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

導演德帕東表示:「農人是全球化的先驅者,他們最早遭受打擊,卻也最早適應下來。」所以在《我》片裡,觀眾將看不到賺取大家對農人同情的悲劇性手法,影片裡農村與農民的樣貌,都是一種生活態度和選擇…

農人是全球化的先驅者,他們最早遭受打擊,卻也最早適應下來。~雷蒙‧德帕東

四年前的春天,一部以一群六、七十歲老稻農為主角的紀錄片《無米樂》,紀錄台灣農村生活,呈現農人如何面對WTO所帶來的衝擊,片中崑濱伯生動機智的對白更是一絕,在當時低迷慘淡的國片市場,寫下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

四年過去了,世界知名的法國國寶級攝影家與紀錄片導演雷蒙‧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用鏡頭去紀錄農夫們的人生哲學與故事,完成《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宛如法國版的《無米樂》,影片即將在台上映。無論這片農村樂土最後是否會消失,這份對簡單生活的體悟肯定讓你我心生嚮往。

980329-post-400.jpg

同樣以農村為主題,同樣有可愛討喜的角色與詼諧逗趣的對白,《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不禁讓人想起台灣的《無米樂》,但《我》片如詩如畫的構圖與真實撼人的氣勢,卻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感動。

導演德帕東表示:「農人是全球化的先驅者,他們最早遭受打擊,卻也最早適應下來。」所以在《我》片裡,觀眾將看不到賺取大家對農人同情的悲劇性手法,影片裡農村與農民的樣貌,都是一種生活態度和選擇,一種你我可能早已淡忘的簡單生活方式。

台灣區電影發行商也大玩文字遊戲,揚棄原本的法文片名「現代生活」(La vie moderne, Modern Life),選用知名作家韓良憶的經典作品《我在法國西南,有間小屋》來替影片命名,更能反映影片所呈現的簡單生活感,饒富趣味。

儘管我們可以輕鬆地解讀《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但片中一股濃郁詩意也化為一把軟刄,逼著我們去感受地方農業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莫可奈何,農人們的困頓透過畫面與對白緩緩流瀉。雖然全球化的議題早已不算什麼新鮮事,但導演如此詩意真摯的呈現方式,卻出乎意料地引起矚目,感動了一大票法國知識份子。

影片突出的視覺表現與人道情懷,不但入圍2008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更打敗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得主《我和我的小鬼們》,獲得在法國已有71年悠久歷史的「路易德呂克獎」(Prix Louis-Delluc)年度最佳電影。

雖然《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是2008年的作品,但導演德帕東對農村生活的關切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德帕東一直期許能夠完成一系列以農人為描寫對象的影像作品,2000年完成第一部《靠近》(L’Approche),2005年推出第二部《日常生活》(Le Quotidien),而《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正是「農村三部曲」的第三部。

因為前兩部曲在法國受到熱烈的迴響,加上有法國「法蘭西電視」(法國公營電視集團,類似台灣的公廣集團)的支持與資金挹注,《我》片超越前兩部曲的電視電影製作規模,一舉以拍攝電影的高規格完成。農村三部曲前後共耗費15年時間拍攝,劇組與農人們成為莫逆之交,也因此可翔實地記錄這片即將消失的農村樂土,精華也盡在完結篇《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裡。

《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透過一連串人物的特寫,帶領觀者進入農村生活,理解農人們的價值觀與故事。農村裡老農的生活與土地緊緊相依,這片土地不但是他們的全部,更是他們留給後代子孫的珍貴遺產,但受到全球化的衝擊,農村裡年輕人或走或留,德帕東透過詩意無邊的紀錄,質疑這群大地子民未來的模樣…

《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將在4/30日上映,更多電影資訊與活動訊息請見《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官方部落格:www.ffe.com.tw

在〈【看電影】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中有 2 則留言

  1. 以下是李偉文先生看完電影後寫的文章,刊載於「大眾時代」網站http://mass-age.com/wpmu/blog/2009/04/17/6635/#more-6635,轉貼於此,和大家分享。
    ——————————————————————————
    在影片播放之前,原本以為會看到法國普羅斯旺地區的葡萄園,充滿美酒、美食與陽光歡笑的農莊生活,或者侯麥電影裏,一群聰明睿智、舉止典雅的男男女女在優美的山坡果園一邊漫步一邊抬槓。

    可是等到影片播放不到十分鐘,我就明白為什麼由雷蒙德帕東導演的這部記錄片會囊括2008年歐洲主要影展的各種大獎,雖然畫面與構圖如預期的副有詩意與真實所帶來的感動,但是其中那種因為感同身受的人道情懷以及直視時代變遷的勇氣,難怪在法國知識份子中引起廣泛地討論。

    簡單講,這部「我在法國南部有間小屋」是法國版的「無米樂」,討論的一樣是WTO、全球化帶給法國農業的衝擊,當地農民與畜牧業所面對的困境,與台灣幾乎是一模一樣。

    不管是養牛、養羊還是種田,每個最貼近土地勞動的工作者,看著數十年習以為常的生活逐漸在轉變者。因為導演費了十多年的時間紀錄著這個地區,因此與當地 農人已成為莫逆之交,所以可以拍到每個人最真實的情緒與反應。影片記錄了十多個人,大部份是老年人,也有幾位年輕人與他們的家庭。

    片中有二幕令人印象深刻。一位焦躁懊惱的老人家說他剛賣了二條牛,導演問他為什麼要賣,他說不知道,反正就是有牛販子跑到山區來跟他買。導演問他是不是 後悔了?他猶豫了半晌,說不會後悔。可是隨後他卻恨恨地說:「老天真是跟我作對!牛賣了,可是今年的草似乎長得特別肥!」

    另一幕是一對年輕夫妻與一個讀小學低年級及襁褓中的嬰兒圍坐在餐桌旁。導演詢問他一些關於他飼養肉羊的工作,以及問候去年得到傳染病死掉一批牛之後的現況,他也有點無奈地期待今年牛不要再生病了。導演轉而詢問他的孩子學校的課程,最後問說:「長大後想做什麼?」結果孩子無視於他爸爸剛剛才提到希望能夠不再養牛、搬離這裏,很天真的說:「我以後要做跟爸爸一樣的工作!」

    其實整部影片所記錄的這個地區,這一群以小農方式,幾乎是手工業般的地方農業,像這種老夫妻倆每天自己擠牛奶,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家每天早晚兩次趕著羊走 長而遙遠的路去吃草,這種生產量與成本,一定會被全球化大規模工廠式的農業所擊垮,因此,他們都明白他們的工作是沒有未來的。

    他們的困境其實也是台灣的困境,台灣這十多年來也亟思能為這種小農產業找到新的出路。不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考慮到系統性的結構問題,同時也忽略掉了台灣人善鑽法律漏洞以及土地炒作的習性,政府因應全球化的措施,恐怕會帶來更多不可收拾的後果。

    從1993年起,政府開始釋出農地,將國有土地賣給承租戶,自此這些土地就變成私有,可以自由買賣。西元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通過,開放非農民也可以購買農地,並且可以在農地上蓋佔地不超過十分之一,高度不超過十公尺的「農舍」,自此,全台灣滿山遍野就開始出現了豪華大農舍,甚至有些以農舍民宿之名蓋成觀光飯店般大的建築,他們以人頭多人持分的方式來鑽法律漏洞。

    假設農發條例當初的理想是為了因應加入WTO之後,希望讓台灣的小面積耕種方式可以集合成較大的生產規模與經營模式,才能和國外競爭,可是幾年下來,農民真的受惠了嗎?還是台灣農業徹底崩盤的開始?甚至造成農地惡化,生態環境遭破壞,將毀損了農業生產的根與土地的生命力?

    不管你是認同企管大師梭羅所說的:「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全球化都不可能停止,你若選擇不加入全球化,即等於選擇貧窮,全球化是個屬於勇者和強者的時代。」或是你懷抱著悲天憫人的心情,覺得全球化使得為世界上愈來愈多的人餓死以及帶來生態環境無法挽回的傷害,而選擇反對全球化,在對立之下,有些憤世疾俗者甚至演變成各種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以暴力或恐怖手段來對抗大企業或跨國公司。

    資本主義最原始的理想是期望大眾的資金能夠經由股市,強化企業推動及運用知識與科技的創新能力,以有效率的方式造就更低廉品質更好的產品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以及分享經營的利潤。

    理想很好,但是加上自由化,關稅壁壘的喪失,形成全球化的競爭,初期或許是百家爭鳴,展現市場蓬勃,但是很快的,會以大吞小的方式,形成壟斷性的產業,喪失了生物〈或產業〉的多樣性。而且由於低價的競爭帶來資源浪費,一方面是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是否能夠承受得了競爭所帶來的消耗,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及科技,形成產能過剩,供過於求,並且因為過度競爭,利潤消失,形成分貧富不均,廣大基層民眾反而更苦。

    再加上大企業是由眾多投資者持股,只在乎企業賺不賺錢,只關心短期股價的漲跌,因此不太可能顧到社會正義,或地區性的永續發展。

    甚至我們會發覺,在市場經濟全球化之下,幾乎已經沒有可以自給自足的地區,全世界各地區之間已經沒有緩衝區,在自由競爭市場機制之下,已喪失了多樣性。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單一化是最不穩定的。

    因此,面對全球化,我們要以「全球治理」、「全球規範」的角度來著眼。

    有人悲觀的說:「全球化是本世紀末人類行為的一個無法回頭的趨勢。」從某個觀點來說,沒錯,正如同人類發現了「火」,就不會再回去過沒有「火」的生活一樣,科技及通訊進步所帶來現代生活的改變,這樣的全球化當然是不可能走回頭路,但是對於「經濟全球化」的改變,我是樂觀的,因為經濟全球化是以法律規範等人為方式產生的,當然可以同樣用人為治理的方式瀰補其不足!

    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們再思考,我們是如何想像農村在全球化中的角色?

  2. 我找了一下這部電影的放映地區,又如同往常一般,只有台北市播放,看了一下網站留言,有一篇寫高雄懂法文的人口不少….云云
    我想,不只高雄地區想看,台灣所有鄉村地區的居民更應該看,這是他們部分的寫照,就如同海角七號一般,與他們的遭遇類似,為何這次只在台北播出呢?為何這些深入刻畫人心發生在「非都會區」的電影故事,只「都會地區」有「資格」播放呢?到底是商機不夠。
    中南部、偏遠山區或東部地區懂法語的人很少很少,知識水平也不高,但電影中的故事跟他們息息相關,反正有中文字幕不是嗎?希望主辦單位能夠想盡辦法,至少在北中南東四個地區都能夠播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