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桃花源,悠然見甲仙–訪克吏

克吏的的情況跟阿飛是很相似,屬於年輕農夫,讓人好奇何種原因讓克吏投入耕種,克吏說,跟著父母親搬到甲仙,整個環境之下,自然想著要把農事做好。他從前就很嚮往桃花源的生活…

每當看到新聞報導颱風造成的土石流、坍方等災害總覺得事件距離自己很遙遠,七月底的卡玫基颱風卻讓人在甲仙見識到新聞現場,土石流肆虐的景象在進入山區隨處可見,除了道路遭受到破壞外,不少住家是受到土石流的無情入侵,住在素琴姐家附近的克吏即是受災戶。

猶記第一次拜訪克吏家在卡玫基颱風過後幾天,一到克吏家滿庭院的土石,以為庭院本是如此,一問才知土石流從屋後的山上流下,衝破住家的廚房流至庭院,土石堆積近十公分高。八月初再度拜訪克吏家,適逢芒果收成的農忙期,簡單整理好家園,克吏與林爸爸、林媽媽三人又投入芒果採收之事,也撥空和我們聊了這幾年種植芒果的歷程。

971124-farmer-360.jpg
克吏

與大多數採訪農家一樣,克吏家也是嘉義人,在老家嘉義梅山林爸爸以務農種植蓮霧為主,原先克吏當兵退伍在輪胎公司當品管,由於公司移廠大陸,又家裡僅剩林爸爸、林媽媽兩人無法負荷農務繁重,工作半年後,克吏決定職去工作回嘉義幫忙照顧蓮霧。直到民國八十四年全家人才搬至甲仙,搬至甲仙的剛開始延續嘉義的農事經驗-栽種蓮霧,種植蓮霧費工也需要長時間照顧,容易受到天氣影響,進而影響市場價格的起伏。

整座山種植蓮霧卻只有三個人分擔工作實在很吃力,於是甲仙親戚本身種植芒果多年,建議改種芒果來減少人工照顧果樹的辛勞,又南部氣候很適合芒果生長,於是在十年前克吏家開始大量種植芒果,慢慢減少蓮霧面積,直到現在專以芒果為主要經濟作物。從蓮霧改種芒果,除了減少人力消耗之外,林爸爸提到在拍賣市場銷售蓮霧及芒果的經驗,賣蓮霧的時候,人家總會問蓮霧甜不甜,但是個人對於甜度認知不同,總會遇到吃虧情形;而芒果從未有人如此質疑詢問過,兩種水果市價差不了多少,但是芒果銷售過程比起蓮霧可是輕鬆許多。

IMG_6263

克吏的芒果

回到山上參與耕種農事,克吏談到自己幾年來對於種植芒果的看法,他提到傳統農事就是使用農藥,而過去病蟲害並不嚴重,當他親自參與照顧果樹過程,就傾向少用化學農藥。不過,經驗告訴他種植芒果若完全不噴灑農藥是難有收成,在這兩難情況下,採取折衷方式:使用殘留時間短的藥物,並且當芒果一旦套上紙袋(避免受昆蟲、鳥類啄食)就不再施灑任何化肥、農藥,如此一來,芒果收成前是有三、四個月空窗期。

這樣耕種作法與林爸爸傳統用藥想法有出入,甚至看到克吏負責區域的果樹狀況,不免總是問兒子:你照顧的果樹怎麼都這麼醜?克吏說林爸爸的觀念是以量取勝,著重在量產方面;而克吏則是認為耕種希望能有收成之外,也必須將對於土地的傷害減少到最低,雖然彼此之間的觀念有些許不同,但林爸爸也能尊重克吏的作法。

從九十六年秋季班開始,經由林明賢大哥的推薦,克吏也加入旗美社大開設的有機農業課程,此外,克吏他自己本身對於有機農業就有興趣。不過詢問上課心得,克吏與其他人的反應相似,認為課程上是獲得一定的知識,但是實際運用在耕種農務上是有困難的,比如說:人力、資金等問題。

他也提到另一個有機農業最根本的市場問題,目前台灣有機產品市場強調認證,認證過程是耗時又耗金錢的一項手續,坊間有許多小農自行生產有機產品卻沒有認證,在市場上就沒有佔有率,即使是有機產品最後淪為一般傳統市場的價格。克吏表示對於有機芒果他仍然是有興趣,目前若只是要照顧一百棵有機芒果絕對沒有問題,但是以他們家現況三千棵的芒果果園,有機芒果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克吏的的情況跟阿飛是很相似,屬於年輕農夫,讓人好奇何種原因讓克吏投入耕種,克吏說,跟著父母親搬到甲仙,整個環境之下,自然想著要把農事做好。他笑稱自己很「中國」,從前就很嚮往桃花源的生活,搬到甲仙一切生活所需都是自給自足,每天餐桌上的佳餚均是來自山上的野菜,自家飼養的雞、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簡單又充足,從退伍到現在十多年來是相當愜意,是嚮往的夢想生活。

不過,卡玫基颱風帶來克吏家後院的土石流讓克吏對於種植態度有所轉變,還沒遇上天災之前,克吏說他可是打算種植芒果、半隱居山中,過著他理想中的桃花源生活,這次的土石流則是讓他重新思考未來,他說或許不會再繼續從事農業,轉向其他專長出外發展,有其他的可能性在思考著,而當繼續追問,克吏則笑著說:未來就馬馬虎虎的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