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社區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1)

照顧老年生活,其實是一件很有未來性的工作,因為我們大家都會變老,不是嗎?然而,不管是長青學苑還是樂齡中心,都讓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或更精確地問,在港邊社區這樣的一個鄉下地方…

2009年4月24日,晚上,在永安宮廟前的社區活動中心,由樂齡學習資源中心辦的健康促進活動正在進行。今天是第二次上課,由羅淞洋老師主講穴道按摩。

沒有POWER POINET 也沒有任何圖像資料輔助,羅老師從有人因穴道按摩而挽回一命的故事,講到經脈運行與穴道對應的治療功能,一如在課堂教授一般,連我這個曾經跟著朋友淺略學習,大致了解中醫概念的人,都聽得吃力,更遑論那一群大半都不識字的阿公阿嬤和阿伯阿姆(伯母)。

眼看著大夥兒的注意力越來越渙散,甚至有人在我耳邊問『今天不上上次那個嗎?』(指音樂治療活動),她週邊的人眼神也在問著同樣的問題,這該如何是好呢?

羅老師這時講到預防心臟病的穴道按摩,只見他一樣站在前面,按著自己手上的穴道示範給大家看,我趕緊趨前跟他說,是不是現場教大家按一下穴道,他這才走近聽課的人,一個一個確認是否按對位置,大家的注意力終於被拉了回來,並熱絡地按著自己的也看著別人按摩之後的反應。接下來講的幾個穴道,也都比照辦理。

後半段是由林明珠老師帶的音樂治療,她採用的是日本系統的教材,經過設計的音樂橋段配合動作,藉由聆聽音樂提升注意力,活動老人的筋骨之餘也具按摩刺激穴道的功效,還兼有團康的趣味,第一次上課就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難怪眾人如此期待。

教育部自2008年起,結合地方之公共圖書館、社教機構、社區活動中心、里民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及民間團體等場地,預計分3年規劃設置368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希望『鼓勵老人重返社會,快樂學習』。

980525-age-p1030261-360.jpg
林明珠老師(右3)帶的音樂治療是專為高齡者設計的,也最受喜愛。

『樂齡』在台灣算新名詞,係沿用新加坡對高齡人士之稱呼,其實台灣民間似乎已經普遍接受『銀髮族』的指稱,為什麼一項新的政策出來,又要採用一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新名詞?『樂齡』的國語是要唸成『ㄌㄜˋ』還是『ㄩㄝˋ』,有些比較認真的人可能還得先猜個半天。

而且,用台語唸一點也不順口,不曉得客語唸起來如何?這就是台灣長期以來官僚系統與民間的落差,從來就是『你(民)要聽我(官)的』,缺乏『我要怎麼說才能好聽又易懂』的同理心與服務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種創意的不足吧。

新加坡樂齡活動聯會(The Singapore Action Group of Elders, Singapore, SAGE)成立於1977年,是一個專為高齡者設立的非營利、非宗教、多種族、自願的綜合性民間福利組織,不僅主辦許多樂齡人士的活動,更成立了老化生活研究中心,針對高齡者身心發展、生活型態進行全面性的研究,將老化視為社會課題,而非問題,提供綜合性多元服務,使其成為樂齡人士權益促進的代言人。

P1030614
羅淞洋老師一一指導大家按壓穴道。

照顧老年生活,其實是一件很有未來性的工作,因為我們大家都會變老,不是嗎?相對於新加坡,台灣的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剛起步,不過,之前對這個區塊並非是空白,內政部的社區關懷據點便是一大主力,唯資源分配上較偏重在福利服務照顧,具教育學習性質的『長青學苑』並不是主角。

然而,不管是長青學苑還是樂齡中心,都讓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或更精確地問,在港邊社區這樣的一個鄉下地方,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老人教育呢?

當政府部門『好意地』要藉由教育來鼓勵老人學習,促進積極老化時,我們到底要提供給老人家什麼樣的學習課程呢?給經費、給場地就夠了嗎?

當我跟著社區的阿公阿嬤們一起上課後,我深深體會到:重點在師資啊!

參考文獻:

王維旎、林怡禎、張文臻(2008)。老人教育實務運作之現況與啟示:十個國內外機構的比較。《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五南圖書出版,P.179-201。

相關連結:

教育部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計畫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