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當運動者面對科技:致勝的策略1218

在台灣,以網路世代為主力的樂生院保存運動,儘管有種種波折起伏,已經堅持了五年。反核四等各種環保運動,儘管經歷過狂喜、幻滅、鬱悶與各種困頓,也在持續著。對手們往往稱這類的社會運動者為「反科技」…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講座   當運動者面對科技:致勝的策略

Activists Confront Technology: Winning Strategies

講者:Langdon Winner, 技術哲學家,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科學與技術研究講座教授

時間:12月18日(週四)晚間7:00–10:00

地點:世新大學管理學院201演講廳,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11號

(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網路時代的社運隨聚隨散、飄渺無蹤,沒有組織、沒有階序,潛力或許無限,改造虛擬世界之外的現實的可能性卻永遠難以捉摸。是嗎?

在美國紐約州的哈德遜河谷,一座耗資數十億的大水泥廠即將蓋在因去工業化而民生凋蔽已經近二十年的區域,原來理應受到周遭失業率高漲的市鎮的歡迎,以網路串連為工具的草根運動,卻成功地動員起各式各樣的居民力量,最終遏止了這個環境災難的發生。

從2007年起,一個在網路上組織起來的巨大、分散、無中心、但與各地的草根組織與行動緊密結合的網絡,開始著手積極要拉下嗜戰成性的政壇既存權威。這群人不見得喜歡兩大黨,更遑論認同。傳統的黨機器也完全無法掌握他們的組織與活動。但他們的行動成功地打造了美國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歐巴馬的當選。現在,總統當選人面對著頭痛的問題:如何向真正拱他上台的這幾千萬以非傳統型態組織起來的公民負責,而不是僅僅如往年一般回報舊式的金主樁腳體系?

美國技術哲學與科學與技術研究(STS)著名學者 Langdon Winner 向來以一針見血地批判科技社會的種種迷思著名。這次,他不只是批判者,也是一個普通的公民參與者。而且,在這種「網路草根」(Net-Root)形式的運動中,他看到了他所屬的六0年代學運世代久已不存的樂觀。

類似地,在台灣,以網路世代為主力的樂生院保存運動,儘管有種種波折起伏,已經堅持了五年。反核四等各種環保運動,儘管經歷過狂喜、幻滅、鬱悶與各種困頓,也在持續著。對手們往往稱這類的社會運動者為「反科技」,並譏諷說:你們反科技的怎麼還用電腦(手機、網路、腳踏車、、、)。

但是,正如 Winner 與其他STS學者數十年來不斷呼籲的:把從犁耙到核反應爐這種種器物與其相關的人類活動與思維一股腦地稱做「科技」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在關於科技的社會爭議中,抱持不同價值觀的雙方,對抗的戰線往往會從街頭一直拉到實驗室中與設計桌上。

或許,該問的是:在現在的具體科技環境中,追求公義等價值的社會運動,該如何進行?有何危機?有何限制?希望何在?真有致勝的策略嗎?

Langdon Winner 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演講,與台灣的各種社運參與者共同追索這些問題,甚至一起窺見樂觀的可能性。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