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十三行博物館的參觀人數?

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給人嚴肅、拘謹的刻板印象,十三行博物館是個擁有美麗景觀的博物館,不少MV或偶像劇都曾經到此取景,但是,由於相關宣傳包裝或連結性不高,喪失話題討論的機會,另無論從捷運站或各媒體管道都鮮少…

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簡稱十三行博物館)位於美麗的淡水河八里左岸,興建初衷是為了搶救十三行遺址,目前逐漸轉型成為一個關懷地方整體發展的生態博物館,營運目標不再只有保護遺址,而是整合地方資源達到社區總體營造的目標,但是,十三行博物館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增加觀光人數成為重要性之發展課題。

990306-chufan13hag-300.jpg

十三行博物館之成立背景

誠如前述,十三行博物館位於臺北縣八里鄉左岸,定位為「北臺灣指標型考古博物館」,也是北臺灣第一座縣立考古博物館,興建起因為搶救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1]」。

1989年至1992年間,因遺址所在地正巧位在八里汙水處理廠之預定地,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的熱潮,199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1995年,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並由中央及臺北縣政府分別編列預算興建,1998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開館[2]

十三行博物館之展場,內以劇場形式呈現,期待能讓觀眾走進十三行、體驗十三行,館內主要為「重返十三行」常設展,展示遺址重要出土文物,包括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代表性文物為「人面陶罐」,完整呈現當時居民在食、衣、住、行、習俗及工藝等各方面生活型態,此外,亦介紹有關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等過往遺跡及背景。

因應現代博物館之發展理念,十三行博物館除扮演縣級博物館之重要角色外,亦為八里地區的社區博物館,未來也將逐步轉型為關懷地方整體發展的生態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之行銷策略及成果

十三行博物館之常設展大致維持不變,特展區則不定時更換,特展內容多與十三行文化、八里地區相關,近期展出特展為「雅美.達悟.海」特展與臺北地區史前遺址珍寶-盧錫波先生收藏考古標本特展。

十三行博物館舉辦活動則可分為2 類:與社區或節慶相關。社區活動包括每年元旦之社區日,以及社區營造相關活動,例如:專題講座和植物精油香皂製作等;節慶活動則大多在中秋節、端午節、母親節等重要節日舉行,舉辦「天文眼賞月娘」(中秋節)及「夜宿十三行」(端午節)等。此外,十三行博物館於2003年開始,加入「十三行左岸藝術節」之系列活動範圍之一,另透過活動與當地居民產生連結,落實其推動社區文化與休閒產業的目標,也藉此行銷博物館。

為了提升臺北縣其他鄉鎮,乃至其他縣市民眾參觀十三行博物館的意願,2009年舉辦「藝遊博物館,發票做慈善」活動,收到了不錯的成績,2009年1月至9月參觀人數,較2008年同期成長69%,民眾將省下的經費,轉至餐廳及紀念品店進行消費,營業額也有不小的成長。

2010年為了慶祝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加入縣府推動之博物館免費,以及「遊寶地,掏寶樂」等活動,藉此將臺北縣公私立博物館景點串連起來,十三行博物館因此與其他博物館際進行連結,也可增加十三行博物館之曝光率與知名度。

前述博物館免費參觀活動,自2010年1月1日開始執行,實施近1個禮拜,就收到不錯成效,元旦假期之參觀人數,相較於2009年同期,由1,367人次激增到4,703人次,漲幅為臺北縣各公立博物館之冠(吳文良,2010)。

十三行博物館的缺失與建議

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給人嚴肅、拘謹的刻板印象,十三行博物館是個擁有美麗景觀的博物館,不少MV或偶像劇都曾經到此取景,但是,由於相關宣傳包裝或連結性不高,喪失話題討論的機會,另無論從捷運站或各媒體管道都鮮少看到十三行博物館的相關宣傳與新聞,因此,未來博物館之自我形象包裝,還有很大的進步與發展空間。

由於博物館展場空間限制,目前無法引入或策劃舉辦大型特展,導致吸引力不足,活動方面,多數皆無法緊扣本身之核心價值,甚至連結至當下火紅卻與博物館無關的商品或活動,雖能藉此提高關注度,但是,卻也會讓民眾無法接收到博物館真正想傳達的意義,建議十三行博物館應加以正視,此進行清楚定位,不該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

檢視十三行博物館之增加參觀人次策略,多以「優惠票價」或「免費參觀」為主,一旦調整為正常票價,往往就門可羅雀,2010年元旦之參觀人數提升,目前還不確定是否與免費參觀有關,抑只是正逢連續假期,建議從上述內部營運層面著手,應該會更加持續性及長程性之發展效益。

本小組認為,收要目標為提升參觀人次與民眾參觀意願,可經由加強宣傳及企劃,提升十三行博物館在此地區之重要性與能見度,進而帶來觀光效益與教育意義。針對以上缺失,本小組提出跨縣市大型節慶活動企劃、結合區域性之觀光活動以及教育活動三個面向來詳加說明:

(一)跨縣市大型節慶活動企劃:

臺北縣將於2010年升格為新北市,未來也可望與臺北市合併,若能串連臺北縣市各級知名博物館,參考2009年底至2010年初舉辦之「阿!花季來了」系列活動[3],提出舉辦「北市博物館節」之相關構想,串聯各博物館之特展,或共同策劃展覽活動相互呼應。

除十三行博物館外,可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臺北當代藝術館等大型藝術館及博物館,一來可以其他博物館之名聲,提升十三行博物館之能見度,卻不會增加過多宣傳費用,二來以節慶式策略,擴大活動範圍與影響程度,使預期效益能倍數成長。

由於採取跨縣市之跨區域合作,宣傳較不受地域限制,不管是公車、捷運、機場等,都能統一進行文宣散發與廣告發布,以加強民眾印象,並引發關注度及興趣,進而參與活動。

(二)結合在地性之觀光活動

為了解決八里交通不便之問題,應與渡輪業者與公車業者合作,推出優渡輪優惠票與公車免費接駁,例如讓接駁司機裝扮成史前人類以增加話題性等。

在活動的部分,除與其他博物館進行館際合作與聯合行銷,亦可安排套裝行程,與觀光地區及觀光活動結合,例如:加強與淡水遺跡或者博物館的連結,於特定的節日如情人節等推出系列活動,讓系列活動將淡水人潮帶往十三行博物館。

(三)深化博物館之教育功能

多數人皆耳聞過十三行博物館,因為,歷史課本只要提到鐵器時代,就會談及十三行文化,若能與學校機關合作,製作與教育課程結合之配套活動方案,介紹更多有關鐵器時代人們的寄祀、婚喪與特殊節日慶典,甚至可以擴大到其他鐵器時代文化,讓校外教學除故宮或北美館外,也能有更多不同選擇。

註釋:

[1] 1991年8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二級古蹟,2006年5月1日重新公告為國定遺址。

[2] 有關個案資料,主要參考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官網,網址:http://www.sshm.tpc.gov.tw/web/Home

[3] 參考臺北市政府市政網站相關資訊: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b14839d:615d&theme=&layout=&pressmode=&acc=&pwd

參考資料

吳文良,2010,〈四館一園免費 參觀人數倍增〉。聯合新聞網,2010 年1月2日,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5342286.shtml

(本文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98年度第1學期文化政策課程之生態博物館工作坊的分組書面報告,報告由小組成員共同撰寫。)

玉山角逐新世界七大奇景,臺灣準備好了嗎?

「新世界七大奇景」票選活動是於2007年由一個在瑞士創立的非營利組織-新七大奇景基金會所發起的。自然景觀的部份包含了山峰、島嶼、湖泊、森林、洞穴、地景及海景等7大類,臺灣玉山目前正在角逐山峰類的名額。

新世界七大奇景(New 7 Wonders of Nature)票選活動是於2007年由一個在瑞士創立的非營利組織-新七大奇景基金會(New 7 Wonders Foundation)所發起的。自然景觀的部份包含了山峰、島嶼、湖泊森林洞穴、地景及景等7大類,臺灣玉山目前正在角逐山峰類的名額[1]

新七大奇景票選活動背景

新七大奇景基金會的前身是新開放世界公司(New Open World Corporation)。瑞裔加籍的攝影家、作家及冒險家柏納.韋柏(Bernard Weber)為了維護世界上的人文及自然資產,並促使全世界民眾珍惜其多樣性,於2001年成立新七大奇景基金會,在韋柏的主導下,分於1999年及2007年在網路上啟動著名的新世界七大奇蹟(New 7 Wonders of the World)與新世界七大奇景等2項全球性的票選活動[2]

980109sguiihyushan-420.jpg
玉山北壁景色,擷取自玉山官網

灣票選活動之推動情形

票選新世界七大奇景是一項國際大事,玉山有榮幸入圍成為票選選項之一,除了是臺灣的驕傲外,更是宣傳臺灣的好機會。為了讓國人認識並支持此活動,政府透過許多方式來推廣,廣置羅馬旗、印製文宣品、海報、製作宣傳背心、生態影片及媒體宣傳,玉山國家公園的官網也有投票辦法的說明,並呼籲各層級學校單位配合宣傳[3]

此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透過許多活動,增加民眾參與度,像是「2009年發現玉山攝影比賽」、「玉山加油!臺灣加油!票選活動之有獎徵答」、「玉山之歌創作比賽」、「玉山宣傳大使選拔」等等,並設立部落格拓展宣傳管道,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此訊息而上網投票。

玉山大使選拔出來後,任期為3個月,必須協助行銷規劃及網路宣傳,並配合各縣市大型活動的造勢活動等,其中以單車環島最具話題性。

玉山在票選中的情形與排名

新世界七大奇景票選活動從2007年開始,景點包括7大類型,玉山為261個自然景點之一,是臺灣唯一入圍的候選景點。在各類型的景點中由全世界公民投票選出11組,這77名入選景點將進入專家審查階段後,再選出7大類型的前3名。

玉山於2009年3月進入第2階段票選,至2009年7月7日截止,玉山持續維持16周山岳類的第1名。此77個票選景點,由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職總幹事的費德里柯.馬約爾((Federico Mayor)帶領專家評估景點獨特之美、7大類之多元性與分配性、生態多樣性、歷史遺產意義,以及對於人類包含原住民族的關係、地理位置等5個因素。

2009年7月21日公布最後28個候選名單,玉山無負國人期望,入選為28強,新七大奇景基金會將以2年的時間(至2011年)由民眾以網路、電話和手機簡訊選出新世界七大奇景。此項活動除證明玉山之生態獨特性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達到宣傳的效果。

相關宣傳策略應朝向短、中、長期作全方面規劃

本小組針對以上各項宣傳策略,進行初步研究與評估,主要分為短、中、長程等3個階段:

(1)短程階段應以宣傳手法增加能見度及關注度:

玉山國家公園之宣傳網站內容太過簡陋,無法創造關注性,與其他相關活動之連結度也顯得過於薄弱,另外票選新世界七大奇景為國際性活動,參與投票對象包括全世界所有民眾,因此,主題網站內容應加強多國語言資訊,也應針對玉山的精神價值與重點特色進行宣傳。

此外,宣傳活動應加強媒體露出,並提高活動之實際執行率,以能達到宣傳效益,舉例而言,若能善用7位玉山宣傳大使的校園資源,在年輕、學生族群中廣為宣傳,相信將能有效拓展各族群的傳播擴散力。

(2)中程階段則可聚焦於整體企劃活動:

建議鎖定玉山的精神價值,採取故事性行銷,並以國際旅遊市場作為宣傳重點,針對國外觀光客企劃相關行程及活動,不但可以創造話題性,若能與近年臺灣舉辦之大型國際賽事與活動相互結合,更可有效提高關注度與吸引力。

(3)遠程階段希望能夠著重於國人對於自身文化認同及向心力:

這樣一個與自身文化息息相關的活動,除卻政府從上到下的宣傳策略外,更希望能夠由底層民眾發自內心的認同感開始啟動,由下至上逐步擴大,相信這項別開生面的國際票選活動,將能於國內外創造更多的意義與價值。

[1]參考新七大奇景協會官方網站資料,網址:http://www.new7wonders.com/。

[2]同註腳1。

[3]參考內政部營建署全球資訊網之玉山票選世界新七大奇景計畫,網址:http://www.cpami.gov.tw/web/filemgr/dept/other/dept11.pdf

(本文為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98年度第1學期文化政策課程之世界遺產工作坊的分組書面報告,經老師推薦與作者同意後刊登於此,小組成員包括呂昕潔、張雅雯、許雅婷、周振瑜、林香芸、劉韋伶、陳羿璇)。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