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社區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1)

照顧老年生活,其實是一件很有未來性的工作,因為我們大家都會變老,不是嗎?然而,不管是長青學苑還是樂齡中心,都讓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或更精確地問,在港邊社區這樣的一個鄉下地方…

2009年4月24日,晚上,在永安宮廟前的社區活動中心,由樂齡學習資源中心辦的健康促進活動正在進行。今天是第二次上課,由羅淞洋老師主講穴道按摩。

沒有POWER POINET 也沒有任何圖像資料輔助,羅老師從有人因穴道按摩而挽回一命的故事,講到經脈運行與穴道對應的治療功能,一如在課堂教授一般,連我這個曾經跟著朋友淺略學習,大致了解中醫概念的人,都聽得吃力,更遑論那一群大半都不識字的阿公阿嬤和阿伯阿姆(伯母)。

眼看著大夥兒的注意力越來越渙散,甚至有人在我耳邊問『今天不上上次那個嗎?』(指音樂治療活動),她週邊的人眼神也在問著同樣的問題,這該如何是好呢?

羅老師這時講到預防心臟病的穴道按摩,只見他一樣站在前面,按著自己手上的穴道示範給大家看,我趕緊趨前跟他說,是不是現場教大家按一下穴道,他這才走近聽課的人,一個一個確認是否按對位置,大家的注意力終於被拉了回來,並熱絡地按著自己的也看著別人按摩之後的反應。接下來講的幾個穴道,也都比照辦理。

後半段是由林明珠老師帶的音樂治療,她採用的是日本系統的教材,經過設計的音樂橋段配合動作,藉由聆聽音樂提升注意力,活動老人的筋骨之餘也具按摩刺激穴道的功效,還兼有團康的趣味,第一次上課就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難怪眾人如此期待。

教育部自2008年起,結合地方之公共圖書館、社教機構、社區活動中心、里民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及民間團體等場地,預計分3年規劃設置368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希望『鼓勵老人重返社會,快樂學習』。

980525-age-p1030261-360.jpg
林明珠老師(右3)帶的音樂治療是專為高齡者設計的,也最受喜愛。

『樂齡』在台灣算新名詞,係沿用新加坡對高齡人士之稱呼,其實台灣民間似乎已經普遍接受『銀髮族』的指稱,為什麼一項新的政策出來,又要採用一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新名詞?『樂齡』的國語是要唸成『ㄌㄜˋ』還是『ㄩㄝˋ』,有些比較認真的人可能還得先猜個半天。

而且,用台語唸一點也不順口,不曉得客語唸起來如何?這就是台灣長期以來官僚系統與民間的落差,從來就是『你(民)要聽我(官)的』,缺乏『我要怎麼說才能好聽又易懂』的同理心與服務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種創意的不足吧。

新加坡樂齡活動聯會(The Singapore Action Group of Elders, Singapore, SAGE)成立於1977年,是一個專為高齡者設立的非營利、非宗教、多種族、自願的綜合性民間福利組織,不僅主辦許多樂齡人士的活動,更成立了老化生活研究中心,針對高齡者身心發展、生活型態進行全面性的研究,將老化視為社會課題,而非問題,提供綜合性多元服務,使其成為樂齡人士權益促進的代言人。

P1030614
羅淞洋老師一一指導大家按壓穴道。

照顧老年生活,其實是一件很有未來性的工作,因為我們大家都會變老,不是嗎?相對於新加坡,台灣的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剛起步,不過,之前對這個區塊並非是空白,內政部的社區關懷據點便是一大主力,唯資源分配上較偏重在福利服務照顧,具教育學習性質的『長青學苑』並不是主角。

然而,不管是長青學苑還是樂齡中心,都讓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或更精確地問,在港邊社區這樣的一個鄉下地方,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老人教育呢?

當政府部門『好意地』要藉由教育來鼓勵老人學習,促進積極老化時,我們到底要提供給老人家什麼樣的學習課程呢?給經費、給場地就夠了嗎?

當我跟著社區的阿公阿嬤們一起上課後,我深深體會到:重點在師資啊!

參考文獻:

王維旎、林怡禎、張文臻(2008)。老人教育實務運作之現況與啟示:十個國內外機構的比較。《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五南圖書出版,P.179-201。

相關連結:

教育部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計畫

在〈鄉下社區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1)〉中有 4 則留言

  1. 是ㄚ!

    民主要細緻到分齡社群都會
    是要很長的時間
    但不開始是永遠無法走到的

    舉個政策討論的例子
    普及照顧政策研議小組
    在從2006/4/26在行政院婦權會
    第一次提案到政策形成
    至2008/4政策上路
    光轉在婦權基金會的研議小組研議
    就總共開過33次會議
    尚不包括在兒童局與婦權會的討論
    也不含與地方政府的溝通會議
    或地方政府與地方組織的討論
    政策設計有一民主組合式
    地方政府自治的討論機制
    “保母托育制度管理委員會”
    啟動這機制的高雄縣
    討論出地方保母收費的價格制定基準
    以地方的消費指數做參考
    訂出9000~12000元的收費基準
    國家補助3000元下家庭負擔就減少一些

    這樣的政策
    是從十年前婦運組織
    “共同討論”的”婦女政策白皮書”
    加上有
    民間”家扶中心”與”保母組織”和”彭婉如基金會”
    的實證經驗統整出來的
    保母托育補助與管理政策
    就形成2004年婦女政策綱領的依據
    故以
    2006/4/26在行政院婦權會
    第一次提案到政策形成
    至2008/4政策上路
    甚至於到地方落實
    這細緻的討論從未間斷

    雖政黨輪替
    但在婦運以”性別主流化”的”價值共識”下
    至少新的婦權會委員已經承諾延續
    並邀請本小組舊召集人持續參與討論

    下週
    桃園縣大溪鎮有十九社區的公部門聚會
    透過愛鎮協會媽媽的努力向也是鎮民的公務員遊說
    並以組織行文 雙管其下而爭取到有對話機會

    所以政策從中央到地方的落實
    環環的行政管道溝通機會
    與地方的不同組織力量合作
    如何產出?
    並願共同無私地努力為民謀福利?

    漫漫長路若以參與婦運為數算
    個人的1/4世紀歲月已過
    從袋鼠媽媽書會到主婦聯盟到婦權委員
    臨老之際還想要關注
    中央政策到鄉鎮落實的差距為何?
    如何讓這意見是暢通?
    以足以不段斷修正 中央政策對地方的盲點
    就需從基層第一線服務者與需求者討論出發
    並絲毫不可間斷與忽視來自實務的諍言

    因地制宜的是什麼?
    普世皆同的是什麼?

    一個政策能處理的其實有其範圍與限制
    保母托育與管理也只有針對
    上班的父母安心托育減輕負擔為主
    尚未照顧到隔代托育
    與在家自己照顧的親人保育
    雖已經建議要研議
    但這又要啟動一個漫長的討論機會
    這當中最關鍵的是
    誰有毅力與決心參與到細節也仔細處理?
    婦運劉毓秀的不懈與所有姊妹的支持
    相關的組織與相關官員公務員的感動
    才能讓這政策永續至今
    日後仍有長路要走

    說這麼多心意只有這樣:

    農村政策形成?如何?
    農業政策的形成又如何?
    一個糧食自給自主的國度又如何形成與永續?

    看小地方新聞網
    從農村願景會議討論慢慢形成
    台灣農運今才真正由民間開始組織化 (農會不算)

    ying說:
    不同年齡的人走路速度是不一樣的~~呵呵

    我想說的是:
    不同社運的人運動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呵呵

    想自己都快老了
    往後看有沒有人呢?
    好家在
    年輕婦運已經跟上來了
    這很重要

  2. 討論是需要學習
    但是非難到無法進行
    邊討論邊解放些
    長久以來的思維限制
    討論的能力就越來越棒
    當然給些容易閱讀的資料
    討論的素材好
    討論起來也容易
    凡事都是學習
    概念與練習並進
    有機會有起步
    民主就能細緻到社區

  3. 民主要細緻到社區與相關需求的課程設計
    要走多久?

    看『分齡』的細緻吧,不同年齡的人走路速度是不一樣的~~呵呵

    師資和課前的討論都很重要
    但,就像農村再生規劃的問題一樣
    我們的農民(社區居民)有沒有『討論』的能力
    我想在我們社區,可以出來討論課程規劃如何妥當適宜的人
    真的也不好找啊……

  4. 我們起想像
    如果我們的社區活動中心
    有許多”分齡的”課程與活動 參與服務的機會
    福利資源服務與輸送
    通通都是社區人走幾步路就可到
    無論是新住民或原住民
    只要在這兒就可以找到協助的支援
    讓從中央到社區的管道是暢通的
    無分城鄉都一樣

    不是只有台北市有

    這樣為要符合分齡需求
    都有課程設計前的溝通討論

    這樣的社區
    日本東京南23生活俱樂部合作社形容:
    令人神采亦亦的社區
    讓人安心生活的社區

    我們的呢?
    我們要拒絕各自為政的社區政策
    就需從我們要一個什麼樣的社區?
    開始想 開始討論 開始終結”各自為政”
    變成我們一起在同一空間共同治理
    農村如不發展這樣
    誰能留在農村呢?

    共同治理原來是里民大會在擔任
    現都不召開
    查詢結果是沒有里長與官方的人
    喜歡老是被嗆的會議
    這會議就從此不見了
    民主要細緻到社區與相關需求的課程設計
    要走多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