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香蕉灣的陸蟹調查

進行陸蟹調查研究時,難免要跟陸蟹周旋一番,鬥智、鬥力是不可避免的,如抓陸蟹,要怎麼抓、怎麼固定測量,抱卵雌蟹為了腹中寶貴的生命是不會乖乖就範的,牠總是能利用節肢…

香蕉灣陸蟹資源調查計畫經過連續3個月的月圓前後現場調查,終於在10/14晚間例行工作結束後進入尾聲。這次調查總共記錄毛足圓軸蟹抱卵母蟹246隻(次),在分段部分,大部份的調查顯示A段(香蕉灣漁港社區)毛足圓軸蟹抱卵母蟹的發現數量比B段(番仔寮至砂島)多。這樣的初步結果對於探討番仔寮至砂島違法賽車場的負面影響,十足是一大支持.

971116-crab-360.jpg

在這段調查日子裡,總有新鮮事發生。今年的陸蟹調查工作多虧了鈞毅、亦軒及俊淵3位役男的熱心協助,讓整個人力調度上的窘境,有了舒緩的喘息。若不是他們,可能也無暇注意調查時一些有趣的現象,以下是幾個舉例:

一、在地小朋友的參與︰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幾次的調查過程中,若發現當地小朋友(多為國際通婚家庭)在調查地點附近遊玩,我們總要求他們陪同參與調查,有些小朋友甚至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跟前跟後。在小朋友參與的過程中告訴他們陸蟹的一生、陸蟹媽媽產卵過程的艱辛、小螃蟹的成長等生態知識,同時也告訴他們住在有很多陸蟹生活的地方有多幸福,要好好保護並愛惜自己週遭環境的陸蟹朋友們。我們從小朋友口中得到的回應多是認可吃這些螃蟹並不好,也答應會好好保護這些螃蟹。直接跟未來的主人翁溝通,減少上一代不當利用資源的傳承,是我們認為保育陸蟹的最好方式。

10-2-2

10-2-3-1

二、陸蟹並不笨︰

進行陸蟹調查研究時,難免要跟陸蟹周旋一番,鬥智、鬥力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抓陸蟹,要怎麼抓、怎麼固定測量,抱卵雌蟹為了腹中寶貴的生命是不會乖乖就範的,牠總是能利用節肢動物各部位關節可以轉動的優勢,企圖脫離量尺的魔掌,並運用吃飯的傢伙—大螯,趁你稍不注意就一鉗下去,慧柔、暐媺都曾嚐過這種椎心之痛。為陸蟹搭建的木橋不穩或空隙太多,牠們也會嫌棄,轉而改走水泥溝蓋,甚至涉水而過。此外還有一張經典照片,這可能是目前為止最聰明的一隻雌蟹,牠不但很有技巧地擾亂我們的調查,還把筆搶去,親自在紀錄表上記錄。

10-2-4

三、不同陸蟹的繁殖策略:

樣區內的印痕仿相手蟹有著與毛足圓軸蟹截然不同的繁殖策略。一般而言,雌蟹一旦抱卵,就會安靜地待在洞穴或隱蔽處,等待卵變黑成熟後,再循陸路降海繁殖,然而我們發現印痕似乎例外,牠能沿水路或陸路移動到海邊繁殖,所以我們調查時常能發現不同卵發育時期的抱卵雌蟹出現在各種環境,即使卵已成熟,碰到淡水時也不見得會釋放。只是牠們一旦出現在馬路上時,活動力明顯變差,常蟄伏在路上不動,因此印痕仿相手蟹遭車輛輾斃的比例比毛足圓軸蟹更高,而且通常都死在北上車道。究竟印痕仿相手蟹的生態是如何,值得進行後續的研究。

10-2-5

10-2-6-1

10-2-7-1

今年月圓前後,主動來現場觀察或關心陸蟹的人變多了,而且對螃蟹都有基礎的認識,我們這群調查團隊在路旁徒步調查時,他們就知道我們在找陸蟹。有的人會說:「不要抓陸蟹去吃喔!」,有的則會主動告知哪裡有陸蟹或要抓來給我們記錄,或者跟我們說他們護送多少隻陸蟹過馬路。研究做到這時才有深刻的感覺,知道這幾年的保育宣導並沒有白費。

10-2-8-1

(文章修改/王敏州)

LNT─無痕山林─新觀念之旅

LNT運動(Leave No Trace、不留痕跡)這是在歐美社會推廣保育多年來一直有的觀念,但在台灣郤是很新鮮的觀念,前些年由一些登山及保育界人士有心引進,近年來我國政府亦將LNT觀念列為重點工作項目,因應保育觀念的強化….

LNT運動(Leave No Trace、不留痕跡)這是在歐美社會推廣保育多年來一直有的觀念,但在台灣郤是很新鮮的觀念,前些年由一些登山及保育界人士有心引進,但由於台灣社會型態及國情因素未能及時編製有系統配套的措施來推動,所以實行的成效並不明顯。近年來保育風氣盛行,我國政府亦將LNT觀念列為重點環境保護工作項目,因應保育觀念的強化墾管處推出LNT訓練員課程並安排志工們接受進階訓練,盼藉以志工訓練方式加強保育並期望有效推展LNT觀念並培育其成為LNT種籽教師將愛惜自然及國家公園內各項環境保育資源並呵護大地的心能散播出去。

image001 image003
(左)講師及學員出發前的討論 (右)到達八瑤灣路程起點

時間為兩天一夜採野營方式,其課程內容包括有『LNT的環境倫理』、『LNT七大環保原則』以及『LNT課程講授技術』,在這開始到結束的課程中學員必須實地操作各項LNT作業,如何做好行程規劃、選擇適當的行進路徑、營地選擇及如何處理廚餘與排遺的各項技術及方法,作為以降低對於環境在地區域內的衝擊。

image005 image007
(左)講師操作廚餘的處理方式 (右)將LNT觀念跟學員分享

課程中講師講解及示範野外炊事的廚餘及鍋爐清理方式還有野外如廁的方式,特別是讓我印象深刻,首先要遠離水源區外60公尺的地方,而後將表層土壤移至左手邊,再用以手鏟挖掘出15-20公分深土貓坑,並將挖出的泥土置於右手邊,等待如廁完畢後再小樹枝將右手邊之底層泥土撥入並充分攪拌,而用過的衛生紙則必須打包放入夾鏈袋帶下山,最後覆上表土插上小樹枝作為記號,以免下一個如廁者誤挖。繁瑣的作業程序卻是對野外不留痕跡上廁所的操作有著難忘的經歷。

課程中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深夜裡有自然的海浪聲及月亮伴我入眠,清晨還有大冠鷲的叫聲,叫我起床,從未在野外過夜的我,整夜未眠是我想用心聽及體會這一份野外不一樣的生活,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這一次的生命體驗。

image009 image011
(左)沿路美麗風光 (右)昨晚我與它共眠

第一次受這樣的進階訓練真可說是特別,課程對我來說有點不太適應,跟現實生活有太多的不同,讓我懷疑推廣起來真的可能有點因難,但新的東西要改變是必須經過一番革命的。就像要把自己之前養成的習慣馬上改變,本來就是一件難事,雖然有困難但我有信心將這個新觀念傳遞給每一位從事戶外活動的人,讓這美麗的環境可以永遠常在,更讓下一個戶外活動的人能夠體驗到同樣清新的自然之美。

(本篇文章由屏南社大王敏州老師指導)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