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本領–土法練磚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幢特別涼的房子。不是因為它風水好,更不是冷氣空調二十四小時運轉,而是它是用一種特別的傳統建材砌成的—土磚。早年生活困頓,沒有現在紅磚使用,即使有也消費不起。因此,土磚就成為…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幢特別涼的房子。不是因為它風水好,更不是冷氣空調二十四小時運轉,而是它是用一種特別的傳統建材砌成的—土磚。

早年生活困頓,沒有現在紅磚使用,即使有也消費不起。因此,土磚就成為家家戶戶使用的建材,而砌土磚幾乎是過去農村人人必備的功夫。我們的受訪者—吳連昌先生,即有製作土磚的豐富經驗,雖已年近80,但在他臉上,看不到人家說的歲月痕跡,正確的來說,只看到他披荊斬棘的老練與自信。

吳連昌僅十來歲即在耳濡目染下跟著一起從事農務與日常瑣事,包含建造自己要住的土房子。通常農家會選定在少雨的秋冬季製作,並預備一定數量之土磚後,再請師傅工來建造房子,過去的農家一些粗工人人均會作,加上材料來自住家附近土地,省下不少建材費與工資。

從吳連昌口中,我們發現一塊土磚雖然得耗時耗力地製作,但是卻有優於現在紅磚的特性,不僅冬暖夏涼,同時也具有一般紅磚所沒有的韌性。

980611-wulianchang-360.jpg
吳連昌阿伯的老房子以土磚建造,去年重新整修、粉刷

因為製作土磚的過程中必須掺入稻草一同攪和,同時也得藉由「牛」的幫忙才能順利的將僅為生土的黏土與稻草混合成熟土,再將熟土倒入模版(1呎*1呎*3吋大小)中固定,曬乾時需翻面直立讓其均勻受熱,收攏時需以刀片稍作修飾,通常需要至少三人的勞動力。而泥巴的好處不像水泥,不會一天就乾掉,不但可以依農事的節奏調節勞動力,作壞了也可重新再來。

「土磚」這樣的建材,唯一的缺點就是怕水。吳連昌說他住的土房子即在民國48年美濃淹大水時崩塌,「那時水淹到這麼高!」他比比手勢表示水高及窗。

記得,小時候也是因為颱風的關係,那幢房子結構開始鬆動,過不久就拆掉重建了。所以再建造房子的時候,必須在底部的地方先以石灰和土下去當底基,其上大約四呎半才開始以土磚砌造,目的沒有別的,就是用來防水之用。

而因為直立結構不佳的原因,大約建造到五米高已經是極限的,不能像現在樓大廈一般的矗立於各地。要說土磚的不近人情,可能就是這唯一的缺點吧。

但現在,有了粉刷的幫助,土磚屋得以增加對水的衝擊防護,對於保存古蹟方面實有貢獻。而現代因粉刷技術的精緻,從外觀看其實分不出來是紅磚還是土磚砌的,雖然如此,由於現代建材取得不易,加上現代的房子已經被許多其他材料替代了,因此土磚這樣的建材大多只能由較古老的房子中去憶舊。

不過跟隨著環境意識抬頭,綠建築的趨勢在各地吹起,也開始有一些人選擇用土來建造具有現代感的房子。

現代的綠房子也有許多反璞歸真,以土建造

(本文作者為2009旗美小地方新聞寫作班學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