數的鄉村學生,將來長大後,有不少人仍會居住於原地區,成為維繫地區生命的新血輪。 從小就不習慣接受新觀念,長大後就只能墨守成規,將來鄉村也不能在觀念與作法上進步。 我們該如何作,才能對他們有所助益? 鄉村地區真的就沒有市場機會了嗎?

藝術表演界的案例來自於「紙風車兒童劇團」,立下目標要為鄉鎮孩子鋪下在藝術上的第一哩路。 劇團走出都市,巡迴台灣 319鄉鎮,只要指定給某鄉鎮的捐款到達 35萬,劇團就會開拔到該鄉鎮表演。 從 2006年 12月起,不到兩年時間,紙風車劇團已在152個地方表演 ,共有 30萬人次觀賞過,平均每週就表演 1.6場,足跡遠至台東乃至金門,那麼多場表演,代表大小額捐款總共已超過 5320萬元,也代表劇團仍能維繫生存與理想。

筆者曾與自家小孩以及二千多個大小朋友,齊聚在台東初鹿牧場的大草地上,在微涼秋夜的舞台燈光中,被名為巫頂的巫婆逗得哈哈大笑、被黑光舞蹈的美所驚豔,被吳念真童年布偶劇的純真感動,更贊佩於一個劇團敢作出這樣的夢想並勇於實踐,不管短短一小時多的藝術表演是否真能改變鄉鎮的小孩未來,至少它真的是孩子的第一哩路。

筆者喜歡電影,好感來自於童年住在水力發電廠宿舍,過去娛樂少,發電廠總會洽租影片播放給員工甚至地方上的居民觀賞,於是大禮堂每週的一次黑暗與螢幕的光明,成為幼小的我認識世界與作夢的起點。 相較於其它動員人數多的藝文表演,電影這第八藝術,放映成本較低廉且容易進行,若適當選擇影片應能協助鄉村地區小孩感受生命、認識世界、發現自己。

如果有基金會願意支持鄉村地區的電影巡迴播映 (註),走出商業戲院成本考量的困境,讓台灣各地的小孩或居民,也有機會闔家看看在都市很熱門的「海角七號」恆春故事,或者另一部「冏男孩」的失親小孩心靈故事,或者更多過去或未來的好電影,讓看電影成為地方居民相聚的場合之一,讓看電影成為小孩長大的回憶,成長的心靈滋養。

除了電影、藝術表演,還有更多文化、娛樂或商業經營者能注意到鄉村的需要,並想出類似紙風車劇團的創意經營方法嗎? 也許這些需要更多NPO團體,結合有意願支持縮小城鄉差距的財務贊助者,共同走入非都市地區去滿足其需要。 只有更多人努力,「海角七號」才不會永遠只是都市裡的「海角」,我們的目光裡才不會永遠只有 “都市”,而忘了更多如恆春鎮等,林立台灣各處,有生命的小鄉鎮。

(註) 鄉村電影巡迴播映構想 (可能有點瘋狂,只是拋磚引玉)

— 每四個鄰近鄉鎮 (或村里)為一”單位”,每個月各鄉鎮巡迴一次,由專人導影與播映電影。

■ 電影主題

認識世界 – 世界各國好的家庭或兒童電影

認識台灣 – 台灣為背景的好電影

人生勵志 – 人生台灣為背景的好電影

藝術欣賞 – 以音樂或舞蹈等藝術題材為主題之電影

■ 電影數量

48部電影之公播版 (48部 * $3,500 元= $157,500元)

可分成12組,找 12個”單位” (即48個鄉鎮)

每組影片播映完畢後寄回基金會,再由基金會寄去下一組影片

48部電影可以在同一鄉鎮 (或村里) 每月播映一次,巡迴四年

■ 播映專人

各地方有意願且對電影有興趣者,各單位一人,共需要 12人

每一場給予車馬費與導影播映補貼 $1,000元

(每月 $4,000元,12人為$48,000元)

(四年巡迴完,總共為 $2,304,000元)

■ 播映設備

每”單位”準備一套:

投影機 ($40,000元)

DVD播放機 ($3,000元)

120吋攜帶式螢幕 ($10,000元)

2.1聲道小型喇叭 ($7,000元)

(以上總值約$60,000元,12單位需要 $720,000元)

■ 播映時間

每週六或日 (與各地方社區團體合作訂定)

■ 播映場地 (與各地方學校或社區團體取得支持)

學校或活動中心 (需容納100人以上)

播映場地須投資遮光的窗簾、電扇等

■ 影片購置、播映設備與專人補助等四年之總投資

$3,181,500元

■ 觀影人數

48鄉鎮 (或村里) 若平均每次有 100個小孩與居民看

,則每個月有將近 4,800人看電影

,4年有將近 230,400人次看過電影

■ 觀影教育意義

4年若能每月來觀賞被慎選之影片,一個鄉村小孩會學到很多有意義的事,也學會創意、敘事能力與表達能力。

■ 困難點

公播版公開播放之法律問題須澄清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在〈從海角七號談城鄉文化差距〉中有 8 則留言

  1. 蔡,你好:

    這篇文章應該是沒有發表在學術期刊裡,作者是小地方新聞網長期合作的撰稿人,也是一位農夫,這篇文章是為小地方新聞網特別寫作的,但是有沒有被其他的期刊引用或轉載,小編就不清楚了。

  2. 的確,現在有些地方的公所會放一些不錯的片子,可是因為偏僻鄉村的聚落分散,所以用廟會來作為播放單位是蠻好的,現在很多時候的「神明生」作戲,都變成只有放錄音帶很可惜,如果放海角七號給神明看,順便人也可以看,那有多好!

  3. 本來海角七號下檔後,會先進入二輪片的戲院播放,也就是再那時會進入一些沒有首輪戲院的縣市。不過,海角賣太好,再者,錄影帶發行商想在在春節檔期可以賺一筆就會讓它在這個月底下檔。(下檔後三個月發行錄影帶)

    本來如果這部片一直賣座下去是這會”這麼快”下檔的,也就不會這麼快進入二輪。至於為何在這個時機突然有清晰的盜版流出造成戲院票房快速低落…?

    再來,賣座愈好的影片,公播版權愈貴,還會夾帶片商莫名奇妙的其他影片成套販賣。在社區播放是好事,但受限於版權與低廉收費策略,放映賣座片的話會賠本,放映不賣座低公播費的好片又吸引不了觀眾。再加上必須與百貨公司、錄影帶店、有線電視與八點檔鄉土劇一起競爭觀眾。

    很多紀錄片巡迴放映時沒有什麼觀眾。
    若對象是鄉鎮地區的學生,倒不如先去了解地方圖書館/公所與學校已經做了什麼。很多地方的這些單位已經做了很多。有些地方的這些單位則沒有作(雖然本來就沒有這樣的義務)。

    我覺得要解決這問題,應該是,地方要有個公家或民間單位可以向片商要求要放影片,取得他們授權的拷貝,在首輪期間就得以在社區放映。就跟屏東文化局一樣。若要作「鄉村電影巡迴播映」,不如文建會補助某些優良影片的公播費,讓師傅可以在廟會或部落慶典的時候到鄉鎮裡播放。

  4. 自動引用通知: 社會企業工作坊
  5. 這個想法幾十年前日治台灣時期的文化協會作過,而且有系統,是與當權壓迫者對幹,不僅有電影、也有演講,還常被警察取締。那時贊助文化協會的是類似林獻堂之類的有錢文化人;現在台灣有錢人更多,比如今天媒體說如果王董沒作避稅計畫,要繳超過500億的遺產稅;但要找到像當年的林獻堂一樣的有錢人似乎一個也沒有。

    現今台灣的有錢人不是沒有文化,而是沒有報負,沒有林獻堂他們那種與當權者、壓迫者對抗,雖千萬人吾往矣、把提升台灣人品質、地位視為己任。

    看看毒奶事件、及期望中國客來台拯救台灣經濟、總統變區長等等,無一不是「向錢看」的論點。

    一個向錢看、不要臉的社會,不知還能期待什麼?

    吳導的「第一哩路」是這個社會的良心,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一百、兩百便能參予,何等功德無量。

    林大哥的提議固然良好,不過現在家長可能比較希望能辦類似「李家同」補習班,到偏遠鄉區幫小朋友們補習,讓他們考高分、進好學校、到大公司上班、分紅入股、幫家裡脫貧;不然類似洪蘭的要大家捐一堆書,要每個小朋友「閱讀」、舉辦閱讀比賽,看哪個小朋友「看」最多書,這個「閱讀」的數量便成為老師的業績之ㄧ,搞得小朋友哀哀叫。

  6. 附議!

    南投不但沒有演海角七號,而且大部分的地方都沒有自來水可以喝,我們的子弟都在台北賺錢,繳稅來成就那個偉大的城市,把他們養大的鄉親們卻少了稅收而必須忍受連好醫院都沒有的窘境。

    海角七號是一個開始,提醒我們要為自己的家鄉和處境努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